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9(6).
摘要:迄今报道的绝大多数纤维素酶的最适pH都在酸性和中性范围 ,当添加到洗涤剂中 ,由于处于碱性环境而无活力 ,不能发挥作用。近年来 ,国内外对由碱性芽孢杆菌 (Bacillussp )产生的碱性纤维素酶 (CMCase,endo β1 ,4 glucanase,EC 3 2 1 4)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该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培养条件、酶学性质 ,以及该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对我国目前未能实现该酶工业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解决途径。
2001, 28(3).
摘要:三叶草根瘤菌H954在GMS培养基上 2 8℃培养 8d后 ,发酵液用无水乙醇分步沉淀法抽提 ,经过SephadexG 50、SephadexG 1 0、DEAE 纤维素柱层析纯化 ,并用气相色谱 (GC)、1 3C 核磁共振(NMR)和质谱分析 ,证明该菌产生环状 β( 1 ,2 ) 葡聚糖 ,该糖是一种以葡萄糖为单体 ,通过 β ( 1 ,2 ) 葡聚糖苷健连接而成的环状分子 ,且绝大部分为中性糖 ,聚合度从 1 7到 2 2 ,其中以 1 9为主 ,分子量为 30
2008, 35(5):0696-0699.
摘要:从DDT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具有DDT降解能力的细菌, 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56株细菌, 将其接种到基础盐酵母培养基, 7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初筛得到降解率较高的一株菌, 编号为D-1。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学方法确定该菌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的一株菌。对菌体降解DDT的特性的研究表明, 在培养温度为30℃, 底物质量浓度为40 mg/L, pH 7.0, 摇床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 该菌株对DDT降解10 d的降解率为69.0%。
2022, 49(1):306-322.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447CSTR: 32113.14.j.MC.210447
摘要: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是一种在实验室里将微生物置于一定选择压力下,通过长期驯化,筛选获得具有特定表型突变菌株的方法。近年来,该方法通过改进特定进化条件和筛选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工业生产菌株,如特定表型筛选、底物高效利用、目标产物合成及生长特性优化等工业微生物菌株选育。本文综述了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在工业生产菌株选育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及研究进展,总结了现存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2018, 45(4):875-885.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70398CSTR: 32113.14.j.MC.170398
摘要:食线虫真菌作为线虫的天敌,是一种潜在的线虫病害的生防制剂。食线虫真菌通过形成特殊的捕食器官或产生粘性孢子和毒素等方式捕捉和侵染线虫。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真菌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和报道。目前,已经有7种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被报道,包括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线虫卵寄生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和内寄生真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等。本文对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特点、毒力相关基因家族的扩张、捕食器官形成调控和进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对组学时代食线虫真菌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述。
2021, 48(5):1450-1460.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819CSTR: 32113.14.j.MC.200819
摘要:【背景】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是运用于菌株改良的定向进化方法之一。适应性进化已成功应用于扩大底物利用范围和提高底物(产物)耐受性。由于微生物存在错配修复机制,使得菌株自然突变率水平极低,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周期长,容易导致传代过程染菌而失败。【目的】获得可控高突变率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方法】采用无痕等位基因置换系统,将枯草芽孢杆菌负责错配修复机制的MutSL操纵子进行启动子置换为严谨表达、可诱导的木糖启动子。【结果】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诱导物,可控制工程菌株所需突变率水平。将高突变工程菌株应用于苯乙醇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高突变工程菌株相较于出发菌株,对毒性产物苯乙醇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容易获得突变菌株。将该高突变工程菌株应用于对生长有较大抑制的底物粗甘油的适应性进化实验,筛选得到的进化菌株相比出发菌株具有更短的延滞期、更高的生物量以及更大的比生长速率。【结论】该高突变率工程菌株具有较好的可进化性和适应性,可应用于适应性进化实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1, 48(6):2232-2244.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133CSTR: 32113.14.j.MC.201133
摘要:中草药作为天然传统药物,具有纯天然、无药残、无抗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医疗和日常保健中被广泛使用。微生物发酵中草药过程中,中草药经微生物产生的酶作用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被降解,其活性成分得以释放;中草药活性成分酶解为小分子物质,增强药效以利于机体消化吸收。部分中草药经发酵可以降低其毒性,减少毒副作用,甚至产生新活性物质。同时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由此可见中草药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本文从发酵中草药的优势、常用微生物、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中草药发酵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相信随着发酵技术的成熟和中草药的现代化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2022, 49(8):3150-3164.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123CSTR: 32113.14.j.MC.211123
摘要:【背景】青海省特殊生境孕育了特殊微生物资源。【目的】探究适合生活于高原生境的芽胞杆菌菌源。【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色法对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CKL1的拮抗、产吲哚乙酸活性进行测定,并检测耐低温、耐盐性及菌株对盐胁迫下燕麦品种(Avena sativa) “青燕1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效应及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分析相关功能基因。【结果】菌株CKL1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表现出显著的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15 mm);与Salkowski比色液反应变红,能在NaCl浓度为13%的LB培养基及4 ℃低温下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产吲哚乙酸、耐盐及耐低温活性;盐胁迫下,菌株CKL1对“青燕1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下降,增强了燕麦的抗盐性。菌株CKL1基因组全长为14 281 280 bp,与GO功能数据库比对注释到3 303个功能基因;基因组编码与脂肽类化合物iturin、surfactin合成及与吲哚乙酸合成相关基因,编码与逆境应答相关Na+/H+逆向转运蛋白及脯氨酸、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簇,编码参与高盐及低温胁迫应答转录调控因子的关键基因。【结论】本研究为利用芽胞杆菌促盐胁迫下燕麦生长、提高燕麦抗盐性提供了优异菌株及理论依据。
2024, 51(1):209-224.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30480CSTR: 32113.14.j.MC.230480
摘要:【背景】青藏高原特殊生境孕育着强耐逆性的微生物资源。【目的】探究青藏高原特殊生境的芽孢杆菌对小麦的促生效应。【方法】以分离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根围菌株WL911为研究对象进行16S rRNA基因及gyrB基因鉴定;测定其低温适生性;以WL911菌悬液(浓度为1×107 cfu/mL)对4℃条件下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青麦7号”幼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采用二代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10对菌株WL9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功能注释及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结果】菌株WL911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耐受4℃低温;菌株WL911对“青麦7号”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26℃时小麦株高、根长和鲜重分别提高12.22%、50.12%和70.99%;4℃条件下小麦生物量提高的同时,叶绿素含量提高19.72%,H2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MDA)的积累量分别下降23.50%、40.68%,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提高45.82%、17.35%和14.18%;WL911基因组大小为3 915 549 bp,G+C百分含量为46.47%;生物学功能gene ontology (GO)注释到的基因占基因总量的75.74%,包括促生相关功能基因glnB、yclQ和fetB等,可参与合成生长激素、营养元素等途径;存在mnhA、mnhE、pheT、pheS和proV等关键基因参与Na+外排机制、编码脯氨酸和酚类化合物等反应;也存在编码冷休克蛋白CspC、CspB和CspD的关键基因cspA。【结论】B.velezensis WL911(登录号为OP874802)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肥料研发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