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2年第3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的微生物

      2012, 39(3):0415-0415.

      摘要 (1595) HTML (0) PDF 138.06 K (2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河西走廊春季不同盐碱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2012, 39(3):0416-0427.

      摘要 (2177) HTML (0) PDF 424.69 K (3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 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 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 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 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 且分布有规律性, 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 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 >回顾点评
    • 盐地碱蓬内生中度嗜盐菌

      2012, 39(3):0416-0427.

      摘要 (1834) HTML (0) PDF 145.73 K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快报
    • 假单胞菌株M18 psrA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吩嗪-1-羧酸和藤黄绿菌素合成的调控

      2012, 39(3):0291-0299.

      摘要 (2027) HTML (0) PDF 521.18 K (3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假单胞菌M18是一株能同时合成吩嗪-1-羧酸(PCA)和藤黄绿菌素(Plt)两种抗生素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srA为细菌Tet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为了研究PsrA对PCA与Plt生物合成的影响, 从M18菌株基因组中扩增psrA基因。【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技术, 构建庆大霉素抗性片段置换psrA的突变菌株M18psrA。利用基因互补、lacZ报告基因融合分析实验, 验证PsrA对抗生素合成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在PPM和KMB培养基中, 分别比较野生型菌株M18和突变菌株M18psrA的PCA与Plt产量, 突变菌株M18psrA的PCA产量显著下降; Plt产量显著升高, 为野生型菌株的10?15倍。基因互补、lacZ报告基因融合分析, 进一步证明了psrA正调控PCA的phz2合成基因簇, 负调控Plt的合成基因簇。【结论】PsrA区别性调控抗生素PCA与Plt的生物合成。

    • 假单胞菌M18中藤黄绿菌素合成限速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优化

      2012, 39(3):0300-0308.

      摘要 (1971) HTML (0) PDF 592.20 K (3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假单胞菌株M18中负责抗真菌剂藤黄绿菌素(Plt)合成的结构基因包括pltLABCDEFG、pltM。为了鉴定Plt合成限速酶的基因, 分别将9个结构基因过表达。【方法】以M18菌株染色体DNA为模板, PCR扩增这9个Plt合成基因的编码区, 分别克隆到穿梭载体pME6032的tac启动子下游, 构建9个结构基因的过表达载体, 并转入假单胞菌株M18中。在KMB培养基中进行Plt发酵分析。【结果】分别携带pltC、pltD、pltF过表达载体的菌株与携带空质粒的菌株相比, Plt产量分别提高了96%、78%、75%。对重组菌株进行IPTG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优化, 确定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1.0 mmol/L, 最佳诱导时间为培养6 h。【结论】pltC、pltD、pltF分别编码的Ⅰ型聚酮合成酶、卤化酶、乙酰CoA合成酶可能为Plt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按照优化条件发酵, 携带pltD、pltF过表达质粒的菌株产量分别上升77.5%、159.1%。

    • >工业微生物学
    • 增大罐压提高脱氮假单胞菌发酵生产维生素B12的产量

      2012, 39(3):0309-0317.

      摘要 (1945) HTML (0) PDF 417.46 K (3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发酵罐的罐压, 增加维生素B12的产率。【方法】利用常规代谢通量分析(MFA)方法, 对脱氮假单胞菌生产维生素B12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VB12合成速率的加快,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生成草酰乙酸(OAA)的通量明显加大, 以满足维生素B12合成对前体的需求。根据该分析结果, 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改进, 即在脱氮假单胞菌进入合成维生素B12阶段时, 提高发酵罐的罐压, 增加发酵液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从而强化了羧化回补途径。维生素B12的产率明显增加, 发酵160 h的产物浓度为176 mg/L, 比对照批次终浓度147 mg/L高出了19.7%。【结论】通过增大罐压提高了脱氮假单胞菌进入合成维生素B12的产量。

    • 利用冰核蛋白N末端结构域在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

      2012, 39(3):0318-0325.

      摘要 (1885) HTML (0) PDF 454.24 K (3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细胞表面工程技术将活性脂肪酶展示于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并对展示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丁香假单胞菌冰核蛋白N末端结构域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脂肪酶编码基因融合, 构建成脂肪酶表面展示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结果】重组菌以终浓度0.05 mmol/L 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苷(IPTG)、25 °C条件下诱导培养, 16 h后表面展示脂肪酶活力达到最大值1 852 U/g 细胞干重。表面展示酶的最适pH为9.0,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C, 表面展示酶热稳定性较游离酶有较大提高, 在40 °C孵育1 h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酶活力。【结论】以上结果表明细菌表面展示技术为脂肪酶固定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法。

    • >环境微生物学
    • 广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mip基因分型

      2012, 39(3):0326-0333.

      摘要 (2053) HTML (0) PDF 531.97 K (2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广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的基因特征和优势型别。【方法】 采用军团菌巨噬细胞感染力增强因子(Macrophage infectivity potentiator, mip)基因分型方法。提取广州市2008?2010年分离的140株(119株嗜肺, 21株非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 针对mip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 将核苷酸序列上传至欧洲军团菌感染工作组(EWGLI)数据库进行比对, 得到mip型别, 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140株军团菌均可扩增出700 bp左右的目的条带。119株嗜肺军团菌分为10个mip型别, L. pneumophila-phil-1为优势型别, 占52.9% (63/119); 21株非嗜肺军团菌分为6个mip型别, L. feeleii-D3131为优势型别, 占47.6% (10/21)。【结论】广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具有多样性, mip分型技术可用于军团菌的快速基因分型。

    • 艾比湖湿地氨氧化细菌数量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相关性分析

      2012, 39(3):0334-0343.

      摘要 (1931) HTML (0) PDF 501.15 K (3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新疆艾比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芦苇群落)和土壤深度(0?5 cm、5 cm?15 cm、15 cm?25 cm、25 cm?35 cm)中氨氧化细菌数量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并对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PN-Griess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艾比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分布趋势为柽柳群落最高, 盐节木群落次之, 芦苇群落最低; 不同土层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分布趋势为15 cm?25 cm>0?5 cm>5 cm?15 cm>25 cm?35 cm; 氨氧化细菌数量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 与土壤pH、含水量、盐度以及氨氮含量等因子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艾比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层中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氨氧化细菌数量的空间分布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土壤环境因子均无相关性。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

      2012, 39(3):0344-0352.

      摘要 (1967) HTML (0) PDF 555.37 K (3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都属于半纤维素酶, 它们已经同时运用于工农业生产的许多领域。构建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共表达菌株并进行相关评价。【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共同的酶切位点, 将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E-91中的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基因串联到表达载体pET28a(+)上, 转化大肠杆菌构建了一株能够共表达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菌株B.pET28a-man-xyl。【结果】菌株诱导21 h后, 发酵液中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713.34 U/mL和1455.83 U/mL, 是胞内酶活的11.8倍和2.53倍。【结论】SDS-PAGE分析、水解圈活性检测和胞外酶与胞内酶酶活检测表明: 两个酶均以功能蛋白独立分泌到胞外。此外, 与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单独酶解半纤维素相比, 复合酶的酶解效果更好。菌株的成功构建为复合酶制剂(半纤维素酶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

    • >农业微生物学
    • 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

      2012, 39(3):0353-0360.

      摘要 (2077) HTML (0) PDF 652.58 K (3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离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血平板、油平板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 以排油圈法进行表面活性的测定; 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对BS1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利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测定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BS1菌株可产生表面活性剂, 在分类学地位上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S1菌体、发酵上清液、挥发性物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BS1菌体、发酵上清液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抑制率最大, 分别达到65.31%和95.93%。发酵上清液通过影响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 稀释20倍的发酵上清液依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S1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最好, 抑制率达到84.25%。【结论】BS1菌株在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同时, 还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潜力。

    • >兽医微生物学
    •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2012, 39(3):0361-0370.

      摘要 (2347) HTML (0) PDF 1.09 M (4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 初步分析该病的致病机理, 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防治提供部分启示。【方法】开展病原菌的分离、种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等工作, 同时通过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 观察病鱼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确定病原菌为恶臭假单胞菌。在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中均能发现明显症状或病症, 各组织均发生炎性病变, 细胞变形或解体, 在脾、肾等组织中, 纤维组织增生, 围绕菌体形成肉眼见到的“白点”。【结论】恶臭假单胞菌作为病原菌, 引起大黄鱼内脏出现明显白点, 其致病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药物微生物学
    • Fostriecin产生菌Streptomyces pulveraceus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2012, 39(3):0371-0377.

      摘要 (2156) HTML (0) PDF 631.98 K (3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链霉菌Fostriecin产生菌Streptomyces pulveraceus的遗传转化系统。【方法】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出发质粒, 通过供体菌E. coli ET12567/pUZ8002与受体菌Streptomyces pulveraceus进行接合转移。【结果】确定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pulveraceus的最佳接合转移条件: 培养基为终浓度含15%甘氨酸的MS培养基; 孢子热激条件为50 °C 10 min; 阿伯拉霉素覆盖的时间为18 h, 终浓度为20 mg/L。同时, 把组成型启动子ermE+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克隆到pSET152载体上, 通过接合转移整合到该链霉菌中, gfp获得表达。【结论】建立Fostriecin产生菌的遗传转化系统, 并发现甘氨酸能显著提高链霉菌的接合转移效率。

    • >医学微生物学
    • GII型诺如病毒VP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

      2012, 39(3):0378-0385.

      摘要 (1962) HTML (0) PDF 809.94 K (3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诺如病毒(GenegroupII) VP2蛋白, 分析其亚细胞定位, 为深入研究VP2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可扩增完整ORF3基因片段的引物P1和P2, 在下游引物中引入6×His标签的编码序列, 从质粒pMD-ORF3中克隆了含有6×His编码序列的ORF3基因, 与pFastBac1载体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pFB-ORF3, 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Bac-ORF3, 脂质体介导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表达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Ac-VP2, 感染sf9细胞后, 收集病变细胞, 采用抗6×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结果】Western blot实验证实Ac-VP2感染的sf9细胞在约29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Ac-VP2感染的sf9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 并且VP2主要定位于sf9的细胞核与细胞膜。【结论】诺如病毒VP2蛋白在Ac-VP2感染的sf9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 并且主要定位于sf9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膜。

    • >专论与综述
    • 白念珠菌铁稳态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2012, 39(3):0386-0393.

      摘要 (1639) HTML (0) PDF 526.75 K (3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是绝大多数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尽管自然界中铁元素含量非常丰富, 但是其生物可利用性却很低。作为一种人体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 白念珠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铁稳态调控网络, 能够应答环境中铁浓度的变化, 增强菌株对环境的适应力。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 简要综述近几年关于铁代谢表达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主要关注白念珠菌在环境铁匮乏条件下铁获得和调控策略, 揭示白念珠菌体内铁离子摄取、转运、储存和利用机制。

    • 新型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pHsh的构建与应用

      2012, 39(3):0394-0400.

      摘要 (2367) HTML (0) PDF 391.74 K (5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 通过基因的重组表达获得目标蛋白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其培养简单、操作方便、遗传背景清楚、克隆表达系统成熟完善,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通常是人们表达重组蛋白的首选, 而表达载体在重组蛋白的生产中起决定作用。pHsh及其衍生质粒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其调控外源基因表达的原理不同于所有其他表达系统, 并且具有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廉等特点。介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组成和常用表达载体, 并对由pHsh系列载体组成的Hsh表达体系的构建策略、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综述。Hsh表达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有望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帮助解决基因的重组表达中常见的表达水平低、诱导剂成本高、包涵体形成等问题。

    • >高校教改纵横
    • 新课程医学免疫与病原实验学的教学体会

      2012, 39(3):0401-0406.

      摘要 (2140) HTML (0) PDF 356.86 K (3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学免疫与病原实验学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的实验, 独立为一门新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级设置。设计性实验没有给定题目, 要求学生自己拟题。学生必须综合三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 设计并完成设计性实验。本课程的教学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后, 值得向各医学专业推广。

    • >生物实验室
    • 微波处理对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2012, 39(3):0407-0414.

      摘要 (2086) HTML (0) PDF 309.13 K (2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处理对于分离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的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7份海泥样品, 梯度稀释后涂布于3种分离培养基, 分离具有嗜碱和嗜盐特性的海洋放线菌。【结果】微波处理后的7份样品中, 4份样品中嗜碱海洋稀有放线菌和3份样品的嗜盐海洋稀有放线菌数量极显著提高; 7份样品中的嗜碱、嗜盐海洋小单孢菌属、游动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等稀有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 不同样品中新分离到链孢菌属、小双孢菌属、链孢囊菌属及其他未鉴定的海洋稀有放线菌, 分离到属的数量提高了1?4个。【结论】微波处理不仅显著提高嗜碱和嗜盐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而且明显增加了海洋稀有放线菌的分离种类。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