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0(2):380-380.
摘要:
陈洲 , 贾会勇 , 闫巧娟 , 杨绍青 , 滕超 , 江正强
2013, 40(2):212-219.
摘要:【目的】嗜热拟青霉β-木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分泌表达重组β-木糖苷酶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及5 L发酵罐放大培养。【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诱导剂种类及其添加量、诱导起始OD600、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摇瓶优化结果表明: 2%乳糖为诱导剂、培养温度为33 °C、OD600控制在0.8?0.9时诱导为最佳产酶条件, 在此条件下培养48 h后胞外酶活达到103.9 U/mL, 胞外分泌的比例高达99%以上。进行5 L发酵罐放大培养, 发酵48 h胞外酶活达到最高值392.5 U/mL, 蛋白含量为10.1 g/L。【结论】该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分泌β-木糖苷酶, 具有较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2013, 40(2):220-227.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真菌菌株, 并研究其产酶能力。【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甘蔗地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真菌, 再通过测定滤纸的降解率及发酵酶活复筛。【结果】综合考虑水解圈, 水解圈和菌株直径的比值(HC值), 滤纸的降解率和复筛酶活, 对试验真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筛选到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SJ1, 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该菌属于草酸青霉。其滤纸酶活、内切葡聚糖酶酶活(CMC酶活)、β-葡聚糖苷酶酶活和外切葡聚糖酶酶活(CBH酶活)分别为25.15、740.42、58.03和2.442 U/mL。【结论】菌株SJ1是一株十分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2013, 40(2):228-235.
摘要:【目的】木霉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侵染率较高的杂菌, 通常使用化学药剂消杀, 但这会带来农药残留问题, 利用死谷芽孢杆菌防治木霉展开研究。【方法】首先确定死谷芽孢杆菌抑制木霉的成分是胞内还是胞外物质; 其次有效物质经过提取, 分析其理化性质的稳定性; 最后研究在香菇栽培料中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提取的死谷芽孢杆菌胞外分泌物属于脂肽类, 能有效抑制木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0.02 g/L即可达到62.8%的抑菌率, 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 且理化性质比较稳定。香菇栽培料中添加26.6%的36?h死谷芽孢杆菌发酵液, 对木霉菌丝抑制程度最高, 防治效果较理想。【结论】死谷芽孢杆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对木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虽然对香菇的菌丝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从减少农药残留问题考虑, 值得进一步研究。
包改丽 , 左瑞娟 , 饶维力 , LI Ru-Hui , 李凡
2013, 40(2):236-248.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甘薯病毒的种类, 并对主要病毒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PCR/RT-PCR技术, 对采自云南16个县、市的279个甘薯样品进行扩增、测序, 对所得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MEGA 5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除普洱和祥云的样品中未检测到任何病毒外, 其余14个县、市的123个甘薯样品中共检测到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卷叶病毒(SPLCV)、甘薯C病毒(SPVC)、甘薯G病毒(SPVG)和甘薯病毒2号(SPV2)等6种病毒。其中SPVG的检出率最高, 达39.1%, 为云南甘薯病毒的优势种, SPFMV和SPVC的检出率分别为26.9%和24.7%, 而SPLCV检出率最低, 仅为0.4%。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未发现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云南甘薯病毒多数为2?5种病毒复合侵染, 占总样品数的31.9%, 其中2?3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为常见, 单一病毒侵染占总样品数的12.2%。检出率比较低的SPCFV、SPLCV和SPV2未发现单独侵染现象。【结论】云南甘薯上发生的SPFMV分离物存在EA株系和O株系, 未发现RC株系, 另有两个分离物同EA、O、RC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株系; SPVC和SPVG分离物均可分为3个不同的组, 大部分SPVG云南分离物属于Ⅰ组。
2013, 40(2):249-255.
摘要:【目的】收集11株灵芝菌种为材料, 在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并构建分子ID。【方法】采用ITS和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11株灵芝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分析表明, 与GenBank上登录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ITS序列相似度达到99%, 在种的水平上证明实验所采用的供试菌株均属灵芝种(Ganoderma lucidum)。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菌株进行引物扩增, 综合多态性条带, 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度在0.62水平上, 11个灵芝菌种被分成4个类群, 其中GL-2与GL-4各自聚为一类。用ID Analysis 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表明, 用5对SSR引物可将11株灵芝供试菌种完全区分开, 并构建其分子身份证。【结论】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灵芝菌属的分子ID是可行的。
2013, 40(2):256-265.
摘要:【目的】细菌细胞膜的损伤可以表现在细菌细胞内物质泄漏和细菌细胞吸收染料。与巴氏杀菌(63 °C、30 min)比较, 研究加压CO2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目的是分析出大肠杆菌死亡与细胞膜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情况, 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和核酸的泄漏程度, 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态的改变情况。【结果】在研究范围内, 加压CO2处理使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加压CO2处理时虽然发生了胞内蛋白质泄漏, 但发生泄漏的时间明显滞后于99%以上菌体死亡时间, 因此并不是大肠杆菌死亡的原因, 只是大肠杆菌死亡后的继发现象; 大肠杆菌死亡与加压CO2处理导致的胞内核酸泄漏有关; 大肠杆菌死亡与加压CO2处理导致的菌体形态改变有关。【结论】加压CO2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与菌体死亡有直接关系。
2013, 40(2):266-273.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HIV-1假病毒包装的主要因素, 建立该假病毒包装的优化条件。【方法】用单因素分析对比的方法, 比较了对病毒包装效果有重要影响的转染试剂、转染试剂与质粒的数量、培养基血清类型、细胞周期阶段对于病毒包装效果的影响。【结果】对45批150盘病毒包装结果分析显示, 使用PEI转染试剂成本低, 转染效果好, 其N/P在8?40均可以产生高活性的包装病毒; 用进口血清包装时, 相对于国产血清结果重复性高; 细胞周期处于S及G2/M期时转染质粒相对于S以及G0/G1期有较高的病毒活性。【结论】用PEI为转染试剂可以包装出高活性的病毒, 包装获取高活性病毒可以通过质粒与PEI梯度比例以及血清类型构成多个组合策略来实现。
2013, 40(2):274-27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诱导方法对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的哈茨木霉T88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的影响, 以确定最佳的诱导方法。【方法】通过对复铺培养基法、转膜培养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转化效率的比较来确定3种方法的优劣。【结果】复铺培养基法转化效率约为10个转化子/107个木霉孢子, 转膜培养法转化效率约为20个转化子/107个木霉孢子, 液体共培养法转化效率达到100个转化子/107个木霉孢子。【结论】在农杆菌介导的木霉菌遗传转化体系中, 液体共培养法的转化效率最高, 是常用的复铺培养基法及转膜培养法转化效率的5?10倍。
2013, 40(2):279-286.
摘要:益生菌是一类在适当的摄入数量时会对宿主机体带来益处的活体微生物, 其对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 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 增加宿主对相关抗原的口服耐受, 从而缓解过敏性症状。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研究益生菌抗过敏作用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三方面的进展。
2013, 40(2):287-293.
摘要:多胺是一类具有两个以上氨基的脂肪族化合物, 它们在生物体内含量的动态平衡受合成、转运、降解及互换等过程的影响, 多胺及其合成和转运系统与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本文综述了多胺在细菌毒力因子的转录和翻译、细菌生物膜的合成、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细菌对抗宿主的酸性胁迫和氧化胁迫、细菌对抗宿主的先天免疫防御机制、细菌致病性生物分子的合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3, 40(2):294-303.
摘要:红曲菌(Monascus spp.)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微生物资源之一, 能够产生天然食品添加剂红曲色素、降血酯活性物质Monacolin K等有益次生代谢产物, 但也能分泌真菌毒素桔霉素(Citrinin), 红曲菌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由此受到质疑。因此, 如何促进红曲菌有益代谢产物的产生, 减少或抑制桔霉素的产生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方向。近年来, 红曲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 红曲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是热点。本文重点介绍红曲色素、Monacolin K和桔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有效调控红曲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提高红曲产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3, 40(2):316-321.
摘要:针对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中学新课改下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从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 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及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入手, 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
彭姣 , 王洪强 , 李登峰 , 陈炯 , 周永强 , 顾晓英 , 刘联国
2013, 40(2):341-349.
摘要:【目的】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是甲鱼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之一, 建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中华鳖虹彩病毒超分支滚环扩增体系(HRCA), 对STIV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方法】根据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独有的基因序列和锁式探针公共连接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的锁式探针及其扩增引物, 对HRCA的系列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用该方法对感染STIV显症和未显症的甲鱼组织进行检测。【结果】10 nmol/L探针经T4 DNA连接酶作用20 min环化, 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扩增20 min即可获得很好的检测效果。特异性试验表明, 在多种待检病毒样中, HRCA能特异地检测出STIV, 同时HRCA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能检测出的最低模板量为101拷贝, 而常规PCR的检测下限为103拷贝, 对显症和尚未显症的感染早期甲鱼组织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中华鳖虹彩病毒HRCA检测体系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 能从组织样品中准确地检测出STIV, 可以用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 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李朝睿 , 杜立新 , 彭琦 , 梁影屏 , 高继国 , 张杰 , 宋福平
2013, 40(2):350-361.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cry1A、cry3A、cry4A和cry8E四个基因的启动子转录活性, 筛选出一个强启动子, 利用强启动子构建一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高效表达载体。【方法】利用启动子融合lacZ技术检测了4种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SDS-PAGE、蛋白定量和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新建高效表达载体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构建了Pcry1A、Pcry3A、Pcry4A和Pcry8E 4个启动子融合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载体, 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得知, 启动子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Pcry8E>Pcry1A>Pcry4A>Pcry3A。选取cry8E启动子, 以pHT315作为基础载体构建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效表达载体pHT315-8E21b, 将cry1Ac基因连接到pHT315-8E21b和广泛应用的cry3A启动子指导的pSXY-422b上, 分别转入无晶体突变株HD-73?, 获得菌株HD-8E1Ac和HD-422-1Ac。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HD-8E1Ac菌株可以形成菱形晶体, 说明正确表达了cry1Ac基因。SDS-PAGE分析结合蛋白定量实验表明pHT315-8E21b表达效率高于pSXY-422b。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测定表明HD-8E1Ac菌株对小菜蛾有生物活性, 且菌株活性高于HD-422-1Ac。【结论】利用强启动子Pcry8E构建了一个能在Bt中高效表达的穿梭载体pHT315-8E21b, 该载体可正确表达cry1Ac基因, 其表达效率高于被广泛应用的pSXY422b。
刘艳超 , 王宇凡 , 钱柯帆 , 张峻 , 肖辰鹏 , 邢来君 , 李明春
2013, 40(2):362-372.
摘要:【目的】红色亚栖热菌(Meiothermus ruber)海藻糖合酶(Trehalose synthase, M-TreS)将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只需一步反应, 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pH耐受性, 是潜在的工业生产海藻糖的酶源。为了提高该酶的性能, 有必要对其进行定向进化。【方法】M-TreS基因(M-treS)大小为2 889 bp。该蛋白质分子本身具有很大的进化空间, 但是却不宜进行全长基因shuffling。分段DNA shuffling是为大分子蛋白质(基因≥2 000 bp)的进化而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分为三步: (1) 用两对引物分别扩增目的基因的上游片段和下游片段; (2) 上下游片段各自进行shuffling; (3) 利用重叠延伸PCR连接上下游突变群, 建立完整基因的突变文库。【结果】结合易错PCR, 通过该方法经一轮进化获得一株酶活力是野生型1.6倍、催化效率是野生型2倍的突变株。序列分析表明, 该突变株共有6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 其中一个来自易错突变, 2个来自同源重组, 3个为随机突变。【结论】分段DNA shuffling是进化大分子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杨丽君 , 李兆杰 , 宋晓华 , 王静 , 刘玉敏 , 崔凤杰
2013, 40(2):373-379.
摘要:【目的】建立沙门氏菌属内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波斯坦沙门氏菌5种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光谱数据库及FT-IR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对5种沙门氏菌进行指纹图谱数据采集, 应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光谱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5种沙门氏菌的标准FT-IR光谱数据库, 用于FT-IR技术对5种可疑目标沙门氏菌进行鉴定; 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两种聚类分析模型, 均可成功将5种沙门氏菌进行区分。【结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 结果重现性好, 是一种区分5种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