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1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肺炎克氏杆菌NifA对巴西固氮螺菌nifH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

      1995, 11(3).

      摘要 (1192) HTML (0) PDF 0.00 Byte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R方法克隆了巴西固氮螺菌Yu62 nifH的启动子片段,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Yu62与标准菌株sp7之间的DNA序列差异很小。利用启动子探针质粒载体pcBl82,构建了3个不同的nifH::lacz转录融合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分别测定肺炎克氏杆菌NifA对它们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nifH启动子的转录是依赖于NifA的,缺失了上游激活序列的启动子不能被NifA激活转录,肺炎克氏杆菌NifA对其自身nifH及巴西固氮螺菌nifH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并无很大差异。

    • 乙肝病毒s基因在家蚕细胞及蚕体内高效表达

      1995, 11(3).

      摘要 (1283) HTML (0) PDF 0.00 Byte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人乙型肝炎病毒(adr)的表面抗原S基因插入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构建了重组病毒BmNPVS。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细胞,测得每毫升培养物(1×106细胞)HBsAg表达量达35.5μg;感染家蚕幼虫和蛹,经检测表明HBSAg产量平均为每头蚕约750μg,每只蛹约为690μg。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经Westefn blotting和电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是直径为22nm的颗粒,并主要以糖基化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的浮力密度为1.2g/ml,与病人血清的HBsAg一致。

    •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纯化

      1995, 11(3).

      摘要 (1931) HTML (0) PDF 0.00 Byte (2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高效表达克隆pzw.GM的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的人GM—CSF进行了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人GM—CS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涵体抽提、凝胶过滤层析、复性、离子交换一系列纯化步骤,终产物纯度达99%,按蛋白总量计算回收率达10%,比活性达1×107/mg蛋白质。通过测定纯化人GM—csF的N端l 6个氨基酸序列,与由其DNA序列推导的氮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为大批量重组人GM—CSF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 双碳源单细胞蛋白间歇培养及流加培养的动力学模型

      1995, 11(3).

      摘要 (1639) HTML (0) PDF 0.00 Byte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非结构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两种酵母的单碳源和双碳源单细胞蛋白间歇培养的动力学,用改进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双碳源流加培养过程的动力学,从实验数据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 利用中温蒸煮工艺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

      1995, 11(3).

      摘要 (1922) HTML (0) PDF 0.00 Byte (2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中温蒸煮工艺生产高浓度酒精,首先利用耐高温α-淀粉酶在9s~97℃下同时糊化和液化淀粉.接着在60℃下加高转化率的糖化酶进行糖化,最后在30℃下加酵母菌悬液进行发酵。酵母菌w4在60h内可以产生18.3%的乙醇,在成熟发酵醪中的残还原糖和总糖分别为1.2%和4.1%,细胞存活率为68.5%。如果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可进一步改进这一工艺,使成熟发酵醪的乙醇浓度提高到18.9%,发酵周期缩短到50h,残还原糖和总糖分别减少到0.27%和3.1%。

    • 尿酸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传感器

      1995, 11(3).

      摘要 (1809) HTML (0) PDF 0.00 Byte (2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制了依赖于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和固定化尿酸酶柱的测定血清尿酸的生物传感器。其测定血清样品响应时间47s。测定每份样品需时1.5min,样品体积17μl。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1~20mg/dl。批内不精密度3.22%~4.36%,批间6.18%~7.8%。测定值回收率为93%~109%。与医院常规酶试剂盘方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09。固定化尿酸酶柱室温使用,4℃冰箱保存,连续使用5个半月测定样品2000次以上,仍保持原酶柱活力的94%。

    • 耐热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95, 11(3).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2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法从水生栖热菌菌株YT-1中扩增耐热DNA聚合酶基因,得到2.5kb的DNA片段t扩增片段重组到pUCl8中测序证实为Taq DNA聚合酶基因,将该片段重组到pBV221温控表达质粒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94kDa的重组蛋白,100ml培养物的细胞产酶为1.5×105u,表达的蛋白能催化PCR反应的进行。

    • 棒状类细菌电击转化中多种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1995, 11(3).

      摘要 (1694) HTML (0) PDF 0.00 Byte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质粒PXZl0145电击转化不同棒状类细菌菌株,研究了影响电击转化效率的诸个因素,在含4%甘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前期的菌体最适用于电击转化,当以同源DNA进行电击转化时,1.μgDNA中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8×1O6转化子,但用异源DNA时,转化效率要比前者低102~103倍。

    • 重组PAI-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995, 11(3).

      摘要 (1040) HTML (0) PDF 0.00 Byte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天然状态下含量很低。为了进行PAI—l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构建了表达重组PAI—l的质粒pBV22(I/PAI—l,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最高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量的49%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得到了分子量为43.0kDa的反应条带。对形成包涵体的表达产物进行变、复性处理及Seplhadex G-75的初步纯化,得到了潜伏态的重组PAI—l。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显色底物法,测定出经4mol/L盐酸胍激活后的重组PAI—l对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而且,激活后的重组Pal-1经过37℃处理,会逐渐转变为潜伏态。

    • 絮凝酵母颗粒悬浮床反应器中试及酒精连续发酵工艺的研究

      1995, 11(3).

      摘要 (1244) HTML (0) PDF 0.00 Byte (1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小型悬浮床反应器研究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单釜反应器有效容积0.5m3、二级串联的中试装置。以淀粉糖化液为底物,考察了悬浮床反应器由小试到中试的放大效应,提出了该反应器工业放大时对危险截面表观气速应加以限制的原则,以保证絮凝酵母颗粒不被剪切破坏。进而在平均稀释率为0.10h-1的条件下.中试装置稳定运转一个月,获得终点发酵液中酒精浓度80~85g/L,残糖低于5.0g/L,设备平均生产酒精8.4g/L·h的结果。

    • 醋酸纤维素膜为基础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1995, 11(3).

      摘要 (1942) HTML (0) PDF 0.00 Byte (2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共价法将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膜上,方法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比活力高。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酶膜,与氧电极组装成测定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50~800mg/dl,仪器工作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将该膜与过氧化氢电极组装得到的传感器具有以下特性:线性范围为10~200mg/dl,最适pH为6.0,测定结果与酶试制盒有良好相关性。

    • 枯草芽孢杆菌bgls基因在酵母染色体上整合

      1995, 11(3).

      摘要 (1595) HTML (0) PDF 0.00 Byte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枯草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2.7kbEcoRl片段和酵母染色体Rdna片段克隆到整合型不含酵母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YIP5上,构建成YIP5-bgls—Rdna的杂种质粒PCZH,转化S.Cerevisiae并得到表达。稳定性测定表明.Y 33(PCZH101)和Y 33(PCZH104)在无选择压力的YEPD培养基中繁殖70代以上,两个转化子90%以上的酵母细胞仍含有质粒并且遗传特征与染色体行为相似。以bgls基因作探针;与酵母染色体DNA的Southern bloot分子杂交证实bgls基因已整合到酵母菌染色体上。

    • 核蛋白成分参与胚胎肝细胞AFP基因的活化

      1995, 11(3).

      摘要 (1521) HTML (0) PDF 0.00 Byte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体外转录分析方法,在大鼠胚胎肝细胞核蛋白中,检测到促进AFP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用同样的方法在成年大鼠肝细胞核蛋白中没有检测到促进AFP基因转录的任何成分。DNA结合分析找到了可能为蛋白因子的核蛋白成分,它们的大小分别为89、50、46和36kDa。

    • 搅拌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1995, 11(3).

      摘要 (1353) HTML (0) PDF 0.00 Byte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t工业发酵罐中,研究了涡轮桨和翼形轴流桨搅拌对红霉素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粘度、溶氧、效价、搅拌电流和糖代谢等过程参数的变化,以及搅拌功耗与发酵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搅拌桨搅拌其发酵过程参数(粘度,溶氧,效价等)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差异;(2)搅拌功耗同发酵产量之间的关系,翼形桨明显不同于涡轮桨;(3)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用翼形桨代替涡轮桨可节省搅拌功耗。

    •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RAPD分型

      1995, 11(3).

      摘要 (1652) HTML (0) PDF 0.00 Byte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植物病原菌的分型是生物技术应用的新领域,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是亚洲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前人曾根据不同菌株在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将中国白叶枯病菌分为7个致病型⑴。近来,Leach等⑵已开始利用基因组特异的重复顺序对白叶枯病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章琦等⑶也利用相同的探针对我国部分菌株进行了RELP分型,其结果与传统病理学的分类结果有相符之处.但又有相当的不同,说明传统分类结果尚有许多值得探索之处。与RFLP相比,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具有简便和快速的优点,而且相当灵敏,在动植物基因组分型(gennome typing)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4.5〕。我们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8个菌株进行分型,发现随机引物A-14可用以区分所研究的28个菌株。进而对扩增带型进行了相似百分率分析,并利用另一随机引物A一1 3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是用RAPD方法尝试对部分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型的首次报道。

    • 绞股蓝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1995, 11(3).

      摘要 (2042) HTML (0) PDF 0.00 Byte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mb)Mak.)是葫芦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现已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本文首次报道了绞股蓝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 红曲霉胞外脂酶催化己酸乙酯合成研究

      1995, 11(3).

      摘要 (1691) HTML (0) PDF 0.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己酸乙酯是浓香型曲渣的主体香昧成分,也是曲酒优质品率低的主要限制因素。60年代Iwai⑴发现在适当条件下脂酶可直接催化酸和醇合成酯。Langrand⑵比较了各种脂酶合成短碳链羧酸酯的能力。我们在对酒窖生香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红曲霉、根霉具有较强的己酸己酯合成能力,属首次报道⑶。本文主要报道利用红曲霉的脂酶合成己酸乙酯条件试验的结果。

    • 发酵液中添加物对气含率的影响

      1995, 11(3).

      摘要 (1188) HTML (0) PDF 0.00 Byte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气含率是史定气液接触面积和传质系数的重要因素,也是表示气液两相流体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发酵液中添加物对气含率的影响,过去虽有一些研究,但范围非常狭窄.仅局限于部分无机或有机小分子添加物.与实际发酵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对天然营养物质的影响尚未有研究。同时由于气含率对物性的高度敏感性.使现有的气含率关联式已不能适用于发酵液中的所有添加物。Shah⑴则建议,鉴于气含率容易测量,根据某一特定体系进行的小试结果将比任何已知关联式所预测的要好。本文研究发酵过程中常用添加物对气含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推导得出气含率的关联式。对研究发酵液中不同组分与氧传递速率的关系以及前文⑵中氧传质系数的计算均有重要意义。

    • 螺旋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1995, 11(3).

      摘要 (1625) HTML (0) PDF 0.00 Byte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螺旋霉素(spiramycin,以下简称SPM)为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索〔r〕。内酯环C-3位上羟基酰化侧链片段构成SPM不同组分。C-3位上羟基酰化酶的合成受葡萄糖的诱导.该诱导作用受丁酸的抑制〔2〕。SPM的生物合成受高浓度铵离子的抑制。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经分解代谢可产生乙酸、丙酸、丁酸〔S〕。作为SPM生物合成的前体。本文根据SPM的生物合成途径,采用诱变和耐L-缬氨酸、耐α-氨基丁酸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了高产菌株。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