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年第38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脂多糖与细胞外膜渗透性

      2011, 38(8):1306-1306.

      摘要 (1541) HTML (0) PDF 266.78 K (2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大肠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与脂多糖结构的关系

      2011, 38(8):1307-1315.

      摘要 (3310) HTML (0) PDF 644.54 K (3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外膜是大肠杆菌的半透膜屏障, 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选取并构造共9种具有不同脂多糖结构的大肠杆菌, 用于考察脂多糖结构对细胞外膜渗透性的影响。从9种菌株中提取出脂多糖和类脂A, 并且用薄层层析色谱和离子源质谱来鉴定其结构。用N-苯基-1-萘胺作为荧光探针来测定细胞外膜渗透性大小。野生型大肠杆菌表现出最小的渗透性, 因敲除或表达某些基因而导致脂多糖结构改变的突变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渗透性。脂多糖上的磷酸基团、脂肪酸链和多糖链的改变都影响了大肠杆菌的渗透性, 其中多糖链长度的改变对渗透性影响最大, 其次是脂肪酸链的数目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性和脂多糖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 >回顾点评
    • 溶藻细菌

      2011, 38(8):1316-1316.

      摘要 (1654) HTML (0) PDF 288.02 K (2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地芽孢杆菌Y565-5分离鉴定及其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的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

      2011, 38(8):1147-1154.

      摘要 (1708) HTML (0) PDF 943.78 K (2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甘肃玉门油田地表土中分离到一株嗜热木糖利用菌, 地芽孢杆菌Y565-5。利用PCR方法从该菌株中克隆得到一个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82 bp, 编码394个氨基酸, XylA氨基酸序列与Geobacillus sp. Y412MC52相似性达到99%。将xylA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 得到重组质粒pET-28a(+)-xylA, 然后将此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中, 经IPTG诱导后, 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出明显的45 kD (相对分子质量)特异性蛋白质条带, 并且通过半胱氨酸咔唑法检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木糖异构酶的活性。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 XylA最适温度为90 °C, 最适pH值为8.0。

    • 氧化葡萄糖杆菌合成右旋糖酐糊精酶的pH两阶段控制策略

      2011, 38(8):1155-1159.

      摘要 (2050) HTML (0) PDF 576.83 K (2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葡萄糖杆菌右旋糖酐糊精酶的产量, 在3 L发酵罐水平上考察了pH (3.5?6.0)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变化, 确定了pH两阶段控制策略, 即0?6 h时控制pH 5.0, 6 h后将pH调至4.0。通过采用这一优化策略, 右旋糖酐糊精酶酶活有了较大的提高, 可达4.03 U/mL, 比不控制pH模式下提高了38.5%, 是摇瓶水平的12.5倍, 同时发酵时间从47 h缩短为15 h。

    • β-脱卤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

      2011, 38(8):1160-1165.

      摘要 (1673) HTML (0) PDF 810.09 K (2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设计引物, 克隆芽孢杆菌中的β-脱卤酶基因(命名为bhd)。以pET30a(+)为载体、Escherichia coli BL21(DE3)-CondonPlus为宿主菌, 实现了bhd的高效表达。使用HisTrapTMFF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β-脱卤酶, 分子量约为23.1 k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纯化的重组β-脱卤酶水解3-氯丙酸制备3-羟基丙酸的最适反应体系为30 °C, 100 mmol/L, pH 7.0的磷酸钠缓冲液。在最适反应条件下, 重组β-脱卤酶的比活为16.2 U/mg, Km和Vmax分别为3.26 μmol/L和17.86 mmol/(min·g protein)。在最适反应条件下, 以10 mmol/L 3-氯丙酸为底物, 反应36 h的转化率在93%以上。

    • 高效降解棉酚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诱变选育

      2011, 38(8):1166-1171.

      摘要 (1789) HTML (0) PDF 848.03 K (2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蛋白资源, 棉籽粕因其含有毒素——游离棉酚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为获得能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棉酚的菌株, 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从16份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棉酚菌株(Y-2), 经生理生化及18S rDNA鉴定为Pichia guilliermondii, 此菌种为非致病酵母, 且首次报道用于棉酚的降解, 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棉酚降解率更高的突变株YUV-51。通过对突变株YUV-51发酵温度、时间及接种量的初步优化, 获得其固态发酵优化条件: 30 °C培养48 h, 接种量0.025 g湿菌体/g棉籽粕, 初始水分含量50%。为避免游离棉酚在前处理中大量降解棉籽粕, 不进行湿热处理, 经接种发酵后脱毒率可达到58%。这使微生物脱毒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成为可能。

    • 产β-甘露聚糖酶内生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分析

      2011, 38(8):1172-1178.

      摘要 (2144) HTML (0) PDF 895.58 K (2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黄豆种子中分离出17株内生菌菌株, 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3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摇瓶培养并分别测定其酶活力, 其中一株酶活力较高, 达54.59 U/mL。经生理生化性质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酶学性质分析发现, 该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30 °C?50 °C和7.0, 在50 °C保温2 h酶活仍保留68%, pH 5.0?9.0条件下保温1 h酶活仍保留64%以上; Zn2+、Ca2+、Co2+、Ba2+、K+对该酶有激活作用, 其中以Ca2+的激活作用最为明显, 使酶活提高了31%, Mn2+和EDTA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 >环境微生物学
    • 锐劲特降解菌株R-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2011, 38(8):1179-1185.

      摘要 (1886) HTML (0) PDF 1.04 M (2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长期受锐劲特污染的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锐劲特降解菌株R-2, 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该菌株鉴定为Paracoccus sp.。菌株R-2能以锐劲特为唯一碳源生长, 在含有50 mg/L的锐劲特的基础盐培养基中, 3 d的降解率达到85%。菌株R-2降解锐劲特的最适温度为30 °C, 最适pH值为6.0?7.0, 其降解锐劲特的效率与锐劲特初始浓度呈负相关。添加0.1 mmol/L的Zn2+或Fe3+能够显著促进菌株对锐劲特的降解。灭菌与非灭菌土壤降解试验表明, 菌株R-2均可以在10 d内降解63.4%?71.2%的100 μg/g的锐劲特。

    • >基础微生物学
    • 基于PTS缺陷型大肠杆菌构建莽草酸生产菌

      2011, 38(8):1186-1192.

      摘要 (2387) HTML (0) PDF 964.21 K (4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进行代谢流改造, 以实现高效的生物制备莽草酸。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敲除菌DH5α△ptsHIcrr (DHP)为基础, 特异性敲除aroL、ydiB基因并转入受阿拉伯糖诱导表达的T7-RNA聚合酶基因, 最终构建一系列产莽草酸宿主菌。再将aroE、aroB、tktA、glk、aroFfbr组成的系列基因串联起来置于质粒上, 在T7启动子控制下表达, 经摇瓶培养检测得知, 不同重组菌产莽草酸能力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DHPYA-T7/pAOC-TGEFB菌株产量最高, 可达到392 mg/L。为进一步构建高表达莽草酸工程菌奠定基础。

    • 丛生盔形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2011, 38(8):1193-1198.

      摘要 (1983) HTML (0) PDF 715.38 K (3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旨在研究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 将所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实验中从丛生盔形珊瑚表面和内部共分离得到19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真菌。ITS-rDNA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表明, 丛生盔形珊瑚共附生真菌主要包括曲霉菌Aspergillus sp.、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sp.、炭角菌Xylariales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葡萄穗霉菌Stachybotrys sp.、赤霉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镰刀霉菌Fusarium sp.等。分离得到的菌株中, 4-13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仅为89%。结果表明, 与丛生盔形珊瑚共附生的可培养真菌较为丰富, 是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农业微生物学
    • 一株新的拮抗细菌SL19及其抑菌活性物质

      2011, 38(8):1199-1206.

      摘要 (2222) HTML (0) PDF 1.11 M (3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防菌SL19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鉴定该菌为Bacillus velezensis。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 发现该菌对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立枯丝核菌、疮痂链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分离纯化活性物质, 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探索显示: 抑菌活性物质经60 °C、80 °C处理20 min后的抑菌活性不变; 经100 °C处理20 min, 活性降低为原来的75.3%; 经120 °C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氯仿、紫外光均不敏感, SDS-PAGE检测发现该抑菌活性物质中含有分子量约为50 kD的蛋白质, 初步推测该菌分泌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类物质。实验表明, 该抗菌蛋白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 为该菌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链霉菌HP-S-0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动力学

      2011, 38(8):1207-1215.

      摘要 (1712) HTML (0) PDF 832.18 K (3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不同接菌量、温度、pH、装液量和农药初始浓度对链霉菌HP-S-0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接菌量为0.6 g/L、28 °C、pH 7.5和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条件下培养3 d, 该链霉菌对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6%以上。链霉菌HP-S-01还能明显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和胺菊酯等拟除虫菊酯农药, 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8、0.88、1.08和1.24 d。采用Andrews方程对链霉菌HP-S-0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过程进行拟合, 其动力学参数为qmax=1.826 3 d?1, Ks=58.951 3 mg/L, Ki=359.378 2 mg/L, 该链霉菌降解高效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45.553 5 mg/L, 试验数据与该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

    • 恩诺沙星对4种水产致病弧菌的抑杀菌效应

      2011, 38(8):1216-1221.

      摘要 (2837) HTML (0) PDF 655.63 K (8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恩诺沙星对溶藻弧菌、最小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4种12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对12株弧菌的MIC为0.1?0.8 mg/L, MBC为0.4?3.2 mg/L。在此基础上, 从每种菌中选取一株对恩诺沙星较为敏感的菌株, 研究恩诺沙星不同药物浓度(1 MIC、2 MIC、4 MIC)对4种弧菌的杀菌动力学和抗菌后效应(PAE), 结果显示: 各浓度恩诺沙星对溶藻弧菌X040625-R菌株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而对哈维氏弧菌M071202-H、创伤弧菌Q050723-C、最小弧菌H010911-Z等3菌株却表现出了低浓度抑菌、高浓度缓慢杀菌的作用。恩诺沙星的抗菌后效应PAE与药物浓度及细菌与药物的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恩诺沙星对溶藻弧菌X040625-R的PAE最长, 对哈维氏弧菌M071202-H的PAE最短。

    • 芽孢杆菌SC27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与成分分析

      2011, 38(8):1222-1227.

      摘要 (1740) HTML (0) PDF 557.00 K (2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从红树林土壤分离并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的SC27突变菌株作为目标菌, 对其胞外代谢产物的活性与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芽孢杆菌SC27产生乳酸, 产量为5.04 g/L; 发酵液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1 316.6、513.3和176.2 U/mL, 未检测出脂肪酶; 胞外代谢产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 且抑菌活性物质可耐受高温及木瓜蛋白酶、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 发酵液二氯甲烷萃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为二丁基羟基甲苯(10.28%)、二甲基二氧基硅烷(7.87%)、2,4-二叔丁基苯酚(2.92%)和2个未确定化合物(4.47%、2.36%)。

    • >药物微生物学
    • 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保护作用

      2011, 38(8):1228-1234.

      摘要 (2086) HTML (0) PDF 866.02 K (2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酸菌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益生菌, 因其益生功能和安全性, 在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将乳酸菌作为口服疫苗载体或药物传递载体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菌到达肠道的活菌数是影响其功能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考虑为其提供一定的防护来抵御胃酸等恶劣环境。通过化学法制备能稳定表达Gfp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钙微囊, 以Gfp作为活菌标记, 检测了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酸处理30、60、90、120 min后, 海藻酸钙微囊包裹使乳酸乳球菌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 370、525、235和105倍。动物体内实验也表明, 在灌胃2 h后, 海藻酸钙微囊包裹使乳酸乳球菌在肠道内的活菌数增加90多倍。上述结果说明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为今后乳酸乳球菌口服制剂的研究及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抗菌肽BF2-A/B对细菌表面特性的影响及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2011, 38(8):1235-1240.

      摘要 (1985) HTML (0) PDF 626.70 K (3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抗菌肽BuforinⅡ的衍生肽BF2-A/B对细菌表面特性的影响, 以及与脂质体的作用模式。Zeta电位仪和十六烷萃取法检测发现BF2-A/B作用G?菌和G+菌后, 能够提高细胞表面电负性和疏水性。选用卵磷脂和心磷脂制备包裹钙黄绿素的脂质体, 模拟细菌胞膜, 考察发现BF2-A/B能够引起荧光素从脂质体中泄漏, BF2-B对膜的扰动作用更大, 引起的泄漏率比BF2-A高, 但它们都不破裂脂质体膜。用FITC标记衍生肽, 研究发现加入脂质体后, FITC-肽荧光光谱蓝移, 量子产率增大, 并且脂质体保护FITC-肽免受丙烯酰胺的荧光淬灭, 说明BF2-A/B的N-端插入了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 >医学微生物学
    • sRNA (istR)在肠炎沙门氏菌抗活性氮氧中的作用分析

      2011, 38(8):1241-1248.

      摘要 (1957) HTML (0) PDF 736.35 K (3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sRNA (Small non-coding RNA, sRNA)为新近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 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 在细菌毒力、应激及对外界环境感应方面起调控作用。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败血症及伤寒等。以肠炎型沙门氏菌为模型, 研究sRNA (istR)在肠炎沙门氏菌抗活性氮氧中的作用, 为沙门氏菌的防治提供新方向。参考已报道的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及istR序列, 设计引物, PCR扩增istR突变用基因片段, 运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对肠炎沙门氏菌(SE2472)的istR基因进行定点敲除, 构建敲除菌株(SE2472△istR), 比较野生株和敲除株对活性氮氧的敏感性; 构建回复表达质粒pHDB3-istR, 将其转入istR敲除株构建回复株SE2472△istR-comp, 以回复表达istR, 分析istR表达对沙门氏菌istR敲除株抵抗活性氮氧的回复作用。活性氮抑菌结果表明, SE2472在pH 5.0、NaNO2浓度为20 mmol/L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 h, 存活率为20.40%; 培养6 h, 存活率降至0.05%。同等培养条件下, SE2472△istR的存活率分别为0.70%和0, SE2472△istR-comp生长情况与SE2472类似, 存活率分别为21.40%和0.08%。同时用H2O2分析istR在沙门氏菌抗活性氧中的作用, 活性氧抑菌结果表明, SE2472和SE2472△istR两者对H2O2的抑菌作用无明显差异。综合上述结果, 推测istR在沙门氏菌抗活性氮中起着调控作用, 在抗活性氧作用中没有调控作用。

    • >简报
    • 抑菌蛋白Reg3A的表达纯化与功能

      2011, 38(8):1249-1255.

      摘要 (1877) HTML (0) PDF 1.09 M (3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源抑菌蛋白Reg3A, 经包涵体的复性和纯化获得有体外抑菌功能的活性抑菌蛋白, 并对其体外抑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构建Reg3A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eg3A转化补充稀缺tRNA基因的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 阳性重组子采用诱导培养基诱导5 h后, 采用超声破碎的方法提取包涵体蛋白, 经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和透析复性后通过Ni-NTA亲和层析交换柱, 获得纯度达95%的蛋白质。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在15 kD处有特异性条带。使用纯化后的蛋白进一步进行抑菌圈实验和抑菌活性实验, 对获得蛋白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估, 从而为进一步进行Reg3A蛋白功能的评估及应用奠定基础。

    • 日偏食对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11, 38(8):1256-1261.

      摘要 (1891) HTML (0) PDF 638.24 K (2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了解日偏食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 利用BIOLOG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日偏食前后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日偏食当天空气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高于其他几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方差分析显示, 当天(2009年7月22日)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 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羧酸类物质。日偏食会影响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 >专论与综述
    • 趋磁细菌磁小体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2011, 38(8):1262-1269.

      摘要 (2293) HTML (0) PDF 936.61 K (3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趋磁细菌可在环境中吸收大量铁并在细胞内合成纳米级磁性颗粒—磁小体。比较几种趋磁细菌基因组特征, 针对磁小体岛及与磁小体合成相关基因功能特点等方面, 综述了当前磁小体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稻瘟菌附着胞形成和发育的研究进展

      2011, 38(8):1270-1277.

      摘要 (1940) HTML (0) PDF 703.58 K (5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附着胞是稻瘟菌侵染寄主的关键结构, cAMP、MAPK和Ca2+等信号途径参与其形成和发育, 同时受寄主表面识别蛋白基因、黑色素合成基因、甘油合成基因、细胞自噬基因以及SNARE蛋白等因子调控。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稻瘟菌附着胞形成与发育的研究进展。

    • >高校教改纵横
    • 加强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1, 38(8):1278-1282.

      摘要 (1668) HTML (0) PDF 483.80 K (2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加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阐述了具体措施与成效。

    • 完全学分制下微生物学教学的“破”与“立”

      2011, 38(8):1283-1287.

      摘要 (1700) HTML (0) PDF 520.75 K (2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 从教书育人、创设情境、创新思维和强化实践等4个方面, 分别阐述完全学分制下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破除的陈旧观念和方法, 以及应该树立的良好教学习惯和风气, 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 符合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生命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

    • >生物实验室
    •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1, 38(8):1288-1294.

      摘要 (1607) HTML (0) PDF 943.84 K (3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针对产气荚膜梭菌特有的α毒素(CPa)基因序列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 建立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5株产气荚膜梭菌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 而13株非产气荚膜梭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 无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出现。同时, 该方法可在1 h内完成反应, 且检测灵敏度达到10 fg/μL。该方法为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李坏死环斑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2011, 38(8):1295-1299.

      摘要 (1493) HTML (0) PDF 1.35 M (2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李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是世界部分范围内分布的有害生物, 亦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根据PNRSV各株系衣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 进行了探针、引物和Mg2+浓度等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实验, 确定最佳的引物浓度为400 nmol/L、探针浓度为333 nmol/L、Mg2+离子浓度为5 mmol/L和dNTPs浓度为0.43 mmol/L时, 其灵敏度达23个拷贝数。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PNRSV樱桃分离物进行了成功检测。这个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适合于李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 设计乳杆菌特异性引物并运用菌落PCR技术快速检出和鉴定四川泡菜中的乳杆菌

      2011, 38(8):1300-1305.

      摘要 (1999) HTML (0) PDF 823.42 K (5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益生菌, 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泡菜等样品中的乳杆菌需要快速的检出方法。根据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14种乳杆菌的16S rDNA序列, 设计一对乳杆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对乳杆菌和明串珠菌能扩增出800 bp的片段, 对表皮葡萄球菌、乳酸乳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却没有扩增条带, 具有一定的乳杆菌特异性。结合MRS乳杆菌半选择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 运用菌落PCR技术, 可以快速高效地检出四川泡菜中的乳杆菌。再通过对PCR扩增片段测序, 可以将乳杆菌鉴定到种。从16份四川泡菜样品中检出了15株乳杆菌, 其中14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1株需进一步鉴定才能确定种。该方法可以检出乳杆菌新种。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