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年第42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2(9)封面

      2015, 42(9).

      摘要 (955) HTML (0) PDF 2.13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2(9)目录

      2015, 42(9).

      摘要 (998) HTML (0) PDF 2.55 M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
    • 黄鳍金枪鱼抗菌肽YFGAP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2015, 42(9):1745-175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10

      摘要 (1197) HTML (320) PDF 1.20 M (2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抗菌肽YFGAP由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4 kD,对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表现出强效的抑制作用,不具有溶血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菌肽YFGAP,分离纯化抗菌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化学合成EK-YFGAP和L-EK-YFGAP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ET22b-ELP20-EK-YFGAP、pET22b-ELP40-EK-YFGAP和pET22b-ELP40-L-EK- YFGAP,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可逆相变循环纯化融合蛋白。肠激酶酶切,经Vivaspin Turbo纯化柱纯化,测定重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和溶血活性。【结果】纯化出两种融合蛋白ELP40-EK-YFGAP和ELP40-L-EK-YFGAP,肠激酶酶切纯化后获得重组抗菌肽YFGAP,对4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溶血活性较低。【结论】以ELPs作为非色谱纯化标签,实现了抗菌肽YFGAP的融合表达,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扩大的优势,为重组抗菌肽的量化制备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 基于Matlab对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

      2015, 42(9):1752-176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04

      摘要 (1356) HTML (333) PDF 3.61 M (2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近十年来,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已成为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代谢不可或缺的工具。实现对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地追踪模型中的代谢流向,从而更好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简要概述目前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实现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仿真结果可视化的方法:通过CellDesigner预先绘制与模型相匹配的图,通过RAVEN toolbox中的函数于Matlab进行读图、并实现仿真结果的可视化。【结果】以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iYL619_PCP v1.7为对象,实现并阐明其仿真结果的可视化。【结论】通过该方法可以清晰地监测模型中的流量和流向变化,提高仿真结果的分析效率。

    • >主编点评
    • 西藏草地放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15, 42(9):1817-171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8009

      摘要 (1103) HTML (307) PDF 226.61 K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基于分子生态学网络探究西藏草地放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15, 42(9):1818-183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44

      摘要 (1786) HTML (284) PDF 6.89 M (3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西藏地区放牧对在功能基因层面上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最近发明的网络工具(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分子生态学网络)分别在对照和放牧条件下分析基因芯片中碳循环和氮循环基因。【结果】碳和氮循环基因网络在对照和放牧条件下都具有无标度、小世界、模块性和层次性的拓扑学特征。放牧条件下的网络关键基因(模块枢纽和连通者)与对照显著不同。放牧导致网络变得小而紧密,暗示环境压力的存在。地上植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基因网络显著相关(P=0.001),证实了研究样地地上植物与地下微生物紧密相连。【结论】放牧显著改变了西藏草地在功能基因层面上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

    • >回顾点评
    • 丁二酸发酵新进展

      2015, 42(9):1832-183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9009

      摘要 (1229) HTML (335) PDF 235.10 K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污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2015, 42(9):1631-163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47

      摘要 (1602) HTML (391) PDF 2.17 M (2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划线法、环境胁迫法和液体营养富集法等对污染样本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观察,再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对分离菌株的ε-聚赖氨酸耐受性进行考察。【结果】液体营养富集法实现了污染微生物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一株Acinetobacter bereziniae,并证实该菌能在高浓度ε-聚赖氨酸条件下生长。【结论】Acinetobacter bereziniae是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污染微生物,这为后期发酵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九龙江河口区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2015, 42(9):1639-165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53

      摘要 (1622) HTML (325) PDF 1.53 M (2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nirS基因克隆文库的分析,揭示九龙江河口区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方法】选取九龙江河口区一富营养化采样点,分别采集水样及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因子的测定并提取细菌总DNA。以水样DNA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以沉积物DNA构建nirS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中获得86条有效序列,按97%的序列相似性划分为53个OTU,分别属于Proteobacteria门、Planctomycetes门、Bacteroidetes门、Actinobacteria门、Firmicutes门和Chloroflexi门。其中属于Proteobacteria门OTU的克隆子占克隆数的62.9%,是最优势的类群,分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Deltaproteobacteria纲等。从nirS基因克隆文库中获得190条有效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后,按82%的序列相似性划分为60个OTU,并定位到属的水平。其中Proteobacteria门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文库克隆子总数的71.6%,包括Alphaproteobacteria纲(5.8%)、Betaproteobacteria纲(49.0%)和Gammaproteobacteria纲(16.9%)。nirS基因克隆文库中丰度最高的OTU与GenBank中的一株可培养反硝化菌Thauera sp. R-26906具有100%的序列相似性。【结论】九龙江河口区的微生物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大部分NirS序列在GenBank中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河口、海湾等相似的环境。

    • 耐盐硫氧化菌的筛选、鉴定及脱硫性能研究

      2015, 42(9):1651-166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08

      摘要 (1381) HTML (463) PDF 2.69 M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典型自然环境中筛选耐盐高效硫氧化菌,研究其生长特性,并进行初步脱硫实验。【方法】以硫代硫酸钠为唯一能源底物的培养基富集脱硫菌,经过3次平板划线培养、纯种分离后得到纯种培养。经过革兰氏染色、平板菌落形态观察及形态学特征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结果】从上海外高桥某发电厂冷却水池中筛选分离出一株硫代硫酸盐去除率高、耐盐性较强的细菌,命名为CYJN-1。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鉴定为那不勒斯菌(Halothiobacillus neapolitanus)。H. neapolitanus CYJN-1具有较强适应盐度变化的能力,菌株生长的盐度范围为0?5% (NaCI,质量体积比)。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 °C、pH 7.0、底物浓度为20 g/L。在此条件下,该菌对硫代硫酸钠的去除率可达98%。【结论】H. neapolitanus CYJN-1耐盐性较强,硫代硫酸盐去除率高,在生物脱硫、生物冶金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分离及菌株S123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2015, 42(9):1662-16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51

      摘要 (1599) HTML (308) PDF 721.48 K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分离和鉴定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分析高抗菌活性菌株S12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S培养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构建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以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设计简并引物检测菌株I型聚酮合酶(PKS-I)基因。对具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S123进行分批大量发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乡野生稻中共分离到11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链霉菌属(8株)和假诺卡氏属(3株)。其中有8株具有抗菌活性,8株呈现I型PKS阳性。从高抑菌活性菌株S123中分离到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其中Niger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水稻纹枯病菌均有抑制活性。【结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筛选,并从中分到两种与I型PKS基因相关活性的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为研究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供依据。

    • Plackett-Burman Design与均匀设计法优化玫瑰色微球菌固定化脱氮的性能

      2015, 42(9):1671-167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51

      摘要 (1223) HTML (289) PDF 566.48 K (2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 (PBD)与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 UD) 优化玫瑰色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固定化脱氮的条件,以提高其脱氮性能。【方法】选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作为固定化细胞材料,研究其成球方式与性能,应用PBD对9个影响脱氮效果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筛选出PVA、SA、温度、菌液接种量、菌球量5个显著性因素(P<0.05)。采用UD对5个显著因素进行条件优化,优化数据通过Minitab与Matlab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二阶多项式模型。【结果】最优脱氮条件为PVA 9.6%、SA 2.2%、温度33.4 °C、菌液接种量8%、菌球量500个/100 mL,连续脱氮72 h,最高脱氮率达到60.9%。【结论】PBD与UD的联合使用能够在显著因子筛选与寻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连续脱氮试验表明,玫瑰色微球菌去除氨氮主要通过同化、硝化与反硝化途径。

    • >基础微生物学
    • 酿酒酵母与地衣芽孢杆菌相互作用及基于蛋白组学的作用机制分析

      2015, 42(9):1679-168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32

      摘要 (1304) HTML (346) PDF 1.70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解析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群体微生物的酿造特征,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中贡献特征风味的地衣芽孢杆菌和贡献酒精的酿酒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构建酿酒酵母纯培养及与地衣芽孢杆菌共培养发酵体系,比较不同培养体系中的生物量、乙醇产量及有机酸产量差异,并从蛋白组学角度加以分析和认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共培养体系中,酿酒酵母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生长,其自身生长不受地衣芽孢杆菌的影响,然而代谢产物却发生变化,其中乙醇及有机酸中的丙酮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及酒石酸的最高产量分别高出其纯培养的11.8%、56.8%、36.3%、24.3%、48.2%及27.7%,而柠檬酸的最高产量低于其纯培养的35.1%;蛋白组分析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诱导酿酒酵母胞内69个蛋白差异表达(>2倍),质谱鉴定出24个,主要功能为参与糖酵解过程、乙醇代谢过程、细胞壁稳定性调控及应激反应等。糖酵解和乙醇代谢途径相关蛋白对酿酒酵母混合培养条件下的代谢变化起重要作用,其余蛋白可能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时的防御和适应性相关。【结论】在混合培养发酵体系中地衣芽孢杆菌能够影响酿酒酵母的乙醇及有机酸代谢,这对于白酒品质调控及微生物间相互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蛋白组学结果为从分子层面深入认识酿酒酵母与地衣芽孢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促进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群体微生物酿造特征的解析。

    • 体外组装类胡萝卜素对外周捕光复合体(LH2)能量传递活性的影响

      2015, 42(9):1689-169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07

      摘要 (1244) HTML (412) PDF 1004.64 K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求不产氧光合细菌(APB)外周捕光复合体(LH2)中类胡萝卜素(Car)结构和能量传递效率的关系和规律。【方法】通过二苯胺(DPA)抑制Car合成的方法从固氮红细菌134K20中获得部分缺失Car的LH2 (LC-LH2);采用TLC和HPLC法从3种APB中制备球形烯(SE)、玫红品(RP)和奥氏酮(OK) 3种Car;在含0.1%十二烷基二甲基胺氧化物(LDAO)的10 mmol/L Tris-HCl (pH 8.0)缓冲液中采用超声孵育法分别将这3种Car与LC-LH2体外组装,采用吸收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组装LH2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制备的部分缺失Car的LH2中,SE缺失率约为64.7%。这3种共轭长度、取代基的极性不同的Car均能与这种部分缺失SE的LH2自组装,Car组装率约在24.0%?29.4%之间,其中SE和OK的组装率高于RP。与部分缺失Car LH2中原有SE构象一致,重组的Car在LH2中也呈现较为伸展的平面构象。LH2中重组Car到细菌叶绿素(BChl)的能量传递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SE-LH2>RP-LH2>OK-LH2,与Car共轭体系大小的关系一致,而与Car极性大小没有明显的关系。【结论】在组装的LH2中Car采用平面构象与脱辅基蛋白结合,Car共轭长度仍是决定和影响LH2中Car-BChl能量传递效率的主要因素,而Car的取代基和极性影响较小。

    • 枯草芽孢杆菌胞外氨肽酶对菌体生长的作用研究

      2015, 42(9):1698-170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228

      摘要 (1311) HTML (394) PDF 1.01 M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突变菌株BS-AP-K来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泌型氨肽酶对菌体生长的作用。【方法】基于Xer/dif重组系统敲除Bacillus subtilis 168基因组中ywaD基因,研究比较野生型与BS-AP-K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菌株的生长情况,发现敲除分泌型氨肽酶会对菌体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游离氨基酸来弥补。【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胞外氨肽酶通过酶切外源蛋白质以及多肽来为细胞生长提供营养所需。

    • 中国野生发光真菌新记录种Neonothopanus nambi的分离、鉴定及其形态观察

      2015, 42(9):1703-17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44

      摘要 (1527) HTML (328) PDF 1.17 M (3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中国福建地区采集分离一株野生发光真菌,菌种编号为MRC-lf3,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观察其整个生活史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技术获得野生发光真菌纯培养物,结合形态学及ITS进化分析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应用单反相机记录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及发光情况。【结果】该发光真菌的菌丝、子实体、孢子的形态均与Neonothopanus nambi最为相似,ITS序列的进化分析结果也支持该发光真菌为Neonothopanus nambi。其子实体颜色深浅和发光强度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可使子实体颜色变暗、发光强度减弱。【结论】从福建省福州市采集分离获得一株大型野生发光真菌,经鉴定该菌为Neonothopanus nambi,是中国首次发现的Neonothopanus属真菌,该发现也将中国大陆的野生发光真菌总数增加至8种。

    • 中国虫草一新记录种

      2015, 42(9):1710-171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24

      摘要 (1519) HTML (289) PDF 1.20 M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一个寄生鳞翅目幼虫的虫草标本Dxhir140901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形态学比较和基于ITS1-5.8S-ITS2rDNA的系统发育与进化网络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标本的分离菌株形态显示其为典型的被毛孢属真菌,具有两型产孢结构:A型产孢细胞柱状,(1.8?6.3) μm×1.8 μm;B型产孢细胞锥形,基部柱状,向上逐渐变细无明显颈部,基部宽3?3.8 μm,长21?63 μm,颈部宽1.8?2.0 μm,菌丝末端可直接形成产孢细胞;孢子橘瓣形或卵形,(8.1?10.8) μm×(2.7?5.4) μm,具粘液,黏液层厚1.8?2.7 μm。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巨针线形虫草Ophiocordyceps macroacicularis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进化网络分析也支持上述结果。【结论】通过与O. macroacicularis的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Dxhir140901及其分离株Gzuifr-hir140901为巨针线形虫草Ophiocordyceps macroacicularis S. Ban, T. Sakane & Nakagiri的无性阶段,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2型猪链球菌SSU0448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分析

      2015, 42(9):1717-172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84

      摘要 (1374) HTML (275) PDF 2.37 M (2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2型猪链球菌(SS2)强毒株05ZYH33的SSU0448基因缺失突变株Δ0448和互补株CΔ0448,探索SSU0448基因缺失对细菌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细菌毒力的影响。【方法】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筛选强毒株05ZYH33中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胺代谢途径相关转录调节因子SSU0448基因的缺失突变株,比较分析突变株Δ0448与野生株05ZYH33、互补株CΔ0448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小鼠毒力实验分析SSU0448基因缺失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PCR检测分析显示,SSU0448基因在转化重组体中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所替代,表明基因敲除突变株构建成功;同时构建了基因功能互补株CΔ0448。生物学特性实验表明突变株Δ0448在成链能力上较野生株明显减弱,对数生长期稍短,快速到达平台期;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溶血活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小鼠毒力实验发现,突变株毒力并无显著改变。【结论】SSU0448基因的敲除能够改变2型猪链球菌的成链能力;不影响其侵袭致病能力,可能延缓2型猪链球菌的发病过程,此研究为2型猪链球菌致病感染奠定了基础。

    • >农业微生物学
    • 拉恩氏菌W25对缓冲容量的响应及其产酸特性

      2015, 42(9):1727-173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09

      摘要 (1193) HTML (341) PDF 1.28 M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拉恩氏菌W25的溶磷机理和对土壤缓冲容量的响应。【方法】在液体摇瓶培养过程中,采用调节培养液pH的方法研究模拟土壤的缓冲容量对拉恩氏菌W25溶磷量的影响;通过单因子试验和HPL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磷源条件下W25的溶磷能力及产酸特性。【结果】拉恩氏菌W25在磷酸三钙培养液中培养120 h后有效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培养液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变化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W25在培养第48?96 h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培养液有效磷含量加碱处理与未加碱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120 h开始,缓冲能力开始减弱,在168 h后基本丧失了缓冲能力;W25在不同碳源条件下溶磷能力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淀粉,不同磷源中培养液有效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依次为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矿粉;不同碳源、磷源条件下W25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差异较大,W25溶磷能力的大小不仅与产酸的种类有关,而且也与产酸的浓度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更深入研究拉恩氏菌溶磷机理提供条件,为拉恩氏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食品微生物学
    • Tn5介导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溶血能力差异突变株表型分析

      2015, 42(9):1736-17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21

      摘要 (1213) HTML (300) PDF 1.71 M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突变体库,分析溶血能力差异突变株表型特征,为深入挖掘和认识tdh的调控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双亲本接合法,将Mini-Tn5-Km2片段随机插入致病性Vp (ATCC 33846)基因组,并以含有卡那霉素(Km)和氨苄青霉素(Amp)的TCBS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突变株(KmRAmpS)筛选;结合PCR方法对突变菌株进行Km基因筛查,构建在不同基因位点随机插入突变的Vp突变体库。以我妻氏血平板筛选溶血表型变化菌株,并对其生长曲线、菌膜形成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测定。【结果】采用双亲本接合法,成功建立包含490株Vp突变株的突变体库,并获得5株溶血表型变化稳定的菌株(2株为溶血能力上调,3株为下调)。5株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菌膜形成能力及运动能力方面与亲本株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株溶血能力上调菌株及1株溶血能力下调菌株在运动能力、生长速率和菌膜形成能力方面较亲本株显著降低(P<0.05);另2株溶血能力下调菌株菌膜形成能力较亲本株显著提高(P<0.05)。【结论】Tn5转座子可用于建立Vp突变体库;Vp溶血能力与其表型特征具有相关性;研究所获得的5株溶血表型突变株为进一步探讨Vp tdh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微生物育种
    • 高产青霉素酰化酶巨大芽胞杆菌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优化

      2015, 42(9):1762-176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39

      摘要 (1274) HTML (433) PDF 1.27 M (2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青霉素G酰化酶(PGA)工业菌株。【方法】采用LiCl-紫外线复合诱变以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ATCC 14945进行处理。处理菌体涂平板后,将长出的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向培养6 h后的二代菌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1%的苯乙酸,28 °C、250 r/min条件下诱导培养40 h。对离心后获得的上清(粗酶液)采用NIPAB法测定PGA酶活力。以PGA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材料,对苯乙酸最佳添加量和最佳诱导时间进行优化,采用NIPAB法测定PGA酶活力。采用SDS-PAGE检测诱变前后巨大芽胞杆菌粗酶液中PGA的蛋白特性。【结果】从诱变菌落中筛选到PGA酶活力为39.60 U/mL的菌株12-4,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5倍。该菌株在液体培养6 h后添加终浓度为0.2%的苯乙酸,继续培养50 h后,PGA酶活力可达78.4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倍。诱变前后菌株培养液中的PGA蛋白均具α、β亚基;诱变后菌株PGA α亚基的量没有明显变化,β亚基的量明显增多;α、β亚基之间的蛋白条带明显增多。【结论】采用诱变技术可提高巨大芽胞杆菌PGA活性,获得的诱变菌株12-4及培养条件对PGA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 >医学微生物学
    • 溶藻弧菌kdpD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表型特征

      2015, 42(9):1770-177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42

      摘要 (1299) HTML (304) PDF 944.60 K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kdpD基因对溶藻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正负向筛选,构建kdpD基因无标记基因框内敲除突变株,比较kdpD突变株和野生株HY9901在生长速率、胞外蛋白酶活性以及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溶藻弧菌kdpD基因敲除突变株。体外实验表明,kdpD的缺失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曲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突变株的泳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出现下降。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毒力下降了8.84倍。【结论】kdpD基因参与调控溶藻弧菌的泳动能力、被膜形成和毒力,但不影响生长速率和胞外蛋白酶活性。

    • >简报
    • 宁夏枸杞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015, 42(9):1779-178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13

      摘要 (1491) HTML (322) PDF 850.67 K (3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宁夏枸杞各药用部位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研究枸杞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从各药用组织器官中分离出内生细菌34株,隶属于7科11属,内生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数量表现为根皮>叶>花>果实,而多样性则表现为花>根皮>叶>果实。芽孢杆菌属为枸杞优势内生菌群,分布于所有组织中;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有76.5%的内生菌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芽孢杆菌属菌株R2、R7、L3和短波单胞菌属的R3拮抗番茄炭疽杆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能力较强,而多数菌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较弱。【结论】枸杞可培养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 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和H7N9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性

      2015, 42(9):1788-179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36

      摘要 (1115) HTML (333) PDF 732.50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和N7N9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型检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2013年4月在南京市检测到一例人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和禽流感H7N9病毒混合感染,混合病毒分别命名为A/Nanjing/M1/2013 (H3N2) (M1-H3N2)和A/Nanjing/M2/2013 (H7N9) (M2-H7N9)。分离株M2-H7N9 HA蛋白的Q226L位点和PB2蛋白E627K位点发生突变,增强了病毒对人体的感染能力。【结论】报道了一起人混合感染H3N2和N7N9流感病毒病例,提示人可能成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器”,应高度关注H7N9病毒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现象。

    • >专论与综述
    • 溶瘤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进展

      2015, 42(9):1795-180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24

      摘要 (1291) HTML (481) PDF 527.83 K (3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可以靶向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类病毒,其中溶瘤I型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OHSV-1)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溶瘤病毒之一,可通过多种策略进行构建,已有多种OHSV-1进入临床试验,大量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绍OHSV-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优势、主要的开发及靶向性策略、各类OHSV-1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 >高校教改纵横
    • 知识关联教学策略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 42(9):1802-180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48

      摘要 (1248) HTML (329) PDF 617.16 K (2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知识关联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践。力求通过知识关联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教师在课前消除教学“盲点”,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关联与知识构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5, 42(9):1809-181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25

      摘要 (1888) HTML (345) PDF 532.87 K (2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提高本科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构建综合性、研究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由“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与选育”和“水质微生物学检验”3个模块共计12个单元实验组成。模块实验内容设计把握3个原则: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训与探究性学习引导;加强单元实验间的内容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注重内容精炼,步骤简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负荷。其次,实行教学研讨会制度,组织教师总结上周实验的得失,讨论和优化本周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建设与模块化微生物实验课教学体系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学队伍。最后,建立与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每个单元实验的通过性评价,期末进行操作性实验考试,将撰写单元实验报告改为撰写模块实验论文,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考能力评价,组织优秀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实行激励性评价。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