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序言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态势下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2022, 49(4):1231-123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7004

      摘要 (514) HTML (802) PDF 751.78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年多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既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全新挑战,也带来了变革的契机。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有必要不断探索建立适应疫情防控要求的教学交流和研究模式,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整合优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微生物学通报》以“第十八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为契机邀稿组织出版的这期“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较全面地反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其中包括多位微生物学一流课程负责人的教学经验介绍。期望该主题刊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微生物学教师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新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广大教师间的教改经验交流和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 >教材研究
    •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列教材的特点及发展

      2022, 49(4):1235-12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176

      摘要 (310) HTML (1008) PDF 12.57 M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秀教材是高水平课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在此之前针对我国农业微生物学系列教材建设,国内外尚未有学者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本文对华中农业大学出版的《微生物学》系列教材的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发掘和提炼老一辈微生物学家的教材建设思想,汲取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的精华,以期为高等院校的农业微生物学教育和科研提供理论指导,为今后我国微生物学优秀教材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 >教学方法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与工程实践”内容为例

      2022, 49(4):1245-125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129

      摘要 (370) HTML (1091) PDF 1.48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是理工科高校生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目前以线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发酵设备更新不及时、缺乏大型工艺设备、易受场地限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丰富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以“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与工程实践”内容为例,基于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并构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等线下教学方式,形成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微生物学“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 49(4):1255-126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685

      摘要 (319) HTML (909) PDF 912.22 K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新兴技术推陈出新,传统讲授型课堂面临诸多挑战。秉承“教”与“学”并重的理念,深圳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探索并初步实践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综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对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进行了系统重构,将每个教学单元设计为讲授(presentation,P)-内化吸收(assimilation,A)-温故知新(review,R)-讨论(discussion,D)-讲授(presentation,P),即P-A-R-D-P这5个环节,其中课前P-A环节采用线上SPOC、课中R-D-P采用对分课堂形式。这样的混合教学模式既不忽视传统课堂中教师系统传授知识的重要性,也不完全让学生自学,打造了教师充分设计、学生充分参与的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达到“教”与“学”及“权”与“责”上的动态平衡,获得了学生的充分肯定,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 “七步法”课堂设计与实践:构建研究导向型微生物学“金课”课堂

      2022, 49(4):1264-127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351

      摘要 (305) HTML (819) PDF 549.97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导向型教学是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与“金课”的建设目标一致,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技能,使其具有创新性和高阶性。在微生物学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将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与BOPPPS课堂[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组织形式相结合,并创新性引入“提升”模块,以问题为驱动,聚焦科学前沿,融入思政材料,形成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提升—总结(七步法)的新型模块化闭环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组织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阶性,为学生将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课堂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 以融合式教学促进“普通植物病理学”一流课程建设

      2022, 49(4):1277-128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600

      摘要 (251) HTML (851) PDF 476.29 K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一流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融合式教学是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合、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融合、多元考核与教学过程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式教学改革,并着力打造教学团队、丰富课程资源、编写课程教材、建立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情景模拟在“医学微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 49(4):1286-129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64

      摘要 (285) HTML (843) PDF 448.49 K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翻转课堂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随着线上课程的开展和学习平台技术的成熟,学生已能在课前获得足够的资源。然而,习惯于灌输式教育的学生仍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方法。为此,我们教研团队尝试采用情景模拟的课堂活动设计来突破翻转环节实施的难点。研究发现,参考临床案例撰写剧本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能力。学生课前在线预习时长和章节访问次数,以及参考资料阅读率和小组讨论时长均显著增加。课堂上,学生将课前所学知识在模拟实践中进行练习,促进了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成绩和满意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临床思维,提升职业兴趣和能力。因此,情景模拟的融入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学”和“课上习”的教学闭环,为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参考。

    • >教育技术
    • 仿真塑胶细菌培养物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2, 49(4):1294-130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605

      摘要 (290) HTML (872) PDF 3.65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特殊课程。为杜绝生物安全隐患,避免实验结果不稳定及生化反应现象不典型的问题,将医学微生物实验中示教的典型细菌培养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结果制成仿真塑胶教具,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实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塑胶教具仿真度较高,示教观察点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对仿真教具的接受度高,试点班应用后学生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细菌培养物仿真塑胶教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基于“互联网+”的“成就驱动式教学法”在“酶工程”教学中的探索

      2022, 49(4):1302-131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59

      摘要 (253) HTML (892) PDF 802.82 K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愿学、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我们提出“成就驱动式教学法”这一概念。“成就驱动式教学法”是利用青少年对于解锁成就这一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内容与解锁成就相结合来驱动其学习。我们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中引入成就系统,同时结合酶工程课程内容设定成就及相应的奖励机制,达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 新工科背景下“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以“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制及应用”为例

      2022, 49(4):1312-131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059

      摘要 (292) HTML (710) PDF 1.10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生理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精品核心课程,但由于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耗时长、过程不确定及不可逆等因素,难以开展“微生物生理学”综合性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将先进的虚拟仿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有效突破课程实验教学的时空障碍,推进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以“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为例,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逐渐展开,实验内容涵盖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和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合成及应用的内在机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科研热情。

    • 探索以“霍乱弧菌检测虚拟仿真实验”为载体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2022, 49(4):1320-132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41

      摘要 (265) HTML (818) PDF 560.36 K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现代信息化和智慧教学的重要方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自主开发建设的“霍乱弧菌检测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既弥补了因生物安全问题不能开展的实验教学,也解决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操作标准化问题。采用“三步进阶”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模式,创建“设计性实验报告”,与育人元素有机结合,培育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细化考核标准,实现过程性评价。探索课前启发铺垫、课中内化升华、课后巩固拓展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知行合一、素能共育的教学目标。

    • >课程建设
    • “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 49(4):1326-13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113

      摘要 (248) HTML (915) PDF 489.65 K (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门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且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微生物学系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校计划面向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作为对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学”的补充与提升。本课程以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研究热点为授课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开设将为创新型微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 一流课程“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的建设与实践

      2022, 49(4):1334-134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35

      摘要 (252) HTML (718) PDF 3.20 M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校“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课程获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良线下课程、创新课堂教学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4个核心要素。首先,我们通过开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组建微信群及时交流讨论;组织申报教改项目、撰写教改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学比赛等活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教改愿望强、分工协作好的教学团队。其次,按“金课”标准建设线下课程体系,采用以模块化形式将微生物学实验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程,形成了“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技术综合性”的特色;线上课程增加拓展性学习内容,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学术规范、社会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痕化融入课程建设中。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和以赛代练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 全英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成长之路

      2022, 49(4):1343-135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14

      摘要 (227) HTML (789) PDF 8.19 M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评审认定是教育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极大地促进了任课教师对标评价量规进行教研教改。为促进环境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的教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全英课程组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注重课程思政和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针对工科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引入实际工程的应用案例,在课内外补充环境微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多方面强化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申报并获认定为首批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基于学以致用教育理念的“微生物药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 49(4):1354-136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67

      摘要 (213) HTML (823) PDF 1.07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微生物药物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探索、应用研究和工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应用导向型教学理念,就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主题知识—专题讨论—项目驱动—科研训练—仿真平台—实践学习”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破解制度障碍和条件约束等困境的对策。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加强应用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 49(4):1365-137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838

      摘要 (203) HTML (634) PDF 3.54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政策,积极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课程建设,“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为引导制定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通过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法和引“赛场”入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师资力量建设,实现岗位、课程、大赛、证书的互为融通,把学生培养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 医学免疫学中西医融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22, 49(4):1375-138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67

      摘要 (234) HTML (533) PDF 482.85 K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医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探索融入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技术的医学免疫学中西医融合教学的设计及实施效果,以包头医学院2019级中医学专业一个班为研究对象,融合《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相关科研成果,重组教学内容,组合课前、课中、课后多种课堂教学设计重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小组汇报、课后小组任务、“雨课堂”测试等项目的得分评价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课堂教学均分为84.507±4.391,满意度5项指标均超过95%,说明医学免疫学中西医融合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深刻体会中西医的内在联系,发挥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本文可为其他医学专业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中西医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医学课程中西医融合教学的发展。

    • 基于“五位一体”新工科智能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实践

      2022, 49(4):1386-139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72

      摘要 (297) HTML (772) PDF 3.22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混合式课程。作者团队通过近10年的本科生持续课程培养研究及分析,结合理工科院校背景及信息工程领域优势,初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基于新工科特色内容重构,有效打通了生命科学和工科类课程的联系;随后基于多维度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分层级和多元化的选择方式;线下开展的高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课程中有效融合系统性育人要素,正确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最后利用大数据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全过程个性化学习质量保驾护航。该课程基于上述内容持续开展的改革和实践,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 49(4):1397-140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040

      摘要 (312) HTML (881) PDF 1.71 M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探索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应用效果。课前,教师通过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预习任务。课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测试,进而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并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设置多种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课后,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及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目标,培养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 >人才培养
    • “代谢工程”课程思政案例的挖掘与运用

      2022, 49(4):1407-141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809

      摘要 (251) HTML (1117) PDF 423.57 K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代谢工程”课程是生物类工科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或必修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广、应用性强。加强“代谢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文中详细列举了“代谢工程”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一些典型案例,寓思政教育于课程教学环节之中,借此对工科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

    • 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创新

      2022, 49(4):1415-142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18

      摘要 (247) HTML (958) PDF 1.09 M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且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政资源。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结合“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征,开展了颇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明确了课程育人目标,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融合策略。思政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巧妙应用收获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者有机结合。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2, 49(4):1426-14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91

      摘要 (454) HTML (792) PDF 578.92 K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实用性强。紧密结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和人民健康需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强化学生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文章介绍了围绕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确立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造福人民生活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方向,通过紧密联系民生福祉重构课程知识、拍摄录制课程教学视频创新课程思政载体、深度挖掘课程知识核心思想研制育人微视频、融合多学科知识编写《医学生必读育人故事50例》等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以及通过自费购买育人读本赠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育人水平、加强课堂引导提升育人功效等途径向全国免费推广应用,初步达到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实践经验。

    • “微世界,大情怀”: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

      2022, 49(4):1434-14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852

      摘要 (264) HTML (885) PDF 1.78 M (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运用教学创新方法、创新方式,助力课程思政工作创新。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注重过程考核,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紧密结合,以及挖掘典型教育案例、代表性人物励志故事、我国科技创新的事例等,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医学微生物学思政教学设计

      2022, 49(4):1445-145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883

      摘要 (247) HTML (721) PDF 492.73 K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组在贯彻“爱国敬业、救死扶伤、甘于奉献、仁心仁术、善于沟通”等根本性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需求,着重从“生物安全责任意识” “科普宣传、社会责任”及“科学精神”这3个方面对医学微生物学思政教学进行了“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利用钟南山、陈薇等榜样的力量对医学生进行立体、多方位的素质培养。实施手段包括数据、图片、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科普宣传材料制备等。在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实践举措

      2022, 49(4):1452-146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916

      摘要 (283) HTML (1053) PDF 480.50 K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程思政在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首先从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要保障等四方面对该课程思政开展具体实践;其次从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及对全校课程思政的引领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路径,为发挥专业课的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 乡村振兴背景下华中农业大学“三生”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2022, 49(4):1464-147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081

      摘要 (270) HTML (758) PDF 559.44 K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其中,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简称“三生”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农业高校“三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待加强、学生自主选修空间需扩大、实践教学要强化等问题。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新时代加强“三生”专业建设的举措,如加强情怀教育、重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师资建设、建立质量文化等,以培养高素质的“三生”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实验教学
    • STEAM教育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初探:以微生物学实验为例

      2022, 49(4):1472-148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005

      摘要 (283) HTML (777) PDF 706.23 K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新型教育理念结合线上学习平台的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高校课堂的改革新趋势。本次教学改革利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融合的超学科教育理念(简称STEAM教育)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同时借助“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将原本分散的验证型、操作型实验重新整合串联成以多角度“项目式”任务为主线、以Blackboard线上平台为辅线的自主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讨论互动的平台。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测验、课后反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4个方面对新型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此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学习质量,增强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及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对其他生物学科实验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教学内容
    • 改革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厌氧芽胞梭菌”教学为例

      2022, 49(4):1483-149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056

      摘要 (267) HTML (828) PDF 529.79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与教辅用书的合理选择和使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优化配置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运用类比比较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思辨、融会贯通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逐渐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本文以“厌氧芽胞梭菌”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 以“酶工程”课程为例探索高校人本位教学实践

      2022, 49(4):1491-150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528

      摘要 (211) HTML (618) PDF 1.66 M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为本”是目前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酶工程”的课程教学中,从备课、上课、评课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出发,探索了人本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通过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三环一体,四导向,全互动”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以成果为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酶工程”人本位课程教学体系。此外,采用“全方位,全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首次对情感目标的量化考核作出探讨,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初衷。最后,通过对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科研项目及实验技能比赛等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对“酶工程”人本位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进行积极反馈,从而持续改进。本文旨在为“酶工程”及相关课程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及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 如何上好“绪论”第一课: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

      2022, 49(4):1503-151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008

      摘要 (217) HTML (1046) PDF 1.36 M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绪论”是高校所有课程的第一课,上好“绪论”第一课可第一时间在学生心中播下对该门学科的使命感、进取心和责任心的“种子”。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认为“绪论”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的进取心和紧迫感,进而喜欢和会学这门课程。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们构建了“绪论”第一课授课内容、方法与目的三者相吻合的教学模式:首先,采用生动有趣和灵活多样的手段导入情景和实物,并设问;随后通过循循善诱和启迪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探究和感悟该学科属性、形成发展历史、目前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以及教与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从而让学生树立上进心和责任心,增强学好该课程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展示了采用“绪论”第一课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绪论”第一课教学模式导入的“绪论”内容规范、系统、全面、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并且,其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奏效,适合推广应用。

    • >能力培养
    •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索

      2022, 49(4):1516-152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609

      摘要 (223) HTML (1013) PDF 448.82 K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早期接触临床、进入医生角色”是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立足现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理念的理论课、讨论课和见习课,构建适合本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可有效整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医学和职业的理解。

    •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 49(4):1524-153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112

      摘要 (264) HTML (904) PDF 2.62 M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面向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依据学情分析结果,通过翻转课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讨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及临床见习课、开放性实验等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体系使课程教学与医学人才培养挂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及服务意识,实现了师生共赢,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