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第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Tn5-Mob系统诱导根瘤菌属之间耐盐和共生性状的转移

      1993, 9(3).

      摘要 (1430) HTML (0) PDF 0.00 Byte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通过质粒pSUP501l及其辅助质粒RP4将Tn5-Mob随机插入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042B)的基因组中,得到86株接合子SR。随机选取4株SR,通过辅助质粒R68.45的三亲本杂交,将它们的DNA片段引入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 USDA 110),获得106株接合子BSR。大部分BSR菌株获得了生长快速的特性和耐盐性,一般能耐0.3—0.5m01/L Nacl,其中有些菌株能产生黑色素。将9o株BSR回接大豆和苜蓿植株,发现47株能在大豆和苜蓿植株结瘤,但在苜蓿卜无固氮活性;26株只能在大豆植株结瘤固氮;13株只能在苜蓿植株结瘤而不固氮;4株在大豆和菖蓿植株均不结瘤。其中,获得了4株耐盐性和固氮酶活性强的接合子。

    • 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93, 9(3).

      摘要 (1661) HTML (0) PDF 0.00 Byte (1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多聚酶连锁反应(PCR),我们合成了包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内的病毒基因组3’端区域,并完成了其全部序列分析,比较SMV(北京分离物)和SMv—N株的序列发现;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3.D%,其氨氢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5%,就基因组3,端非编码序列而言,其同源性达88.8%。Western b1ot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DNA片段在大肠杆菌JMl07中能表达正常的病毒外壳蛋白。

    • 人尿激酶原cDNA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0)中高效表达研究

      1993, 9(3).

      摘要 (1441) HTML (0) PDF 0.00 Byte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改进转染方法,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共扩增等手段在CH0细胞内高效表达了人尿激酶原(Pr0-UK)cDNA。首先将pro—UK cDNA插入到sR α启动子的下游,构建成表达质粒pMGl0102,在cos-7细胞内进行暂时性表达,结果表明此启动子的表达水平比SV40早期启动子高约5倍。然后将质粒pMG10102和pSV2-dhfr线性化后用磅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0-dhfr-细胞,经一系列筛选后获得20个能表达pro—UK的细胞克隆,纤维蛋白溶解平板法(FAPA)测定表达水平为12.5—100IU/106cells/d.再经MTX加压共扩增,得到9株高表达细胞系,其中最高的表达水平达到400—500Iu/10‘cells/d。2—3个月连续传代,表达水平未下降,表明细胞株是稳定的。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细胞分泌的重组pro-UK具有与天然pro—UK相同的分子量,而且培养液中不加蛋白酶抑制剂时,分泌的重组UK大部分为单链(60%以上)。

    • 在线检测用发酵液透析分离器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130) HTML (0) PDF 0.00 Byte (1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膜透析分离器,以期用于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在线检测。对两种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压差、流速、温度和载流液种类对透析分离的影响。在给定的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10-70mmol/L范围内透过率约为12%。透过率随操作压差、温度而变化,重现性好。Cv<4%,对酵母发酵液进行透析分离,葡萄糖透过率至少稳定48h。用于发酵过程在线检测,结果与离线检测相吻合,相关系数r=O.985。

    • 质粒pXZ10145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1993, 9(3).

      摘要 (1429) HTML (0) PDF 0.00 Byte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anger双脱氧中止法为原理,利用美国ABI公司370A自动核酸序列分析仪,我们测定了谷氨酸棒杆菌质粒pxzl0145全长4887bp的核苷酸序列,该质粒上存在包括ApaI等18种限制酶的单一切点,其它限制酶切点的数目和位置也被定出,质粒上有8个可能的阅读框架,通过序列分析,我们确定了pxzlO145断裂生成缺失突变体pNAT65的两侧位点,在两个断裂点上发现存在“ATCTAGC”7个碱基的同向重复序列。

    • 柠檬酸发酵的数学模型研究

      1993, 9(3).

      摘要 (1821) HTML (0) PDF 0.00 Byte (1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柠檬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生成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描述柠檬酸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蹦实验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断了模型参数,同时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实测结果拟合良好,从而显示所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地描述了柠檬酸发酵过程,这对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发酵过程,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佳化有着重要意义。

    • 面包酵母流加发酵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优化

      1993, 9(3).

      摘要 (1168) HTML (0) PDF 0.00 Byte (2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酵母厂实际生产过程为背景,对面包酵母流加发酵生产进行了总体效益优化仿真。优化仿真是以作者早期建立的面包酵母代谢一循环模型系统为基础的。效益函数是单位时间内过程产出产品的价值与总投入价值之差。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价格体系下,欲使总体效益函数取得极大值,各操作变量,如补料速度,补料浓度、通气量和发酵周期等,均存在最优操作区域。

    • 应用电激法在大肠杆菌中导入外源性DNA

      1993, 9(3).

      摘要 (1436) HTML (0) PDF 0.00 Byte (1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用国产基因导科脉冲仪(LN-101型),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将质粒DNA和噬菌体DNA成功地转化或转导人大肠杆菌。该电场单次电压脉冲范围1.Okv一2.5kv(初电场强度2,8kV/cm一16kV/cm)、电容范围5—20μF,用质粒pUC18和受体菌株DH5α,获得10 9-10 10转化子/μgDNA。电场强度、电容及脉冲时间等不同的因素影响转化效率。转化率与DNA的强度呈线性关系,与受体细胞密度成正比。 DNA和受体菌混合物在电激前,后的孵育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不明显。用噬菌体M13mp 19 RF及受体菌株JMl09,同样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

    • 黑曲霉原生质体电融合研究

      1993, 9(3).

      摘要 (1724) HTML (0) PDF 0.00 Byte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TG和UV分别对生淀粉糖化酶菌株——野生型黑曲霉N 11,N一16(Aspergillusniger)进行诱变处理获Lys-和Arg-两类营养缺陷型。采用纤维素酶和蜗牛酶复合酶处理其菌丝并探讨了酶浓及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以BAEKON-2000型基因转移仪将上述营养缺陷型进行原生质体电融台处理。产生高融合率的最佳参数为:脉冲幅度4.5kV,脉冲数32,脉宽62.5μs,电激时间0.2s,距离3mm,周期数10。融合率可达60%。经连续传代7次获得4株稳定的融合子,经孢子体积,核DNA含量,生长速度测定证明上述融合子是种内杂合二倍体。以PFA处理得稳定的单倍体分离子。

    • 贺氏福氏5型菌外膜蛋白ipa BC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225) HTML (0) PDF 0.00 Byte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一次克隆重组质粒pMG488中酶切回收了3.3kb的ipa Bc结构基因,将它在不同的位点插入带有PRPL启动子的载体pBV220中,构建了两种高表达重组质粒pMG501及pMG601。在大肠杆菌DH55a和无毒性福氏5M90TA菌中均获得了b、c多肽的高水平表达,初步的小鼠免疫攻毒试验显示b,c多肽可能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 HBV 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及血清抗X抗体检测

      1993, 9(3).

      摘要 (1240) HTML (0) PDF 0.00 Byte (1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别用大肠杆菌(E.Coli的Lpp启动子和M13噬菌体的geneⅡ启动子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7 kDa的HBx蛋白,并以抗合成x多肽抗血清和抗x融合蛋白抗血清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分析鉴定(用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然后用重组x蛋白检测肝病病人血清中抗x抗体。我们采用一种改进的ELISA方法检测了212份血清标本,结果表明:肝硬化、慢活肝、肝癌、慢迁肝和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抗x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3%,47.6%、37.8%,29.6%和40.0%,高滴度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肝硬化和慢活肝病人血清中。

    • 谷氨酸棒状杆菌启动子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1993, 9(3).

      摘要 (1377) HTML (0) PDF 0.00 Byte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探针质粒pPL 603为载体,从谷氨酸棒状杆菌1014—6染色体DNA上克隆到一个有较强启动功能的DNA片段。生物素标记的DNA—DNA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该片段确实来自谷氨酸棒状杆菌1014—6染色体DNA。在绘制该片段限制酶酶切图谱的基础上,经另一个启动子探针质粒pPL 703的亚克隆,将其启动子功能区定位在Bamm酶切片段中。对后者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它具有棒状杆菌类启动子的-35区和-10医序列。

    • 乳链球菌Z270乳糖-蛋白酶质粒pUCL22的消除及其整合

      1993, 9(3).

      摘要 (1197) HTML (0) PDF 0.00 Byte (1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简单的温和法消除乳链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 sp.Lactis Z270的乳糖-蛋白酶质粒pUCL22(54kb)。DNA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和生化检验证明,变异菌株D16和D17的质粒pUCL22被消除了。脉冲电泳图表明,D16的染色体限制酶图谱与野生菌Z270的相似,但D17的染色体被质粒的蛋白酶基因多位点整合,从而改变了其染色体限制酶的酶切图。

    • 嗜麦芽假单胞菌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1993, 9(3).

      摘要 (1996) HTML (0) PDF 0.00 Byte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UCl8质粒作为载体,将嗜麦芽假单胞菌(Psedeomonas maltophilia P27)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E.Coli TGI)中,得到3株能分泌碱性蛋白酶的阳性克隆G1,G2和G3。其中G3所分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大约是出发菌株的3—4倍,对3株阳性克隆所含的重组质粒psJl,psJ2和psJ3进行限制酶酶切分析表明,酶活最高的阳性克隆G3所含的重组质粒psJ3的插入片段最小,大约是2.8kb;其它两株的重组质粒pSJl和pSJ2含有同样大小的插入片段,约为5.5kb。

    • 两水相萃取法从重组大肠杆菌匀浆液中提取干扰素α1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358) HTML (0) PDF 0.00 Byte (1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PEG磷酸酯/磷酸盐两水相系统,经两次萃取从重组大肠杆菌匀浆液中提取干扰素α1。最适萃取条件为22%PEG磷酸酯t 16%磷酸盐,3%NaCI,pH6.9。IFNαl的分配系数达到155,收率9g.6%,纯度提高25倍;对反萃取条件作了初步研究,较好的条件为20%PEG磷酸酯,10%磷酸盐,pH6.0,收率达到75.6%,但浓度有所稀释。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本法可省去高速离心去除细胞碎片的步骤,操作简单,能耗较低,而且收率较高,纯度也有所提高,最后IFNα1存在于磷酸盐相中,其中PEG含量仅为0.5%左右,这对后继纯化操作很有利。

    • 谷氨酸氧化酶电极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476) HTML (0) PDF 0.00 Byte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将谷氨酸氧化酶和牛血清白蛋白共交联,置于内层醋酸纤维素抗干扰膜和外层聚碳酸酯扩散控制膜之间,制成酶膜,将其与过氧化氢探头复合制成了扩散控制型谷氨酸氧化酶电极,并构建了采用该电极的流动注射分析芽纺。酶电极红性范围0—1000mg/L。50s响应电流达稳态值的95%。流动注射分析系统响应时间20s,检测速度60次/h,线性范围5—8 000mg,L,酶膜使用寿命两周以上。系统选择性好,仅对干扰物L-谷氨酰胺和L-天冬氨酸有微弱响应。对同一样品连续测定41次的变异系数2.8%。测量味精发酵液和瓦勃呼吸计的结果相吻合。可望应用于味精发酵及食品工业中。

    • 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脂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454) HTML (0) PDF 0.00 Byte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酯为载体制备固定化氨基酰化酶时,载体制备时的交联度,致孔剂用量和混合致孔剂比例均会影峋酶的固定化效率。结果表明25%交联度和loo%致孔剂用量制备的载体最佳。用此载体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可提高酶对高底物浓度、离子强度、温度、pH、有机溶剂和蛋白质变性剂的耐受能力。用固定化酶柱式反应器连续拆分N-乙酰基-DL-苯丙氨酸,使用一个月仍可保留90%的酶活力。

    • 转化毛状根获得萝芙木生物碱的研究

      1993, 9(3).

      摘要 (1181) HTML (0) PDF 0.00 Byte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药用植物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的无菌苗被含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后,诱导出毛状根(Hairy root)。将毛状根分离,除菌后,在不合激素的Ms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从296个株系中筛选出Rv 19、RV 26,RV 37和RV53Eq个生长速度快、分枝数量多等优良特性的无性系。对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和测定表明,四个无性系均含有原植物体所具有的吲哚生物碱。为应用转化毛状根技术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