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玉 , 李洁 , 赵国振 , 朱文勇 , 段学伟 , 李秀萍 , 赵立兴 , 徐丽华
2011, 38(5):780-785.
摘要:从云南西双版纳采集7份灯台树样品, 经过表面消毒, 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得到105株内生放线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分布于7个科9个属。利用5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对所有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 有12.4%、14.3%、11.4%、12.4%、8.6%的菌株分别对镰刀霉、疫霉、赤星霉、苹果炭疽、白色念珠菌有抗性。对3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再次发酵和抗菌活性复筛, 结果显示这3株的抗菌活性稳定, 并可能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
葛菁萍 , 刘国明 , 孙红兵 , 凌宏志 , 杨晓峰 , 房保柱 , 平文祥
2011, 38(5):629-634.
摘要:用稀硫酸对玉米芯半纤维素进行水解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但是玉米芯半纤维素在水解成木糖等还原糖的同时还产生了糠醛、乙酸和酚类等抑制水解液发酵的毒物。以混合脱毒法为基础, 研究活性炭在脱毒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有脱毒效果的活性炭种类是GH-13和GH-15, 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大, 脱毒效果增强, 但木糖损失也随之增多。其中采用5% GH-15时的脱毒效果最佳, 该条件下乙酸去除率为24.60%, 糠醛去除率达100%, 酚类化合物去除效率R280值0.009, 而木糖的损失率为23.70%。
2011, 38(5):635-640.
摘要:通过丁醇富集筛选,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菌株SCH17。经过生理特性和16S rRNA分析, 鉴定菌株SCH17属于假单胞菌属。透射电镜显示该菌细胞内聚集了大量颗粒状物质, 经过氯仿抽提和核磁共振分析, 确认这些颗粒物质是聚β-羟基丁酸(PHB)。通过对碳源和氮源的优化, 得到最佳积累PHB的碳源是果糖, 氮源是蛋白胨。在该培养基中仅需发酵14 h, 菌体干重和PHB含量均达到最大, 分别为3.52 g/L和2.69 g/L, PHB含量高达细胞干重的76%。
2011, 38(5):641-646.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白色链霉菌ZC7发酵合成ε-聚赖氨酸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 葡萄糖、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浓度对ε-聚赖氨酸产量影响较大。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 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 葡萄糖37.22 g/L, 酵母膏6.9 g/L, 硫酸铵6.55 g/L。在此优化条件下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到8.11 g/L, 较单因素试验最高值提高24.6%。
2011, 38(5):647-653.
摘要:沼泽红假单胞菌2-8具有亚硝酸盐还原能力, 根据不同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2-8菌株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类型进行鉴定, 发现该菌株的亚硝酸盐还原酶为Cu型亚硝酸盐还原酶。从2-8菌株基因组中克隆出编码该Cu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nirK), 该基因由1 154个碱基对组成, 在GenBank数据库的登录号为GU332847, 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TIE和CGA009的nirK序列相似性为90%。互联网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
2011, 38(5):654-659.
摘要:为了得到溶藻物质并进行溶藻特性的研究, 采用离心、乙醇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从发酵液中粗提得到溶藻物质, 再通过硅胶吸附柱层析和透析进行精制, 并采用试管试验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溶藻物质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该菌株的溶藻物质具有较大极性, 且分子量小于3 kD; 经化学法鉴定, 基本确定为糖苷类物质、内酯类物质和萜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具酸碱稳定性, 但对热敏感, 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溶藻效果逐渐下降, 当温度超过90 °C处理1 h后, 活性几乎全部丧失; 会使
李子超 , 肖娜 , 李昀锴 , 王丽娜 , 虞英杰 , 徐明芳
2011, 38(5):660-667.
摘要:主要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亚硒酸盐还原脱毒作用及其脱毒机理。通过单因子实验、正交试验, 对影响亚硒酸盐还原脱毒的因素进行研究, 得到沼泽红假单胞菌还原亚硒酸盐的最佳条件为: 亚硒酸钠添加量是25 mg/L, 培养的第5天接种, 接种量为15% (W/W)。在该条件下, 对亚硒酸钠去除率可达98.2%。研究发现, 亚硒酸盐还原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分子量约为182 kD, 由4个亚基组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菌体表面出现粒径在5 nm?200 nm之间的高电子密度颗粒, 初步表明亚硒酸盐在沼泽红假单胞菌
2011, 38(5):668-676.
摘要:为明确毒死蜱降解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HY-1的生长和粗酶液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 采用种子液中定量添加毒死蜱和测定粗酶比活力的方法, 研究含毒死蜱的种子液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对粗酶液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毒死蜱的培养液和空白对照相比, 菌株生长的适应期延长, 对数期、稳定期顺序后延。随着培养液中菌体数量的增长, 培养液的pH也随之升高。粗酶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2.21 g/L, 测得粗提酶中其米氏常数Km为1.235 6 mmol/L, 最大降解速率Vm
唐杰 , 徐青锐 , 王立明 , 丁祥 , 汤博 , 吴俐莎 , 冯甦 , 孙群 , 杨志荣 , 张杰
2011, 38(5):677-686.
摘要: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方法,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类型(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和土壤深度(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中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 微生物数量总体上不仅随着土壤类型的改变而减少(泥炭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 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20 cm?40 cm>
2011, 38(5):687-693.
摘要:菌株SCY311是从河南省凤凰山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 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一株放线菌。为了明确其分类地位, 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测定等传统分类学方法的基础上, 测定和分析了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菌株SCY311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基内菌丝呈褐色; 气生菌丝灰色至鼠灰色, 不产生可溶性色素, 无吸水现象; 孢子链卷曲, 末端形成闭合或开放螺旋; 孢子椭圆或圆柱状, 表面形成结节状突起; 生理生化特征和在国际链霉菌计划(ISP)培养基上的培
2011, 38(5):694-701.
摘要:毛霉Mucor sp. EIM-10 △6-脂肪酸脱氢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为提高脂肪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研究该酶一级结构对酶活性的影响, 利用易错PCR对毛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cd6)进行随机突变, 将PCR产物与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表达载体PYMD6PMCD6连接, 获得随机突变质粒PYTBMCD6, 转化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构建了原始库容为4.6×104 CFU的△6-脂肪酸脱氢酶的随机突变表达文库。随机突变表达文库的构建与分析为定点突变等
2011, 38(5):702-708.
摘要:化能自养菌中的氢酶在深海热液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以Caminibacter profundus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计PCR引物, 克隆编码膜结合的类型I NiFe-氢酶大亚基基因序列hynL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研究hynL相对表达、甲基紫晶(MV)还原氢酶活性以及菌株生长对H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 从C. profundus克隆获得864 bp 的hynL基因片段, 其编码的氨基端序列与Lebetimonas acidiphila的相似性为99%, 与热液区化能自养的E
2011, 38(5):715-721.
摘要:拟对Bacillus cereus CH2菌株在田间条件下, 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茄子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田间试验显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H2对茄子黄萎病有60.6%的防治效果。对菌剂和清水对照处理小区茄子根围土壤的Biolog分析显示, CH2的使用不会对根围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对六大类碳源利用能力的分析结果显示, CH2的使用能在植株生长前期提高根围土壤微生物群体对除酚类化合物的五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
2011, 38(5):722-728.
摘要:采用富集定向筛选法, 从旱地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株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菌株AS和CS。经测定菌株AS和CS的ACC脱氨酶的比活力分别为0.018 6 U/mg和0.016 7 U/mg蛋白。根据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结合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同源性分析, 确定菌株AS和菌株CS分别属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和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
2011, 38(5):729-735.
摘要:从保宁麸醋醋曲中定向筛选得到一株产生淀粉分解酶的菌株CQB43, 其酶活力为105.2 U/mL, RDA值达到27.9%。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伞枝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对该菌株分泌生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酶在pH为4.0?5.6的范围相对稳定, 最适pH是5.0; 在60 °C以下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最适作用温度为40 °C。研究金属离子对其活力影响的结果表明, Co2+对该生淀粉糖化酶有激活作用, Fe3+和Ca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2011, 38(5):736-742.
摘要:(R)-3-奎宁醇是一种用于合成各类药物的重要手性砌块, 以奎宁酮盐酸盐为唯一碳源, 筛选得到一株能够将奎宁酮不对称还原为(R)-3-奎宁醇的菌株X15。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 菌株X15属于粘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定名为R. mucilaginosa X15。结果显示, 菌株X15具有酮基还原能力和辅酶再生能力, 在100 mL反应体系中可将奎宁酮还原为(R)-3-奎宁醇, 转化率90%, ee值为88%。
2011, 38(5):743-749.
摘要:采用微波辐照氧化技术, 降解大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REPS)为小分子多糖(LREPS), 以改善其理化及抗肿瘤活性, 提高应用价值和拓展应用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底物浓度、H2O2浓度、微波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对降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获得一系列LREPS产物。选取4组分子量段(10以下、10、20和30 kD左右)的LREPS代表性样品进行小鼠体内S180抑瘤效果检测, 其中分子量段为10.352 kD的LREPS效果最佳, 抑瘤率高达52.8%, 确定为LREPS的最适分子
2011, 38(5):750-757.
摘要:从长期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污染的制革废水中采集水样,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中筛选到一株可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OPQa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 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初步鉴定菌株OPQa3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 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Brevundimonas diminuta (EU434566.1)的相似性最高(99%)。降解菌OPQa3的生长周期为24 h; 以2%的量接种菌株OPQa3, 保证最终OD600=0.70,
2011, 38(5):758-764.
摘要: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 对肺炎链球菌D39在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利用质谱技术共鉴定到23个差异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为深入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以及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2011, 38(5):765-773.
摘要:铁载体是由微生物产生, 对铁元素具有高亲和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这类天然产物所展现的结构多样性引起人们对其生物合成机制的极大兴趣。目前已有研究报道的铁载体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2种, 一是直接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 NRPSs)家族的多酶复合体负责合成, 另一种是以不依赖于NRPS (NRPS-independent, NIS)的方式, 由一类特殊合成酶家族参与合成。在过去的十多年中, 铁载体生物合成成为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中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