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年第4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2(1)目录

      2015, 42(1).

      摘要 (1327) HTML (0) PDF 251.73 K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2(1)封面

      2015, 42(1).

      摘要 (1057) HTML (0) PDF 2.13 M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
    • 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其特性是国内环境微生物研究热点

      2015, 42(1):1-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8001

      摘要 (1595) HTML (313) PDF 292.94 K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快报
    • 假单胞菌GP72 rpeB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吩嗪类抗生素合成的调控

      2015, 42(1):3-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27

      摘要 (1692) HTML (288) PDF 523.37 K (2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绿针假单胞菌GP72是一株可生产吩嗪类抗生素吩嗪-1-羧酸 (PCA)及2-羟基吩嗪(2-OH-PHZ)的生防假单胞菌。RpeA/RpeB双元调控系统是其双元调控系统中的一组,本文旨在研究这一系统中的应答调控子(RR)RpeB对于PCA及2-OH-PHZ的生物合成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rpeA/rpeB双元调控系统的序列,并从GP72中扩增出rpeB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卡那霉素抗性片段插入突变rpeB的突变菌株GP72BN。利用发酵实验、rpeB基因回补实验及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rpeB对于吩嗪类抗生素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在KMB培养基中,rpeB突变株的PCA产量下降为野生型的49.5%,2-OH-PHZ产量下降为野生型的67.3%。rpeB基因的回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复PCA及2-OH-PHZ的产量。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rpeB突变株中群体感应系统基因phzI/phzR及吩嗪合成基因簇基因phzE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而PCA转化为2-OH-PHZ的修饰基因phzO转录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RpeB正调控PCA与2-OH-PHZ合成途径的表达。RpeB很可能是通过调控群体感应基因phzI/phzR和phz基因簇的表达,从而影响PCA的合成,并间接调控其衍生物2-OH-PHZ的合成。

    • >工业微生物学
    • 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操纵子与ribC基因的修饰与遗传效应

      2015, 42(1):9-1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64

      摘要 (1672) HTML (313) PDF 519.40 K (2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核黄素操纵子(rib)组成型高表达,以及ribC基因低水平表达对枯草芽孢杆菌过量合成核黄素的影响。【方法】在染色体原位修饰启动子,用mRNA稳定子替换mRNA前导区,使rib操纵子组成型高表达;修饰ribC基因的启动子,降低ribC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方法,表征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摇瓶发酵,测定重组菌的生物量和核黄素产量,表征相关基因修饰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结果】用gsiB mRNA稳定子替换核黄素操纵子的mRNA前导区,使其相对表达水平提高了约1 500倍。ribC基因启动子?35区的首个碱基由“T”突变为“C”,使ribC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了97%以上。得到的重组菌株LX34在补加蔗糖20 g/L的LB培养基上摇瓶发酵36 h,可积累核黄素2.1 g/L,同时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结论】使用gsiB mRNA稳定子,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基因或操纵子的表达水平;启动子?35区首个碱基的点突变,能够有效降低ribC基因的表达水平;rib操纵子过量表达和ribC基因低水平表达,使细胞能够过量合成并积累核黄素。

    • >海洋微生物学
    • 深圳海域6株破囊壶菌的生长特性及油脂成分分析

      2015, 42(1):17-2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15

      摘要 (2042) HTML (339) PDF 4.14 M (3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深圳海域分离得到6株破囊壶菌,对其基本形态特征、生活史和油脂含量等进行研究,开发其应用潜力。【方法】使用松花粉垂钓法对破囊壶菌进行分离,通过18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破囊壶菌进行鉴定,用显微镜观察其基本形态特征,通过使用尼罗红(Nile Red)染色法对油脂含量进行定性检测,并用GC-MS分析菌株的油脂含量和组成情况。【结果】18S rRNA基因鉴定其属于Aurantiochytrium sp.、Schizochytrium sp.和Thraustochytrium sp.三个属。破囊壶菌的脂肪酸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饱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中Mn11和Mn15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总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Mn16和Sw7的DHA产量分别达到1.29 g/L和1.26 g/L。【结论】Mn11和Mn15菌株适合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Mn16和Sw7是DHA发酵生产的潜力菌株。

    • Hg2+对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藻体富集Hg2+的规律

      2015, 42(1):24-3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47

      摘要 (1795) HTML (305) PDF 7.05 M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是南极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和组成部分,其长期生长在极地环境中,有着特殊的生理机制。在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发生变化时,冰藻的膜脂系统和蛋白含量都会发生变化,而在受到重金属胁迫时,冰藻的超微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目的】研究Chlorophyceae L-4在重金属离子Hg2+胁迫条件下的状态和Hg2+富集以及对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南极环境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绘制南极冰藻细胞在重金属离子Hg2+不同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观察其超微结构;测定丙二醛含量和SOD酶活性变化;ICP-MS法研究藻体富集Hg2+规律。【结果】Hg2+在低浓度时(≤100 μg/L),细胞个数较正常条件明显偏少;在高浓度时(≥250 μg/L),出现细胞死亡。丙二醛含量随Hg2+浓度升高而升高,SOD酶活性则先增强再减弱。藻体富集Hg2+在1 h达到峰值,而在Hg2+浓度持续升高时,富集量轻微降低。【结论】Hg2+离子对冰藻生长有抑制毒害作用;对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系统有明显不利影响;L-4富集Hg2+在1 h内饱和,Hg2+过高时,富集量稍微降低。

    • >环境微生物学
    •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磷还原为磷化氢

      2015, 42(1):34-4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24

      摘要 (1628) HTML (319) PDF 2.35 M (2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磷化氢为磷的气态形式,将污水中磷通过转化为磷化氢的方式去除,为污水除磷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厌氧持续培养的方式,以经过磷化氢处理和没有处理的水稻土分别作为接种物,在氧化还原电位(ORP)≤?300 mV、恒温35 °C,避光持续培养160 d。【结果】培养器1出水总磷的去除率稳定达到25%,最高去除率为26.78%,气体磷化氢的产量达到130 ng/L以上。培养器2出水总磷去除达到23%,气体磷化氢的产量达到126 ng/L。【结论】对水稻土进行厌氧条件下连续培养,可以形成稳定的厌氧产磷化氢微生物体系,提高磷化氢的释放量。

    • 大水面放养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15, 42(1):42-5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85

      摘要 (1786) HTML (332) PDF 894.73 K (3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大水面放养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别对云南滇池紫根水葫芦放养区(ZW)、野生型普通水葫芦放养区(PW)、未放养水葫芦对照区(CK)水体中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从ZW、PW、CK 3种水体分离得到54、49、40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7、3.07、2.73,细菌数量分别为1.35′107、8.35′106、2.70′106 CFU/L。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ZW、PW、CK 3种水体可培养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35.1%、32.4%和40%)、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9%、32.4%和20%)、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3.5%、5.9%和16.0%)、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3.5%、14.6%和12.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3.5%、8.8%和8.0%)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2.7%、5.9%和4.0%)。在属的水平上,3种水体仅有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红细菌属(Rhodobacter)、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链霉菌属(Steptomyc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0个属的细菌为共有菌属。【结论】大水面放养水葫芦提高了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改变了细菌的群落结构。

    • 云南热带户用沼气池的原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015, 42(1):54-6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44

      摘要 (1875) HTML (298) PDF 590.99 K (2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云南热带农村户用沼气池中的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对云南(北)热带代表性气候区的户用沼气池中的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到细菌330条有效序列,划分为108个OTUs,文库覆盖度为81.5%;古菌有效序列185条,划分为17个OTUs,文库覆盖度为97.8%。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细菌为未知细菌(Unclassified bacteria,占24.19%),优势细菌类群归属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3.58%)、绿弯菌门(Chloroflexi,占21.46%)、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13.91%)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8.74%);古菌主要的优势类群为乙酸盐营养型的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的鬃毛甲烷菌属(Methanosaeta,占76.75%);此外还检测到少量未培养的泉古菌门细菌(Crenarchaeota,占9.19%)。【结论】云南(北)热带代表性气候区的农村户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不同微生物种类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并存在明显优势种群,且细菌比古菌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

    • 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 XTS的Cr(VI)还原特性及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2015, 42(1):64-7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051

      摘要 (1516) HTML (289) PDF 906.21 K (2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pH值、初始Cr(VI)浓度、Fe(III)的加入及氧气含量对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 XTS还原Cr(VI)的影响及其六价铬还原相关基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Cr(VI)还原最适条件;根据模式菌A. cryptum JF-5同源功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菌株XTS中的六价铬还原相关基因Acry_2099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H为2.9,初始Cr(VI)浓度为80 mg/L,Fe(III)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是该菌株还原Cr(VI)的最优化配合比,在该条件下处理24 h,Cr(VI)的还原率达到67.48%;从菌株XTS中成功克隆了Acry_2099基因,其序列与模式菌A. cryptum JF-5的同源功能基因序列一致性达到了99.7%;在不同pH值、初始Cr(VI)浓度及氧气含量下Acry_2099基因表达上调情况与Cr(VI)还原速率呈一致趋势,证明Acry_2099很可能参与还原Cr(VI)的代谢途径。虽然加入Fe(III)能促进Cr(VI)的还原,但是铁的加入对Acry_2099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A. cryptum XTS对Cr(VI)的还原与pH值、初始Cr(VI)浓度、Fe(III)的存在等因素有关,较低的pH和较高的初始Cr(VI)浓度对该菌还原Cr(VI)具有促进作用。

    • >基础微生物学
    • 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苯丙氨酸培养基的优化

      2015, 42(1):74-8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35

      摘要 (1507) HTML (312) PDF 1.56 M (3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的产量。【方法】使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优化法分别对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的最佳种子培养基及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最佳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 25.0,玉米浆 25.0,硫酸铵 15.0,硫酸镁1.0,磷酸二氢钾2.0,尿素2.0,pH 6.8?7.0;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110.0,玉米浆7.0,硫酸铵25.0,硫酸镁1.0,磷酸二氢钾1.0,柠檬酸钠2.0,谷氨酸1.0,碳酸钙25.0,pH 6.8?7.0;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L-Phe产量最高达到9.14 g/L,较优化前的7.46 g/L提高了22.5%。【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培养基进行优化,明显提高了L-Phe的产量,并确定了葡萄糖、玉米浆和硫酸铵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L-Phe产量的3个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为L-Phe的发酵放大提供了依据。

    • >农业微生物学
    • 线虫共生致病杆菌PacYellow的吲哚抗生素

      2015, 42(1):85-9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62

      摘要 (1560) HTML (340) PDF 1000.55 K (2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特殊生境的微生物——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 PacYellow)的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或农用抗生素开发提供结构多样的化合物。【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比对鉴定菌株;利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液相制备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PacYellow菌株被鉴定属于致病杆菌属bovienii种。从该菌株中分离纯化了4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被鉴定为吲哚类衍生物,可能源于色氨酸与缬氨酸或异亮氨酸的缩合产物。【结论】从嗜线虫致病杆菌——PacYellow菌株中分离鉴定了4个吲哚生物碱类抗生素,它们具有中等到高的抗菌活性。

    •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转录特性及功能鉴定

      2015, 42(1):93-10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299

      摘要 (1804) HTML (317) PDF 407.93 K (3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固氮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A1501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nirS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在反硝化过程中的功能。【方法】构建nirS-lacZ融合载体,利用三亲本结合法将其导入野生型A1501,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分析不同供氧状况、不同浓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对nirS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将该载体导入rpoN突变株中,研究氮代谢调控因子RpoN对nirS基因转录影响。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nirS突变株,通过生化表型测定明确nirS在反硝化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启动子活性测定表明,nirS基因厌氧条件下高水平表达,是好氧条件下表达水平的4倍;nirS的表达受硝酸盐诱导,但不受亚硝酸盐的诱导;RpoN突变株中,nirS的表达活性为野生型的1/4,nirS启动子未发现RpoN的保守结合位点,表明nirS的表达受RpoN间接调控。表型测定显示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ΔnirS的反硝化能力降低了约20%;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ΔnirS仅有微弱的反硝化能力,并且nirS的突变使得菌体在反硝化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的能力显著减弱。nirS突变提高了菌体在亚硝酸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条件下的固氮酶活。【结论】A1501中nirS基因的转录受外界氧及硝酸盐的影响,同时受氮代谢Sigma因子RpoN的调控。nirS在A1501菌反硝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参与了亚硝酸盐的转化。

    • 针茅内生细菌菌株265ZY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

      2015, 42(1):101-1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273

      摘要 (1798) HTML (0) PDF 2.51 M (2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高寒草地针茅(Stipa capillata L.)内生细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菌种资源。【方法】利用常规分离方法从针茅中分离获得菌株265ZY4,采用平板对峙法、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该内生菌进行拮抗能力测定、产IAA以及溶磷、固氮能力测定。根据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265ZY4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菌株265ZY4对3种马铃薯真菌病害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马铃薯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拮抗作用最明显,抑菌率为83.03%;该菌株能分泌IAA,在不含色氨酸的培养基中的分泌量为9.30 mg/L,且有较好的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无固氮能力;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将菌株265ZY4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结论】菌株265ZY4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具有溶磷、产IAA等生物学功能,具有开发潜力。

    • >食品微生物学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及流行现状

      2015, 42(1):110-11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533

      摘要 (1779) HTML (528) PDF 1.24 M (3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杭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基因型别,探讨MRSA菌株流行变化趋势及进化特点,为该地区MRSA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6株MRSA进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基因、spa基因分型,并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与国际上MRSA的流行型别进行比较,分析进化关系。【结果】86株MRSA共发现13个spa型(以t311型为主,占48.8%;其次为t6418型,占11.6%);MLST分型共发现9个ST型(以ST5为主,占59.3%;其次为ST239,占16.3%),经eBURST软件分析它们属于4个群(group 1、group 6、group 8、group 12)和8种克隆复合体(CC1、CC5、CC630、CC20、CC59、CC88、CC239、CC573);SCCmec基因分型以SCCmecⅡ型为主,占61.6%;其次为SCCmecIII型,占22%;5株社区相关性MRSA (SCCmec-Ⅳ型)。其中第一流行克隆型为SCCmec-Ⅱ-ST5-t311-CC5 (占47.7%)、其次为SCCmec-III-ST239- t030/t037-CC239 (占12.8%)。【结论】SCCmec-Ⅱ-ST5-t311为杭州地区当前流行菌株;CA-MRSA菌株的出现,提示MRSA菌株有由医院向社区播散的趋势;此外,对新发展了单位点变体的菌株(SCCmec-Ⅰ-ST1921-t164-CC20和SCCmec-Ⅳ-ST965-t062-CC5),应加强重视。

    • 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2015, 42(1):117-12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90

      摘要 (1566) HTML (395) PDF 382.00 K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基于双层平板打孔法,通过测量抑菌圈大小来检测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然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4-氨酰安替比林法检测乳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和H2O2含量;最后,检测乳酸、乙酸和H2O2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以植物乳杆菌KLDS1.0667最好,副干酪乳杆菌KLDS1.0342-1次之,瑞士乳杆菌KLDS1.0203抑菌效果最差;乳酸和乙酸产量KLDS1.0667>KLDS1.0342-1> KLDS1.0203;H2O2产量KLDS1.0203>KLDS1.0667>KLDS1.0342-1。在抑菌试验中,乳杆菌的发酵上清液经去除H2O2处理后抑菌圈直径都减小;将发酵上清液的pH调至7.0后均检测不到抑菌圈。结果表明,乳杆菌代谢产物中对化脓性链球菌起抑制作用的主要物质为有机酸和H2O2,其中乳酸是产生抑菌作用的最主要物质。乳酸、乙酸和H2O2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8、0.64和0.008 g/L,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12、2.56和0.032 g/L。【结论】乳杆菌可利用其代谢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H2O2。

    • 矿泉水和山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调查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2015, 42(1):125-13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31

      摘要 (1735) HTML (268) PDF 431.48 K (2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掌握全国矿泉水和山泉水生产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污染情况。分析矿泉水与山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方法】研究通过对广西、湖北、云南等全国9个省36家水厂进行采样,共采集108个样本,并根据《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国家标准(GB/T 8538-2008)检测其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率、污染水平。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与药敏实验。【结果】全国矿泉水水源水、活性碳过滤后水、成品水的污染率分别为16.7%、16.7%、0,污染水平分别为3.7、2.0、0 CFU/250 mL。全国山泉水水源水、活性碳过滤后水、成品水的污染率分别为66.7%、83.3%、5.6%,污染水平分别为5.1、7.3、2.0 CFU/250 mL。对所分离出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显示:exoU、exoS、phzM、toxA、lasB检出率分别为25.0%、75.0%、100%、88.8%、100%,但对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中14种抗生素均无耐药性。【结论】山泉水水源水、活性碳过滤后水、成品水污染率明显高于矿泉水,但污染水平均较低,无大于40.0 CFU/250 mL样品检出。山泉水活性碳过滤后污染率最高,表明大部分企业在活性碳过滤环节存在污染问题。毒力基因exoU、exoS、phzM、toxA、lasB在分离到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但分离到的菌株对所选取的14种抗生素均无耐药性。

    • >兽医微生物学
    • 野生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015, 42(1):133-14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57

      摘要 (2122) HTML (0) PDF 1.16 M (2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同时膳食补充野生蓝莓或花青素提取物,将25只无菌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how diet,NCD),普通饲料+10 g/100 g蓝莓组(NCD+BB),高脂饲料组(High-fat diet,HFD),高脂饲料+10 g/100 g蓝莓组(HFD+BB),高脂饲料+20 mg/100 g花青素组(HFD+ACN),饲养10周,每周对其食物摄入量、能量摄入量以及体重进行测定,并运用DGGE方法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各实验组食物摄入量无显著性差异,HFD+BB组和HFD+ACN组能量摄入量均明显高于NCD+BB组。虽然HFD+BB组体重增加最为明显,但10周末时HFD+BB组体重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随着实验的进行,HFD组、HFD+BB组和HFD+ACN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HFD+BB组与NCD组菌群差异最大,HFD+ACN组与NCD组肠道菌群DGGE图谱相似性系数明显高于HFD组,对优势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膳食补充蓝莓或花青素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肥胖相关细菌Firmicutes的数量。【结论】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可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潜在的减肥消脂功能。

    • >微生物育种
    • 生长速度快且油脂产率高的湛江等鞭金藻诱变株的筛选

      2015, 42(1):142-14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20

      摘要 (1585) HTML (0) PDF 531.66 K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生长速度快的高产油湛江等鞭金藻诱变株。【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技术对湛江等鞭金藻进行诱变,通过96孔板、摇瓶和反应器培养对诱变株进行筛选。【结果】传至第13代,600 mL反应器培养7 d,诱变株IM110020最大比生长速率、细胞密度和油脂产率可分别达0.72 d?1、16 750×104 cells/mL、109.8 mg/(L·d),分别比野生株提高12.5%、20.8%和17.9%。【结论】获得了一株生长速度快且油脂产率高的诱变株IM110020,且经过多次传代性质稳定。

    • >药物微生物学
    • 教酒链霉菌NRRL 3882中钙霉素生物合成后修饰基因calD的功能分析

      2015, 42(1):148-15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00

      摘要 (1876) HTML (0) PDF 2.57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钙霉素是二价阳离子载体,是一类含有吡咯环的聚醚类抗生素,广泛用于细胞二价阳离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本文以钙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calD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质同源序列比对、基因敲除、回补验证及HPLC/MS分析,对calD基因的功能进行表征。【方法】对calD基因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选用钙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s NRRL 3882,通过PCR-targeting的方法对calD基因进行敲除获得突变株,再将calD基因克隆到链霉菌整合质粒上,通过接合转移技术将calD回补到缺失株中。使用HPLC/MS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CalD蛋白酶属于氧化还原酶。获得calD基因敲除突变株ΔcalD及基因回补菌株ΔcalD:calD。HPLC/MS检测到calD基因的缺失菌株大幅降低钙霉素产生能力,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中积累更多的3-hydroxylcezomycin和更少的氮-去甲基钙霉素。【结论】calD参与钙霉素的生物合成。calD的缺失导致3-hydroxylcezomycin的积累,推测calD负责钙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苯并噁唑环3位上羟基转化成酮基的氧化反应。初步阐明了calD基因在钙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机制。

    • 绞股蓝内生真菌抗大肠杆菌抗菌机制的研究

      2015, 42(1):157-16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78

      摘要 (2134) HTML (0) PDF 1.67 M (2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资源,研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的抗菌机制对内生真菌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MIC测定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液作用下的大肠杆菌形态变化;同时,以β-半乳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电导率测定发酵液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损伤效果;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发酵液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JY25发酵液对大肠杆菌MIC为7 g/L、MBC为14 g/L;MIC浓度的发酵液使细菌对数生长期延迟12 h,菌体形态发生严重的畸形和破损;随着抑菌作用时间的延长,β-半乳糖酶含量增加、电导率增加,同时,实验发现大肠杆菌蛋白质合成异常,未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结论】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主要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及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 >医学微生物学
    • 人单核细胞系中HIV-1前病毒转录调节新型研究模型的建立

      2015, 42(1):163-1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26

      摘要 (1701) HTML (0) PDF 434.72 K (3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能够有效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的复制,但是不能将其完全清除。至2012年底,全球仍有3 500万HIV-1感染者,同年约160万人死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其相关疾病。HIV-1感染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内HIV-1潜伏储存库(Reservoir)的存在。HIV-1潜伏储存库主要由CD4+ 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构成,与CD4+ T细胞相比,目前研究者对单核巨噬系细胞中HIV-1病毒复制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适宜的研究体系。因此,为探讨单核细胞活化或分化信号对HIV-1复制的影响,我们建立了旨在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模型。【方法】构建env区域移码突变和nef区域携带EGFP或NanoLuc报告基因的HIV-1 NLnGFP-Kp或NLnNanoLuc-Kp重组病毒,分别感染2种人单核细胞系THP-1或U937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单克隆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或NanoLuc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筛选EGFP或NanoLuc阴性表达的细胞克隆,经激活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鉴定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结果】研究中鉴定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其中2个是表达EGFP的THP-1克隆,2个是以NanoLuc为报告基因的U937克隆。这些克隆在PMA刺激处理后皆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在恒态条件下未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人单核细胞系克隆,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单核巨噬系细胞的HIV-1病毒复制机制,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有力工具。

    • >简报
    • 2308、M28、S1330、16M四株布鲁氏菌灭活参数研究

      2015, 42(1):171-17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21

      摘要 (2504) HTML (463) PDF 343.28 K (2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灭活方法对布鲁氏菌灭活的效果,确定灭活参数,为制备布鲁氏菌灭活抗原提供参考。【方法】将4株布鲁氏菌参考强毒株2308 (牛种)、M28 (羊种)、S1330 (猪种)以及16M (羊种)分别经大豆酶消化蛋白胨(TSA)培养基培养繁殖后,用生理盐水制成(4?8)×1010 CFU/mL的菌悬液,分成等份于80 oC灭活不同时间,另将同样浓度的菌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甲醛于37 oC灭活不同时间,通过灭活检验,确定灭活效果。取经甲醛和热灭活的16M抗原,分别以1×1010 CFU/只剂量皮下注射1.5?2.0 kg家兔2只,免疫6周内,每周采血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抗体效价。【结果】80 oC、5 min可灭活2308、S1330和16M三种菌株,80 oC、10 min可灭活全部4种菌株。0.2%甲醛灭活7 d,4种试验菌株均不能被彻底灭活;0.4%甲醛在12 h内只能灭活16M,72 h可灭活M28;0.4%甲醛灭活2308和S1330两次试验结果差异较大。0.6%甲醛可在72 h内灭活4种试验菌。不同方法灭活的16M抗原免疫家兔后,其血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效价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甲醛灭活的抗原免疫原性略高于热灭活抗原。【结论】80 oC热灭活和0.6%甲醛灭活均可用于对布鲁氏菌的灭活,且不影响布鲁氏菌的免疫原性。

    • >专论与综述
    • 裂解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2015, 42(1):178-18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623

      摘要 (1717) HTML (347) PDF 362.47 K (3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耐药病原细菌的不断出现和传播给公共医疗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开发新的抗菌分子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来源于噬菌体,具有独特的进化和选择优势,不仅能高效快速的杀灭多耐药细菌,而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本文对噬菌体裂解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综述了裂解酶在抗细菌感染中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双歧杆菌的分类学研究与新进展

      2015, 42(1):185-19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94

      摘要 (1800) HTML (417) PDF 337.56 K (3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歧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被广泛应用在乳制品和微生态制剂生产中。本文围绕双歧杆菌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的演化历史、最新分类,以及其多相分类法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近年来双歧杆菌属的新种做了详细的介绍。

    • 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2015, 42(1):192-19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75

      摘要 (1209) HTML (347) PDF 402.38 K (2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此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局面,其诊断、治疗和预防依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报道的538份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重点阐述了巴尔通体和相关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治疗以及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预测这些研究将对人类理解和控制巴尔通体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MATH法表征环境微生物细胞表面疏水性的研究进展

      2015, 42(1):200-20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97

      摘要 (2025) HTML (619) PDF 298.43 K (4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微生物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对其生长代谢过程以及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用于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最常用的方法是碳氢吸附能力(Microbial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MATH),该方法因具有操作简便、有一定的准确度等优点在环境、生物工程、医学、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MATH法在环境微生物领域中的污泥絮体性能表征、有机物降解、膜污染和破乳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MATH法在实验操作、计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化。最后展望了该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现状分析

      2015, 42(1):207-21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16

      摘要 (1556) HTML (329) PDF 436.80 K (3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酸菌中的许多种类都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菌种,但其耐药性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就乳酸菌的耐药机制、敏感性检测方法及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转移性进行分析,为同行研究者能准确找出问题切入点提供资料。

    • >高校教改纵横
    • 唯物辩证法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 42(1):214-21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51

      摘要 (1372) HTML (316) PDF 254.34 K (2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教学中应注意贯穿唯物辩证法观点,如多样性与统一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外因与内因等。此外,还可从辩证法的角度设计更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 42(1):218-22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40

      摘要 (1571) HTML (296) PDF 442.00 K (2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内容多、重点多、知识点分散的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及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三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