• 2008年第24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
    • 分化细胞经特定因子诱导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2008, 24(7):1121-1127.

      摘要 (1705) HTML (0) PDF 0.00 Byte (4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胚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胚胎干细胞建系技术不能避开对卵细胞的操作, 成为ES细胞临床应用的障碍。通过反转录病毒载体系统, 在小鼠和人类高度分化细胞中表达干细胞因子Oct4, Sox2, Klf4和/或c-Myc等基因, 再经过干细胞标志因子Nanog或Oct4筛选, 可以获得与ES细胞特性十分近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这种不依赖于卵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建系方法无疑是干细胞实验技术的重大进展, 也是对现有重编程理论假设的突破。综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系建系实验结果, 并对诱导重编程的机制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基因工程
    • 人巨细胞病毒M抗原表位保守氨基酸突变的分析

      2008, 24(7):1128-1132.

      摘要 (1690) HTML (0) PDF 0.00 Byte (3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定人巨细胞病毒M抗原表位MAD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以MAD多肽序列为基础, 分别将保守氨基酸残基单一突变为甘氨酸残基, 构建各自突变体, 然后与人源Fc的N端融合, 通过原核表达载体pET32-Fc表达融合蛋白MAD-Fc, 经protein A柱亲和纯化得到各突变体纯品。通过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各突变体特异结合羊抗HCMV多抗间的差异, 从而确定表位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显示, 将MAD中的谷氨酰胺残基单突变为甘氨酸残基后, MADQ-G结合羊抗HCMV多抗活性大大降低, 差异显著; 而其他氨基酸残基单突变时, 对MAD活性影响程度很小。由此得出结论: MAD结合羊抗HCMV多抗的活性与谷氨酰胺残基有关。

    • 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功能的验证

      2008, 24(7):1133-1139.

      摘要 (1591) HTML (0) PDF 0.00 Byte (3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 Gdm)作为热休克蛋白90的特异性抑制剂, 是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和抗病毒的药物,我们已从吸水链霉菌17997(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的基因文库中获得了Gdm大部分生物合成基因。为了研究主要基因的功能, 选择了聚酮合酶基因(Polyketide synthase gene, pks)的第六模块、单加氧酶基因(Mono-oxygenase gene, gdmM)和氨甲酰基转移酶基因(Carbamoyltransferase gene, gdmN)3个基因作为靶点分别进行基因阻断, 获得了基因同源双交换的阻断变株△pks、△gdmM和△gdmN。经HPLC检测证实这些基因的阻断变株均不产生Gdm, 基因回复实验排除了基因阻断所可能造成的极性效应对其它基因表达的影响, 说明所克隆的pks、gdmM和gdmN基因确实是Gdm生物合成所必须的基因。

    •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RNA共同二级结构预测

      2008, 24(7):1140-1148.

      摘要 (1594) HTML (0) PDF 0.00 Byte (3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序列分析作为RNA二级结构预测的最可靠途径, 已经发展出许多算法。将基于此方法的结构预测视为一个二值分类问题: 根据序列比对给出的可用信息, 判断比对中任意两列能否构成碱基对。分类器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 特征向量包括共变信息、热力学信息和碱基互补比例。考虑到共变信息对序列相似性的要求, 通过引入一个序列相似度影响因子, 来调整不同序列相似度情况下共变信息和热力学信息对预测过程的影响, 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49组Rfam-seed比对的验证, 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算法的预测精度优于多数同类算法, 并且可以预测简单的假节。

    • 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2008, 24(7):1149-1154.

      摘要 (1634) HTML (0) PDF 0.00 Byte (4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H、gE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两对引物及其对应的TaqMan探针, 通过对引物、探针、Mg2+的浓度和样品DNA提取方法等进行优化, 建立了鉴别PRV野毒与疫苗毒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108拷贝/mL, 达8个数量级, 灵敏度可达101拷贝/mL, 比常规PCR高100倍。用此方法对60份疑似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并与血清中和试验、常规PCR相比较, 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对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等优点, 并且该法以闭管的模式操作, 减少了后续步骤污染的可能性, 整个PCR检测过程不到2 h。此方法的建立, 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早期鉴别诊断和定量分析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程度奠定了基础。

    • 抗hARD1抗血清制备及其初步肿瘤免疫组化分析

      2008, 24(7):1155-1161.

      摘要 (1727) HTML (0) PDF 0.00 Byte (3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ARD1(human arrest defective 1, hARD1)基因被确定具有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 但其生理学功能并不清楚。为了探讨hARD1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检测hARD1蛋白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 克隆了hARD1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 利用镍离子螯合(His-bind)柱层析纯化, 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hARD1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 制备了抗hARD1蛋白的抗血清。利用抗hARD1多抗血清检测常见的临床肿瘤病理组织, 发现hARD1蛋白在乳腺肿瘤、前列腺癌, 以及肺癌中有较高频率的表达, 其中乳腺肿瘤中的表达频率最高, 达到70%, 远高于其他肿瘤组织。表明hARD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乳腺肿瘤组织的一个标志, 为进一步揭示hARD1与乳腺肿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细胞粘附分子P-selectin功能片段在CHO细胞表面的锚定表达

      2008, 24(7):1162-1167.

      摘要 (1485) HTML (0) PDF 0.00 Byte (4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出针对细胞粘附分子P-selectin的特异性抗体, 克隆了P-selectin功能性基因片段, 使其通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表达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 以用作筛选的抗原。提取人血小板的总RNA, RT-PCR扩增出P-selectin目的基因片段, 同时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细胞膜锚定信号肽GPI基因; 将二者按上下游顺序插入含有弱化neo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Ew2中; 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MCEw2-GPI-P-selectin转染CHOdhfr-细胞, 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株, 利用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selectin的表达。实验证实了P-selectin在细胞膜上获得稳定表达。为进一步进行抗P-selectin的特异性抗体的筛选提供了必要前提。

    • 胸腺素a1与复合a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2008, 24(7):1168-1173.

      摘要 (1520) HTML (0) PDF 0.00 Byte (3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旨在获得具有双重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胸腺素a1(Thymosin alpha1, TM-a1)与复合a干扰素(IFNa-con)融合蛋白。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 将合成的TM-a1与IFNa-con编码序列构成的融和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在宿主菌BL21(DE3)-Codon plus-RP-X中成功表达了可溶性融合蛋白(TM-a1-IFN-con)。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0%以上。通过硫酸铵沉淀、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后, 产品纯度达到96%以上。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 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市售的IFNa1b和IFNa2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市售的合成胸腺素a1相同。已有研究证实, 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BV作用, 其体外抗HBV活性比联合应用TM-a1和干扰素a强, 且细胞毒性明显低于联合应用TM-a1和干扰素a。以上结果表明,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可溶性融合蛋白(TM-a1- IFN-con), 既具有良好的干扰素a抗病毒作用, 也具有胸腺素a1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 慢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

      2008, 24(7):1174-1179.

      摘要 (1498) HTML (0) PDF 0.00 Byte (3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 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 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经尾静脉注射移植, 对照组注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 Bdnf-rMSCs和Mock-rMSCs组分别注射Bdnf-rMSCs细胞悬液以及未插入目的基因的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rMSCs细胞悬液各1 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移植后2周及2月应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评价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Mock-rMSCs及Bdnf-r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而且Bdnf-r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Mock-rMSCs移植组(P<0.001)。移植后2周及2月, 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梗死区脑组织结构恢复较好, 均可见EGFP阳性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 并有部分细胞出现神经元样改变。Bdnf- rMSCs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大量表达BDNF, 两移植组中均有部分植入细胞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研究表明Bdnf基因修饰的r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梗死灶周围, 向神经细胞分化并长期存活。移植后的干细胞可与其分泌的BDNF协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这为将来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 力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2008, 24(7):1180-1185.

      摘要 (1771) HTML (0) PDF 0.00 Byte (4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MGF(Mechano-growth factor)是一种IGF-1变体形式, 研究发现该因子具有应力敏感性, 并且具有促进肌肉肥大、再生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的功能。通过RT-PCR从拉伸刺激的人成骨细胞中克隆MGF cDNA序列, 并去除5'端9 bp的序列, 使N端缺少对肠激酶(Enterokinase, EK)具有抑制作用的脯氨酸, 将截短型MGF (des(1-3) MGF) cDNA序列克隆入pET32a(+)质粒,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BL21(DE3), 在30oC培养下以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Trx/ des(1-3)MGF,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Ni2+金属亲和层析, 获得纯度95%以上的融合蛋白。再对融合蛋白EK酶切, rpHPLC分离获得纯度达98%的des(1-3)MGF, SDS-PAGE电泳及质谱分析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生物活性实验显示, 所制备的des(1-3)MGF比des(1-3)IGF-1更显著的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值和迁移。

    • 人激肽释放酶-1在甲醇酵母中高水平表达、纯化与鉴定

      2008, 24(7):1186-1193.

      摘要 (1816) HTML (0) PDF 0.00 Byte (3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自肾脏cDNA中获得的人激肽释放酶-1(Human kallikrein 1, hK1)基因插入到pPICZαA载体中, 构建甲醇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hK1, 该载体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宿主菌X33, 通过提高YPD平板和培养液中抗生素Zeocin的浓度(500~700 μg/mL), 筛选能高水平表达重组人激肽释放酶-1(Recombinant human kallikrein 1, rhK1)的P. pastoris工程菌株。在30 L发酵罐中发酵的表达条件为30oC、pH 6.0, 诱导64 h时, 发酵上清中rhK1产量达到6500 u/L(约1.25 g/L)。表达的rhK1有N-型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 分别是分子量偏大的rhK1-H和分子量略小的rhK1-L。通过苯基疏水作用、Cu2+螯合以及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从每升发酵上清中可获得0.28 g的rhK1-H和0.62 g的rhK1-L, 纯化的总得率约为72%, 纯度不低于96%。到目前为止, 该研究获得的rhK1产量高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

    • OC-IΔD86 (Oryzacystatin-IΔD86)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

      2008, 24(7):1194-1198.

      摘要 (1994) HTML (0) PDF 0.00 Byte (3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OC-IΔD86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7条寡核苷酸片段, 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了OC-IΔD86基因, 利用设计好的BamH I/ Xho I酶切位点将OC-IΔD86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中, 在1 mmol/L的IPTG 诱导后5 h, OC-IDD86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表达产物处于可溶状态, 其表达量占总蛋白的11.4%, 可溶性蛋白的16.4%; 利用Ni-NTA系统纯化该蛋白并经PEG20000浓缩后, 活性分析表明该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表现出对木瓜蛋白酶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转OC-IΔD86基因的抗根结线虫植物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以及进一步体内的抗根结线虫研究奠定了基础。

    • >细胞工程
    • Evaluation of the Hydroxynitrile Lyase Activity in Cell Cultures of Capulin (Prunus serotina)

      2008, 24(7):1199-1201.

      摘要 (1518) HTML (0) PDF 0.00 Byte (2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Enzymatic preparations obtained from young plants and cell cultures of capulin were screened for hydroxynitrile lyase activity. The threeweek old plants, grown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solid cell culture. Crude preparations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material were evaluat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benzaldehyde to the corresponding cyanohydrin (mandelonitr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material from roots, stalks, and leaves of young plants and calli of roots, stalks, internodes and petioles biocatalyzed the addition of hydrogen cyanide (HCN) to benzaldehyde with a modest to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 耐盐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2008, 24(7):1202-1209.

      摘要 (1474) HTML (0) PDF 0.00 Byte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耐1.5% NaCl的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 以药蒲公英叶片外植体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以NaCl为选择因子, 从愈伤组织直接筛选。在选择培养基上, 大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死亡, 个别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周围有少量新的细胞团长出, 将其转接到新鲜的选择培养基上, 每3周继代一次, 经3个月继代筛选获得了耐1.5% NaCl的药蒲公英细胞团。以普通愈伤组织为对照, 发现随着NaCl浓度升高, 耐盐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 且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延长持续升高, 而普通愈伤组织对照几乎停止生长, 说明耐盐愈伤组织具有相对稳定的耐盐性。在蛋白水平上, 耐盐愈伤组织与对照愈伤组织差异明显, SDS-PAGE分析显示: 耐盐愈伤组织比对照多出一条34 kD大小的蛋白带, 且30 kD、18 kD左右的蛋白带明显上调。相同处理条件下耐盐愈伤组织脯氨酸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盐胁迫条件下, 耐盐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ase di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 而对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耐盐愈伤组织一方面通过小分子有机溶质如脯氨酸的方式调节其渗透平衡,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盐分造成的次级伤害。积累蛋白也可能是耐盐愈伤组织调节渗透平衡的一种方式。通过生理生化分析确定我们获得的耐盐愈伤组织为耐盐变异体。

    • 人-牛异种克隆胚构建及其线粒体来源

      2008, 24(7):1210-1215.

      摘要 (1569) HTML (0) PDF 0.00 Byte (3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牛异种核移植技术获得异种克隆囊胚, 便于在不消耗人类卵母细胞的情况下从异种克隆胚中分离出人类干细胞。通过透明带下注射法将人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牛耳成纤维细胞分别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构建异种和同种胚胎, 并比较两者之间的融合率、卵裂率、8-细胞发育率以及囊胚率。并对处于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阶段的异种克隆胚的线粒体DNA来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异种克隆胚体外各个阶段的发育率均低于同种克隆胚, 尤其是8-细胞到囊胚阶段的发育率, 以及囊胚率都显著低于同种克隆胚(P<0.05)。异种克隆胚在2-细胞到桑椹胚阶段检测到人、牛线粒体DNA共存, 囊胚阶段只检测到牛线粒体DNA。结果表明: 牛卵母细胞可以重编程人胎儿成纤维细胞, 完成异种克隆胚植入前的胚胎发育, 异种克隆胚由于核质相互作用的不谐调, 影响其发育能力, 使其囊胚率显著低于同种克隆胚。牛线粒体DNA存在于植入前异种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异种克隆胚胎用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离具有可行性。

    • 瘦素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2008, 24(7):1216-1220.

      摘要 (1372) HTML (0) PDF 0.00 Byte (3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观察瘦素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作用,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附睾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 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CD105、Vimentin表达阳性率约80%以上, 10-6 mol/L的瘦素作用细胞48 h、72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别可见早期及中晚期特征表现; 0 mol/L、10-8 mol/L、10-7 mol/L、10-6 mol/L瘦素分别作用于细胞48 h后, 应用AnnexinⅤ/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50%±0.72%、6.78%±1.99%、11.99%±1.58%、17.93%±4.82% (P<0.05); 随着瘦素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 Caspase-3的活性逐渐增高, 至48 h时达到高峰。说明瘦素可以直接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从数量上减少脂肪组织的含量。

    • >酶工程
    •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Xylooligosaccharides with Long Chains by Growing Culture and Xylanase of a Mutant Strain of Bacillus pumilus X-6-19

      2008, 24(7):1221-1227.

      摘要 (1349) HTML (0) PDF 0.00 Byte (5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Bacillus pumilus X-6-9 isolated from soil and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produced xylooligosaccharides with long chains from xylan and accumulated them in the culture. By improving the culture conditions and mutating the bacterium, a 3.2-fold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xylooligosaccharides was established, when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culture conditions of B. pumilus X-6-19. The addition of D-glucose to the culture of the mutant strain U-3 of B. pumilus X-6-9 repressed the synthesis of b-xylosidase, but not xylanase. Thus, it was revealed that strain U-3 was a good organism for the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xylooligosaccharides with long chains from xylan by a microbial culture. Xylanase produced by strain U-3 was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and characterized. The hydrolyzates generated by the purified xylanase contained xylobiose, xylotriose, xylotetraose, and xylopentaose, but not xylose.

    • >蛋白质工程
    • Arg20突变对敬钊缨毛蛛毒素-V钠通道活性的影响

      2008, 24(7):1228-1232.

      摘要 (1512) HTML (0) PDF 0.00 Byte (2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敬钊缨毛蛛毒素-V(Jingzhaotoxin-V, JZTX-V)是从敬钊缨毛蛛粗毒中纯化到的一种新型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抑制剂, 为了深入研究该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多肽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用丙氨酸(Ala)替代JZTX-V第20位精氨酸残基的突变体R20A-JZTX-V, 合成线性多肽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后进行谷胱甘肽氧化复性。复性产物分别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进行分子量的鉴定, 用膜片钳电生理方法进行电压门控钠通道抑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Arg20被Ala取代后, R20A-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RG)膜上表达的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通道的抑制活性与天然JZTX-V相当, 提示Arg20与JZTX-V对TTX-S钠通道的抑制活性无关或关系不大; 而R20A-JZTX-V对TTX-R钠通道的抑制活性却比天然JZTX-V下降了约18.3倍, 说明Arg20是与JZTX-V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钠通道抑制活性相关的关键活性残基之一, 推测R20A-JZTX-V活性降低的原因是用Ala替代Arg20后改变了JZTX-V与TTX-R型钠通道的作用位点。

    • >发酵工程
    • 多级逆流工艺促进城市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

      2008, 24(7):1233-1239.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3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种新型的厌氧发酵工艺——多级逆流发酵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厌氧发酵, 实现高效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目的。结果表明, 实验条件下应用多级逆流发酵工艺,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产率分别达到(10.5±0.5) g/L和0.20 gVFAs/ gVS, 与普通厌氧发酵工艺相比, 分别提高了31%和54%。此外, 在多级逆流工艺中, 底物有机质去除率可达50%, 较普通厌氧发酵提高了37%。进一步分析多级逆流工艺产酸的机制, 发现产酸效率的提高在于降低了发酵产物对厌氧产酸细菌的抑制效应, 并且工艺的VFAs产率以及有机质去除率分别取决于第一级和第三级厌氧发酵过程。因此, 城市污泥采用多级逆流工艺厌氧发酵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 而且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污泥中有机质的去除率。

    • 厌氧氨氧化膨胀床反应器的运行性能

      2008, 24(7):1240-1247.

      摘要 (1459) HTML (0) PDF 0.00 Byte (3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研究了以竹炭为载体的厌氧氨氧化膨胀床反应器的运行性能。接种反硝化污泥, 用模拟废水可成功启动该反应器; 运行至144 d时, 容积总氮去除率达到3.02 kgN/m3/d, 这是国内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动力学分析表明, 这种反应器的最大容积总氮去除率可达12.77 k N/m3/d, 具有很大的脱氮潜能。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可分为菌体自溶、活性延滞和活性提高三个阶段。与此相应, 污泥性状也从黄褐色絮状污泥变为棕灰色颗粒污泥和红色颗粒污泥。红色颗粒污泥以杆菌和球菌为主, 厌氧氨氧化活性可达0.56 mgTN/(mg protein)/h, 它们是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功能的主要承载者。

    • >生化工程
    • 猪肌肉素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

      2008, 24(7):1248-1252.

      摘要 (9050) HTML (0) PDF 0.00 Byte (92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人肌肉素基因出发, 在dbEST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 找到七个有较高同源性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DY426490, CF787546, AJ660979, AJ664670, AJ663820, AJ680159, DN106254)。通过拼接和进一步RT-PCR实验验证, 获得猪肌肉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 其全长651 bp, 开放阅读框为54~452 bp, 编码有132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与人、小鼠和大鼠的肌肉素基因cDNA编码区(CDS)同源性分别为87.2%、77.6%和77.9%。利用克隆出的猪肌肉素cDNA, 构建表达载体pGEX-4T-1-musclin, 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为38.59 kD的融合蛋白GST-Musclin, 并运用蛋白印迹技术进行鉴定。

    • >生物芯片
    • 一种细胞培养微芯片的制作及应用

      2008, 24(7):1253-1257.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5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培养是细胞研究的基础, 微系统技术的发展给细胞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微系统平台上进行细胞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微流体和微结构的性质, 对细胞进行操控, 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药物筛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介绍了一种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制作双层细胞培养微芯片的方法, 该芯片通过狭缝将细胞培养区和微通道区隔离, 既保证细胞培养区域的相对独立, 又可以利用微流体的特性调节细胞外基质的性质, 给基于微芯片进行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

    • >研究简报
    • 重组马g-干扰素抗病毒活性测定及单克隆抗体抑制活性鉴定

      2008, 24(7):1258-1262.

      摘要 (1852) HTML (0) PDF 0.00 Byte (3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测定大肠杆菌和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马g-干扰素是否具有抗病毒活性, 利用这两种干扰素处理马胎肾细胞(EFK-78), 然后接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GFP), 观察干扰素对病毒表达GFP的抑制, 测出其抗病毒活性单位分别为1×103 AU/mL、1×105 AU/mL。评价了制备的九株抗重组马g-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是否可抑制重组马g-干扰素抗病毒活性, 证实其中一株可中和重组马g-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 杆状病毒表达的马g-干扰素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 其活性可被一株制备的抗重组马g-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抑制; 首次获得原核表达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马g-干扰素。

    • 禽腺病毒QU株一个复制非必需区的鉴定

      2008, 24(7):1263-1267.

      摘要 (1711) HTML (0) PDF 0.00 Byte (3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禽腺病毒QU弱毒株属于鸭腺病毒1型病毒, 可作为潜在的重组疫苗载体。为确定QU株的复制非必需区, 参照鸭腺病毒1型病毒基因组右侧E4区附近序列设计引物, 扩增QU株基因组的一段3.4 kb片段, 插入来自pEGFP-C1质粒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表达盒片段, 构建了含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ADGFP。采用脂质体介导法, 将重组质粒pADGFP与QU株共转染CEF细胞, 用96孔板稀释法筛选纯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QU病毒株rQUGFP。该重组毒的生长曲线与亲本毒一致, 连续传代后病毒滴度稳定。结果表明, QU株基因组右侧E4区附近一段包括ORF1、ORF8和ORF9三个开放阅读框的区域为病毒的复制非必需区, 且插入的EGFP基因可以稳定表达。为进一步以禽腺病毒QU株为载体构建重组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 不同培养体系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分离、传代的影响

      2008, 24(7):1268-1273.

      摘要 (1985) HTML (0) PDF 0.00 Byte (3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 研究了用Knockout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 KSR)代替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培养液中的胎牛血清(FBS)和向含KSR的基础培养液中添加40%的小鼠ES细胞条件培养液(ES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ESCCM)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效率的影响。发现使用含FBS的基础培养液最多可以把绵羊类ES细胞传至3代, 而使用KSR和添加ESCCM能促进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和克隆, 所获得的类ES细胞分别可稳定传至第5和8代。同时对类ES细胞进行核型分析、AKP染色及体外分化能力检测, 证实所分离的类ES细胞符合ES细胞的主要特征。由此认为, 与FBS相比KSR更加适于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而小鼠ES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分泌某些重要的细胞因子, 从而达到促进绵羊ES细胞增值的作用。

    • 渗透压敏感和耐高渗酵母菌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中的生长和代谢

      2008, 24(7):1274-1278.

      摘要 (1547) HTML (0) PDF 0.00 Byte (3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微囊微环境中渗透压对微囊内不同渗透压敏感性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分别以渗透压敏感型酿酒酵母Y02724与耐高渗酵母Hansel为细胞模型, 考察了有氧条件下这两种细胞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Alginate-chitosan-alginate, ACA)微胶囊中的生长、代谢状态。主要检测了细胞比生长速率、最大产物生成量以及代谢物乙醇、甘油分泌量等的变化。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渗透压胁迫可能是导致不同渗透压敏感性细胞在微囊微环境中生长代谢特征变化的因素之一, 即微囊微环境内可能存在渗透压胁迫。

    • >技术与方法
    • 溶液环境对百日咳疫苗分离纯化的影响

      2008, 24(7):1279-1289.

      摘要 (1832) HTML (0) PDF 0.00 Byte (3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百日咳疫苗在低盐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聚集而导致层析过程收率低、分离度低的难题, 实验中选择脲作为稳定剂来改善百日咳疫苗所处的溶液环境, 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百日咳疫苗的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抗原活性测定和还原性SDS-PAGE等方法研究了脲对百日咳疫苗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流动相中加入 2 mol/L脲作为稳定剂, 能显著提高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中的PT和FHA活性回收率、凝胶过滤层析的分离度、PT和FHA的纯度。这些结果对百日咳疫苗的分离纯化和层析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 高温湿热酸法破壁提取法夫酵母胞内虾青素

      2008, 24(7):1285-1292.

      摘要 (1746) HTML (0) PDF 0.00 Byte (4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法夫酵母是一种能积累虾青素的红酵母, 对其进行破壁是当前虾青素工业化提取生产的瓶颈工艺。研究在高温湿热条件下,低浓度盐酸对法夫酵母破壁而提取其胞内虾青素的工艺。探讨了不同破壁温度、盐酸浓度、液料比与破壁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法夫酵母破壁后虾青素及类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 确定了高温湿热酸法破壁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 饱和蒸汽压力 0.1 MPa (121°C), 盐酸浓度0.5 mol/L, 液料比 (V/W)30 mL/g, 破壁时间2 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中试放大实验, 可得到虾青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分别为: (84.8±3.2)%, (93.3±2)%。经优化后的新破壁工艺安全高效, 不会有毒性残留, 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抗HLJ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08, 24(7):1293-1299.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4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制备抗人肝脏DnaJ-like蛋白(Human liver DnaJ-like protein, HLJ1)的单克隆抗体, 并建立免疫组化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HLJ1的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抗HLJ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4C7和 C4C8。经鉴定, 两株单抗的亚类均为IgG1, 并且效价高、特异性好。以单抗A4C7和C4C8作为一抗, 对人胎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表明, 两株单抗均为阳性染色, 且HLJ1主要定位于胎肝细胞的胞浆。选取A4C7进行HRP酶标记, 并以HRP- A4C7作为酶标抗体, 以C4C8作为包被抗体, 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并进行棋盘滴定确定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5~750 ng/mL, 灵敏度下限达15 ng/mL, 特异性良好。所建立的免疫组化和双抗体夹心ELISA 法可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组织及血清中的HLJ1蛋白, 为HLJ1的肿瘤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家蝇抗菌肽相关基因

      2008, 24(7):1300-1305.

      摘要 (1413) HTML (0) PDF 0.00 Byte (3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生物学软件对GenBank中部分昆虫抗菌肽基因编码区保守域设计探针, 用直接点样法将探针点印在特制玻片上构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 oligo)探针微阵列; 提取诱导后24 h的家蝇三龄幼虫脂肪体总RNA, 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上荧光标记物Cy3, 与构建的oligo探针微阵列杂交, 经洗片、扫描处理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两次重复实验中均检测到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点有15个(不包括阳性对照基因), 为进一步发现其新基因提供了依据。

    • HIV-1 Gag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诱导和纯化条件的优化

      2008, 24(7):1306-1311.

      摘要 (1744) HTML (0) PDF 0.00 Byte (5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诱导温度对于HIV-1 Gag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状态以及尿素浓度对蛋白纯化效果的影响, 将30oC和37oC诱导表达的包涵体分别溶于不同浓度的尿素, 比较溶解性的差异, 并比较复性的不同。将30oC诱导的目的蛋白分别用2 mol/L和8 mol/L尿素溶解后做层析分离, 比较两者的分离效果。结果发现, 与37oC相比, 30oC诱导表达的蛋白能有效溶于低浓度尿素, 并且更容易复性。与8 mol/L尿素溶解相比, 30oC诱导的包涵体用2 mol/L尿素溶解后通过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能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这提示低温诱导的Gag包涵体中可能含有更多类似天然态构象的蛋白, 而低浓度尿素有利于保持包涵体中蛋白的天然态构象。从而为包涵体蛋白的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提供了参考。

    • 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BV220的改造与应用

      2008, 24(7):1312-1316.

      摘要 (2325) HTML (0) PDF 0.00 Byte (7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效原核表达载体 pBV220为骨架载体,应用单链寡核苷酸引物插入法在pBV220多克隆位点的下游插入了六聚组氨酸融合标签编码序列(6×His-Tag)、羟胺和凝血酶蛋白切割位点, 并增加了Xho I和Kpn I酶切位点和强终止密码子TAA, 将此新质粒命名为 pBV223。以此载体表达的目的蛋白在羧基端(C端)带有六聚组氨酸尾以利于通过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快速纯化目的蛋白, 酶切及核苷酸序列分析验证了我们的设计。将终止密码缺失突变的nm23-H1 cDNA克隆入pBV223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DH5a中成功地表达了Nm23-H1蛋白, 通过镍(Ni)亲和层析一步即简单、快速地得到了纯化蛋白。我们所应用的单链寡核苷酸引物插入直接进行定向克隆的方法是目前为止最简便的方法。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