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年第42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2(8)封面

      2015, 42(8).

      摘要 (920) HTML (0) PDF 2.13 M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2(8)目录

      2015, 42(8).

      摘要 (1005) HTML (0) PDF 864.24 K (1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 含好氧不产氧光合基因簇和Xanthorhodopsin-like基因的Sphingomonas sp. MIM37:基因组及光促生长分析

      2015, 42(8):1520-152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63

      摘要 (1441) HTML (309) PDF 1.05 M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菌株MIM37为具有两种光能利用途径的光合异养细菌,分析其基因组和光照对生长的影响,为理解光能利用途径、光营养生物多样性以及光合作用的进化和功能等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平板涂布划线法分离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和光合基因序列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分类鉴定;以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显微观察法测定光照和黑暗培养下培养液细胞浓度和单细胞体积;构建片段长度为300?500 bp的Illumina PE文库,以Illumina Hiseq2000进行基因组测序,以SOAPdenovo和GapCloser组装序列,以RAST在线软件注释基因组。【结果】从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天鹅湖表层水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MIM37,经16S rRNA基因、pufM和视紫质基因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其与Sphingomonas属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相对黑暗培养,光照刺激下的最大细胞浓度和单细胞体积大小分别提高了1.2和5.6倍;基因组注释显示MIM37代谢途径多样,含典型好氧菌的呼吸电子传递链,具有完整的好氧不产氧细菌的光合基因簇及xanthorhodopsin-like视紫质蛋白基因,合成铁载体,还原重金属,降解微囊藻毒素和多环芳烃类等。【结论】MIM37属于Sphingomonas属,具有两种光能利用途径,光照可明显促进其生长,多样的代谢模式可能使其在自然环境中极具竞争力、分布广泛并具有应用于修复环境污染的潜力。

    • 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环状基因组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015, 42(8):1529-153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72

      摘要 (1575) HTML (293) PDF 429.96 K (2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环状基因组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鸟枪法和重叠群组装策略完成Guo1全基因组测序;使用DNAStar、tRNAscan-SE、Promoter predictions、TRF、Glimmer、BLAST软件分别对噬菌体的一般基因组学特征、tRNA、启动子、串联重复序列和编码基因进行分析;运用BLAST软件检索与Guo1基因组相似的噬菌体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推断Guo1的分群;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对紫外线、氯仿、酒精、温度、pH的敏感性。【结果】噬菌体Guo1的基因组为全长40 086 nt的环状双链DNA,属于G群分枝杆菌噬菌体;含有59个推定基因,7个启动子序列和3个串联重复序列;Guo1对紫外线有较强抵抗性,对酒精、氯仿和高温敏感,最适温度为37 °C,最适pH为7.0,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120 min,裂解期120 min,裂解量为47个。【结论】Guo1是首次发现的具有环状双链DNA结构的G群分枝杆菌噬菌体,完成了Guo1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初步分析了Guo1的基因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主编点评
    • O抗原分型与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2015, 42(8):1618-161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8008

      摘要 (1201) HTML (260) PDF 104.45 K (1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核心型分布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2015, 42(8):1619-162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23

      摘要 (1480) HTML (351) PDF 549.20 K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核心型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5种,即R1、R2、R3、R4和K12。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安徽、江苏、上海和河南等省市分离株的脂多糖核心型分布情况的研究,分析其与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期为APEC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到的76株APEC,利用PCR方法开展对LPS核心型分型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分析LPS核心型的分布和毒力基因、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76株APEC分离株中,68.4% (52株)为R1核心型,15.8% (12株)为R3型,11.8% (9株)为R4型,3.9% (3株)为R2型,未检测到K12核心型。毒力基因鉴定结果中yijp、mat、fimC、ibeB和ompA的检验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可作为APEC的保守基因。其中LPS核心型R1与neuC、cva/cvi、irp2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R3与iroN、irp2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R4核心型与aatA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PEC的LPS核心型主要为R1。LPS核心型对部分毒力基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 >回顾点评
    • 低温沼气生态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研究

      2015, 42(8):1626-162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9008

      摘要 (1215) HTML (271) PDF 119.63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芽孢杆菌P38中乳酸脱氢酶对其产L-乳酸光学纯度的影响

      2015, 42(8):1425-143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83

      摘要 (1362) HTML (291) PDF 604.35 K (2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 P38中乳酸脱氢酶对其产高光学纯L-乳酸(光学纯度>99%)的影响。【方法】全基因组测序显示在该菌中存在3个乳酸代谢关键酶,分别为L-乳酸脱氢酶(L-LDH)、D-乳酸脱氢酶(D-LDH)和苹果酸或L-乳酸脱氢酶(M/L-LDH)。通过将这3个酶进行异源表达、纯化与酶学特性分析,结合Native-PAGE、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初步确定该菌高产光学纯L-乳酸的机理。【结果】Bacillus sp. P38中L-LDH对丙酮酸的催化活性(Kcat/Km值)最高,分别是D-LDH的2.9倍和M/L-LDH的4.3倍。其中M/L-LDH主要起L-LDH的功能。Native-PAGE实验中未检测到D-LDH活性。Bacillus sp. P38所有发酵阶段ldhL的转录水平均高于ldhD和ldhM/L。【结论】L-LDH是Bacillus sp. P38产高光学纯L-乳酸的主要关键酶。

    • 圆红冬孢酵母利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产油

      2015, 42(8):1433-144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161

      摘要 (1261) HTML (294) PDF 589.32 K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生物乙醇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评估废水初始COD浓度对驯化菌株生长的影响,将木薯粉生产微生物油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过程整合,以生物乙醇废水为水源制备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明确产油效率高、生物乙醇废水COD降解率高的初始还原糖浓度。【方法】采用在高浓度的生物乙醇废水中进行多次驯化的方法,获得能够适应废水环境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采用双酶水解法对加入乙醇废水中的木薯粉进行水解;采用重量法监测生物量浓度变化,采用酸热法提取油脂,重铬酸钾法监测COD,DNS法测定废水还原糖浓度,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总磷。【结果】通过驯化筛选得到一株能耐受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的优势菌株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D5。以未稀释的废水为培养基,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浓度和COD降解率分别为3.8 g/L和75.0%。采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时,控制初始还原糖浓度低于30 g/L时,生物量浓度和油脂浓度随初始还原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120 h时达到最高COD降解率,初始还原糖浓度对达到的最大COD降解率无明显影响,废水N、P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2%以上。【结论】在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中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浓度;采用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发酵产油,初始还原糖浓度为30 g/L,可在保证高油脂产量的同时,实现废水COD的高效降解,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N、P源,从而降低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废水处理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廉价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提供有用的参考。

    • >环境微生物学
    • 高、低氮浓度对2株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2015, 42(8):1442-145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66

      摘要 (1358) HTML (336) PDF 4.19 M (2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的2株高产油微藻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EM)和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EP)的细胞形态、生长、总脂含量、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高氮(18.0 mmol/L NO3?-N)和低氮(3.6 mmol/L NO3?-N)浓度培养微藻。【结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真眼点藻(E. magnus)和波氏真眼点藻(E. polyphem)营养细胞具有1个周生的裂叶状叶绿体,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能够振动的颗粒物,以及一个较为明显的红色色素体;生殖方式通过形成2个D形或4个四角形的似亲孢子;随着培养周期的延伸和营养盐的消耗,细胞中油体逐步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对2种微藻的总脂积累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生物质浓度分别为9.0 g/L和8.5 g/L,均低于高氮浓度下的生物质浓度。而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总脂、中性脂与总脂肪酸的单位体积产率均明显高于高氮浓度组,其最高值分别为:59.10%、51.90%、46.95%和0.28、0.24、0.22 g/(L·d) (EM);64.20%、56.80%、50.01%和0.32、0.28、0.25 g/(L·d) (EP)。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四者的总含量(占总脂肪酸)分别达到85.83%和85.48%,其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氮浓度胁迫有利于大真眼点藻和波氏真眼点藻细胞内油脂的积累,两种微藻均为适合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脂生产藻株。

    • 沙漠生物结皮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的纯化及其絮凝性的研究

      2015, 42(8):1453-145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05

      摘要 (1297) HTML (266) PDF 377.25 K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生物结皮为样品,通过培养、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菌株XJ-27,对XJ-27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通过紫外分析方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度的测定,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分子量,以高岭土为体系对其絮凝性进行研究。【结果】利用层析分离的方法共得到2个胞外多糖的组分,对其中一个组分进一步纯化,得到组分EPS-I。结果表明,EPS-I纯度较高,分子量为575 kD。同时对胞外多糖的絮凝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多糖对高岭土为体系的絮凝率为80.4%。【结论】菌株XJ-27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具有絮凝性,对该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575 kD的多糖组分EPS-I。

    • >基础微生物学
    • 部分模式真菌中Prp5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 42(8):1458-146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588

      摘要 (1268) HTML (284) PDF 1.92 M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7种模式真菌中Prp5蛋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rp5蛋白在RNA剪接中的作用及其他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多种在线网站与软件分析和预测了稻瘟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粗糙脉胞菌、构巢曲霉、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Prp5蛋白的基本特性、二级结构、结构域及三级结构,同时对7种Prp5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所有研究蛋白均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稻瘟菌、粗糙脉胞菌、构巢曲霉的Prp5蛋白及裂殖酵母Prp11蛋白均呈碱性,而新生隐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Prp5蛋白显酸性;进化分析显示稻瘟菌和粗糙脉胞菌亲缘关系最近,且7种模式生物被分为两个类群;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所有蛋白均含有DEAD和Helicase_C功能结构域;三级结构分析显示DEAD结构域较稳定,而Helicase_C结构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变化。【结论】Prp5蛋白在不同真菌中具有保守性,因此可能发挥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然而酿酒酵母Prp5蛋白结构上略有变化,表明其在功能上可能具有一定独特性。研究结果对指导Prp5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肥皂草素对斑玉蕈菌丝体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015, 42(8):1466-147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98

      摘要 (1214) HTML (295) PDF 542.29 K (2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肥皂草素对斑玉蕈菌丝体的活性氧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肥皂草素研究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时间内活性氧代谢、SOD和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添加肥皂草素后,在7?11 d内超氧阴离子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整体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是在13?15 d含量较对照又有所下降;肥皂草素处理的菌丝体SOD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第9天除外),特别是在培养13?15 d更加明显;CAT活性同样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特别是0.05 g/L实验组酶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不同浓度的肥皂草素都能使Mn-SOD基因、CAT基因的表达出现上调趋势,在0.05 g/L时,肥皂草素诱导Mn-SOD基因的表达与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CAT基因表达与其活性的变化并不一致,其活性可能受基因翻译后的修饰调控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肥皂草素的添加能够诱导SOD和CAT酶活性的增强及上调Mn-SOD、CAT基因的表达量,减缓菌丝培养后期活性氧和MDA的积累。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非生物胁迫下耐辐射异常球菌drB0118基因功能分析

      2015, 42(8):1474-148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92

      摘要 (1624) HTML (284) PDF 1.18 M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定和确定被预测为编码干燥相关蛋白的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drB0118基因功能,探讨该基因对盐、渗透和氧化胁迫抗性的作用。【方法】构建drB0118基因缺失突变株(ΔB0118),通过氯化钠、D-山梨糖醇和过氧化氢等胁迫冲击实验及氧化胁迫条件下qRT-PCR分析,研究drB0118突变对非生物胁迫反应及氧化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drB0118突变导致菌株对NaCl和D-sorbitol胁迫的抗性降低;对氧化胁迫(H2O2)敏感;qRT-PCR分析显示,drB0118突变引起氧化胁迫抗性基因pod和oxyR分别下调4倍和10倍。【结论】D. radiodurans中drB0118参与了盐、渗透和氧化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

    • >农业微生物学
    • 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2015, 42(8):1482-149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32

      摘要 (1395) HTML (313) PDF 1.89 M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广西岑溪市野生稻保护区的药用野生稻为材料,分离纯化内生细菌,筛选固氮酶活性较高和对作物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方法】利用乙炔还原法检测固氮酶活性,采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固氮菌进行聚类。利用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采用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CAS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性、生长素的分泌能力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平板和盆栽试验检测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内生固氮菌,分为6个类群。其中CX24固氮酶活性最高,经鉴定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其固氮酶活性为298.64 μmol/(L·h),为参比模式菌株DSM15968的9倍。另外该菌株还具有较高的溶磷性、分泌生长素和产铁载体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萌发和生长。【结论】菌株CX24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是一株高效内生固氮菌,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 印度梨形孢促进蒺藜苜蓿生长及其提高耐盐性研究

      2015, 42(8):1492-150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49

      摘要 (1508) HTML (278) PDF 1.21 M (3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盐胁迫下印度梨形孢定殖对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生境下植物的根长、根鲜重和茎鲜重,以及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的表达,确定印度梨形孢对蒺藜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初步阐释印度梨形孢诱导植物耐盐性的机制。【结果】印度梨形孢能在蒺藜苜蓿根部定殖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缓解盐胁迫造成的生长抑制。印度梨形孢能提高植物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并诱导BADH基因的表达。【结论】印度梨形孢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因子可以用来提高植物耐盐性,实现盐碱土壤的间接改良。

    •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棉花根际微生物与石油烃降解关系

      2015, 42(8):1501-151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177

      摘要 (1412) HTML (296) PDF 756.09 K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棉花(Gossypium spp.)生长对石油烃(TPH)污染盐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根际微生物与TPH降解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解析根际土壤活性微生物群落随棉花生长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根际土壤先后出现了21种PLFAs,包括:饱和脂肪酸(SAT),标识除放线菌之外的细菌;甲基支链末端型饱和脂肪酸(TBSAT),标识除放线菌之外的革兰氏阳性(G+)细菌;标识真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标识放线菌的甲基支链中间型饱和脂肪酸(MBSAT);标识革兰氏阴性(G?)细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和环丙基脂肪酸(CYCLO)。棉花根际与未栽种棉花的对照(CK)相比,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种类在苗期、蕾期、吐絮期分别增加了100%、83.3%、20.0%,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3.9%、6.60倍和60.7%;土壤TPH降解率分别提高13.0%、28.0%和30.6%。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TPH降解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具有低度正相关关系(|r|=0.5),但与a14:0、a16:0、i15:0标记的G+细菌生物量高度正相关(|r|≥0.8)。【结论】棉花生长对石油污染盐碱土壤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且加速了土壤TPH的降解。该结果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兽医微生物学
    • 检测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2015, 42(8):1512-151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53

      摘要 (1339) HTML (295) PDF 796.11 K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8作为羊布鲁氏菌病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表达和纯化OMP28蛋白,建立并优化以OMP28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布鲁氏菌病ELISA诊断方法。以3个不同种属的4株布鲁氏菌(羊种布鲁氏菌16M和M28,猪种布鲁氏菌S1330,牛种布鲁氏菌2308)分别感染山羊和绵羊至42周,期间每隔2周收集血清,分别用布鲁氏菌LPS包被的ELISA和OMP28 ELISA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比较2种不同ELISA对4株布鲁氏菌感染的山羊和绵羊的检测敏感性。【结果】4株布鲁氏菌感染的山羊和绵羊均产生高水平针对LPS的抗体,但是仅有B. melitensis 16M和B. melitensis M28感染的绵羊与B. melitensis 16M和B. abortus 2308感染的山羊可产生针对OMP28的抗体。【结论】基于OMP28的间接ELISA具有细菌属特异性和宿主动物品种特异性,通过检测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 >微生物育种
    • 自交选育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

      2015, 42(8):1539-15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38

      摘要 (1239) HTML (265) PDF 4.84 M (2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自交子代群体主要栽培和商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秀珍菇新菌株。【方法】以秀珍菇商业菌株“3108”为亲本进行自交,综合分析其自交子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菇型、抗杂、抗逆性和栽培周期等性状以选育新菌株,利用ISSR (Inter-sample sequence repeat)鉴定新菌株和亲本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性。【结果】自交子代中,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有19.5%和8.9%的菌株优于亲本;子代群体中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之间无相关性(R=0.102,P>0.05);37%的菌株栽培周期比亲本短;菇盖平展、厚且不易碎分别占53%、11%,菌柄直径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13 mm和21?75 mm;发生黄枯病,出现萎缩、死菇现象以及畸形分别占23%、19%、5%。【结论】通过对子代群体各性状综合分析,从中选育出生长快、产量高、菇盖厚且不易碎、柄粗长、抗杂和抗逆性强、栽培周期短等优良性状的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前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34 g,生物学效率高达74%,比亲本菌株增产7.1%,且种性稳定。经ISSR鉴定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特异性。

    • >药物微生物学
    • 冬虫夏草菌3个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进化

      2015, 42(8):1549-156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279

      摘要 (1152) HTML (311) PDF 934.66 K (2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3个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csp1、MAT1-1-1和MAT1-2-1)在不同冬虫夏草菌株间的分子进化。【方法】从125个冬虫夏草样品中分别扩增csp1、MAT1-1-1和MAT1-2-1基因序列,比较外显子和内含子间以及2个交配型基因间的序列变异程度,比较基于不同基因或基因区域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的差异,分析3个基因承受的选择压力和DNA重组情况。【结果】3个蛋白编码基因外显子区的长度在不同菌株间高度保守,具有4.5%?5.7%的变异位点;内含子区的长度在不同菌株间相同或不同,具有1.8%?22%的变异位点。对于2个交配型基因,MAT1-1-1的碱基变异率低于MAT1-2-1。基于外显子与内含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以及基于2个交配型基因外显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都存在明显差异。3个蛋白编码基因都经历着净化选择作用。基因内部的不同DNA位点间有重组,但3个基因片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重组发生。【结论】由于冬虫夏草菌不同基因以及基因的不同区域表现出进化上的差异,所以在开展冬虫夏草菌进化相关的研究时,应该联合使用多个不同的基因片段。

    • >医学微生物学
    • 鼠衣原体毒力基因的筛选和基因差异型菌株的建立

      2015, 42(8):1561-156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13

      摘要 (1417) HTML (280) PDF 452.09 K (2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标准株与减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中存在的差异,筛选毒力基因并建立不同基因型的单克隆菌株,为后续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Cm标准株G0和减毒株G28以高通量测序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并筛选潜在的毒力相关基因;经空斑形成实验(Plaque assay)在混合菌G0和G28中大量挑取空斑,以毒力靶基因的PCR测序鉴定从G0和G28中筛选含有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单克隆菌株。【结果】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m G0与G28的TC0412、TC0237和TC0668基因明显不同。通过挑取空斑初步筛选了111个空斑样品,通过3个毒力基因的PCR测序鉴定最终获得了G0和G28来源的56个单克隆菌株,并根据TC0412蛋白型分成B3、D1和E1三组,每组中含有TC0237和TC0668基因差异性菌株。【结论】Cm的致病能力可能与TC0412、TC0237和TC0668基因有关,筛选获得的单克隆菌株通过分组匹配后可用于后续的毒力基因功能研究。

    • >专论与综述
    • 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的研究进展

      2015, 42(8):1569-158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71

      摘要 (1419) HTML (383) PDF 637.46 K (3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某些病毒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它们在生物质固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上起桥梁作用,能变废为宝,实现生物质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根据生物质固废相关处理技术及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成果转化,总结微生物降解生物质固废的有关处理技术及应用。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为例,从微生物种类和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成果转化两个方面对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有关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每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每项技术的发展前景。

    • 微生物介导的金纳米颗粒合成

      2015, 42(8):1584-159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68

      摘要 (1560) HTML (358) PDF 1.00 M (3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纳米颗粒凭借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信息存储、化学传感、医学成像、药物传输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近年来,生物法合成金纳米颗粒因其环境友好、绿色低毒等特点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具有合成金纳米颗粒的能力。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特性、机制及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乳粉中嗜热菌污染研究进展

      2015, 42(8):1593-159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47

      摘要 (1260) HTML (361) PDF 391.86 K (3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嗜热菌是乳粉中的常见污染菌,是影响乳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乳粉中嗜热菌的种类、污染源对乳品工业的危害及其控制手段的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高校教改纵横
    • 从莫诺方程谈起——生物类本科专业教学中3个相似方程的探讨

      2015, 42(8):1599-160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06

      摘要 (1335) HTML (314) PDF 386.06 K (4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并比较探讨了生物类相关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的3个相似方程:微生物细胞生长动力学中的莫诺方程、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吸附分离过程中的等温吸附方程,以供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参考。

    • 立足质量工程为核心的微生物学多元教学策略探讨

      2015, 42(8):1603-16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33

      摘要 (1269) HTML (312) PDF 497.93 K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培养适用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整合、优化,探索构建了“多模块、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实施“目标责任制”、“专题模块制”、“分级阶梯制”等一系列特色教学策略。教学改革实践初步获得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及提高,该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生物实验室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双歧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

      2015, 42(8):1610-161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861

      摘要 (1274) HTML (340) PDF 517.65 K (2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定量分析黏附于Caco-2细胞的双歧杆菌,并建立一种快速有效分离黏附于细胞的细菌的方法。【方法】采用Triton X-100溶液处理黏附于Caco-2细胞上的菌体,确定获得最佳分离效果的处理时间;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双歧杆菌的方法,获得标准曲线,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评价;应用建立的方法分析11株双歧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Triton X-100处理黏附于Caco-2细胞的双歧杆菌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双歧杆菌的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起始模板浓度范围在104?108 CFU/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99%,在该浓度范围线性方程为:y=?3.345 2x+37.637 0。应用建立的方法定量分析双歧杆菌的黏附能力,与直接镜检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时间由48 h缩短至4 h。【结论】Triton X-100分离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双歧杆菌对Caco-2细胞黏附能力的方法。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