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6年第4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3(3)封面

      2016, 43(3).

      摘要 (1160) HTML (0) PDF 23.77 M (7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3(3)目录

      2016, 43(3).

      摘要 (1097) HTML (0) PDF 724.53 K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 一个甲基转移酶基因lomo3在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

      2016, 43(3):575-58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45

      摘要 (1610) HTML (517) PDF 1.37 M (2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洛蒙真菌素是在洛蒙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lomondensis)中生物合成的一种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吩嗪类抗生素,但其合成机理仍不清晰。在洛蒙德链霉菌S015的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核心基因簇下游,有一甲基转移酶基因——lomo3,研究该基因对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对lomo3基因进行无痕敲除得到基因缺失突变株S015Δlomo3,再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回补突变株S015Δlomo3::lomo3,比较两株突变株与野生型S015的发酵产物的变化。【结果】发现基因缺失菌株S015Δlomo3不能合成洛蒙真菌素,而基因回补菌株S015Δlomo3::lomo3则可恢复洛蒙真菌素的合成能力。【结论】甲基转移酶基因lomo3在洛蒙真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的具体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对于阐明洛蒙真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主编点评
    • 土壤剖面微生物数据可作为温带草原退化的特征指标

      2016, 43(3):701-70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8003

      摘要 (1215) HTML (432) PDF 227.51 K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温带草原退化对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2016, 43(3):702-71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75

      摘要 (1676) HTML (502) PDF 965.62 K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草地退化已成为我国草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揭示退化程度对温带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成熟自然草地以及中、重度退化草地和极度退化草地4种典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按不同土壤深度分层采样并进行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在不同退化样地中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成熟自然样地>中度退化样地>重度退化样地>极度退化样地;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学特征与表层的差异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甚至在极度退化样地中10?20 cm层土壤微生物指标高于表层。【结论】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同时,退化程度越严重, 表层与10–20 cm土层之间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越小。这一结果为评价草地退化程度提供了新思路,为温带草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回顾点评
    • 内生拮抗放线菌

      2016, 43(3):712-71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9003

      摘要 (1183) HTML (434) PDF 237.07 K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复合脂肪酶协同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2016, 43(3):471-47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22

      摘要 (1571) HTML (489) PDF 530.77 K (2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酶协同催化体系在含水量较高的体系中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毕赤酵母中分别高效分泌表达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LB)和米根霉脂肪酶(ROL),构建CALB和ROL复合酶协同催化体系制备生物柴油,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条件,以甲酯化得率作为复合酶协同催化体系效能的评价标准。【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CALB?ROL最佳复合酶配比为7?3,每克大豆油中加入16 U的复合脂肪酶,甲醇与大豆油摩尔比为4?1,并按0 h时2?1醇油摩尔比,12 h和24 h时以1?1醇油摩尔比分批加入甲醇,含水量为30%?60%之间,40 °C反应29?34 h,甲酯得率达到93%。【结论】该复合酶协同催化体系对环境友好,与常规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相比对酶的使用量和催化时间减少幅度都在50%以上,本复合酶协同催化体系能有效降低生物柴油制备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环境微生物学
    •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真菌群落组成与菌害成因

      2016, 43(3):479-48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86

      摘要 (2028) HTML (541) PDF 1.18 M (3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壁画病害真菌群落组成,解析影响病菌发生的关键环境因子,为墓室壁画的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无菌解剖刀分别采集白色霉变与无明显霉变壁画样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病害真菌微观形态特征;通过提取样品基因组总DNA、扩增真菌ITS区、构建克隆文库、测序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研究壁画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特点;结合温度与相对湿度监测,分析诱发壁画霉变的环境成因。【结果】霉变壁画表面有大量菌丝体,分生孢子大小为(1.5?2.0) μm×(1.0?1.5) μm。霉变壁画克隆文库序列分别与NCBI数据库中白色侧齿霉属(Engyodontium)和支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为优势病害菌(98.1%);无明显霉变壁画克隆文库序列分别与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假丝酵母属(Candid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白色侧齿霉属真菌高度相似,无绒毛青霉菌(Penicillium laeve)为优势菌(77.4%);所有文库序列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监测期墓道下部环境温度在?0.3?17.6 °C之间波动,相对湿度长期在80%?100%之间变化。【结论】霉变与无明显霉变壁画中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白色侧齿霉菌是引起墓道壁画霉变的主要病害菌;墓道下部相对湿度常年较高是诱发壁画霉变的关键环境因子;有必要开展壁画菌害区域的抢救性防护,并实施一定的环境控制措施以保护该考古遗址古代壁画。

    • 西藏土壤中耐辐射阿氏芽胞杆菌T61的分离和鉴定

      2016, 43(3):488-49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34

      摘要 (1659) HTML (522) PDF 535.11 K (2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分离自西藏土样的菌株T61进行分离、鉴定和UV辐射抗性分析。【方法】对菌株T61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对16S rRNA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测定脂肪酸成分和GC含量,将T61与最相近种进行DNA-DNA杂交;测定T61的UV辐射抗性曲线。【结果】T61细胞杆状,长度约为2 mm,直径约为1 mm,革兰氏阳性,可产生内生孢子。G+C含量为38.02%。脂肪酸主要成分是C14:0 iso、C15:0 iso和C15:0 anteiso。16S rRNA基因与阿氏芽胞杆菌B8W22T和巨大芽胞杆菌IAM13418T相似度最高,分别达到99.93%和99.53%。DNA-DNA杂交分析表明,T61与阿氏芽胞杆菌B8W22T的相似度为81.4%,而与巨大芽胞杆菌IAM13418T的相似度只有50.3%。UV辐射抗性分析显示,T61 D10为100 J/m2,远高于辐射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结论】菌株T61是一株阿氏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aryabhattai T61,其对UV辐射具有较强的抗性。

    • 溶藻菌R1的分离鉴定以及对栅藻共处代谢的影响

      2016, 43(3):495-50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98

      摘要 (1465) HTML (511) PDF 607.69 K (2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并鉴定溶藻菌和栅藻,并对溶藻菌抑制栅藻的机理进行分析。【方法】溶藻菌分离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经多次划线纯化而得;溶藻菌鉴定采用生理生化性质判定;栅藻分离和鉴定主要采用镜检和《中国常见淡水浮游藻类图谱》完成;溶藻菌对栅藻的影响分析测定包括:测定栅藻叶绿素a变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藻细胞数目变化、藻蛋白表达变化、抑藻特殊物质测定等。【结果】共分离出4株溶藻菌(R1?R4),通过对其理化性质测定初步判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其中溶藻菌R1对栅藻生长的影响最明显,其对栅藻叶绿素a的抑制率为65%、溶解氧最低达6.5 mg/L,远低于栅藻单独培养下的10.4 mg/L;栅藻单独培养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为0.845 7 mg/L,与溶藻菌R1共培养时栅藻蛋白表达仅有0.192 6 mg/L;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表明溶藻菌对栅藻细胞结构产生影响;相差显微镜对溶藻菌R1-栅藻共培养动态观察图可以看出,溶藻菌R1对栅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从影响栅藻细胞结构、栅藻蛋白表达、栅藻光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揭示溶藻菌对栅藻抑制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基础微生物学
    • 一株培菌白蚁后肠木聚糖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6, 43(3):504-5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57

      摘要 (1518) HTML (584) PDF 435.40 K (2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肠道微生物菌群中分离能降解木聚糖的细菌。【方法】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根据透明圈大小进行筛选。通过显微形态,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细菌生长过程中木聚糖酶酶活变化,比较酶活与菌株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从黄翅大白蚁肠道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木聚糖降解活性的革兰氏阳性菌Mb1,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类芽孢杆菌属细菌,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 Mb1。该菌培养72 h后菌体浓度达到最高,木聚糖酶酶活主要存在于培养液上清中,酶活在对数期增长快,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稳定。【结论】从黄翅大白蚁肠道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高木聚糖酶活的类芽孢杆菌,可作为产细菌木聚糖酶的潜在优良菌株。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苏云金芽胞杆菌CcpA蛋白对几丁质酶基因chiA和chiB的表达调控作用

      2016, 43(3):510-51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36

      摘要 (1584) HTML (486) PDF 585.52 K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苏云金芽胞杆菌Bti75中糖代谢蛋白CcpA对两种几丁质酶基因chiA和chiB的表达调控。【方法】利用PREDetector软件分析Bti75 chiA和chiB的基因上游区序列,EMSA方法在体外验证CcpA是否能与chiA和chiB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片段特异性结合。构建ccpA基因敲除载体以获得敲除突变株Δccp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比较有无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CcpA对chiA和chi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计算机分析显示,chiB上游启动子区存在一个潜在的CcpA结合位点crechiB,而chiA上游启动子区未发现类似序列。体外实验表明,CcpA蛋白在共阻遏蛋白Hpr-Ser45-P的参与下可与chiB基因启动子区特异性结合,而与chiA基因启动子区没有特异性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Bti75中ccpA基因敲除后,同样在葡萄糖存在下chiB的表达量提高而chiA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CcpA蛋白能抑制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几丁质酶chiB的表达,而chiA的表达不受CcpA调控。

    • 分子伴侣共表达对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异源可溶性表达的影响

      2016, 43(3):518-52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53

      摘要 (1499) HTML (544) PDF 803.18 K (3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表达条件,提高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性。【方法】构建含cg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A-cgt,筛选最适诱导温度,并构建5种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pKJE8、pKJE7、pGro7、pTf16和pG-Tf2,5种分子伴侣质粒分别与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A-cgt共表达),筛选最适分子伴侣质粒,优化共表达条件。【结果】通过SDS-PAGE分析和测定胞外酶活,CGT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且具有一定量的重组CGTase分泌至胞外;25 °C诱导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在胞外上清中的酶活都最高;分子伴侣质粒p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48.6%,效果最为显著;当L-阿拉伯糖浓度为0.5 g/L时,分子伴侣质粒p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68.5%。【结论】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及使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提高了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为该酶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农业微生物学
    • 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2016, 43(3):527-5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59

      摘要 (1819) HTML (778) PDF 632.79 K (2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功能互补作用,建立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以玉米(Zea may L.)、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为寄主植物,采用寄主植物单作和间作的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和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 3种AM真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分析,探索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的“功能互补”效应及机制。【结果】间作模式下,寄主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3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单作(P<0.05);单作和间作栽培模式下,3种AM真菌对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孢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高粱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两种间作栽培模式下,根内球囊霉对白车轴草地上部分生物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结论】3种AM真菌对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偏好性不同,且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利用AM真菌的寄主植物偏好性和不同植物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增加AM真菌的孢子产量,有利于AM真菌高效繁殖体系的建立。

    • 羊源丁酸梭菌HDRyYB1发酵工艺的优化

      2016, 43(3):534-54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23

      摘要 (1590) HTML (1145) PDF 550.01 K (2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羊源丁酸梭菌的报道。本课题选用羊源丁酸梭菌HDRyYB1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为该菌株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 (PB)试验设计法和响应面法分析并优化显著影响HDRyYB1菌株发酵液中芽胞数的培养基成分。【结果】发酵培养基中的面粉浓度、鱼粉浓度和米粉浓度显著影响发酵液中的芽胞数,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质量体积比)为:面粉3.72%、鱼粉0.90%、米粉3.96%、酵母粉0.60%、NaCl 0.19%、MgSO4·7H2O 0.19%、KH2PO4 0.01%、NaHCO3 0.01%、CaCO3 0.48%;培养参数为:37 °C,初始pH为7.2?7.4,瓶装量100/250,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HDRyYB1菌株发酵完全(18 h)的芽胞数为1.478×108 CFU/mL,是优化前的2.7倍。【结论】HDRyYB1菌株发酵培养基得到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可用于后期的扩大发酵试验,验证其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 采收期松茸菌塘土壤理化特性及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016, 43(3):541-54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19

      摘要 (1475) HTML (480) PDF 499.24 K (2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四川松茸菌塘土壤理化因素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和比较四川省小金、雅江、木里、盐源及盐边县松茸主产区的松茸菌塘土壤与对照土壤在松茸采收期的细菌多样性,并结合不同样品土壤理化因子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样品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差异明显,菌塘土壤的总体肥力水平明显高于非菌塘土壤;不同县域之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有着明显差异,且同一地区内的对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菌塘土壤之间并没有相关性;MRT结果表明,当有效铜含量为0.296 7 mg/kg≤Cu<0.651 7 mg/kg时,有机质在此限量内(136.5 g/kg≤OM≤257.1 g/kg)含量越大、速效氮在该范围内(151.2 mg/kg≤AN≤277.0 mg/kg)含量越高,松茸菌塘土壤细菌多样性越大;而当Cu≥0.651 7 mg/kg时,pH在该范围内(4.800

    • 两株内生真菌菌株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

      2016, 43(3):550-55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48

      摘要 (1519) HTML (443) PDF 741.82 K (2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内生真菌菌株YCEF005、YCEF053固态发酵培养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基质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及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结果】优化的YCEF005培养基基质组成(质量比)为麸皮50%、豆饼粉10%、米糠20%、玉米碎粒20%;YCEF053培养基基质组成为麸皮60%、豆饼粉10%、米糠10%、玉米碎粒20%。YCEF005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kg基质)为蔗糖12.96 g、蛋白胨12.70 g、NH4NO3 4.00 g、KH2PO4 1.50 g、CaSO4 10.00 g、MgSO4 0.48 g、含水量500 g、接种量24 mL。YCEF053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kg基质)为蔗糖13.37 g、蛋白胨14.02 g、NaNO3 3.85 g、KH2PO4 1.23 g、CaSO4 10.89 g、MgSO4 0.52 g、含水量480 g、接种量20 mL。在优化培养基上发酵7?9 d获得最大发酵生物产量。【结论】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发酵的生物产量。

    • >食品微生物学
    • 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

      2016, 43(3):559-56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97

      摘要 (1637) HTML (522) PDF 533.67 K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冷藏海鲈鱼块为对象,筛选出3株能够明显抑制其优势腐败菌(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ens)生长的单一乳酸菌,同时也筛选出对其优势腐败菌具有最显著抑制效果的一组复合乳酸菌,再将该复合乳酸菌接种到海鲈鱼块上,在4 °C冷藏过程中,通过感官评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测定和优势腐败菌的计数来评价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的保鲜效果。【结果】单一乳酸菌(干酪乳杆菌LC1、植物乳杆菌LP1和乳酸菌L3)对2株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复合乳酸菌(干酪乳杆菌LC1+植物乳杆菌LP1+乳酸菌L3)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在4 °C冷藏过程中,复合乳酸菌能使冷藏海鲈鱼块发生感官变化延缓6 d、使TVB-N值的升高延缓2 d,同时显著抑制优势腐败菌的生长。【结论】复合乳酸菌对冷藏海鲈鱼块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能有效延长其货架期。

    • >兽医微生物学
    • 华北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2016, 43(3):567-57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21

      摘要 (1674) HTML (470) PDF 878.49 K (2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华北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2012到2015年间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北京等地隐性乳房炎557份奶牛乳样中分离、收集无乳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PCR的方法对这些菌株分别进行耐药谱测定、荚膜分子分型、表面蛋白基因及毒力因子的检测。【结果】无乳链球菌的分离率为5.03%,其药物敏感性与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别。分离到的28株无乳链球菌均属于荚膜Ia型,且毒力基因基本相同并且其表面蛋白均属于未定型。【结论】华北不同地区的无乳链球菌有相似的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及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药物微生物学
    • 产PK和NRP类抗生素苦豆子内生放线菌分子筛选及抗生素类型鉴定

      2016, 43(3):583-59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90

      摘要 (1412) HTML (453) PDF 753.17 K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19株苦豆子内生拮抗放线菌中筛选PKSⅠ、PKSⅡ和NRPS基因阳性菌株,并对其产抗生素种类进行初步鉴定,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PKSⅠ、PKSⅡ和NRPS基因引物对19株拮抗菌株进行特异性扩增,筛选阳性菌株;以7种抗生素标准样品为对照,采用TLC和HPLC法对阳性菌株所产抗生素类型进行鉴定。【结果】PKSⅠ、PKSⅡ和NRPS基因阳性菌株率分别为47.4%、10.5%和21.1%;9株内生放线菌发酵液中各有1个峰的洗脱时间与麦迪霉素的洗脱时间一致,菌株NDZKDS69的发酵液中有4个峰的洗脱时间分别与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替考拉宁和土霉素标准样品的洗脱时间一致。【结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中链霉菌属(Strepomyces)菌株是大环内脂类、芳香环类和非核糖体多肽类抗生素的丰富菌源;分子指纹图谱和化学指纹图谱检测结果一致,且建立的TLC和HPLC法检测抗生素的方法简便、快捷、灵敏、重复性良好。

    • >医学微生物学
    • 1968−2014年中国甲型H3N2流感病毒PB1基因进化分析

      2016, 43(3):593-60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876

      摘要 (1514) HTML (859) PDF 1.19 M (2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PB1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揭示H3N2流感病毒PB1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进化趋势。【方法】对1968?2014年中国地区82株人H3N2毒株、2012?2014年江苏省分离的81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6株SIV和4株AIV H3N2亚型PB1、PB1-F2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1968?2014年中国H3N2流感毒株PB1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0.91%?100%和96.91%?100%。系统进化树分析,1968?2014年共173株H3N2流感病毒总体上分为4个分支,2002?2014年分离毒株位于第IV分支上,1968?1994年分离毒株位于第II和III分支;猪源H3N2亚型分布于第I、II、IV分支上;分子特征显示PB1氨基酸52、113、179、216、576、586、619、621、709位在2002年以后发生适应性改变,替换了原来的氨基酸;PB1-F2基因编码截断型蛋白长度有52、34、25、24、11 aa (猪源),PB1-F2蛋白毒力关键位点上未出现高致病性特征突变。【结论】自1968年起H3N2亚型PB1基因变异逐步趋于稳定,且PB1-F2截断型毒株正逐渐成为一类新的进化特征,但PB1基因与其他亚型之间发生重配以及关键毒力位点的变异仍应是监测的重点。

    • 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的研究

      2016, 43(3):601-60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74

      摘要 (1520) HTML (470) PDF 582.25 K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DNA作用的抑菌机制。【方法】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凝胶阻滞分析、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结果】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 mg/L,杂合肽可以在细菌胞内形成累积,并能与体外基因组DNA发生结合作用。同时杂合肽可以引起DNA构象的改变,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杂合肽能与溴化乙锭(EB)竞争性地嵌入基因组DNA中,作用方式类似于EB与DNA的结合方式,杂合肽与DNA的结合表现为混合式作用方式。【结论】天蚕素A-马盖宁进入细菌胞内,与MRSA基因组DNA结合,并以混合式作用方式与DNA发生了结合,通过胞内靶向机制发挥抑菌作用。

    • >专论与综述
    •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2016, 43(3):609-61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78

      摘要 (1592) HTML (485) PDF 628.08 K (3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类以食品为传播媒介,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是目前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诱因。食源性致病菌代谢组学通过研究致病菌代谢小分子物质产生的规律性和特征性,寻找新的检测靶标和建立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别技术。随着目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逐渐成熟和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数据库的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分析已被建议作为临床和食品中致病菌鉴别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及其在临床和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建立食源性致病菌代谢产物数据库和研发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 根瘤菌分类的新进展

      2016, 43(3):619-6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07

      摘要 (2590) HTML (812) PDF 496.86 K (7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十多年来,根瘤菌的分类几经变迁,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属种到这个重要的细菌群体。本文综述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发表至今根瘤菌分类的新进展。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表明:从不同豆科植物分离出来的根瘤菌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多样性。目前,根瘤菌多数属于α-和β-变形菌纲以及1个属于γ-变形菌纲的属,共计17个属,近100个种。它们分别是:α-变形菌纲中的Rhizobium (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中华根瘤菌属)、Ensifer (剑菌属)、Shinella (申氏杆菌属)、Neorhizobium (新根瘤菌属)、Pararhizobium (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慢生根瘤菌属)、Phyllobacterium (叶瘤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甲基杆菌属)、Microvirga (微枝形杆菌属)、Ocrhobactrum (苍白杆菌属)、Azorhizobium (固氮根瘤菌属)、Devosia (德沃斯氏菌属);β-变形菌纲中的Burkholderia (伯克氏菌属)、Cupriavidus (贪铜菌属,原青枯菌属);γ-变形菌纲的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目前世界各地约有748属19 700种豆科植物,而我国约有172属1 485种豆科植物,但在19 700种豆科植物中,只有23%的豆科植物经调查有结瘤能力。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不同地域的豆科植物,以此发现更多的根瘤菌新物种。

    •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过程中炎性体激活的研究进展

      2016, 43(3):634-63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87

      摘要 (1290) HTML (538) PDF 471.21 K (2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可导致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当机体受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如NOD样受体和DNA/RNA感受器通过识别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毒力因子形成炎性体进行免疫防御。研究证实,细胞内的NLRP3、AIM2、NLRC4、RIG-I、NOD1/NOD2炎性体可分别感知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O、细菌DNA、鞭毛蛋白、菌体RNA及细菌肽聚糖碎片后被激活,促进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诱导组织炎症和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导致细胞快速死亡。本文对上述问题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16, 43(3):640-64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42

      摘要 (1372) HTML (719) PDF 548.41 K (3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耶尔森氏菌属中有3个种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包括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研究发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能通过小鼠小肠派氏淋巴结的M细胞(Microfold cell)进行跨细胞转运。这种转运方式首先是细菌利用其表面蛋白侵袭素Invasin或黏附素YadA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Integrin受体家族成员的β1链,然后细胞膜上的分泌通道打开,细菌利用Ⅲ型分泌系统把效应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进行感染的过程。过去三十年内关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本文综述该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目前关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研究方向及热点。

    • 沙门氏菌分型研究进展

      2016, 43(3):648-65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41

      摘要 (1893) HTML (945) PDF 399.65 K (4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致病菌之一,该菌属型别繁多。沙门氏菌的分型方法可分为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表型分型方法和以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方法。沙门氏菌的表型分型主要有血清分型和噬菌体分型。分子分型主要有分子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可变重复序列分析(Multi-locus variable numbers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以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与表型分型相比,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分子血清分型是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新方法,PFGE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金标准”,MLST和MLVA以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和可比性强等优势满足了全球流行病学发展的要求,能实现序列数据交换和共享,成为新一代的分子分型新工具,而近年发现的CRISPR分型对同源性较高的同种血清型具有较高的分型能力。但每种分型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因此可以根据菌株特性、分型目的和实验室拥有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分型方法。

    • VeA调控曲霉发育致病的研究进展

      2016, 43(3):655-66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38

      摘要 (1332) HTML (478) PDF 408.57 K (2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局性调控因子VeA仅在真菌中存在,具有保守性。VeA参与细胞的多过程调控,包括发育分化、次生代谢、氧化胁迫应答、侵染宿主致毒致病等。文中总结曲霉VeA的相关调控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利于防控真菌传播存活及致毒致病措施的设计,促进抗真菌作物的育种,减少作物被曲霉等真菌及毒素污染;还提出进一步开展veA基因调控功能研究的方向和作为防控真菌污染靶位点的应用策略。

    • 酸奶后酸化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2016, 43(3):663-6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66

      摘要 (1410) HTML (834) PDF 840.71 K (3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酸奶在储存、运输到消费者食用前,乳酸菌会继续产酸,从而使酸奶的酸度增加,出现后酸化现象,影响酸奶的口感和风味。本文简要介绍了酸奶后酸化机理和乳酸菌的耐酸机制,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三个方面对目前酸奶后酸化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 >高校教改纵横
    • 改革教学内容,促进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的培养

      2016, 43(3):671-67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742

      摘要 (1383) HTML (461) PDF 503.78 K (2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分析高职院校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培养的教学及教学内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的实际要求和职业标准,阐述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教学内容应涵盖哪些具体内容,重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内容的构建,目的是促进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此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能够达到上述培养目的。

    • >生物实验室
    • 螺旋藻的超低温保存法

      2016, 43(3):679-68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18

      摘要 (1382) HTML (577) PDF 430.83 K (2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螺旋藻藻种的超低温保存法,并探究该方法对不同种类螺旋藻藻种保存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碘量法筛选出耐低温螺旋藻藻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耐低温螺旋藻超低温保存法进行条件优化,并以优化后的超低温保存法对8株不同种类的螺旋藻进行保藏实验。【结果】FACHB-351为筛选出的耐低温螺旋藻藻株;优化后的超低温保存方案为:以10%蔗糖溶液做冷冻保护剂,将藻丝体密度为1.0×107 cfu/mL的藻悬液于4 °C驯化72 h,再将藻液和保护剂分别在0 °C预冷30 min后混匀,混匀后于0 °C停留3 h,然后投入液氮保存。保藏实验结果表明,保藏6个月时除了耐低温性较差的FACHB-350、FACHB-1070、FACHB-902螺旋藻存活率为0,不能恢复生长繁殖,其它5种耐低温性较好的螺旋藻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长繁殖,其中FACHB-351的存活率最高,为39.33%。【结论】建立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法可用于耐低温性较好的螺旋藻藻种的长期保存。

    • 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6, 43(3):687-69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16

      摘要 (1306) HTML (603) PDF 687.41 K (2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检测方法。【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SEA蛋白为免疫原,获得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同时制备抗SEA兔多抗血清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对SEA的线性检测区间为2?128 μg/L (y=1.102x?0.07,R2=0.994),检测下限为1.89 μg/L,与SEB、SEC2和SED之间无交叉反应;鲜奶SEA人工污染试验测定回收率为94%?114%,变异系数小于10%。应用该方法对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水产品分离株和164株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体外培养上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和50.6%,表明SEA污染普遍存在。【结论】建立的DAS-ELISA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好,为检测SEA的食源性污染提供了有效手段。

    • 枯草芽胞杆菌紫外线诱变实验方案的优化

      2016, 43(3):695-70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47

      摘要 (1448) HTML (706) PDF 880.03 K (3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枯草芽胞杆菌紫外线诱变实验教学方案,以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预期结果。【方法】从菌体培养、活菌浓度估测和辐射参数三方面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果】采用液体培养法活化菌体有利于制备均匀的菌悬液,采用比浊法估测初始菌悬液浓度可以指导学生将其稀释至102?103 cfu/mL的浓度;涂布接种后平板表面干燥、培养皿盖内无明显水珠附着,是获得单菌落的关键;在紫外辐射过程中采用固定的菌悬液体积和搅拌速度,可以获得规律性的辐射剂量——致死效应曲线。【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实验结果易得、重复性好,可供教学和研究实验参考。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