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峰 , 唐兵 , 陈向东 , 彭方 , 谢志雄 , 沈超 , 李文化 , 沈萍
2016, 43(4):724-72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0197 CSTR: 32113.14.j.MC.160197
摘要:McGraw-Hill Education出版的Prescott's Microbiology从1990年第1版至今已有近26年,历经了两代作者更替,迄今已出版了10版。该书是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生物学教材,其内容和版本每三年更新一次,力求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新知识、新技术。其内容丰富,精深广博;版式编排设计以读者(学生)需求为本;编排合理,结构灵活;图片精美,设计感强;配套教学资源系统完善。对该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体系、知识结构和内容等,对加强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2016, 43(4):730-73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54 CSTR: 32113.14.j.MC.150854
摘要:“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新近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作者在生命科学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应用了这种模式,力求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通过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更好满足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求。
2016, 43(4):735-74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61 CSTR: 32113.14.j.MC.150861
摘要: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主题讨论、在线答疑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实现了教学由“课程传授”向“知识内化”转变,学生不仅掌握了微生物学相关知识,而且能够自主串联、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课堂翻转。
2016, 43(4):742-7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09 CSTR: 32113.14.j.MC.150709
摘要: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中探索了以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其中“教师—研究生—创新小组”三级交互的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生为中心和纽带的交互式技能训练,是创新实践的关键。研究生以其积累的微生物学知识、掌握的实验技能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承担本科生创新实践“指导者”角色,结果证实这一模式对本科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实验技能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助教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6, 43(4):749-75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53 CSTR: 32113.14.j.MC.150853
摘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需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满足度。本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人生规划分班研讨,根据教学内容等四项原则设置研讨主题,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鼓励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的热爱度和知识点的掌握度。本文可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2016, 43(4):756-76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50 CSTR: 32113.14.j.MC.150850
摘要:微生物生理学是开设于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选修课。我们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与互联网时代接轨、采用问题法引出新知识、恰当运用生动和形象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以及做好课外延伸等方式,进行细菌鞭毛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6, 43(4):762-76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69 CSTR: 32113.14.j.MC.150469
摘要:将QQ平台与项目学习整合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基于QQ平台的教学探索。教师首先通过QQ群文件夹发布项目学习选题,然后根据项目活动的进程利用QQ群文件夹、QQ一对一文件传输功能给学生传送项目活动相关的文档或发布学习资料,并通过QQ聊天功能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督促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活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基于QQ平台的微生物学项目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及协作学习能力。
郭文涛 , 赵青 , 温雯静 , 李林珂 , 赵振宇 , 曲振宇 , 窦会娟 , 王婷婷
2016, 43(4):769-77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622 CSTR: 32113.14.j.MC.150622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将成为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的实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微生物微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价。阐明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在教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6, 43(4):775-77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87 CSTR: 32113.14.j.MC.150787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可视化学习资源,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已逐渐受到移动学习者的欢迎。本文介绍“食品微生物学”微课设计开发与制作方面的心得与体会。首先应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有效的微课制作方式。教学设计时应精心选题,力求快速有效切题,线索清晰,亮点突出,收尾干净利落,还应树立危机意识。微课制作时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微课表现形式,制作有视觉美感的PPT,录制清晰稳定的图像,最后剪辑、美化、合成得到微课视频。
刘丽 , 孙际佳 , 杨慧荣 , 马静云 , 刘满清 , 谢青梅
2016, 43(4):780-78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987 CSTR: 32113.14.j.MC.150987
摘要:针对动物科学学院多专业、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动物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从组建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入手,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6, 43(4):786-79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45 CSTR: 32113.14.j.MC.150845
摘要:针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特点,提出了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建议。通过多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阐述了创设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微课程、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取得良好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尝试。
2016, 43(4):793-79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04 CSTR: 32113.14.j.MC.150504
摘要: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提出了以课程群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生物工艺学”和“生物反应工程”为主干课,还包括“生物工程设备”、“代谢控制与发酵”、“生物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相关课程,同时结合“发酵工艺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发酵课程群。介绍了发酵课程群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分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实,发酵课程群的建设对学生的就业以及后续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2016, 43(4):798-80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52 CSTR: 32113.14.j.MC.150852
摘要: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研究的成果,有其作为支撑和指导,才能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发挥课程教学育人职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在“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中应用学习伙伴模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个性成长。寓学生发展于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发展理论用于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案例,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2016, 43(4):804-8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72 CSTR: 32113.14.j.MC.150472
摘要: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之初,学院就积极探索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锻炼了该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2016, 43(4):810-81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93 CSTR: 32113.14.j.MC.150793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微生物学”自2005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仍持续深入改革,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资源及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为实现“知识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2016, 43(4):815-81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696 CSTR: 32113.14.j.MC.150696
摘要: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通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016, 43(4):820-82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26 CSTR: 32113.14.j.MC.150826
摘要:陈华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土壤学家和优秀的农业教育家,对华中农业大学乃至全国高校相关学科的形成、发展和优秀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以历史的视角,对先生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的若干重要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的微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016, 43(4):824-82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10 CSTR: 32113.14.j.MC.150710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并掌握应用技能。我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索了以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模式改革,其中“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同步训练的创新模式,是以将参与创新实践计入期末成绩的形式“强迫”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实施中我们以“教师—研究生—创新小组”交互学习的方式,任课教师制定规则与目标,研究生帮助创新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指导,创新小组依照目标参与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最后完成创新实践并获得一定比例的成绩。实践证实创新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科学思维培养以及创新意识训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用且高效的教学模式。
2016, 43(4):829-8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33 CSTR: 32113.14.j.MC.150333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法律法规较多的学科,在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讨论将相关法律法规渗透于专业知识中,使学生对日常生活及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基于考核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设计微生物产品并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全面考虑产品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项目执行力;结合实习、实践活动,了解企业运行法律法规框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运用法律法规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服务,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磊 , 李颖 , 楼慧强 , 文莹 , 陈文峰 , 王颖 , 李大伟
2016, 43(4):834-83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88 CSTR: 32113.14.j.MC.150888
摘要:“微生物生物学”课程作为理科基地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拓科研视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的内容、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丰富和增加学生对微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为生物学理科基地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提供信息。微生物生物学课程每学期安排8学时专题讲座,其内容不仅与本系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相关,而且还邀请各领域校外专家,讲座内容丰富,涵盖了课程大纲中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深刻明确学习目的、激发科研兴趣、启迪创新性思维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同学们不仅可获得更多课外知识,了解当今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可从讲座专家那里获得更多切实的科研体会。
2016, 43(4):839-8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900 CSTR: 32113.14.j.MC.150900
摘要: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及教学成效。该培训体系分为5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题讲座和实验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该培训体系的训练,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操作、维护等相关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实验技能、严谨的实验作风、认真的科学态度,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品质,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6, 43(4):845-8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18 CSTR: 32113.14.j.MC.150518
摘要:从若干具体教学案例出发,介绍如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倡导科学研究方法思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说,科学实验,形成理论;注意介绍重要生物学里程碑事件或重大理论突破的发现和证明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另外,结合自身科研实例开展教学工作, 并在考试中注重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 43(4):849-85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59 CSTR: 32113.14.j.MC.150759
摘要:基于科研团队最近几年关于微生物产灵菌红素的科研成果,以灵菌红素系列产品为主线,引入分离纯化所涉及的不同单元操作,辅以其影响因素,尝试构建一套符合国家对应用型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任羽 , 古力巴哈尔·萨吾提 , 李明源 , 詹建立 , 库尔班江·艾买提
2016, 43(4):855-86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38 CSTR: 32113.14.j.MC.150838
摘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综合性实验“产纤维素酶的嗜盐放线菌筛选”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提高南疆少数民族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喀什大学现有生物实验教学条件下,通过开展“产纤维素酶的嗜盐放线菌筛选”的综合性实验,进行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在“土壤微生物分离”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嗜盐放线菌筛选和产纤维素特性”的实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实验理论课和全程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实验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实验技能、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评价良好。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对培养具备适应南疆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有积极显著的作用。
钱猛 , 崔瑾 , 成丹 , 杨娜 , 何琳燕 , 何健 , 沈振国
2016, 43(4):861-86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41 CSTR: 32113.14.j.MC.150341
摘要: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教学特点。该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从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大模块进行构建,同时将本校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利用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潘皎 , 牛淑敏 , 魏东盛 , 陈容容 , 刘方 , 李明春
2016, 43(4):867-87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40 CSTR: 32113.14.j.MC.150840
摘要:“微生物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生命科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独立于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实验课,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依托“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分子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多级别分层次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确立了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了多级别的科研创新训练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学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魏东盛 , 牛淑敏 , 陈容容 , 靳永新 , 潘皎 , 李明春 , 刘方
2016, 43(4):873-87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42 CSTR: 32113.14.j.MC.150842
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更好地将微生物学基本技能与科研和生产实践接轨,将应用性、趣味性兼顾的小型科研课题融入教学过程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技能的理解,并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自选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及结果分析的全面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这些改革为提高学生对基础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实验技能的认识,同时也为筛选真正对微生物学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2016, 43(4):877-88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08 CSTR: 32113.14.j.MC.150708
摘要:为激发本科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拓展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我们探索了“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同步训练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首次将研究生引入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并在教学方法、手段、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试验,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主动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 43(4):721-72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7004 CSTR: 32113.14.j.MC.167004
摘要:积极进行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对于提高高等院校微生物学教学水平和微生物学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反映我国当代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微生物学通报》以“第十五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大会为契机,邀约有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撰写稿件,通过严格评审后择优选取文章,组织出版了这期“高等院校教学专刊”,期望该专刊的出版有助于我国高校微生物学教师间的教改经验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