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年第42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2(9)封面

      2015, 42(10).

      摘要 (1053) HTML (0) PDF 2.13 M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2(9)目录

      2015, 42(10).

      摘要 (964) HTML (0) PDF 2.58 M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
    • 重组菌BL21-HTa-cgkZ产κ-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2015, 42(10):1945-195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16 CSTR: 32113.14.j.MC.150016

      摘要 (1642) HTML (506) PDF 2.74 M (2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重组菌BL21-HTa-cgkZ产生κ-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子筛选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在IPTG诱导下的κ-卡拉胶酶的产生菌BL21-HTa-cgkZ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该菌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乳糖7 g/L,胰蛋白胨10 g/L,酵母粉5 g/L,NaCl 10 g/L,CaCl2 0.666 g/L。最佳诱导条件为:在工程菌接种1.55 h后添加IPTG,IPTG的浓度为0.89 mmol/L,诱导时间为24 h,诱导温度为23.03 °C。并确定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乳糖、Triton X-100对κ-卡拉胶酶分布的影响。【结论】实验结果为产κ-卡拉胶酶工程菌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 >主编点评
    • 土壤细菌群落与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的关系

      2015, 42(10):2048-20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8010 CSTR: 32113.14.j.MC.158010

      摘要 (1209) HTML (480) PDF 227.86 K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长期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2015, 42(10):2049-205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31 CSTR: 32113.14.j.MC.150031

      摘要 (1550) HTML (486) PDF 1.55 M (2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提高砂姜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以往的研究只注重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肥力等物理化学性状方面的研究,缺少施肥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安徽蒙城典型的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对砂姜黑土不同农业施肥措施下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揭示影响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对454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砂姜黑土主要的细菌门类为放线菌、变形菌、酸杆菌、绿弯菌和拟杆菌。长期施用化肥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导致了细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多样性的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但是并没有缓解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发现土壤pH的变化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砂姜黑土肥力的提升,然而并没有缓解由施肥导致的土壤酸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暗示秸秆还田可能并未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生态产生根本性的有益影响,对于秸秆农田的利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达到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重。

    • >回顾点评
    • 紫色硫细菌YL28去除无机三态氮

      2015, 42(10):2058-205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9010 CSTR: 32113.14.j.MC.159010

      摘要 (1098) HTML (479) PDF 241.91 K (2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液泡蛋白酶B对酿酒酵母高温乙醇发酵效率的影响

      2015, 42(10):1841-184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78 CSTR: 32113.14.j.MC.140978

      摘要 (1398) HTML (526) PDF 627.61 K (3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酿酒酵母的高耐温性,从而提高菌株在高温下的乙醇发酵性能。【方法】利用染色体整合过表达酿酒酵母液泡蛋白酶B编码基因PRB1。【结果】在41 °C高温条件下进行乙醇发酵,过表达PRB1基因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可在31 h内消耗全部的葡萄糖,而对照菌株在相同时间内仅消耗不到一半的葡萄糖。【结论】利用蛋白酶B基因过表达可构建耐高温酿酒酵母菌株,提高在高温条件下乙醇的发酵效率。

    • >海洋微生物学
    • 印度洋可培养解有机磷细菌的多样性及解磷特性

      2015, 42(10):1847-185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26 CSTR: 32113.14.j.MC.141026

      摘要 (1524) HTML (546) PDF 1.91 M (3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获得印度洋海水解有机磷细菌,研究其解有机磷作用机理,初步了解该地区可培养有机磷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方法】采用卵磷脂培养基从分离自印度洋的细菌中筛选解有机磷细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获得的有机磷细菌的分类地位;同时挑选解磷效果显著的3株细菌利用液体发酵进行产酶和解磷特性分析。【结果】自916株细菌中得到99株具有解有机磷活性的细菌,分属于16个属。在以卵磷脂为其有机磷来源时,菌株India-BSP-1 (Cobetia sp.)、India-BSP-21 (Pelagibaca sp.)、India-BSP-23 (Pelagibacterium sp.)的培养液中磷酸盐(DIP)浓度曲线为N型,并且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活性滞后于DIP的生成。【结论】印度洋海水中解有机磷细菌种类多样性丰富,疑似有新种;解有机磷细菌的解磷特性受DIP和碱性磷酸酶相互作用的影响。

    • >环境微生物学
    • 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细胞外生物 合成及活性检测

      2015, 42(10):1858-186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10 CSTR: 32113.14.j.MC.141010

      摘要 (1501) HTML (457) PDF 4.45 M (2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进行细胞外生物合成及活性检测。【方法】对LuxS、MtnN-1、MtnN-2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达及纯化。以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为底物,利用纯化的LuxS分别与MtnN-1及MtnN-2蛋白共同作用合成AI-2,并利用哈维氏弧菌报告菌株BB170检测AI-2活性。【结果】嗜水气单胞菌培养液上清中AI-2活性在8 h达到空白对照的16.96倍。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与水生病原菌哈维式弧菌和迟钝爱德华氏LuxS一致性达到76%以上,MtnN-1与MtnN-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6.37%,其中MtnN-2与哈维氏弧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Pfs一致性达到53%以上。成功表达及纯化了LuxS、MtnN-1和MtnN-2蛋白,细胞外LuxS和MtnN-1共同作用合成的AI-2活性是空白对照的45.04倍,LuxS和MtnN-2共同作用合成的AI-2活性是空白对照的63.62倍。【结论】嗜水气单胞菌能够合成信号分子AI-2。MtnN-1和MtnN-2氨基酸序列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均能与LuxS共同催化AI-2的细胞外生物合成。

    • 施氏假单胞菌YC-YH1的萘降解特性及产物分析

      2015, 42(10):1866-187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52 CSTR: 32113.14.j.MC.140952

      摘要 (1328) HTML (470) PDF 2.15 M (2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在环境中的积累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物降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实验室保存的施氏假单胞菌YC-YH1对萘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菌株对萘的降解特性、环境因素对萘降解率的影响以及代谢产物。【方法】本文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pH、温度、接种量、萘初始浓度对萘降解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和Box-Behnken设计对pH、温度、接种量3个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建立环境因素对萘降解率影响的优化模型。利用LC-MS检测萘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代谢产物,从而推测菌株对萘的代谢途径。【结果】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预测结果可信度高。降解实验证明,在培养温度为32.4 °C、pH为7.10、接种量5.74% (体积比)的优化条件下培养3 d即可将浓度为100 mg/L的萘100%降解。LC-MS分析表明,菌株降解萘的过程中,能够被检测到的主要代谢产物有1,2-二羟基萘、水杨酸、邻苯二酚等。【结论】施氏假单胞菌YC-YH1对萘有高的降解效率,pH、温度、接种量3个因素对菌株的降解率有较大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菌株对萘的降解条件,能够提高YC-YH1菌株对萘的生物降解性能。初步推测菌株YC-YH1对萘的降解是通过水杨酸途径,萘首先被其代谢为1,2-二羟基萘,而后被转化为水杨酸和邻苯二酚,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降解。

    • >基础微生物学
    • 细菌萜类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 42(10):1877-188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83 CSTR: 32113.14.j.MC.140983

      摘要 (1775) HTML (664) PDF 8.02 M (2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目前对于萜类合成酶(Terpenoid synthase,T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和真菌中,而对细菌TPS的系统研究尚少。建立在大量已经被测序的细菌基因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细菌TPS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识别、分类和功能分析。【方法】利用TPS的隐马尔科夫模型(Pfam编号为PF03936)搜索自建的细菌蛋白质组数据库,预测出细菌TPS。对这些候选TPS的蛋白序列用MAFFT 7.130b进行多序列比对,并利用MEGA 6.0对多序列比对结果进行进化分析。利用MEME和PredictProtein分别进行细菌TPS的基序(Motifs)和点突变分析。【结果】建立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1 423条细菌TPS被识别,它们分布在8个门中,即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进化分析表明细菌TPS可分为4大类,Motifs分析表明除了各类之间保守的基序(Motifs)外,还有特异的Motifs,这暗示着细菌TPS在不同类别之间的功能分化。点突变分析表明,细菌TPS不同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对TPS功能的影响不同。【结论】细菌TPS主要分布于8个门中,其中在2个门中细菌TPS尚未见报道,即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基于进化分析,可以把细菌TPS分为4类,各类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类特异的Motifs决定的,另外细菌TPS不同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分析为今后验证TPS的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 产绿原酸内生菌的分离及其绿原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2015, 42(10):1888-189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02 CSTR: 32113.14.j.MC.141002

      摘要 (2043) HTML (553) PDF 1.65 M (2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产绿原酸的内生菌并对其绿原酸合成途径的一种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方法】采用表面消毒法从金银花中分离内生菌,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筛选确定产绿原酸的内生菌,克隆、表达该内生菌的组氨酸解氨基酶(HAL)并进行酶活测定。【结果】从金银花根中分离到一株产绿原酸的内生细菌RP1,同时在该内生菌发酵液中检测到了绿原酸代谢的中间物肉桂酸。对RP1的分子鉴定表明该内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RP1的HAL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酶活测定表明该酶具有HAL和PAL (苯丙氨酸解氨基酶)双功能,其PAL活性产生的肉桂酸与LC-MS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推测该内生菌可能利用其HAL的苯丙氨酸解氨基活性将苯丙氨酸的催化产物肉桂酸导入苯丙烷途径,从而产生绿原酸。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硝磺草酮抗性菌株的筛选及抗性基因的克隆表达

      2015, 42(10):1895-190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23 CSTR: 32113.14.j.MC.141023

      摘要 (1355) HTML (485) PDF 2.32 M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采集的土壤中筛选出硝磺草酮的抗性菌株,并从中克隆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抗性基因。【方法】以酪氨酸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硝磺草酮抗性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PCR扩增获得其HHPD基因序列,构建pETH4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检测色素在440 nm处的吸收值分析菌株E. coli BL21(DE3)-pETH4对硝磺草酮的抗性特性。【结果】在含10 mmol/L硝磺草酮和1 g/L酪氨酸的选择培养基上,分离得到7株硝磺草酮抗性细菌,1株为不动杆菌属,2株为无色杆菌属,4株为假单胞菌属。从抗性最佳的Pseudomonas sp. AM-H4中扩增得到HPPD的基因片段为1 056 bp,其序列与Acinetobacter baumannii基因组中HPPD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341位点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HPP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约40 kD。菌株E. coli BL21(DE3)-pETH4在40 μmol/L硝磺草酮酪氨酸LB培养基中的色素吸收值显著降低,能够耐受高于200 μmol/L的硝磺草酮。【结论】克隆获得的HPPD具有良好的硝磺草酮抗性,将在新除草剂抗性作物选育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ADH7启动子精细调控表达MSN2酿酒酵母菌株对 糠醛耐受的研究

      2015, 42(10):1903-191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35 CSTR: 32113.14.j.MC.141035

      摘要 (1376) HTML (484) PDF 1.87 M (2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自我精细调控表达应激转录调控基因MSN2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基因工程菌株,提高其对糠醛的耐受能力。【方法】以酿酒酵母BY474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ADH7启动子、CYC1终止子以及MSN2编码框序列,以pUG6质粒为载体构建含ADH7p-MSN2-CYC1t表达盒的重组表达质粒pUG6-AM。通过醋酸锂法,将线性化后的质粒pUG6-AM转入酿酒酵母BY4742,筛选阳性转化子,初步分析其对糠醛的耐受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SN2基因及其调控代表基因的转录变化。【结果】构建了在ADH7启动子控制下表达MSN2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AM01,该菌株对糠醛耐受能力明显增强,MSN2基因的转录得到了自我精细调控,并提高了其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结论】以糠醛诱导表达基因的启动子精细调控应激转录调控基因MSN2的转录表达,既可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对糠醛的耐受能力,又能避免其持续高效表达带来的副作用。

    • >农业微生物学
    • 抗水稻黄单胞菌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筛选及其 活性物质

      2015, 42(10):1912-192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18 CSTR: 32113.14.j.MC.150018

      摘要 (1306) HTML (492) PDF 2.44 M (2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4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中筛选出拮抗水稻黄单胞菌活性最好的菌株YBT-2532,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方法】对苏云金芽胞杆菌YBT-2532产生的活性物质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该活性物质对温度、蛋白酶、pH均不敏感,70 °C处理1 h仍保留有75%的活性;活性物质在pH 2.0?12.0较稳定;该活性物质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二氯甲烷和氯仿。利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抑菌组分进行分离,并通过HPLC-IT-MS方法确定其分子量。纯化的活性组分是一种分子量为797.8 Da的强极性水溶性小分子。【结论】该活性物质性质与已知的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抗菌活性物质不同,可能为新型抗菌物质。

    • 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2015, 42(10):1922-192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59 CSTR: 32113.14.j.MC.140959

      摘要 (1578) HTML (499) PDF 958.65 K (2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海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以直接提取的脊尾白虾肠道细菌总DNA为模板进行16S rRNA 基因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建立质粒文库,从RFLP建立的文库中筛选出不同细菌来源的克隆子,将测定的差异克隆子16S rRNA片段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从脊尾白虾肠道的菌群文库中共获得114个克隆子,Hae Ⅲ和Msp I双酶切得到11种差异克隆子;对差异克隆子测序后,其中8个差异序列与已知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ter)、冰冻小杆菌属(Frigoribacterium)、褐杆菌属(Phaeobacter)、弧菌属(Vibrio)、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其他未培养细菌。【结论】初步揭示了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组成,为开发脊尾白虾专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 >食品微生物学
    • 食用菌副产物中可再利用的营养成分分析

      2015, 42(10):1929-193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06 CSTR: 32113.14.j.MC.141006

      摘要 (1340) HTML (607) PDF 886.41 K (2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食用菌深加工产生的食用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可再利用的营养成分。【方法】对10种食用菌副产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粗纤维等进行分析测定,并进一步对其葡聚糖构型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进一步分析发现副产物中的多糖主要由具有生物活性的β-葡聚糖组成,氨基酸组成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茯苓副产物的总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66.04%和59.46%,灵芝孢子粉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36.17%,蛹虫草副产物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10.43%。【结论】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大的再利用价值,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基础。

    • 棘孢曲霉固态发酵柚皮产柚苷酶的条件优化

      2015, 42(10):1936-19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44 CSTR: 32113.14.j.MC.140944

      摘要 (1409) HTML (494) PDF 568.97 K (2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柚皮为原料,优化棘孢曲霉利用柑橘加工副产物固态发酵柚苷酶的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酶活力,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固水比、装样量、接种量、温度对柚苷酶发酵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显著性分析表明培养基的固水比、装样量和培养温度对柚苷酶产量有显著性影响,而接种量影响不显著;经正交试验确定的优化条件是:固水比1:1 (质量体积比),装样量5 g/250 mL三角瓶,温度为30 °C,接种1 mL孢子悬浮液,发酵8 d。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酶活力为8.19 IU/g干物质,比初始培养基产柚苷酶活力提高7.38倍。【结论】通过对固水比、装样量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柑橘加工副产物的柚苷酶产量,为柚苷酶的生产提供了一种高产发酵工艺。

    • >微生物育种
    • 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脱毒方法

      2015, 42(10):1952-196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14 CSTR: 32113.14.j.MC.141014

      摘要 (1314) HTML (477) PDF 1.98 M (2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大小约2.0 kb的病毒dsRNA,经RT-PCR鉴定该病毒为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原基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5种脱毒方法对金针菇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和RT-PCR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得到1株脱毒菌株;原基组织分离法未能脱毒;原生质体单核化脱毒法得到3株脱毒单核菌株和2株原单杂交脱毒菌株;有性生殖脱毒法获得脱毒孢子单核菌株23株和单孢杂交脱毒菌株8株;核迁移脱毒后得到5株核迁移脱毒菌株。脱毒率依次为25.0%、0、7.5%、57.5%和100%。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优于出发菌株、菌丝尖端和原基组织分离菌株。【结论】这5种方法中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脱毒法脱毒效果较佳,均能有效脱除FvBV,脱毒率高,脱毒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明显提高。

    • >药物微生物学
    • 一株红景天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2015, 42(10):1962-19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87 CSTR: 32113.14.j.MC.140987

      摘要 (1383) HTML (505) PDF 2.65 M (2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红景天根部筛选并鉴定一株产酪醇的细菌,初步研究其产酪醇特性,为寻找红景天替代资源提供新途径。【方法】用NA培养基从大花红景天根部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筛选出产量最大的菌株,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学地位。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对菌株产酪醇活力的影响。【结果】从大花红景天根部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其中8株能产酪醇,筛选出酪醇产量最大的菌株B3,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研究其发酵条件,其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2 °C,最佳发酵时间为42 h,最佳接种量为15%。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用改良NA培养基发酵,B3菌株酪醇的产量为15.68 mg/L。【结论】B3菌株是一株具有产酪醇能力的细菌,在最适发酵条件下酪醇产量达到15.68 mg/L,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 >医学微生物学
    • AphA蛋白对副溶血弧菌vopT的转录调控研究

      2015, 42(10):1971-197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57 CSTR: 32113.14.j.MC.140957

      摘要 (1597) HTML (567) PDF 1.04 M (2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副溶血弧菌AphA对vopT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提取野生株(WT)和aphA突变株(ΔaphA)的总RNA,采用引物延伸实验研究vopT的转录起始位点,并根据产物的丰度差异判断AphA对其调控关系。分别将WT和ΔaphA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定量RT-PCR进一步研究AphA对靶基因的调控关系。将vopT的启动子区克隆入pHRP309质粒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上游,构建LacZ重组质粒,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入WT和ΔaphA中,通过测定并比较两株菌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来判定AphA对vopT的调控关系。PCR扩增靶基因整个启动子区DNA序列,并纯化His-AphA蛋白,利用凝胶阻滞实验(EMSA)验证His-AphA对靶基因启动子区是否具有直接的结合作用。【结果】vopT只有一个转录起始位点A (?86),且其转录活性受AphA的间接抑制。RT-PCR和EMSA结果显示AphA对vtrA的转录也具有间接的抑制作用。【结论】AphA间接抑制vopT转录,且该间接抑制作用与VtrA无关。

    • >简报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53B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2015, 42(10):1977-198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08 CSTR: 32113.14.j.MC.150008

      摘要 (1389) HTML (502) PDF 1.26 M (2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囊膜蛋白sVP53B克隆、表达、纯化及抗血清制备。【方法】根据WSSV囊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功能序列(Svp53B),构建到pET-16b载体后,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 2诱导表达,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检测优化表达。表达产物采用Ni-NTA琼脂糖磁珠进行纯化、割胶回收融合蛋白,以纯化的Svp53B-his为抗原,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结果】构建重组质粒pET-16b-Svp53B,在大肠杆菌Rosetta 2中以1 mmol/L IPTG诱导表达量最高,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包涵体蛋白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血清,效价达到1:150 000。【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WSSV囊膜蛋白sVP53B,制备的兔源多克隆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这对后期进一步研究VP53B与经口侵染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 色疣节梗孢属一中国新记录种

      2015, 42(10):1984-198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99 CSTR: 32113.14.j.MC.140999

      摘要 (1465) HTML (484) PDF 1.18 M (2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植物病原真菌资源与多样性。【方法】采用经典真菌形态分类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结果对研究样品进行鉴定。【结果】从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的林下枯叶上分离到尖色疣节梗孢,对尖色疣节梗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对其IT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结论】金缕梅叶斑病的尖色疣节梗孢病原菌在我国是首次发现,为我国真菌新记录种。

    • >专论与综述
    • 益生菌通过调整正常菌群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5, 42(10):1988-199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21 CSTR: 32113.14.j.MC.141021

      摘要 (1593) HTML (632) PDF 1.06 M (3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临床试验表明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减少,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使细菌来源的内毒素大量释放出来,引起血液内毒素增加,并在肝脏中累积,超出肝脏的清除能力,导致肝损伤。本文主要综述益生菌通过调整正常菌群这一机制来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而深入了解酒精引起肠道菌群变化(酒精的摄入会导致肠道中拟杆菌、厚壁菌数量减少,革兰氏阴性变形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数量增加,同时肠道内细菌来源的内毒素水平增加)导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益生菌如何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 乳酸菌合成叶酸的研究进展

      2015, 42(10):1994-200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01 CSTR: 32113.14.j.MC.150001

      摘要 (1553) HTML (851) PDF 1.56 M (3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叶酸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但由于叶酸的不稳定性以及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各国叶酸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叶酸是参与核酸合成及细胞分裂分化的重要物质,叶酸缺乏引起机体功能的混乱,由此引发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大部分乳酸菌是叶酸缺陷型菌株,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很多种类都具有叶酸合成能力。本文主要概述产叶酸乳酸菌的分类,乳酸菌生物合成叶酸的机制,以及利用乳酸菌进行的叶酸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细菌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2015, 42(10):2002-201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20 CSTR: 32113.14.j.MC.141020

      摘要 (1552) HTML (642) PDF 1.92 M (3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Na+/H+逆向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内pH稳态、Na+离子动态平衡和调控细胞体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细菌中许多参与高盐或高碱性环境压力应答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得到了鉴定和功能阐释。继续挖掘高效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深入探究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机理,将为工业菌株或农作物的改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4种模式菌株为例,简要概述细菌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种类和特征,同时对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也进行探讨。

    • 细菌sRNA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2015, 42(10):2012-201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73 CSTR: 32113.14.j.MC.140973

      摘要 (1424) HTML (675) PDF 1.04 M (3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小RNA (Small RNAs,sRNAs)是一类长度大约在40?400个核酸之间,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细菌适应环境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环境中温度、营养、外膜蛋白、pH、铁等条件改变时,sRNA常常通过连接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和调节蛋白,来传递压力信号并调节应激响应,其作用方式一般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mRNA结合,从而调控靶mRNA的翻译和稳定性;或直接与靶标蛋白质结合,调节靶标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本文总结了细菌在多种环境压力下,sRNA的调控响应机制。

    • 遗传改造酿酒酵母生产植物萜类药物的策略

      2015, 42(10):2019-202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74 CSTR: 32113.14.j.MC.140974

      摘要 (1272) HTML (456) PDF 485.40 K (2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等行业,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因植物资源有限、生长缓慢、提取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影响,萜类物质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酵母作为一种简单的真核生物,不但具有遗传背景清晰、生长快、容易操作等优点,而且其本身存在萜类合成途径。因此,酵母常被用作宿主菌,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优化其萜类合成途径,使之适合植物萜类药物的生物合成。本文就萜类的生物合成、近几年改造酵母生产萜类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建议做一综述。

    • >高校教改纵横
    •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珠链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5, 42(10):2026-203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62 CSTR: 32113.14.j.MC.140962

      摘要 (1452) HTML (531) PDF 541.78 K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珠链式”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科研反哺教学和全面开放实验室入手,打破生物工程主干课程界线,形成以实验项目为“珠子”,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的工艺流程进行生物产品的生产与开发。“链”是以产酶的微生物为起点,把基因工程模块、酶工程模块、发酵工程模块的各“珠子”串成一个有序的生物工程上、中、下游的“链式”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

    • >生物实验室
    • 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技术研究

      2015, 42(10):2033-204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30 CSTR: 32113.14.j.MC.141030

      摘要 (1398) HTML (534) PDF 527.76 K (3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AFB1)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污染样品中AFB1的检测。【方法】用碳二亚胺法制备黄曲霉毒素B1的完全抗原AFB1-BSA后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获得抗A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分别测定抗体亚类和效价。经优化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检测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AF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3B9细胞株制备抗体,测定抗体亚类为IgG1,效价为1:204 800,与黄曲霉毒素B2、G1、G2和M1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2%、33.9%、1.8%和4.1%,与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以此单抗构建了AFB1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在AFB1浓度为1.04?25.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R2=0.993 1),检测限为1.04 μg/L,半数抑制率(IC50)为6.03 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线性范围内可达85%?120%,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通过饲料样品检测证实,该方法与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筛检。

    • 伦敦白胶和茶:一种既快又安全的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细菌样品制备方法(英文)

      2015, 42(10):2041-204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1029 CSTR: 32113.14.j.MC.141029

      摘要 (1153) HTML (533) PDF 1.92 M (2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细菌细胞染色,使其能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方法】利用伦敦白胶对细菌样品(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胶块的制备,再在复染铅与不复染铅这两种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3种不同染色剂的电子染色,之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这3种不同的染色剂分别是醋酸双氧铀、0.05%乌龙茶提取物以及0.1%乌龙茶提取物。首先将带有超薄切片样品的铜网悬浮于不同的待比较染液中10?15 min,若需进一步用柠檬酸铅复染,则将经3次蒸馏水冲洗过后的铜网再次悬浮于柠檬酸铅染液中8?10 min。【结果】复染铅的情况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3种电子染色剂进行染色的结果均非常相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观察细菌结构中,乌龙茶提取物可以替代醋酸双氧铀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电子染色。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