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1(3):435-43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8003 CSTR: 32113.14.j.MC.148003
摘要:
2014, 41(3):437-4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02 CSTR: 32113.14.j.MC.130802
摘要:本文综述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植物病毒学领域的研究概况,较全面地介绍各个时间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高水平的植物病毒学研究室及其研究领域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2014, 41(3):445-44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900 CSTR: 32113.14.j.MC.130900
摘要:基于《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年来发表的植物相关细菌研究论文的数量与内容,对该领域研究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对比。提出了学术期刊与研究方向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可能方式。
2014, 41(3):450-45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03 CSTR: 32113.14.j.MC.130803
摘要:酿酒酵母作为最简单的真核生物,是研究真核生物基本生命规律的重要模式系统,也是生物产业领域非常重要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周年之际,本文综述了国内40年来在酿酒酵母分子遗传学与育种研究的重要进展,如分子遗传学研究手段的建立、重要功能基因的分析、重要生命过程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以及酵母菌育种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等。
2014, 41(3):459-46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724 CSTR: 32113.14.j.MC.130724
摘要:综述了我国近60年来的苏云金杆菌研究进展,包括资源收集及分类鉴定、Bt新基因的发掘及组学研究、病理学与作用机制、毒力测定、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并就Bt生物农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2014, 41(3):466-47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908 CSTR: 32113.14.j.MC.130908
摘要:回顾我国近六十多年来的酶与酶工程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走过的路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走好今后的发展之路。
2014, 41(3):476-48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769 CSTR: 32113.14.j.MC.130769
摘要:喹啉是一种难降解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的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受到重视。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微生物降解喹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分离获得一批可在有氧条件下分解喹啉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进行了一些基础与应用研究。但国内外对喹啉在缺氧/无氧条件下分解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国内喹啉降解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2014, 41(3):482-49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116 CSTR: 32113.14.j.MC.140116
摘要: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早期研究论文,基本上以非豆科植物根瘤菌Frankia属细菌为主。进入21世纪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人员的增加,还是论文数量的递增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为国际上少有。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资源探索多、分离培养多、活性检测多、活性物质功能研究多;方法研究少、涉及林木少、与宿主的关联少、实际应用少等特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类、红树类、鬼臼类、兰、银杏等植物中的内生微生物。论文的发表以药物开发为研究目标的最多,又以初级的资源探索型为最。以抗菌、抗肿瘤等指标为主的药物开发,是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最耀眼的亮点,目前已获得了紫杉醇生产效率较高的内生真菌菌株资源。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有4大类24个应用研究的方向,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的研究;尚待加强的有6个方面,尤其是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研究。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在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资源探索和筛选方面积累较丰富,而在有害内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最后,作者提示了一些尚待加强的研究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
张毅 , 王幼明 , 王芳 , 王静静 , 毕玉海 , 尹燕博 , 丁家波
2014, 41(3):497-50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619 CSTR: 32113.14.j.MC.130619
摘要:禽流感不仅严重危害养禽业,而且给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科学认识和积极防控禽流感,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且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长期的监测,基本掌握了禽流感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和进化规律;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影响流感病毒致病力、传播力和受体结合能力的部分关键位点,阐释了其作用机制;通过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和先进方法的应用,不断成功建立禽流感诊断、检测技术;新型禽流感疫苗不断涌现并逐步被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上述成果为我国禽流感的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但是禽流感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新型H7N9病毒的出现,使禽流感的防控面临新的挑战。
金文杰 , 吕亚楠 , 王芳 , 朱良全 , 秦爱建 , 丁家波
2014, 41(3):504-51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903 CSTR: 32113.14.j.MC.130903
摘要: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为了科学认识和积极防控小鹅瘟,我国同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全世界率先发现并鉴定了小鹅瘟病毒,并对其变异特点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基本调研清楚了小鹅瘟在我国的发生区域和流行规律。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检测新方法;研制成功高免血清、种鹅用弱毒疫苗、雏鹅用弱毒疫苗和细胞适应弱毒株培育的新型疫苗,使我国小鹅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成果和进展为我国小鹅瘟的研究与防治奠定了基础。
2014, 41(3):511-51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194 CSTR: 32113.14.j.MC.140194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全球有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出现,仅有重要影响的新发传染病就达45种以上,其中有至少3个团队因相关病原体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期间,不论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是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总有一批科学家战斗在新发传染病应对的第一线。特别是那些在中国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们,他们努力跟踪国内外传染病疫情进展,进行着新发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证实工作。本文借祝贺《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周年之际,对这些科学家在此期间的开创性工作进行初步整理,并加以简要评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为我国的医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微生物学和医学工作者。
2014, 41(3):520-53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788 CSTR: 32113.14.j.MC.130788
摘要: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笼状蛋白,由24个亚基自组装形成的蛋白质外壳和铁内核两部分组成,是维持机体铁代谢平衡的重要蛋白。最新发现,人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某些疾病相关,特别是发现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仿生合成的磁性人铁蛋白具有双功能特性,即识别肿瘤并使其可视化。此外,铁蛋白独特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纳米载体,用于构筑多功能肿瘤成像和药物输送的平台。本文重点介绍人铁蛋白的新功能及其在疾病诊断和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014, 41(3):539-5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47 CSTR: 32113.14.j.MC.130847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古菌的表层(S-层)首次发现了糖蛋白;21世纪初又在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中发现了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由此,同行开始认识到,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古菌、细菌及真核生物三域中。近十年来,古菌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古菌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研究进展快速。但对古菌糖蛋白O-糖基化修饰和脂修饰的了解甚少。本文综述了古菌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2014, 41(3):545-55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676 CSTR: 32113.14.j.MC.130676
摘要:噬藻体(Cyanophage)是感染原核生物蓝藻(Cyanobacteria)的病毒,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生态系统中,对调控初级生产力、蓝藻种群密度及结构演替、微生物间基因转移以及全球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等方面有重大影响。关注噬藻体的生物多样性,发现其感染相关基因,阐明噬藻体与宿主蓝藻的相互作用,将为藻华控制及认识病毒在复杂水环境中的功能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噬藻体生物多样性,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动态做一综述。
2014, 41(3):560-57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05 CSTR: 32113.14.j.MC.130805
摘要:本文从比较植物内生生物的概念入手,提出了广义与狭义两种植物内生生物的定义;归纳了植物内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代谢特点;分析了植物内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探讨了部分植物内生生物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2014, 41(3):572-57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10 CSTR: 32113.14.j.MC.130810
摘要:乳链菌肽(nisin)是乳酸菌产生的一种含特殊氨基酸的羊毛硫细菌素,因其高抑菌活性及安全性,可用作天然食品防腐剂。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对乳链菌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从菌种选育、发酵及后提取工艺优化、到技术转移转化,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创新与自主研发,产学研成功结合,乳链菌肽最终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化生产,走向了市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做了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