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2年第39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盐碱地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

      2012, 39(7):1030-1030.

      摘要 (1761) HTML (0) PDF 140.05 K (3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新疆阿克苏地区盐碱地细菌类群多样性及优势菌群分析

      2012, 39(7):1031-1043.

      摘要 (2373) HTML (0) PDF 875.81 K (4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盐碱土样中细菌类群多样性和优势种群, 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于16S rDNA 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克隆测序和典型相关性分析(CCA)的方法。【结果】优势菌群序列分析表明有29个序列属于未培养的微生物, 其他43个序列分属细菌的9个目: 粘球菌目(Myxococc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 21个属。【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度非常高, 存在大量的细菌类群, 优势菌群不尽相同, 盐碱土样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是密切相关的。

    • >回顾点评
    • 对天然生物保鲜剂抑菌机理的研究值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012, 39(7):1044-1044.

      摘要 (1503) HTML (0) PDF 172.59 K (2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快报
    • 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克隆与重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2012, 39(7):0891-0900.

      摘要 (2096) HTML (0) PDF 743.73 K (3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中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B, 在E. coli中异源表达, 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bglB基因, 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2TL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 对纯化后的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寡聚状态进行分析。【结果】重组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65 °C, 最适pH为7.0, 能在pH 5?10、60 °C下稳定存在4 h, 并能在较高的离子强度(880 mmol/L K+)下发挥其功能。Al3+离子对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 Co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比活力为0.043 IU/mg。该酶具有多种寡聚体形式, 这些寡聚体均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获得一个耐热耐盐的中性β-葡萄糖苷酶, 为进一步研究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提高其热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 >基础微生物学
    •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麻疯树根际促生菌(PGPR)的分离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2012, 39(7):0901-0911.

      摘要 (2151) HTML (0) PDF 1.26 M (3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具有产ACC、IAA, 铁载体, 能固氮或解磷的潜在促生菌株。【方法】通过稀释涂布的方法, 从麻疯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98株细菌, 从中选取28株以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为主要促生指标进行筛选, 同时检测了其产吲哚乙酸(IAA)、固氮、解磷及铁载体等促生指标的能力。【结果】结果显示, 46%的菌株能产ACC脱氨酶, 其含量最高可达到128.308 μmol α-KA/(mg·h), 68%的菌株能产生IAA, 54%的菌株有固氮的能力, 32%的菌株有解磷的能力。少量菌株同时具有产ACC脱氨酶、IAA, 固氮, 解磷等能力。挑选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 这些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产碱杆菌属(Advenella)等8个属, 其中多数菌株(50%)属于芽孢杆菌属,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KLBMP 4817、KLBMP 4821和KLBMP 4824为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潜在新种。【结论】攀枝花麻疯树根际土壤细菌中含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且存在大量的促生菌株。其中, 菌株KLBMP 4804产ACC脱氨酶含量最高。菌株KLBMP 4820产IAA含量最显著。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产异丁醇关键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2012, 39(7):0912-0920.

      摘要 (2071) HTML (0) PDF 715.48 K (3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造大肠杆菌缬氨酸合成途径, 使其能够代谢合成异丁醇。【方法】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1.2829的2-酮异戊酸脱羧酶基因(kivD)和醇脱氢酶基因(adhA)串联克隆到大肠杆菌 DH5α 宿主中表达。【结果】经过改造的宿主菌发酵24 h后异丁醇产量为0.12 g/L。酶活测定实验发现, kivD和adhA基因在宿主菌中均得到表达, 但由于KivD的低表达量导致宿主菌最终的异丁醇合成能力偏低。通过研究温度和pH对KivD和AdhA酶活的影响, 最终选定二者的最适温度为30 °C, 最适pH为6.5。【结论】通过向宿主菌导入外源异丁醇合成基因能够改造其自身代谢途径, 从而合成异丁醇。

    • >食品微生物学
    • 酿酒酵母和异常毕赤酵母混菌发酵对白酒液态发酵效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2012, 39(7):0921-0930.

      摘要 (2059) HTML (0) PDF 591.47 K (4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在麸皮汁培养基中的混菌发酵, 以增加发酵液的风味酯含量并保证发酵效率。【方法】采用两种酵母混合接种、顺序接种混菌发酵方式, 以酵母单独接种发酵作对照, 测定酵母的发酵性能和发酵液中乙酸乙酯含量, 并对发酵结束时风味物质进行半定量; 利用无细胞系统, 分析两种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采用顺序接种混菌发酵方式, 避免S. cerevisiae对P. anomala的生长竞争性抑制, 使两种酵母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发酵结束时, 乙醇浓度为20.17 g/L, 比酿酒酵母单菌种发酵时降低了9.14%; 但乙酸乙酯含量达到0.74 g/L, 比异常毕赤酵母单菌种发酵时提高了80%; 发酵液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 酿酒酵母与异常毕赤酵母的混合发酵能够形成更多的酯类物质, 总酸和高级醇含量却相对较低, 有效改善了发酵液的风味特性; 在混菌发酵时, 碳源是影响酿酒酵母繁殖的重要因素, 但酵母的代谢物对异常毕赤酵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混菌发酵, 为丰富发酵产物的风味复杂性和增强风格的独特性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不同气体环境对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生长的影响

      2012, 39(7):0931-0939.

      摘要 (2116) HTML (0) PDF 441.08 K (3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 (B. lactis V9)是一株具有良好益生特性且遗传稳定的益生菌, 工业化生产环境中气体组成关系着益生菌活菌数量, 进而影响其益生功效。【目的】研究不同气体环境对B. lactis V9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在固体MRS培养基、液体MRS培养基及巴氏杀菌脱脂乳接种B. lactis V9, 于不同的气体环境中培养。【结果】在固体MRS培养基上, B. lactis V9在混合气体(N2:H2:CO2= 80:10:10)环境中菌落形成较氮气环境(N2: 99.99%)多, 在空气环境(N2:O2≈79:21)中菌落形成极少。B. lactis V9在MRS液体中培养24 h, 混合气体环境下其活菌数(9.11±0.11 log CFU/mL)显著高于空气环境下的活菌数(8.04±0.10 log CFU/mL) (P<0.01), 在混合气体环境下B. lactis V9代谢生成的乙酸和乳酸量分别为12.79±0.86 mmol/L 和11.99±0.73 mmol/L, 显著高于在空气环境中生成量0.65±0.07 mmol/L和2.75±0.57 mmol/L (P<0.01), 乙酸/乳酸比值分别为1.06:1和0.24:1。B. lactis V9在巴氏杀菌脱脂乳中发酵18 h, 混合气体环境下pH值(4.48±0.07)显著低于空气环境下的pH值(5.03±0.12) (P<0.01), 混合气体环境下其活菌数(9.02±0.15 log CFU/mL) 显著高于空气环境下的活菌数(8.53±0.08 log CFU/mL) (P<0.01)。混合气体和空气环境下发酵脱脂乳产生的乙酸和乳酸量分别为60.52±2.30 mmol/L、5.17±1.02 mmol/L和16.86±0.34 mmol/L、5.92±0.81 mmol/L, 乙酸/乳酸的值分别为11.71:1和2.85:1。【结论】在N2:H2:CO2=80:10:10混合气体环境下有利于B. lactis V9在液体MRS和脱脂乳中生长, 其活菌数可以增加0.5?1个数量级。这一研究结果也可为B. lactis V9益生菌发酵乳的生产和产品中B. lactis V9活菌培养计数提供指导。

    • 酸马奶中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12, 39(7):0940-0948.

      摘要 (1930) HTML (0) PDF 539.41 K (2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从酸马奶中分离出来的10株乳酸菌进行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为工业生产筛选特性优良的菌种。【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对其进行鉴定, 并筛选特性优良菌株。【结果】10株乳酸菌分别为2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Enterococcus villorum、2株Enterococcus dispar、3株Enterococcus durans和1株Enterococcus raffinosus; 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和Enteritidis bacillus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株HZ24、HZ25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益生功能, 可以应用到食品发酵工业生产中。

    • >兽医微生物学
    • CP7抗菌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杀作用机理

      2012, 39(7):0949-0957.

      摘要 (1693) HTML (0) PDF 650.36 K (2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CP7菌株的抗菌蛋白(CP7ACP)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杀作用机理, 为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病提供新的潜在天然药物。【方法】采用抑菌试验、钼锑抗比色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其对嗜水气单胞菌S12菌株生长、磷泄漏和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嗜水气单胞菌细胞结构遭受的破坏作用。【结果】CP7ACP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约8.1 mm, 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原液浓度的1/8和1/4; 嗜水气单胞菌受CP7ACP处理后, 电镜观察发现其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以及菌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和磷泄漏明显, 基因组DNA发生增色效应。【结论】CP7ACP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 可用于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病。

    • PCR法对鸡卵黄中Coxiella burnetii菌的测定

      2012, 39(7):0958-0964.

      摘要 (1755) HTML (0) PDF 402.56 K (2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 提高了对Coxiella burnetii (C. b) Com1基因的检出率; 通过对鸡卵中病原微生物Coxiella burnetii的基因检测, 明确鸡卵的食品安全性; 并对明确Coxiella burnetii的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取鸡卵DNA, 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 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鸡血白细胞中的微生物。【结果】用定量PCR加巢式PCR方法可检出4个以上的Coxiella burnetii Com1基因, 用此方法可测出鸡卵中Coxiella burnetii Com1基因达104?106个, 阳性率为5%?22%; 对阳性鸡卵Com1基因PCR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有变异菌株的存在; 免疫荧光法可见鸡卵中含有该微生物。【结论】由此认为鸡卵中存在病原微生物Coxiella burnetii, 可能是Q热传染源。

    • >简报
    • 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的药敏检测

      2012, 39(7):0965-0970.

      摘要 (2312) HTML (0) PDF 414.20 K (3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保健食品生产菌株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进行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环吡酮胺、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药敏检测。【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结果】质控菌株MIC值均在参考范围之内, 蝙蝠蛾拟青霉(P. hepiali)对以上6种药物的MIC值分别为1 mg/L、0.5 mg/L、0.25 mg/L、≥128 mg/L、64 mg/L、2 mg/L。【结论】M38-A2方案适合用来测定蝙蝠蛾拟青霉(P. hepiali)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但获得菌株耐药敏感性的判别标准, 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数据。

    • 2010?2011年全球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表面蛋白基因的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2012, 39(7):0971-0979.

      摘要 (1987) HTML (0) PDF 1.31 M (3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全球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的演变和分子特征, 为流感病毒的防制提供分子信息依据。【方法】搜集期间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分别绘制两基因编码序列的进化树; 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统计不同毒株间氨基酸位点差异并分析重要功能位点的变化。【结果】在136条完整的片段4和131条片段6中, 2条HA和1条NA序列源自猪群流感病毒, 剩余的序列根据进化特征可被分为两群。相比疫苗毒株, 发生在HA和NA蛋白抗原位点的平均差异数分别为5.33和2.01个, 3个毒株分别在HA宿主受体结合位点和二硫键及NA耐药位点出现突变, 多数毒株的糖基化位点增多。江苏毒株和广东毒株分别属于群1和群2, 且两省毒株间在HA蛋白抗原位点的差异数从7到13个不等。【结论】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的全球季节性H3N2病毒主要呈现两种基因进化特征。因抗原性差异对疫苗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而多数毒株的抗原性检测信息仍然未知, 但从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的变异情况来看, 多数毒株的抗原性可能已经变化, 为判断是否形成新的流行株, 应开展进一步的抗原性检测; 并且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耐药位点的变化, 制定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措施。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应

      2012, 39(7):0980-0988.

      摘要 (2191) HTML (0) PDF 553.43 K (4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不同植物根及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 进行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 并探索其植物促生作用机制。【方法】以解磷、固氮、产氨、产IAA和拮抗3种常见病原真菌为筛选标准, 测定了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 并通过对这些菌分别单独回接和多菌混接的玉米盆栽试验, 测定了其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结果】从渭南、咸阳、安康、商洛和榆林5地分离得到的158株菌中有17株菌具有上述多种植物促生作用的菌株。盆栽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 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在玉米株高、根长、茎长、茎平均直径和干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都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多个指标上, 多菌混合接种所显示出的促生效应均明显优于单菌接种。【结论】所筛选到的具有多种促生能力的菌株, 可以为进一步构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群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 >专论与综述
    • 酿酒酵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2012, 39(7):0989-0999.

      摘要 (2056) HTML (0) PDF 434.60 K (3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核生物核小体组蛋白修饰引起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是表观遗传的重要调控机制。乙酰化修饰(Acetylation modification)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位点集中在各种组蛋白N末端赖氨酸残基上。细胞内存在功能拮抗的多种乙酰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 二者相互竞争, 共同调节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 通过影响核小体结构的致密性, 并在多种效应分子的参与下, 实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以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对象, 综述乙酰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的种类、作用特点以及其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肽核酸探针在微生物诊断领域的应用进展

      2012, 39(7):1000-1006.

      摘要 (2373) HTML (0) PDF 374.04 K (4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肽核酸(Polyamide nucleic acid, PNA)是以中性酰胺键为骨架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类似物, 它可以特异性地与DNA杂交, 且具有极高的生物稳定性。相比较传统的DNA探针技术, 肽核酸探针以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食品、环境及临床等微生物快速诊断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就肽核酸探针在微生物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 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传递逃避补体攻击的措施

      2012, 39(7):1007-1015.

      摘要 (1731) HTML (0) PDF 363.49 K (2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清补体系统是杆状病毒介导基因传递过程中的主要抑制因素。概述逃避补体攻击的有效措施: 选择免疫赦免组织作为杆状病毒介导基因传递的靶标, 例如眼睛、脑和睾丸; 体外转导也能有效地逃避补体的攻击; 利用补体的药理抑制剂或者对杆状病毒载体进行加工修饰,例如聚合物包被、假型化和展示补体抑制剂等, 可以消除杆状病毒对补体的敏感性。有效地逃避补体攻击有助于杆状病毒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

    • 细菌群体感应及其在食品变质中的作用

      2012, 39(7):1016-1024.

      摘要 (1850) HTML (0) PDF 413.03 K (4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相关细菌引起的生物被膜形成和食品变质是食品工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与被膜形成、食品腐败变质密切相关。重点对细菌产生的各种QS信号分子及其在被膜形成的作用和被膜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做了介绍。QS信号分子与食品变质密切相关, 故对QS抑制剂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以延长储存期限及加强食品安全的前景进行了概述。

    • >高校教改纵横
    •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2012, 39(7):1025-1029.

      摘要 (1596) HTML (0) PDF 332.85 K (2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专业基础课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际, 探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导向、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采取拓展专业视野与创设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改革的实践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能力。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