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年第38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

      2011, 38(9):1449-1449.

      摘要 (1725) HTML (0) PDF 125.83 K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毒力基因调控蛋白PrfA促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2011, 38(9):1450-1457.

      摘要 (2216) HTML (0) PDF 1.03 M (3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重要的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 易在食品以及各种食品加工、运输和保藏设备的接触面形成生物被膜, 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而难以彻底清除, 因此成为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PrfA是LM毒力基因转录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通过比较研究LM野生株(EGD和EGDe)、PrfA缺失株(EGD?prfA和EGDe?prfA)、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 LI)、携带组成性表达PrfA蛋白的重组无害李斯特菌(LI-pERL3-prfA*)以及重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GDe?prfA-pERL3-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差异, 探讨LM重要的毒力调控蛋白PrfA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LM野生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而LI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最弱; PrfA的缺失能降低LM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 组成性高量表达PrfA蛋白可以回复EGDe?prf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但对LI没有增强作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PrfA在LM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回顾点评
    • 课堂教学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2011, 38(9):1458-1458.

      摘要 (1434) HTML (0) PDF 141.93 K (2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不同补料控制方式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性能比较

      2011, 38(9):1321-1330.

      摘要 (2217) HTML (0) PDF 588.03 K (3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7 L发酵罐下, 对利用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ns acremonium)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 (CPC)过程的最优底物流加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式硫铵?豆油耦联型的硫铵流加策略。该控制策略可将发酵液中的氨态氮浓度控制在3?6 g/L之间, 同时满足了发酵前期细胞生长与CPC合成对氮源和硫源的需求, 促进了顶头孢霉菌菌丝分化, 为发酵后期的CPC高效生产奠定了前期基础。比较了CPC合成期内间歇、匀速和DO-Stat自动流加3种不同豆油流加方式的发酵性能。研究发现, 耦联使用硫铵/后程通富氧空气DO-Stat法进行硫铵和豆油的同时补料和CPC发酵, 可将碳源浓度与溶解氧浓度DO同时控制于适中水平, 使CPC合成以高浓度和低副产物积累的方式进行, 最终CPC浓度和得率分别达到35.77 g/L和13.3%。主代谢副产物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 (DAOC)的积累量和DAOC/CPC分别仅有0.178 g/L和0.5%。

    • >环境微生物学
    • CP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毒死蜱的降解

      2011, 38(9):1331-1338.

      摘要 (1702) HTML (0) PDF 452.16 K (2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生产毒死蜱的农药生产厂曝气池中分离、筛选到降解毒死蜱且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菌株, 命名为CP1。根据该菌株的Biolog特性鉴定和16S rRNA序列相似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利用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影响CP1菌株降解毒死蜱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析, 得到菌株CP1对毒死蜱的最适降解条件为: 农药浓度100 mg/L, pH值7.0, 温度为28.5 °C。优化后, CP1对毒死蜱的降解率由最初的70.26%提高到75.18%。毒死蜱降解优化试验提高了CP1菌株对毒死蜱的生物降解性能。

    • >农业微生物学
    • 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2011, 38(9):1339-1346.

      摘要 (2716) HTML (0) PDF 391.72 K (4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47菌株为番茄内生细菌, 也是玉米小斑病拮抗菌, 能产生对玉米小斑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抗菌物质。以B47菌株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抗菌活性为检测指标, 测定B47菌株产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 并通过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B47菌株产抗菌物质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浸膏和MgSO4·7H2O, 最优培养基是YSB (Yeast extract-sucrose-beef extract)培养基, 其配方为: 蔗糖2%, 酵母浸膏2%, 牛肉浸膏1.5%, MgSO4?7H2O 0.06%, FeSO4·7H2O 0.000 9%, 最优发酵条件组合为: 30 °C, pH 7.0, 170 r/min摇床培养6 d, 接种量为1%, 装液量为40 mL/200 mL。

    • >基础微生物学
    • 烟草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2011, 38(9):1347-1354.

      摘要 (2309) HTML (0) PDF 389.54 K (2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稀释平板法, 从健康烟草的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到267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菌落表征性状和16S rRNA序列对这些分离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8个菌落形态表征性状, 以类平均连锁聚类法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 在2.15的水平上可分成5个聚类群和56个亚群。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67株分离物可分为21个类群。研究表明同一菌落形态类型的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不一定聚为一类, 菌落形态分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经克隆测序分析表明, 这267株分离物分别与GenBank中6类细菌中的21个已知种相似性达到98%?99%。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是烟草可培养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

    • Hsh载体对外源基因在E. coli中高效表达的机制探讨

      2011, 38(9):1355-1361.

      摘要 (1887) HTML (0) PDF 439.87 K (3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pHsh是根据大肠杆菌的热休克反应构建而成的新型表达载体, 受σ32调控。正常E. coli细胞的整个热休克反应持续时间约12 min, 而在携带有外源基因的高拷贝pHsh的E. coli细胞中, 外源基因却能持续高效表达4?10 h。为探求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机制, 以一个编码木聚糖酶的外源基因为代表, 首先研究了质粒拷贝数对木聚糖酶表达的影响, 接着通过Western-blot检测了携带质粒pHsh-xynIII和对照组携带pLac-xynIII的E. coli细胞在非诱导条件下(30 °C)和诱导条件下(30 °C→42 °C)胞内σ32的差异, 最后测定了不同温度下(30 °C、37 °C、42 °C、30 °C→42 °C)携带质粒(pHsh-xynIII)的E. coli细胞内稳定状态下热休克的水平(以木聚糖酶活性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pHsh中的高效表达是与3个方面密切相关的: pHsh质粒的高拷贝数增加了外源基因的剂量; pHsh的存在使E. coli细胞内σ32的水平较正常E. coli细胞显著增加了, 并最终增强了E. coli的热休克反应; 诱导状态下带有pHsh重组质粒的E. coli细胞内稳定状态下的热休克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温度的水平。

    • 亚洲韧皮杆菌兼性厌氧型伴生细菌鉴定及优势菌群分析

      2011, 38(9):1362-1370.

      摘要 (2451) HTML (0) PDF 637.94 K (4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定向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的PCR-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方法, 分析感黄龙病柑橘与健康柑橘植株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多样性, 分离柑橘组织共获得19株可培养的兼性厌氧型内生细菌, 经形态、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分子方法鉴定其隶属于12个属, 其中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 (IF: 29.07%)、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IF: 23.12%)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 (IF: 21.09%)为罹病植株的优势菌群,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IF: 21.03%)、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 (IF: 20.69%)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IF: 17.44%)为无症健株的优势菌群。对DGGE方法得到的50条16S rDNA目标条带进行序列比对, 共鉴定出9个属的细菌, 结果表明沙雷氏菌属Serrations sp. (IF: 28%)是优势菌属, 泛菌属Pantoea sp. (IF: 14%)是次优势菌属; 病果桔络中黄龙病菌含量最高(>1%), 而罹病植株其他部位的黄龙病菌丰度较低。PCR-DGGE 图谱也显示感病和健康柑橘组织的内生细菌存在差异。

    • Pseudogymnoascus roseus的生物学特性及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2011, 38(9):1371-1376.

      摘要 (1990) HTML (0) PDF 436.42 K (3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离自冬虫夏草子座的子囊菌, 产生大量具网状包被的子囊果。其代表菌株Pseu-F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确定为Pseudogymnoascus roseus。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7.5 °C?20.0 °C; 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试验因素包括马铃薯、黄豆、蔗糖+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矿物盐、维生素等, 筛选出的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为(g/L): 蔗糖20+葡萄糖10, 蛋白胨10, 酵母膏5, 黄豆50, 马铃薯100。

    • 鲟源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1, 38(9):1377-1387.

      摘要 (1976) HTML (0) PDF 414.52 K (3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养殖池污泥中分离筛选了1株优良的鲟源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芽孢杆菌G1, 其对鲟源嗜水气单胞菌S1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8.50 mm。通过API50CH细菌鉴定系统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法, 菌株G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enBank登录号HM245965.1, 其16S rRNA序列与基因库中芽孢杆菌属菌株的16S rR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 而且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74501 (GenBank登录号: DQ422953.1)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G1的最适生长pH值为7, 最适生长温度为30 °C, 其在30 °C、200 r/min条件下的生长曲线为: 0?6 h为生长延迟期, 6?54 h为对数生长期, 54?90 h为稳定期, 90 h以后为衰亡期。此外, 菌株G1对其他实验选用的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活性。本实验结果有利于填补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在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不足, 为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资料。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苏云金芽孢杆菌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1, 38(9):1385-1392.

      摘要 (2206) HTML (0) PDF 444.42 K (6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能产生杀虫晶体蛋白等多种活性成分,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系统分析了由本实验室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苏云金芽孢杆菌YBT-1520、CT-43和BMB171 3个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并初步构建了部分TCS的调控网络关系图。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以及毒力因子的表达与调控, 全面了解伴孢晶体的形成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 >医学微生物学
    •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酶T及其突变体的表达、复性及生物活性分析

      2011, 38(9):1393-1399.

      摘要 (2288) HTML (0) PDF 539.88 K (3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膜蛋白酶T (Outer-membrane protease T, OmpT)是定位于大肠杆菌外膜, 具有高度底物特异性的蛋白水解酶。本文旨在建立克隆表达膜蛋白OmpT和体外复性的方法, 考察其蛋白酶活性。首先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ompT基因, 连接至pET28a (pET-ompT), 引入点突变Asp85Ala, 构建表达质粒pET-ompT85。然后将两种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 (DE3), 均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经稀释法复性, 并加入粗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恢复蛋白酶活性。通过SDS-PAGE、鱼精蛋白水解试验及生长曲线观察表明, 重组蛋白OmpT在体外能水解抗菌肽鱼精蛋白和兔肌肉肌酸激酶, 而OmpT突变体则无上述功能。上述结果表明本文获得了具有蛋白水解酶功能的重组蛋白OmpT, 该蛋白在体外可保护大肠杆菌抵抗鱼精蛋白的杀菌作用。

    • >简报
    • 瓜果腐霉菌丝中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2011, 38(9):1400-1404.

      摘要 (1798) HTML (0) PDF 400.28 K (2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瓜果腐霉进行液体发酵, 其菌丝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依次萃取, 甲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 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3:1和V/V=2:1)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 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 共收集到4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洗脱得到的馏分21?24对供试杂草马唐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 其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1?24, 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等度洗脱, 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 共收集到2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馏分3对马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发现, 该馏分主要含有3个组分, 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2.7、14.0和30.5 min。

    • 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与脂蛋白(a)的相互作用

      2011, 38(9):1405-1411.

      摘要 (1932) HTML (0) PDF 448.53 K (3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表面的纤溶酶原(Plg)受体之一, 它可以通过赖氨酸结合位点(LBS)与Plg相结合。脂蛋白(a)[Lp(a)]中的载脂蛋白(a)[Apo(a)]与Plg有很高的同源性, 即两者的Kringle结构域都含有LBS, 其中Apo(a)的KIV10含有强的LBS。因此本实验提出了Lp(a)应该能够与S. aureus表面的Plg受体相结合, 进而可能竞争性抑制S. aureus与Plg结合的假说。本研究克隆了S. aureus 的IMPDH基因, 酶切后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ASK-IBA37中, 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了该重组蛋白(rIMPD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亲和色谱层析及Western blot对rIMPDH与Lp(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IMPDH可以通过LBS与Lp(a)和rKIV10发生特异性结合, 而且一定浓度的赖氨酸类似物6-氨基己酸(EACA)可以抑制这种结合, 然而本研究并未发现Lp(a)和rKIV10对rIMPDH与Plg的相互作用有明显的抑制。

    •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多糖的提取方法优选

      2011, 38(9):1412-1417.

      摘要 (1807) HTML (0) PDF 371.48 K (2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稻曲病菌Ustilo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厚垣孢子壁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 为孢壁多糖含量和组成的研究提供基础。采用5种方法提取该病菌黑色厚垣孢子壁多糖,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经研究比较, 最佳提取方法为复合酶-热水浸提-sevag法, 最佳提取条件是复合酶量4%, pH 4, 浸提温度70 °C, 浸提时间120 min, 物料比1:75 (V/V); 在优选的方法和条件下, 测定稻曲病菌黑色厚垣孢子壁粗多糖相对得率21.2%, 多糖含量72.3%; 黄色厚垣孢子壁粗多糖相对得率17.5%, 多糖含量66.7%,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研究表明复合酶-热水浸提-sevag法的工艺简单、可行, 适宜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壁多糖的测定。

    • >专论与综述
    • 野田村病毒RNA的复制机制

      2011, 38(9):1418-1424.

      摘要 (2040) HTML (0) PDF 309.74 K (4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 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 RNA1编码蛋白A, 即病毒负责复制病毒两条基因组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催化亚基。RNA2编码衣壳前体蛋白α, 此前体蛋白α先组装成原病毒粒子, 再经历一次自我催化的成熟切割成2个病毒的衣壳蛋白β和γ, 就成了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RNA复制过程中, 从RNA1的3′末端会合成一个不被包装进病毒粒子的亚基因组RNA3。RNA1能在无RNA2的情况下自我复制, 并持续地产生亚基因组RNA3,RNA3的合成采取的是提前终止机制。本文还介绍了野田村病毒复制的调节、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和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定位。

    • 细菌应激反应中(p)ppGpp代谢的调控

      2011, 38(9):1425-1429.

      摘要 (3896) HTML (0) PDF 265.24 K (8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p)ppGpp是介导细菌细胞对环境胁迫产生应激反应的重要胞内信号, 通过控制一系列重要的细胞活动使细菌得以生存。通过对蓝细菌中(p)ppGpp代谢的研究,对(p)ppGpp作用机制、控制(p)ppGpp代谢的酶系统、环境胁迫信号传递、细胞中(p)ppGpp水平的调控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总结。

    • >高校教改纵横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1, 38(9):1430-1434.

      摘要 (2123) HTML (0) PDF 540.12 K (2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手段应用等诸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尝试对课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 >生物实验室
    • 紫色非硫细菌固体石蜡双层平板培养法

      2011, 38(9):1435-1442.

      摘要 (1979) HTML (0) PDF 635.62 K (3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紫色非硫细菌是一类不产氧光合细菌,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建立固体石蜡双层平板法, 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较, 发现该方法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计数和分离紫色非硫细菌。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该方法应用于水稻土紫色非硫细菌的研究, 发现以甲酸为碳源的固体石蜡双层平板法可以很好地对环境中可培养的紫色非硫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方法的建立将更有助于紫色非硫细菌的研究。

    • >研究快报
    • 混菌发酵中不同分子量代谢产物对非酿酒酵母胞内蛋白及酒体有机酸的影响

      2011, 38(9):1443-1448.

      摘要 (2175) HTML (0) PDF 522.53 K (3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采用透析袋发酵法研究了酿酒酵母产生的不同分子量代谢产物对非酿酒酵母胞内蛋白和酒体有机酸的影响。当截留分子量为3.5 kD和10.0 kD时非酿酒酵母的存活时间分别延长至18 d和22 d, 表明通过改变菌种之间物质的交换可以调节非酿酒酵母的存活时间。蛋白质解析发现共有65个蛋白质斑点表达出现差异, 占蛋白质总数的13%, 经质谱鉴定表明与这些蛋白同类固醇、赖氨酸、有机酸和ATP的生物合成有关。与截留分子量为10 kD的透析袋发酵相比, 在截留分子量为3.5 kD的混菌发酵中, 酒石酸含量升高5.1%、醋酸含量下降44.3%, 说明通过限定菌体间代谢产物的沟通可以调整酒的滴定酸度和挥发酸度。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