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食药用真菌: 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2011, 38(6):957-957.

      摘要 (1831) HTML (0) PDF 267.50 K (2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花脸香蘑菌丝体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11, 38(6):958-963.

      摘要 (1893) HTML (0) PDF 650.97 K (3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测定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发酵菌丝体不同浓度乙醇溶剂提取液在4种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菌丝体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其清除作用随着乙醇溶剂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在3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去离子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55%和81.90%; 在6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3.7%和45.2%,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4%和78.4%。各菌丝提取物也具有极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在5 g/L菌丝生药浓度64 h内, 水提物、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过氧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6.0%和89.2%。在一定浓度下, 各提取液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也均有抑制作用。

    • >回顾点评
    • 草鱼出血病

      2011, 38(6):964-964.

      摘要 (1735) HTML (0) PDF 278.27 K (3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一种适用于产朊假丝酵母的基因敲除系统及其在gsh1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2011, 38(6):795-802.

      摘要 (2604) HTML (0) PDF 1.16 M (3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一种适用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的基因敲除系统, 利用该敲除系统获得gsh1基因敲除杂合突变株。根据不同种属酵母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蛋白质的保守序列, 克隆C. utilis SZU 07-01的gsh1基因; 以商品化质粒pPICZalpha A为基础, 构建gsh1基因的敲除载体pPICZalpha A-kan 3, 其中, kan基因的启动子TEF被替换为来自于C. utilis SZU 07-01的GAP启动子(pGAP: kan)。质粒电转化C. utilis, 获得gsh1基因敲除杂合突变株C. utilis GSH-6。结合发酵培养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突变株的γ-GCS酶活比出发菌株降低17.5%, GSH合成量降低61%, 细胞干重降低18.5%。所构建敲除组件pGAP: kan的成功应用为从分子水平研究C. utilis中谷胱甘肽(GSH)的生理功能提供了一种新借鉴。

    • 一株1,3-丙二醇生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2011, 38(6):803-808.

      摘要 (1786) HTML (0) PDF 1.10 M (3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代谢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D)的菌株2-1, 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分类学地位进行鉴定, 用MEGA 4.1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2-1与Klebsiella pneumoniae (CP001891)的亲缘关系最近。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 菌株2-1与模式菌株同源率为95.4%, 疑似为新种。对菌株2-1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特性研究, 分批补料发酵时得到较高的1,3-PD终浓度, 达到63.5 g/L, 此时生产强度为2.19 g/(L·h), 底物转化率0.64 mol/mol。

    • β-葡萄糖苷酶新型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液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011, 38(6):809-815.

      摘要 (1766) HTML (0) PDF 872.61 K (3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腐败的玉米秸秆上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弯颈霉属的柱孢弯颈霉菌株syzx4,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使用Plackett-Burman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产酶显著性分析, 培养基组分对β-葡萄糖苷酶生产影响的排序为: 气爆秸秆粉(TCS)>KH2PO4>黄豆饼粉(SM)=(NH4)2SO4。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 TCS 25.72 g/L, SM 6.82 g/L, KH2PO4 1.90 g/L, (NH4)2SO4 3.21 g/L, 其余成分保持原始浓度。在30 °C发酵8 d, 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以达到2.21 U/mL。

    • 片烟产果胶酶细菌的鉴定及酶活测定

      2011, 38(6):816-824.

      摘要 (2114) HTML (0) PDF 991.45 K (3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果胶为碳源, 对津巴布韦片烟烟叶表面产果胶酶细菌进行分离, 采用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和测序方法, 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 对所分离产果胶酶菌株进行鉴定, 同时研究培养时间、温度、起始pH、接种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津巴布韦片烟烟叶表面分离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主要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产碱菌属的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在所分离的菌株中, 枯草芽孢杆菌T10酶活力最高, 以6%的接种量, 在温度为35 °C、起始pH为7.5条件下培养48?56 h, 其果胶酶酶活为571 U/mg, 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酶活为297 U/mg。

    • 羟基乙腈水解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催化特性

      2011, 38(6):825-831.

      摘要 (2108) HTML (0) PDF 1.07 M (3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羟基乙腈为唯一氮源,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腈水解酶产生菌CCZU-12, 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CCZU-12产腈水解酶的培养条件及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 碳源为10 g/L乙酸钠, 氮源为5 g/L酵母粉, 金属离子为1.0 mmol/L Mg2+, 培养温度30 °C, pH值7.0, 接种量4%, 装液量50 mL/250 mL; 最适催化反应温度35 °C, pH值7.0, 反应120 h, 羟基乙腈转化率达到98.9%。

    • >环境微生物学
    • 矩形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分析

      2011, 38(6):832-838.

      摘要 (1881) HTML (0) PDF 704.04 K (3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试阳极液和阴极液的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过程和能量利用情况, 为改善MFC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MFC的运行, 阳极液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阴极液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阴极液的pH值比阳极液的pH值大约高0.30?0.50, 阳极液和阴极液的平均电导率变化不大。MFC稳定运行时, 欧姆内阻为29.69 Ω, 极限电流为2.69 mA, 最大输出功率约为0.8 mW, 对应的内阻约为95.72 Ω。铁氰化钾的质量传输是极限电流的限制性因素。能量分析发现, MFC阳极液中91.1%的葡萄糖被其他微生物消耗, 仅有8.9%的葡萄糖用来发电; 而用来发电的葡萄糖的88.5%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仅有11.5%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 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昆布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催化性质

      2011, 38(6):839-846.

      摘要 (2083) HTML (0) PDF 1.13 M (3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具有分泌裂解酵母细胞壁酶系的能力, 经初步分析发现其发酵液中具有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等活性。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 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到一种昆布多糖酶。该酶分子量为35 kD左右, 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C, 最适反应pH为5.0。以昆布多糖和昆布寡糖为底物的反应表明, 该酶以内切酶作用模式进行催化水解。

    • >基础微生物学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T1828质粒消除方法及条件

      2011, 38(6):847-852.

      摘要 (2329) HTML (0) PDF 646.57 K (3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提高生长温度结合法、紫外线涂布平板法、冻融法、吖啶橙法和黄芩甙提取液消除法等方法消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T1828菌株质粒, 探讨适合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质粒消除的方法, 并研究最佳质粒消除条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提高生长温度结合法最适合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T1828质粒消除, 同时最佳消除条件为: 在T1828培养16 h后加入SDS使其终浓度0.1%, 36 °C处理18 h, 消除率达到49%。筛选到的无质粒突变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 >农业微生物学
    • 绿僵菌微循环产孢基因Pyk的克隆及RNA干扰分析

      2011, 38(6):853-859.

      摘要 (1915) HTML (0) PDF 916.56 K (3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循环产孢是真菌遭遇逆境时发生的一种产孢机制, 具有繁殖快速及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研究绿僵菌的微循环产孢机制并加以利用, 对增强该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绿僵菌基因组数据库与NCBI数据库中同源蛋白比对获得Pyk基因DNA序列; 分析Pyk基因结构并设计引物, 通过RT-PCR扩增克隆Pyk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 934 bp, 开放阅读框长为1 752 bp (GenBank登录号: HQ153828), 编码产物为583个氨基酸的丙酮酸激酶, 该酶与子囊菌门中其他真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7%?77%)。构建Pyk基因的RNAi载体, 基因枪转化野生型绿僵菌获得3个突变菌株, RT-PCR证实3个干扰突变菌株中Pyk基因的干扰效率分别为: 51%、56%、33%。对突变菌株的微循环产孢模式做了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 与野生菌株相比, 突变菌株产生更多的孢子形态类型, 菌落周边的白色菌丝也相对较少。

    • 一株抗MRSA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

      2011, 38(6):860-864.

      摘要 (1934) HTML (0) PDF 748.07 K (4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 对一株从新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分离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KDNB6进行鉴定; 并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层析从该菌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抗MRSA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KDNB6各项特征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最为接近, 鉴定为S. marcescens。从菌株KDNB6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一个抗MRSA的活性成分。

    • 苦豆子根瘤内生细菌分离及其对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测定

      2011, 38(6):865-870.

      摘要 (1919) HTML (0) PDF 690.68 K (3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皿内涂布拮抗实验、对峙培养法拮抗实验、胞外分泌物拮抗性测定和盆栽控病实验等研究, 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根瘤中存在大量的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性内生细菌。皿内涂布法筛选结果表明60株苦豆子根瘤内生细菌中有48株相对抑菌率超过50%。对峙培养法对48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进一步筛选的结果表明, 对棉花枯萎病菌抑菌距离超过20 mm的菌株有40株。40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胞外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距离超过5 mm的有26株。KDRE12和KDRE41对棉花枯萎病的盆栽控病平均防效分别为67.11%和72.65%, 具有应用潜力。

    • >食品微生物学
    • 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新菌株的筛选和产物结构鉴定

      2011, 38(6):871-877.

      摘要 (2206) HTML (0) PDF 1.13 M (3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Nishikawa的方法进行改进, 在广东各地土样中筛选到一株产量为0.846 g/L的新ε-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株, 命名为Str-8。对Str-8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析, 初步确定为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纯化的发酵产物通过水解、质谱、紫外光谱等性质确定为ε-PL。

    •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

      2011, 38(6):878-883.

      摘要 (2150) HTML (0) PDF 1.03 M (3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生物软件设计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蛋白的基因hly的引物, 通过PCR扩增hly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优化表达。用镍柱纯化表达产物LLO, 通过免疫印记鉴定其免疫原性, 并通过溶血实验鉴定其溶血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CR扩增出1 590 bp的片段, 经测序鉴定其序列同源性可达99%。SDS-PAGE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产物大小约为58 kD, 其最优化的表达条件是28 °C下用0.1 mmol/L IPTG诱导6 h。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LLO具有免疫原性; 溶血实验表明重组表达的LLO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 其溶血效价可达1:1 024。这为制备针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药物微生物学
    • 产喜树碱内生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2011, 38(6):884-888.

      摘要 (2129) HTML (0) PDF 850.89 K (3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 发酵后经HPLC检测, 筛选出一株菌丝产喜树碱的菌, 产量达774 μg/L。对其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合其培养特征和显微特征, 鉴定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这是首次报道分离自喜树的该属真菌发酵产喜树碱。

    • 虎杖内生真菌产白藜芦醇苷菌株的分离鉴定

      2011, 38(6):889-894.

      摘要 (2112) HTML (0) PDF 1.25 M (3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组织培养法对秦巴山区虎杖进行内生真菌分离, 通过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 对发酵液和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检测, 筛选出一株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M-56, 其产量达1.029 mg/L。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 将该株菌确定为无性型真菌丝孢纲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 一株来自蚯蚓的产纤溶酶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筛选及鉴定

      2011, 38(6):895-902.

      摘要 (2084) HTML (0) PDF 998.75 K (3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来自4个不同省份的5条蚯蚓的肠道及体表细菌进行分离, 共获得122株细菌。通过脱脂奶粉平板法初筛, 纤维蛋白平板法复筛, 以透明圈为筛选标记, 共筛选出产纤溶酶菌株12株, 其中菌株SC-3-W-3的纤溶酶活力较高, 达到了538.64 U/mL (相当于尿激酶的活力单位)。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其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的特征很相符。进一步对SC-3-W-3的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菌株与蜡状芽孢杆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综合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 将SC-3-W-3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

    • >简报
    • 青海弧菌Q67自体诱导物的检测及其对菌体发光的影响

      2011, 38(6):903-907.

      摘要 (2513) HTML (0) PDF 754.69 K (4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海弧菌Q67是一种我国新近确定的淡水发光细菌, 其发光强度随毒物浓度改变的特性使其可作为水质检测的指示菌株。利用生物检测菌株快速检测、C18反相薄层层析和β-半乳糖苷酶含量测定, 证实了该菌存在LuxI-LuxR型群体感应系统, 并产生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自诱导物。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该信号分子活性随生长阶段有较大变化, 其粗提物不仅能调控菌体的生物发光, 对菌体生长繁殖也产生较大影响。

    • 建立液相芯片方法检测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鸟分枝杆菌与副结核分枝杆菌

      2011, 38(6):908-915.

      摘要 (2180) HTML (0) PDF 537.75 K (4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液相芯片技术原理, 以分枝杆菌菌种(群)特异基因序列IS6110、IS1081、IS1245和F57为目标基因, 设计筛选4套扩增引物和杂交探针, 建立同时检测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鸟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四重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对13种共54株分枝杆菌菌株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四重液相芯片方法可特异检测鉴别目标菌种(群), 与其它分枝杆菌菌种或微生物无非特异交叉反应; 检测敏感性达2.1×101?2.5×102基因拷贝或0.06?0.74 fg DNA; 组内检测变异系数和组间检测变异系数均<10%。采用四重液相芯片方法从临床结核疑似人痰样和牛组织样品中检出结核致病菌, 检出率分别达75.6% (99/131)和94.9% (37/39), 显著高于培养法(38.9%和53.8%)。对副结核疑似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显示, 四重液相芯片方法与荧光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3% (24/29)。对四重混合模板的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液相芯片方法可鉴别不同菌种混合感染。四重液相芯片方法的检测周期<1 d, 其中对纯化DNA模板的检测时间可在2?3 h内完成。

    • >专论与综述
    • 噬菌体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潜在风险

      2011, 38(6):916-920.

      摘要 (3188) HTML (0) PDF 460.38 K (4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 经食品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有发生, 有的国家甚至有增多趋势。噬菌体在早期被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 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已经有人提出把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以杀灭食源性致病菌。而噬菌体本身的特性也确实说明, 噬菌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理想工具。因为噬菌体不仅安全可靠, 而且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在杀灭食源性致病菌的同时不会杀死生产中的发酵菌株。噬菌体可以用在食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 比如原料采集、生产、储藏等环节。探讨噬菌体杀灭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前景和潜在风险。

    •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及内生细菌效应

      2011, 38(6):921-927.

      摘要 (2184) HTML (0) PDF 504.44 K (4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由于受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分布广泛, 迫切需要开发经济的清除环境重金属的技术。植物修复是通过绿色植物降解或移除环境污染物, 有望成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原位修复技术。植物内生菌是指定殖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细菌, 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 耐重金属的内生菌在多种超富集植物中存在。在植物修复过程中, 野生型内生菌或基因工程内生菌的抗性系统能降低重金属植物毒性, 促进其迁移金属。耐重金属内生菌还可以通过固氮、溶解矿物元素及产生类植物激素、铁载体和ACC脱氨酶等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主要综述目前植物-内生菌相互作用及其潜在的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2011, 38(6):928-933.

      摘要 (2247) HTML (0) PDF 486.48 K (5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单介绍餐厨废弃物的特征和危害, 综述微生物技术处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途径, 如发酵提取生物降解塑料技术、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微生物堆肥技术、微生物农药技术、微生物产电技术, 介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降解餐厨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分析这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 过氧化物酶体与病原真菌的致病性

      2011, 38(6):934-941.

      摘要 (2678) HTML (0) PDF 644.50 K (5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类单层膜的细胞器, 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是丰富的酶库, 含有至少50种酶类, 参与生物体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如乙醛酸循环、脂肪酸的β-氧化及活性氧的调节等。近年来,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和病原真菌的乙醛酸循环及脂肪酸的β-氧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并影响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总结过氧化物酶体中酶的种类和功能, 评述过氧化物酶体与乙醛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关系。

    • >高校教改纵横
    • 产业化案例辅助“酶工程”理论教学的探讨

      2011, 38(6):942-945.

      摘要 (1937) HTML (0) PDF 436.36 K (3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酶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采取产业化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的全新授课模式, 主要包括教材和授课内容体现工程特色、产业化案例辅助章节理论和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学等方面。通过教学改革, 收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 “食品卫生与检验”教学改革与食品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

      2011, 38(6):946-951.

      摘要 (1738) HTML (0) PDF 623.61 K (2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食品卫生与检验”课程双语教学经验。课程教学以培养复合型食品安全检测、管理人才为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与时俱进、复合培养、实践+双语”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国际视野。

    • >生物实验室
    • 副溶血弧菌EMA-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2011, 38(6):952-956.

      摘要 (2600) HTML (0) PDF 617.27 K (3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中, 但传统的PCR技术无法区分样品中的死细菌与活细菌, 往往使检测结果出现较高的假阳性。因此, 将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 EMA)与PCR技术结合,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以dnaJ基因为检测副溶血弧菌的靶基因, 分别用副溶血弧菌的纯培养细胞及其基因组DNA作模板进行PCR检测, 灵敏度分别为2.5×104 CFU/mL和6×102 fg/μL。在检测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加入EMA, 当EMA的浓度小于5 mg/L时, EMA对活菌靶基因的扩增没有明显的抑制; 而终浓度为2 mg/L的EMA, 能有效抑制1×108 CFU/mL副溶血弧菌死菌的扩增。活菌和死菌混合体系的PCR结果表明, EMA-PCR能有效降低副溶血弧菌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