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人工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2005, 21(3).

      摘要 (2512) HTML (0) PDF 0.00 Byte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录因子是真核表达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通常由DNA结合结构域与效应结构域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这两个结构域可以各自独立发生作用。基于转录因子的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人为地选择针对特定序列的DNA结合结构域与具有特定作用的效应结构域构建人工转录因子。目前人工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多为C2H2 型锌指结构,每一个锌指单元由大约30个氨基酸组成,识别DNA双螺旋大沟中相连的3bp序列,并可通过氢键作用与相应的碱基结合;多个锌指可以串联成簇,从而识别并结合较长的DNA序列区域。常见的人工转录因子的效应结构域有激活结构域以及抑制结构域,不同的效应结构域赋予人工转录因子不同的功能。目前人工转录因子已经在基础研究、药物设计以及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氢酶结构及催化机理研究进展

      2005, 21(3).

      摘要 (1774) HTML (0) PDF 0.00 Byte (3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氢酶是一类催化氢的氧化或质子还原的酶,它在微生物产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氢酶所含的金属元素,可分为NiFe_氢酶、Fe-氢酶和不含金属元素的metal_free氢酶。大多数氢酶含有金属原子,它们参与氢酶活性中心和[Fe_S]簇的形成。氢酶的活性中心直接催化氢的氧化与质子的还原,[Fe_S]簇则参与氢酶催化过程中电子的传输。目前已有数种NiFe_氢酶和Fe_氢酶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被阐明。根据metal_free氢酶的序列特征,推断其结构与NiFe_氢酶和Fe_氢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氢酶活性中心和[Fe_S]簇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氢酶催化反应的机理。

    • 重组人载脂蛋白AI米兰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2005, 21(3).

      摘要 (1255) HTML (0) PDF 0.00 Byte (1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载脂蛋白AI米兰突变体(apoliproteinA-I-Milano ,AIM)是载脂蛋白AI的天然突变体,具有比载脂蛋白AI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作用。将AIM基因N_末端的氨基酸密码子优化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 2b ,重组质粒转化BL2 1(DE3)宿主菌,用IPTG诱导表达。AIM以可溶形式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8%。表达产物经ButylSepharose 4F .F疏水层析和QSepharoseH .P .阴离子交换层析后,再用Vivaspin2 0 (30 0 0 0MW)进行超滤,AIM单体的纯度达95 %以上。AIM单体与脂结合活性表明,AIM单体结合脂的速度比apoA_I慢,但结合脂的量比apoA_I高。这项研究为AIM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Tet-On调控HSVtk表达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和感染活性的检测

      2005, 21(3).

      摘要 (1981) HTML (0) PDF 0.00 Byte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含有Tet基因调节系统及自杀基因HSVtk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 TRE HSVtk Tet_On ,并使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鉴定。用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pAAV_RC、pHelper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HEK2 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后得到了AAV TRE HSVtk Tet_On重组腺相关病毒,以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对包装好的病毒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株MCF_7后,斑点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SVtk基因整合进入MCF_7细胞基因组中。有感染活性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在Dox诱导下,GCV对AAV感染的MCF_7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hGPCRc的亚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

      2005, 21(3).

      摘要 (1328) HTML (0) PDF 0.00 Byte (2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从人结肠组织克隆所得某一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_coupledreceptors ,oGPCRs)成员hGPCR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hGPCRc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了七个跨膜区段的结构域,具备GPCR的结构特征;然后,将hGPCRc之cDNA与绿色荧光载体pEGFP-N1 构建GFP_hGPCRc表达载体,以空白质粒pEGFP-N1 作对照,转染CHO-K1 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空白质粒pEGFP-N1 转染的细胞表达了GFP并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而GFP_hGPCRc转染的细胞观察到荧光清晰聚集于细胞膜和各细胞器质膜上,因而hGPCRc蛋白定位于膜上并稳定表达,与软件分析结果相一致;最后,以RT_PCR检测hGPCRc在2 0周龄胎儿重要组织器官及部分成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GPCRc在人心、肾、小脑及结肠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肝、大脑、小肠及肌肉等组织里未检测到表达。该表达谱对于进一步认识hGPCRc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 猪2型圆环病毒ORF1与ORF2基因和伪狂犬病毒基因的重组与表达的研究

      2005, 21(3).

      摘要 (1410) HTML (0) PDF 0.00 Byte (1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 )序列(AY0 35 82 0 )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猪2型圆环病毒ORF1和ORF2基因。将ORF1和ORF2基因的PCR产物回收并酶切后,依次插入到伪狂犬病毒gE gI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IECMV中,构建了猪2型圆环病毒_伪狂犬病毒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_ORF2与伪狂犬病毒TK- gE- LacZ+ 基因组共转染IBRS_2细胞,待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进行空斑纯化,利用检测PCV2ORF1基因和ORF2基因的PCR方法筛选重组病毒TK- gE- gI- ORF1-ORF2+ ,用Southern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ORF1_ORF2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也测定了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滴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ORF1和ORF2已成功插入到TK- gE- LacZ+ 亲本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蛋白可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同时发现ORF1和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与亲本株相当。

    • 类大麦属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Kx的序列测定及表达

      2005, 21(3).

      摘要 (1521) HTML (0) PDF 0.00 Byte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DS_PAGE检测了2份类大麦属(Crithopsisdelileana)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并对其中1份材料的x型亚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2份材料具有完全相同的蛋白电泳图谱。在小麦的高分子量区域仅检测到一条蛋白质带,与小麦y型亚基的迁移率接近,但克隆测序表明其为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其编码基因命名为KxKx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2 0 5 2bp ,编码长度为6 6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序列具有典型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特征。Kx基因能在原核表达系统内正确表达,其表达蛋白与来源于种子中的Kx亚基的迁移率完全一致。Kx亚基与小麦属A、B和D ,山羊草属C和U以及黑麦属R染色体组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氨基酸序列非常相似,但在N和C保守区的氨基酸组成以及重复区长度上与它们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可将Kx与Ax1聚类为平行的分支。由此可见,来源于C .delileanaKx基因为一新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

    • 利用盘基网柄菌表达可溶性人Fas配体

      2005, 21(3).

      摘要 (1366) HTML (0) PDF 0.00 Byte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扩增从激活的人中性粒细胞中得到的编码可溶性Fas配体胞外区中第141个到第281个氨基酸的cDNA ,将其与hCG-β信号肽片段融合到质粒MB12neo中,随后导入到盘基网柄菌AX3细胞中,得到分泌性表达hFasL的重组菌AX3-H3。为提高shFasL的表达量,对质粒pMB12neo作了改造,得到衍生质粒pMB74。利用质粒pMB74克隆表达shFasL ,得到高通量表达shFasL的重组菌AX3_pLu8。在复杂培养基HL_5C中,重组菌的细胞密度可达(1.5~2 )×107 mL ,AX3-H3及AX3_pLu8分泌的shFasL浓度分别为23.5 μg/L及206μg/L。利用合成培养基SIH培养重组菌AX3-H3及AX3-pLu8,细胞密度均达到(4~5)×107m/L ,shFasL浓度则分别达到111μg/L和420μg/L。

    • 酿酒酵母gpd1和hor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

      2005, 21(3).

      摘要 (1397) HTML (0) PDF 0.00 Byte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途径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一条新的产甘油的代谢途径。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克隆3_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gpd1)和3_磷酸甘油酯酶基因(hor2 ) ,并将两个基因串连到启动子trc的下游,构建由trc启动子控制的能高效表达的多顺反子重组质粒pSE_gpd1_hor2 ,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 1菌株中,构建得到的重组菌株GxB_gh能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结果表明重组菌株GxB_gh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发酵,甘油产量为4 6 6 7g L ,葡萄糖的转化率为4 2 87%。这为利用工程菌绿色生产甘油进行了前期的探索,也为进一步构建能生产1,3_丙二醇的工程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串珠镰孢霉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5, 21(3).

      摘要 (1467) HTML (0) PDF 0.00 Byte (1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N末端序列,并根据NCBI中公布的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cDNA序列设计了一个特异引物,该引物结合Oligo(dT) 1 5,以串珠镰孢霉(Fusariummoniliforme)CGMCC 0 5 36mRNA反转录得到的总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约1 5kb左右的片段,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对测得的序列进行分析,重新设计了一对引物,并在引物两端分别加上限制酶EcoRⅠ和SalⅠ的识别位点序列,利用热启动PCR成功地扩增出了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基因,基因片段长度为114 6bp ,该序列同来源于尖镰孢霉菌(F .oxysporum)AKU 370 2菌株的编码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cDNA结构基因的同源性为90 0 6 %。将所得片段定向克隆到pTrc99a载体中,转化至JM10 9感受态细胞,筛选出了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阳性菌,进行SDS_PAGE电泳,检测出在约4 0kD处有一蛋白表达带。对两株重组基因工程菌的比活力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37U和4 1U。

    • Flk1+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四氯化碳导致的肝纤维化的研究

      2005, 21(3).

      摘要 (1114) HTML (0) PDF 0.00 Byte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肝纤维化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发现,Flk1(fetalliverkinase)阳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减轻四氯化碳(CCl4 )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取雄性BALB 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Flk1+ MSC ,用CCl4 制作雌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CCl4 损伤后立即或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Flk1+ MSC ,2或5周后检测受体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供体细胞的植入。结果发现,CCl4 损伤后立即注射Flk1+ MSC ,可以使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减少胶原沉积,使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而损伤1周后注射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受体肝脏中有供体细胞植入,呈上皮细胞形态,并表达白蛋白,但是数量很少。因此,Flk1+ MSC具有潜在的植入肝组织的能力,并可能启动肝组织的内源性修复,减轻CCl4 导致的肝纤维化。

    • 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对肉苁蓉悬浮细胞中苯乙醇甙合成的影响

      2005, 21(3).

      摘要 (1593) HTML (0) PDF 0.00 Byte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向肉苁蓉悬浮细胞培养系中添加茉莉酸甲酯(MJ)和水杨酸(SA) ,分别考察了这两种诱导子的添加浓度及添加时间对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苯乙醇甙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J和SA能够促进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苯乙醇甙(PeG)和松果菊甙(Echinacoside)的合成,但两者的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最佳添加时间存在差异。与未经诱导子处理的细胞培养结果相比,MJ在对数生长初期(培养14d) ,添加浓度为5 μmol L条件下,可使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PeG含量提高2 5 9倍,Echin含量提高3 82倍;而SA在对数生长后期(培养2 8d) ,添加浓度为5 0 μmol L条件下,可使PeG含量提高2 71倍,Echin含量提高3 16倍。

    • Bacillus pumilus WL-11木聚糖酶A的纯化、鉴定及其底物降解方式

      2005, 21(3).

      摘要 (1579) HTML (0) PDF 0.00 Byte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株Bacilluspumilus WL_11木聚糖酶的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底物降解模式进行了研究。经过硫酸铵盐析、CM_Sephadex及SephadexG_75层析分离纯化,获得一种纯化的WL_11木聚糖酶A ,其分子量为26.0kD ,pI值9.5 ,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时的表观Km 值为16.6mg mL ,Vmax值为12.63μmol (min·mg)。木聚糖酶A的pH稳定范围为6 0至10 4 ,最适作用pH范围则在7.2至8.0之间,是耐碱性木聚糖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5℃~55℃,在37℃、45℃以下时该酶热稳定性均较好;50℃保温时,该酶活力的半衰期大约为2h ,在超过50℃的环境下,该酶的热稳定较差,55℃和60℃时的酶活半衰期分别为35min和15min。WL_11木聚糖酶A对来源于燕麦、桦木和榉木的可溶性木聚糖的酶解结果发现,木聚糖酶A对几种不同来源的木聚糖的降解过程并不一致。采用HPLC法分析上述底物的降解产物生成过程发现木聚糖酶A为内切型木聚糖酶,不同底物的降解产物中都无单糖的积累,且三糖的积累量都较高;与禾本科的燕麦木聚糖底物降解不同的是,木聚糖酶A对硬木木聚糖降解形成的五糖的继续降解能力较强。采用TLC法分析了WL-11粗木聚糖酶降解燕麦木聚糖的过程,结果表明燕麦木聚糖能够被WL-11粗木聚糖酶降解生成系列木寡糖,未检出木糖,这说明WL-11主要合成内切型木聚糖酶A,同时发酵液中不含木糖苷酶,适合用来酶法制备低聚木糖。

    • 木聚糖酶XYNB分子中折叠股B1和B2间的疏水作用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2005, 21(3).

      摘要 (1163) HTML (0) PDF 0.00 Byte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来源于Streptomycesolivaceoviridis的高比活木聚糖酶XYNB进行同源建模,并结合嗜热木聚糖酶氮末端芳香族氨基酸疏水作用的结构分析,设计了XYNB的T11Y定点突变,观察XYNB分子中折叠股B1和B2的疏水作用对酶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将突变酶XYNB′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的XYNB′经纯化后与原酶XYNB(同样经毕赤酵母表达后纯化)进行酶学性质比较,结果表明,XYNB′的耐热性比XYNB有明显的提高,但最适温度与原酶一样为60℃。另外,XYNB′的最适pH、Km值及比活性均有一定的改变。实验证实了木聚糖酶XYNB的氮端芳香族氨基酸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与其热稳定性相关,为进一步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基因材料。

    •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2005, 21(3).

      摘要 (1785) HTML (0) PDF 0.00 Byte (2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CM-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10 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溶菌酶,纯化倍数为34.7,活力回收为24.1%。对纯化溶菌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9kD ,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为8 0 ,在5 0℃以下和pH 5 0~10 0之间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广谱杀菌,对多种致病菌也有较强的溶菌作用。

    • 填充床反应器中酶法连续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

      2005, 21(3).

      摘要 (1569) HTML (0) PDF 0.00 Byte (2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1,3-甘油二酯(DAG)由于其广泛用途及健康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报道了一种无溶剂条件下填充床反应器中连续酶促合成1,3-DAG的方法。研究了填充柱的长径比、进料体积流速、温度、底物摩尔比对酯化率和1,3-DAG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填充柱长径比7.8,亚油酸、甘油摩尔比1∶2 ,进料速度1.2mL/min ,65℃条件下酯化反应可实现脂肪酸酯化率、1,3-DAG纯度及生产效率的统一。填充床反应器中固定化酶连续催化酯化反应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体系水分清除困难。实验研究了采用过量甘油吸附脱水的可行性,亚油酸、甘油摩尔比为1∶2时,可明显改善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加LipozymeRMIM的使用寿命。连续运行10d ,残余酶活仍保持在80 %以上,而对照组则仅为52%。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的发酵条件与纯化研究

      2005, 21(3).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1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以前的研究中,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了三突变体白细胞介素_2基因(编码125位半胱氨酸→丙氨酸;18位亮氨酸→蛋氨酸;19位亮氨酸→丝氨酸) ,并在毕赤酵母中加以表达。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其最适诱导条件:80 %以上的通气,诱导2d ,初始pH60 ,甲醇终浓度为10%。在上述条件下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大约200mg L。建立了一套从毕赤酵母表达上清中分离纯化分泌型表达蛋白IL_2的方法,经离心,超滤浓缩,强阳离子交换S柱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纯化的突变型和野生型IL-2 ;其得率为27% ,纯度达电泳纯并且HPLC检测只有一个峰。纯化的突变蛋白对CTLL-2细胞具有刺激性;与野生型IL-2相比,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储存的突变蛋白保留有更高的活性;突变型IL-2的活力是野生型的4~5倍,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

    • 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株利抗药株与敏感株孢子化卵囊的蛋白质差异分析

      2005, 21(3).

      摘要 (1214) HTML (0) PDF 0.00 Byte (1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本实验室诱导保存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株利抗药株与敏感株的蛋白质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有5个蛋白质斑点,利用MALDI_TOF_TOF质谱技术对其中4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4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在NCBInr数据库中检索分析,确定了其中2个蛋白质分别为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TA4和热休克蛋白Hsp70 ,另外两种为真核细胞的功能蛋白。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球虫的抗药性产生机理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株利抗药株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研究方向。

    • 固态发酵的参数周期变化及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2005, 21(3).

      摘要 (1453) HTML (0) PDF 0.00 Byte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压力脉动固态发酵反应器内环境参数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这些周期性的环境刺激对于固态培养的斜卧青霉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种反应器中,在空气压力脉动的带动下,反应器内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也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期和空气压力脉动的周期相同,变化的幅度随着压力脉动的幅度增大而增加;在外界周期刺激的条件下,较未加外界周期刺激斜卧青霉的生物量增加了104% ,二氧化碳的产生总量增加了229%和纤维素酶的产量增加了320 % ,数据显示外界周期刺激不仅增加了菌体的生物量同时增加了其代谢活性。

    • 芦笋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糖基组成

      2005, 21(3).

      摘要 (1691) HTML (0) PDF 0.00 Byte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芦笋皂苷是以芦笋下脚料为原料提取出来的一种糖甙化合物。目的是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同时解决芦笋下脚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验探讨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芦笋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95 %、液料比(V/W)为6∶1、温度90℃、时间4h。从新鲜芦笋下脚料、芦笋干品提取皂苷的平均得率分别为1.70 %、4.01%。芦笋皂苷经氧化铝柱层析分离,以40%乙醇的溶液为洗脱剂,洗出曲线为单一对称峰。采用UV、IR、HPLC等色谱对芦笋皂苷的结构特点、糖基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芦笋皂苷具有呋喃甾烷的结构特征,其糖基由木糖(Xyl)、岩藻糖(Fuc)、阿拉伯糖(Ara)组成,摩尔比为Xyl∶Fuc∶Ara =1 0∶0 13∶19 4 2 ,平均分子质量(Mw)为185 0 0。

    • 疏水层析分离正确折叠与错误折叠的复合干扰素

      2005, 21(3).

      摘要 (1526) HTML (0) PDF 0.00 Byte (1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复合干扰素,成功去除了复性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折叠体、聚集体及杂蛋白,并考察了配基类型、盐浓度、pH值和流速对疏水层析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utylSepharose 4FastFlow、硫酸铵初始浓度0.8mol/L、缓冲液pH值8.3、线流速为90cm h时疏水层析纯化效果最佳,最终目标蛋白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到99.6% ,还原及非还原型SDS PAGE电泳均呈单一条带,其比活为2.3×109IU/mg,回收率为36.7%。

    • RGD-葡激酶突变体(K130T,K135R)的制备与活性分析

      2005, 21(3).

      摘要 (1525) HTML (0) PDF 0.00 Byte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葡激酶突变体质粒mSAK(K130T ,K135R)-pBV220为模板,PCR重叠引物延伸法引入突变位点,并将该片段克隆至载体pBV220 ,构建了RGD-mSAK-pBV22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50%以上,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所获蛋白依次用Q SepharoseHP柱、SephaycrylS200HR柱和SP柱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8%以上,纤维蛋白溶圈法体外溶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获RGD-mSAK蛋白溶栓活性与野生型葡激酶相当,豚鼠体内免疫试验证明突变体的免疫原性也有所降低,血小板聚集试验分析突变体蛋白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RGD 葡激酶突变体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

    • 肺炎克雷伯氏菌荚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2005, 21(3).

      摘要 (1966) HTML (0) PDF 0.00 Byte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液体深层培养得肺炎克雷伯氏菌Kp9株发酵液,研究确立了菌体快速裂解条件:NP40 1%和胰蛋白酶25 0IUg菌体,50℃作用1h ,然后加入溶菌酶80μg/mL ,56℃作用1h ;裂解液经超滤浓缩和有机溶剂沉淀获得多糖粗品;多糖粗品先后经CTAB吸附分离,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和SephacrylS 30 0HR凝胶过滤纯化,得分子量分布相对均一的多糖纯品,产品得率为0.25 1g/L。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分别探讨了多糖粗品和纯品的免疫活性,研究显示荚膜多糖具有高效的体外细胞免疫活性,并具有典型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荚膜多糖的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 以聚乙二醇为层析伴侣同时制备SOD、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

      2005, 21(3).

      摘要 (1167) HTML (0) PDF 0.00 Byte (2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了一条从红细胞裂解液中同时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的新工艺。采用0 75 %的聚乙二醇600作为层析伴侣,使血红蛋白直接流过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同时吸附SOD和过氧化氢酶。经过梯度洗脱获得SOD和过氧化氢酶组分,再经过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相串联,使SOD和过氧化氢酶得到纯化。纯化后的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比活力分别达到15932u/mg和65918u/mg ,血红蛋白的纯度达到99.9%以上。总回收率为:SOD ,47.4% ;过氧化氢酶,29.6% ;血红蛋白,88.7%。

    • 抗HIV-1重组导向毒素SL12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2005, 21(3).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pPIC9K为载体,构建抗HIV 1gp12 0单链抗体scFv12 0与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 ,SEA)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线性化、电转化法整合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经表型鉴定、PCR分析和G418筛选得到Muts型多拷贝整合菌,甲醇诱导培养可分泌表达5 7kD的预期大小蛋白—重组导向毒素SL120 ,表达量达50.1mg/L。通过单链抗体亲和力测定,表明蛋白SEA和scFv120的构象有微弱的相互影响,但此重组导向毒素仍可高效介导CTLs杀伤HIV-1靶细胞。

    • 人Mn-SOD cDNA的克隆及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05, 21(3).

      摘要 (1634) HTML (0) PDF 0.00 Byte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肝细胞株(L02)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出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cDNA ,将其插入含有AOX1基因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 ,构建重组质粒pPIC9k MnSOD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筛选出整合了多拷贝hMn-SOD基因的Mut+ 表型菌株,摇瓶培养,0.5%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诱导4d的培养上清中hMn-SOD的表达量约为上清总蛋白的32% ,酶比活可达247.7u/mg。hMn-SOD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分泌性表达。

    • 钙离子对293细胞结团和生长的影响

      2005, 21(3).

      摘要 (1718) HTML (0) PDF 0.00 Byte (2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条件下、方瓶和转瓶中考察了Ca2+ 对2 93细胞结团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Ca2+ 浓度在0 1~1 0mmol L范围内对2 93细胞的贴壁和结团性质有显著影响,而对生长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有血清贴壁培养时,较高的Ca2+ 浓度有利于细胞贴壁;无血清悬浮培养中,Ca2+ 浓度越高,细胞结团越严重,细胞结团达到平衡后的平均粒径(D ,μm)与Ca2+ 浓度(c,mmol L)在0.1~0.5mmol L范围内可用一次函数D =58.65c +16.96描述,细胞结团尺寸是可调控的;而细胞在不同的Ca2+ 浓度下有相似的生长规律。

    •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鉴别菌株突变体库的构建及无毒基因突变体的筛选

      2005, 21(3).

      摘要 (1283) HTML (0) PDF 0.00 Byte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invivo转座技术构建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鉴别菌株的突变体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转座子插入位点旁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白叶枯病菌的基因组中。经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4个毒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Xa23无毒基因提供了条件。

    • 羽衣甘蓝胁迫应答基因BoRS1转化烟草的初步研究

      2005, 21(3).

      摘要 (1327) HTML (0) PDF 0.00 Byte (1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克隆于羽衣甘蓝的胁迫应答基因BoRS<、I>1连入中间载体p35S 2 30 0 ::gus ::noster相应位点,成功地构建了含BoRS1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35S 2 30 0 ::BoRS1::noste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进行了遗传转化。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BoRS1已成功地导入并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RT PCR分析显示,在不同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中BoRS1表达量存在差异。转BoRS1烟草的耐干性和甘露醇胁迫研究表明,BoRS1基因的表达对提高植物抗干旱胁迫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 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改造猪油制备功能性脂的研究

      2005, 21(3).

      摘要 (1481) HTML (0) PDF 0.00 Byte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有丰富廉价的动植物油资源,但这一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无溶剂系统脂肪酶催化猪油与辛酸酸解制备功能性脂的研究工作。脂肪酶筛选实验表明,在所选用的五种脂肪酶中,来自T .languginosa的固定化脂肪酶LiopzymeTLIM的催化效果最好。以LipozymeTLIM为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酶量、底物比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水分添加量对猪油中辛酸插入率的影响。反应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脂肪酶量为20% (底物重量百分比)时,猪油中辛酸插入率最高。反应时间研究表明,当反应时间达到24h时,辛酸的插入率最高,达到38.77mol%。当猪油与辛酸的比率为1∶2 (摩尔比)时,辛酸的插入率最高,达到30 95mol%。在4 5~6 0℃范围之内,反应温度对辛酸插入率没有明显的影响,温度高于6 0℃时,辛酸插入率降低。水分添加量为2 5 %时,辛酸插入率最高,高达35 76mol%。

    • 基于重链抗体构建的单域抗体研究进展

      2005, 21(3).

      摘要 (2277) HTML (0) PDF 0.00 Byte (3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骆驼血清中存在天然的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heavy chainantibody ,HCAb) ,克隆重链抗体的可变区构建的只由一个重链可变区组成的单域抗体称为VHH抗体(variabledomainofheavychainofheavy chainantibody ,VHH)。研究发现,VHH抗体具有易表达、可溶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另外,骆驼的重链抗体与人VH3家族抗体同源,对人VH3家族抗体的重链可变区进行类似VHH的特征性改造,可以使这些抗体在保持亲和力、特异性不变或者变化很小的情况下,优化抗体的其它性质。已有的研究表明VHH抗体作为一种小型化的基因工程抗体在基础研究、药物开发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Red/ET重组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05, 21(3).

      摘要 (1619) HTML (0) PDF 0.00 Byte (3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应用Rac噬菌体的RecE RecT和λ噬菌体的RedαRedβ系统而建立的DNA工程平台———Red ET重组,是一种不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克隆新技术。运用该技术能够介导PCR产物或寡核苷酸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插入、融合及突变等多种操作,在生物医学领域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基因组功能研究中对BACs、PACs和细菌染色体的打靶修饰以及基因敲除动物DNA靶分子的快速构建等方面最有效。随着Red ET重组的推广与应用,该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被改进,在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其操作也变得更加简单、省时、省力。结合自身的一些研究结果,对Red ET重组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 基于EBNA1和oriP的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5, 21(3).

      摘要 (2576) HTML (0) PDF 0.00 Byte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病毒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导入靶细胞的效率较低,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低,疗效持续时间也较短。EBNA1和oriP元件使引入该元件的质粒在真核细胞内保持为游离体、转运入核、转录增强。质粒携带的目的基因能够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高水平、持续的表达。基于EBNA1/oriP的质粒在肿瘤、单基因缺陷先天性疾病、TNF相关的炎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EBNA1/oriP元件用于构建人工染色体,携带目的基因的调控序列,可望实现可调控的基因治疗。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