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4年第4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1(1)封面

      2014, 41(1).

      摘要 (1391) HTML (0) PDF 245.65 K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1(1)目录

      2014, 41(1).

      摘要 (1354) HTML (0) PDF 201.37 K (2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特邀专稿
    • 事业功德,老而愈明,死而益光——纪念陈华癸院士诞辰100周年

      2014, 41(1):201-202.

      摘要 (1451) HTML (0) PDF 420.39 K (2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
    • 污染物降解成为环境微生物领域研究的重点

      2014, 41(1):1-1.

      摘要 (1741) HTML (0) PDF 158.30 K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回顾点评
    • 盐碱土壤微生物

      2014, 41(1):200-200.

      摘要 (1493) HTML (0) PDF 177.21 K (2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一株工业腐败物中魏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生物膜特性分析

      2014, 41(1):2-7.

      摘要 (2505) HTML (0) PDF 3.66 M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和鉴定工业腐败物中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并明确该菌的部分产膜特性。【方法】通过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产膜能力评价,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研究材料及温度对该菌产膜特性和能力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经鉴定该菌为魏氏柠檬酸杆菌;其在玻璃、不锈钢和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均能形成生物膜;温度条件显著影响产膜能力,在30 °C时,菌株在PVC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能力最强。【结论】工业腐败物中含有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并且产膜受附着物和温度影响。

    • 对羟基扁桃酸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催化特性

      2014, 41(1):8-16.

      摘要 (1910) HTML (0) PDF 1.07 M (2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来源基因重组的对羟基扁桃酸合酶(HmaS),考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率。【方法】分别对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和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来源的hmas进行异源表达,经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纯化获得HmaS,并检测HmaS的酶活和催化特性。【结果】来源于S. coelicolor的HmaSSC2比酶活是来源于A. orientalis的3.6倍;来源于A. orientalis的HmaSAO最适反应温度为28 °C,在弱碱性条件下的酶活稳定性较好;来源于S. coelicolor的HmaSSC2最适反应温度为35 °C,在28?45 °C内保持较高的酶活,具有良好耐热性,在pH 7.0左右酶活最高,更易在偏中性的条件下发挥功能。【结论】HmaSSC2更适用于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发酵法生产扁桃酸。

    • Aspergillus sp. RSD生淀粉糖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2014, 41(1):17-25.

      摘要 (1996) HTML (0) PDF 648.07 K (3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纯化得到一种生淀粉糖化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方法】从曲霉RSD发酵液中,经过硫酸铵分级盐析,HiPrep DEAE FF16/10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Hiprep 16/10 source 30S阳离子交换层析最终纯化出一种电泳纯的生淀粉酶。【结果】粗酶液纯化倍数为12.65倍,活力回收率为9.02%,SDS-PAGE结果显示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2 kD。对该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 °C,在50 °C以下稳定性很好,对高温较为敏感;最适作用pH为4.5,在pH 3.5?7.0范围内酶活力较为稳定,在40 °C、pH 4.6条件下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时的Km值和Vmax值分别为7.44 g/L和1.45 g/(L·min);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Fe2+对该酶具有显著激活效果,EDTA、Cu2+、K+对该酶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该酶对麦芽糊精具有较高酶活力。【结论】与市售糖化酶及生淀粉糖化酶相比,该酶对生淀粉的降解能力更高,在工业应用上有较好的前景。

    • 沼泽红假单胞菌光合色素的分离、组成分析与光稳定性

      2014, 41(1):26-34.

      摘要 (1987) HTML (0) PDF 716.02 K (3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求光对不产氧光合细菌类胡萝卜素(Car)和细菌叶绿素a (BChl a)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方法进行Car和BChl a组分的纯化和成分分析,采用吸收光谱法研究Car和BChl a组分的光稳定性。【结果】在Car和BChl a组分分离过程中,Car组分回收率高且稳定,而BChl a回收率波动性较大。Car组分中含有6种螺菌黄质系Car和极少量(<0.25%)的细菌脱镁叶绿素a。BChl a组分中包含BChl aGG、BChl aDHGG、BChl aTHGG和BChl aP 4种成分。Car和BChl a组分在黑暗条件下非常稳定。2 000 lx白炽灯、日光灯和自然光照射时,Car在70 min内非常稳定,但对紫外光敏感,半衰期为11.15 min,BChl a组分对白炽灯、日光灯、自然光和紫外灯的光降解速率常数(min–1)分别为0.169 8、0.028 9、0.213 9和0.026 4,半衰期(min)分别为4.47、29.68、4.20和26.19。【结论】一步硅胶柱层析可同时得到Car和BChl a纯组分。Car对白光相对稳定,对紫外光不稳定。BChl光稳定性很差,分离过程中短期见光是导致BChl a回收率波动性较大的原因,光降解过程中产生了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该研究结果为光合色素的精制、功能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环境微生物学
    • 贝壳砂改良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分析

      2014, 41(1):35-42.

      摘要 (2120) HTML (0) PDF 537.29 K (3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处经过长期使用贝壳砂进行改良的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和细菌分离分析,研究该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组成特征。【方法】采用454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选用Giltay培养基培养、鉴定从土壤中挑选的分离物的反硝化能力,并对具有反硝化能力的微生物进行了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该土壤样品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为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等门的微生物,属的水平上则有近70%尚未确立分类地位。所分离的细菌中,共得到12株厌氧条件下具有较高硝酸盐去除效率的微生物,分属Pseudomonas、Aeromonas、Serratia和Acinetobacter,均为γ变形菌纲的微生物。【结论】该土壤中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很多未知类型的微生物和众多类型的反硝化细菌;分离到了11株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株,可用于该土壤的反硝化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 包头泉山金矿浸矿酸性微生物群落优势度变化的比较研究

      2014, 41(1):43-49.

      摘要 (1659) HTML (0) PDF 529.89 K (2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矿石组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泉山金矿的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对4种不同组成的矿石样品进行浸矿,采用16S rRNA-PCR和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浸矿前后浸矿微生物种群优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选取的3个酸性矿坑水考查点之间浸矿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相似度较大,浸矿微生物结构相对变化度不大。H71和F11相对其他两个样品的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J72和S71几乎一样,说明在钾长型和石英型矿石的选择压力下,浸矿微生物的被选择趋势是大致相同的。【结论】浸矿前后样品中浸矿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的克隆子的序列可分为两大分支:Acidithiobacillus菌属和一个相对独立的菌属,且这两个分支内部菌株之间的发育距离较近。

    • >基础微生物学
    • CMP羟甲基化酶MilA中与甲基羟化过程相关的关键氨基酸定点突变分析

      2014, 41(1):50-57.

      摘要 (2109) HTML (0) PDF 934.81 K (2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米多霉素生物合成起始反应的MilA蛋白可以使底物胞苷酸单磷酸(CMP)的胞嘧啶碱基C5位上形成羟甲基化,形成羟甲基化胞苷酸(HmCMP),MilA是迄今发现的首个能够高效利用CMP的羟甲基化酶。MilA属于脱氧胸苷酸合成酶(TS)和脱氧胞苷酸羟甲基化酶(CH)蛋白超家族,通过三维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三维结构非常相似,CH94上的丝氨酸曾被证明与胞嘧啶上甲基变成羟甲基过程有关,MilA102上对应的氨基酸为苏氨酸,TS91上对应的氨基酸为脯氨酸。因此,突变MilA上第102位的苏氨酸,考察该氨基酸对CMP和脱氧胞苷酸(dCMP)羟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MilA第102位的保守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T)分别点突变成缬氨酸(Valine,V)和亮氨酸(Leucine,L)。【结果】体外酶活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MilA,MilA T102V对于CMP的催化活性下降87.1%,对于dCMP的催化活性没有影响;而MilA T102L均丧失了对于两种底物的活性。【结论】这表明Thr102对于MilA催化底物CMP形成HmCMP至关重要;同时,失去活性的仅比缬氨酸和野生型苏氨酸的链长多出了一个碳原子,暗示其在与底物结合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Thr在102位点的功能经过自然进化的微调有可能已经达到最优化。

    • ABC转运蛋白基因slnTI和slnTII与盐霉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性

      2014, 41(1):58-66.

      摘要 (1901) HTML (0) PDF 837.93 K (3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slnTI和slnTII是盐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可能的两个转运蛋白基因,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测它们属于ABC转运蛋白家族。其中,slnTI编码ABC转运蛋白的ATP结合亚基,slnTII编码ABC转运蛋白的跨膜亚基,推测它们可能与盐霉素的外排有关。通过slnTI和slnTII的基因中断与超量表达研究它们对盐霉素生物合成产量和抗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IRECT?技术,在盐霉素产生菌白色链霉菌XM211中分别构建了slnTI和slnTII的基因置换突变株LJ01和LJ02,并通过基因回补对突变株进行了验证。利用整合型表达载体pPM927在白色链霉菌XM211中对slnTI和slnTII进行串联超量表达。将slnTI和slnTII导入变铅青链霉菌1326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液体培养实验检测衍生菌株对盐霉素的抗性。【结果】相比出发菌株XM211,突变株LJ01中盐霉素的产量下降了27.2%,LJ02下降了45.4%,LJ01和LJ02中结构基因slnA3和调控基因slnR的转录水平都有明显降低。超量表达菌株LJ03中盐霉素的产量提高了14.6%,转录结果显示LJ03中不仅slnTI和slnTII自身转录水平有大幅提高,而且slnA3和slnR转录水平也显著升高。抗性检测结果表明,异源表达菌株变铅青链霉菌LJ04对盐霉素的抗性水平略有提高。【结论】slnTI和slnTII是与盐霉素生物合成和外排有关的ABC转运蛋白基因,但并不是白色链霉菌XM211对盐霉素的主要抗性基因。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2014, 41(1):67-74.

      摘要 (1854) HTML (0) PDF 2.34 M (2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纯化得到重组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的酶学特征。【方法】构建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Ni2+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最后利用含8-氧鸟嘌呤损伤的寡核苷酸作为底物,测定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了重组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经Ni2+亲和纯化后蛋白纯度大于95%。在体外鉴定了重组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重组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可以切除DNA中的8-氧鸟嘌呤(8-Oxo-G,GO)损伤碱基,并且具有AP裂解酶活性。重组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是pH 8.5和55 °C。除Zn2+对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的酶促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实验中测定的其它二价离子(Mn2+,Mg2+,Ca2+,Ni2+,Co2+,Cu2+)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离子强度在50?100 mmol/L范围内对其酶促反应影响不大,超过100 mmol/L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8-氧鸟嘌呤互补的碱基差异对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切除8-氧鸟嘌呤损伤的效率影响不大;但与单链DNA相比,双链DNA是优选底物,切割效率如下:GO/C≈GO/G≈GO/T≈GO/A>GO/?。【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Ni2+亲和纯化了火球菌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生化研究表明制备的重组蛋白具有8-氧鸟嘌呤DNA糖苷酶活性,可能负责切除火球菌基因组DNA中的8-氧鸟嘌呤损伤。

    • >农业微生物学
    •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产Iturin A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2014, 41(1):75-82.

      摘要 (2135) HTML (0) PDF 380.93 K (2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发酵产抗菌脂肽Iturin A的产量。【方法】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NaCl浓度、pH、温度、转速和装液量等因子对CC09产Iturin A能力的影响,然后对其中显著性因子:氮源浓度、pH、温度及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结果】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可以提高CC09菌株的生长速度及产Iturin A的量,其中可溶性淀粉以及一定比例的蛋白胨和酵母粉是CC09菌株产Iturin A的良好碳源和氮源;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液pH等也对CC09菌株产Iturin A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可溶性淀粉(碳源)5 g/L、比例为3:1的胰蛋白胨酵母粉混合氮源15 g/L、NaCl 1 g/L;最佳培养条件:pH 6.0、28 °C、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瓶装液量20%。【结论】在此条件下,Iturin A的产量可达到690 mg/L,较优化前的138 mg/L提高了4倍。

    • >食品微生物学
    • 米曲霉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2014, 41(1):83-89.

      摘要 (2183) HTML (0) PDF 614.20 K (4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米曲霉蛋白酶主要成分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和Superdex-G75/200凝胶层析对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检测蛋白酶纯度和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两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从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中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蛋白酶组分P1和P2,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7 kD和45 kD。以酪蛋白为底物时,P1的Km=8.36 g/L,Vm=12.95 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8.0、45 °C;P2的Km=4.11 g/L,Vm=4.86 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7.0、45 °C。两种蛋白酶均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最高,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水解活性很低。P1和P2分别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后水解产物中肽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两种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存在差异;两者对疏水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具有选择性,但其作用基团存在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米曲霉所产蛋白酶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 >药物微生物学
    •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对埃博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2014, 41(1):90-95.

      摘要 (1723) HTML (0) PDF 408.23 K (2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对埃博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和促进剂,比较分析纤维堆囊菌中SAMs的活性变化以及埃博霉素的产量变化。【结果】在埃博霉素的合成期,SAMs的活性较高。加入抑制剂吲哚乙酸(IAA)之后,SAMs的活性和埃博霉素的产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加入促进剂对甲苯磺酸钠(p-TSA-Na)之后,SAMs的活性和埃博霉素的产量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提高。在纤维堆囊菌的次级代谢中,SAMs活性与埃博霉素的生物合成量呈正相关。【结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在纤维堆囊菌的埃博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医学微生物学
    • 分枝杆菌脂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

      2014, 41(1):96-103.

      摘要 (2054) HTML (0) PDF 2.07 M (2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分枝杆菌脂聚糖的方法,初步比较分析不同菌株来源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和脂甘露聚糖(Lipomannan,LM)的结构差异及研究脂聚糖刺激对巨噬细胞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iton X-114液相法提取脂聚糖,电洗脱法分离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进行分子量鉴定;基于特异性识别非还原性末端α-D-甘露糖基的刀豆球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分析新诺分枝杆菌JDM601、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和耻垢分枝杆菌mc2155脂聚糖的结构差异;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聚糖刺激的RAW 264.7巨噬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电洗脱法成功纯化出3种菌株脂聚糖;MALDI-TOF/TOF-MS鉴定发现,分子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新诺分枝杆菌JDM601、耻垢分枝杆菌mc2155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来源的脂聚糖。Western blot显示,Con A能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来源的LAM相互作用,而不能与新诺分枝杆菌JDM601和耻垢分枝杆菌来源的LAM相互作用;并且发现Con A与新诺分枝杆菌JDM601来源的LM有很强的反应,然而与其余两种来源的LM反应很弱。3种菌株来源的脂聚糖均能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首次成功对来源于中国临床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脂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初步探讨了不同菌株来源分枝杆菌脂聚糖的结构差异,并表明LAM和LM均能刺激巨噬细胞诱导COX-2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宿主的毒力和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专论与综述
    • FluG-BrlA途径参与构巢曲霉无性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4, 41(1):104-110.

      摘要 (2039) HTML (0) PDF 374.79 K (3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巢曲霉是丝状真菌的模式生物,已对其无性发育机制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本文以FluG-BrlA途径参与构巢曲霉无性发育机制的研究为切入点,综述了构巢曲霉无性发育中心调控路径中各主要成员如brlA、abaA、wetA,中心调控路径修饰基因如stuA、medA及中心调控路径激活因子fluG、flbA?E的研究进展,绘制出构巢曲霉无性发育相关基因遗传位置模式图。研究将为其它丝状真菌无性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2014, 41(1):111-121.

      摘要 (2628) HTML (0) PDF 614.46 K (5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s,DKPs)的特征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环二肽(Cyclic dipeptides),稳定的六元环骨架结构使DKPs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与药理活性,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DKPs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与酶学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DKPs中氨基酸缩合的分子机制主要有两种: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s,NRPSs)途径和环二肽合成酶(Cycliodipeptide synthases,CDPSs)途径。本文就近年来DKPs的生物合成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乳酸杆菌S-层蛋白性质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2014, 41(1):122-129.

      摘要 (1858) HTML (0) PDF 1.46 M (4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酸杆菌为应用最早、研究最多的益生菌种之一,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S-层蛋白在乳酸杆菌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乳酸杆菌中的S-层蛋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乳酸杆菌S-层蛋白的结构、分离提纯方法、基因克隆情况和益生功能做了详细阐述。

    • 温泉微生物多样性与酶类分析

      2014, 41(1):130-135.

      摘要 (1987) HTML (0) PDF 422.28 K (3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理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受地理位置、温度和酸碱度、水化学成分(硫、硼、铁、砷等离子和化合物)及氧气和光照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目前已经从温泉微生物中筛选出了许多具有热稳定性的酶。本文分析了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温泉微生物酶,为拓展我国温泉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深入认识和开发温泉微生物资源提供基础。

    • 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2014, 41(1):136-145.

      摘要 (2169) HTML (0) PDF 556.63 K (4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胃肠道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目前研究的分子手段已经从单纯的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发展到通过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揭示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应功能。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 生物发酵产丁醇研究进展

      2014, 41(1):146-155.

      摘要 (1951) HTML (0) PDF 532.07 K (6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可再生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丁醇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通过发酵法产丁醇的成本较石化途径高。降低丁醇的生产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用廉价的非粮食原料,开发新的高产低能耗发酵工艺,选育高产丁醇菌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研究者们将研发出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丁醇生产工艺。

    • 溶藻微生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

      2014, 41(1):156-160.

      摘要 (1496) HTML (0) PDF 300.40 K (3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藻类频繁暴发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溶藻微生物作为生物法防治有害藻类水华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通过查阅文献对微生物控制有害藻类水华进行概述, 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以期对微生物溶藻方面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流式细胞术在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2014, 41(1):161-168.

      摘要 (2801) HTML (0) PDF 423.31 K (1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集应用流体学、光学、电子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它的核心技术是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该技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使单个细胞或其他微小生物粒子处于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且逐个通过光束,从而对单个细胞或微粒进行多参数(数量、大小、核酸含量、细胞活性、特定菌群或物种等)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精确以及便于操作等突出优点。本文简要介绍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并论述流式细胞技术在实验室研究、工业生产、临床诊断、环境评估等领域的细菌快速检测应用。

    • 致病微生物应对环境胁迫形成的VBNC状态及其对风险评估的潜在影响

      2014, 41(1):169-177.

      摘要 (1714) HTML (0) PDF 504.02 K (4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止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的污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表明,环境胁迫下微生物可能形成“活的不可培养状态”(VBNC状态),成为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本文对致病微生物VBNC状态的最近发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分析了不同环境胁迫(包括自然胁迫以及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的各种胁迫等)因素下菌体进入VBNC状态的普遍性、诱导条件和生理特点等,并对现行的基于微生物可培养性而建立起来的常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潜在影响进行了讨论。

    • >生物实验室
    • 高效薄层色谱测定湛江等鞭金藻培养过程脂质变化

      2014, 41(1):178-183.

      摘要 (1851) HTML (0) PDF 1.13 M (3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由氮元素丰富至限制培养过程中脂质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离分析微藻中脂质。【结果】随着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逐渐处于胁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胞大量积累贮存脂质—甘油三脂(TAG),组成生物膜系统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降低,而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二脂(DA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则相对稳定。【结论】HPTLC可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微藻中脂质分离分析方法,为研究微藻油脂代谢途径以及甘油三脂(TAG)的调控积累提供有效手段。

    • 黄热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4, 41(1):184-190.

      摘要 (1546) HTML (0) PDF 1.04 M (2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黄热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方法】运用RT-LAMP (Reserv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设计一套引物特异性识别黄热病毒E基因中的6个区域,建立高效简便的黄热病毒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结果】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同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66 pg,与RT-PCR相比,灵敏度高100倍左右。模拟样本检测与预期相符,临床样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该方法为黄热病毒检疫提供了一种可在简便环境中特异、灵敏的快速检测手段。

    • 重金属污染土壤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土壤预处理和硫酸铵铝在DNA提取中的应用

      2014, 41(1):191-199.

      摘要 (1885) HTML (0) PDF 550.84 K (3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土壤中获得高纯度、高得率和完整性好的总DNA,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将一定浓度的硫酸铵铝增补入DNA提取液中,分别联合不同方式的土壤预处理,对所提取的土壤总DNA进行完整性、纯度和得率分析。【结果】TENP-AlNH4(SO4)2法、ABG-AlNH4(SO4)2法、Wash-AlNH4(SO4)2法和试剂盒4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片段均在23 kb左右,总DNA完整;Wash-AlNH4(SO4)2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A260/A230达到2.00,A260/A280达到1.62;ABG-AlNH4(SO4)2法的DNA得率最高,达到1 010 μg/g土壤;这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纯度和浓度上均达到后续PCR等分子实验要求。通过扩增提取的土壤总DNA中16S rRNA基因,表明合适浓度的硫酸铵铝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PCR干扰因子。【结论】本研究将土壤的预处理和一定浓度的硫酸铵铝联合使用,获得理想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总DNA。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