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内蒙古和海南干旱地区芽孢杆菌和伯克霍德尔菌的耐旱性

      2024, 51(10):4118-4131.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40104CSTR: 32113.14.j.MC.240104

      关键词:芽孢杆菌伯克霍德尔菌干旱胁迫耐旱性
      摘要 (97)HTML (156)PDF 689.55 K (223)收藏

      摘要:【背景】 世界旱灾的频发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亟需一种经济节约的方法来缓解。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有望直接用于农作物提高耐旱性。【目的】 干旱环境中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具有独特性。研究从干旱土壤中筛选出的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十分必要。【方法】 利用聚乙二醇6000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内蒙古和海南干旱地区采集分离获得的30份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伯克霍德尔菌(Burkholderia spp.)进行耐旱性分析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把30株供试菌株的耐旱能力分为三类群,并且不同胁迫条件下供试菌株表现为3种生长模式:在第一类生长模式中,渗透势-0.2 mPa与0 mPa的OD600值无显著差异;第二类生长模式中,随着渗透势的增加,菌株的OD600值也随之下降。这类菌占总体供试菌株的43.33%;第三类生长模式中,菌株在-0.6 mPa和-1.2 mPa渗透势下,OD600值无显著差异。对30株供试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每株菌都有产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铁载体、脲酶、精氨酸脱羧酶和生物膜这5种特性中的1-4种特性,即供试菌株都具有潜在的植物促生功能。【结论】 基于耐旱性分析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最终筛选到2株优质耐旱芽孢杆菌NC51、NO89,均为第三类生长模式。为今后提高作物耐旱性和研发微生物菌剂提供菌种资源。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