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0(4).
摘要:研究探讨依据基因组结构对根瘤菌进行系统发育分类的可行性。采用I-CeuI酶切及脉冲场电泳分析确定 2 5株根瘤菌模式菌株的基因组结构 ,据此对根瘤菌进行聚群 ,并与1 6SrRNA聚群结果相比较。依据基因组结构的近似或不同 ,2 5株根瘤菌共分为 1 1个基因组型 (genometype ,GT)。这些基因组型与依据 1 6SrRNA序列的聚群结果大体一致 ,其不同之处显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因此 ,基因组的物理结构 ,即本研究中rrn操纵子的数量及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 ,可作为系统发育关系
2021, 48(5):1560-1570.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934CSTR: 32113.14.j.MC.200934
摘要:【背景】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玉米的主产区,土壤缺钾严重限制了玉米的高产。解钾促生菌可活化土壤中难溶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植物生长。【目的】从中国东北黑土区的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高效解钾菌,研究其在缺钾条件下对玉米生长的促生效果,为开发适应当地环境的微生物钾肥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玉米根际土中筛选解钾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培养基测定其生态适应性(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及耐农药);2年的田间接种试验验证解钾菌在缺钾条件下对玉米的促生效果。【结果】筛选出3株高效解钾促生菌MZ4、KM1和KM2,经鉴定MZ4和KM2属于芽孢杆菌属,KM1属于短小芽孢杆菌属;3株菌可耐受强干旱、强碱、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和嘧菌酯,并耐受一定程度的酸和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缺钾区不接种解钾菌相比,接种MZ4、KM1和KM2增加了拔节期、吐丝期玉米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接种MZ4和KM2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可增产9.65%?11.50%。【结论】鉴定出适合东北黑土区的高效解钾微生物,为该区域微生物钾肥研发及微生物解钾机理研究提供了优良菌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