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年第37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抗草甘膦胶红酵母ZM-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ZM-1)

      2010, 37(9):1401-1401.

      摘要 (1750) HTML (0) PDF 267.77 K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抗草甘膦酵母菌ZM-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降解特性

      2010, 37(9):1402-1409.

      摘要 (1871) HTML (0) PDF 863.77 K (3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州市郊区的耕作土壤为研究材料, 利用草甘膦为选择压力, 通过富集、驯化培养, 分离出一株对草甘膦具有高耐受和降解作用的酵母菌菌株ZM-1, 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菌株ZM-1能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氮源生长, 对草甘膦的最高耐受浓度为50 g/L。在草甘膦初始浓度为1 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 30°C、150 r/min 摇床振荡培养7 d, 草甘膦降解率为85.38%。适合菌株ZM-1生长及降解草甘膦的最佳条件为: 草甘膦初始浓度1 g/L, 接种量4%, 温度30°C, pH 值5.5-6.0, 装料量50 mL/250 mL。菌株ZM-1是一株良好的草甘膦耐受菌, 可用于草甘膦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也可能成为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一个很好资源。

    • >回顾点评
    • 一种由藤黄微球菌产生的纤溶酶

      2010, 37(9):1410-1410.

      摘要 (1666) HTML (0) PDF 275.21 K (2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环境微生物学
    • 一株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

      2010, 37(9):1265-1271.

      摘要 (2000) HTML (0) PDF 1.10 M (3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同化和异化代谢的微生物。从若尔盖高原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名为XN1的甲烷氧化菌, 根据此菌株的形态与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 证实该菌株属于Methylomonas属。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甲烷与甲醇共同作为碳源, 硝酸钾和氯化铵共同为氮源时菌生长最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25°C, 最适生长pH为6.5, 培养基中CuSO4·5H2O和FeSO4·7H2O的浓度以0.03 mg/L和0.4 mg/L为宜。

    • 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形成原因微生物学证据

      2010, 37(9):1272-1277.

      摘要 (1715) HTML (0) PDF 935.67 K (2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仅含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对采自汉阳陵13号和15号遗址坑文物表面的土样进行细菌富集筛选实验, 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16S rDNA序列分析及硫代谢能力测试。分离得到5株细菌: TD1、TD2、TD3、TD15及PL13。其中TD1属于Alcaligenes, TD3属于Bacillus; 硫代谢能力测试结果显示TD2、TD15和PL13代谢产生硫酸盐的速率远远小于TD3和TD1, TD3氧化硫源生成硫酸盐的速率是TD1的1.4倍。实验证实这些菌株均能氧化S、S2O32-和S2-生成硫酸盐从而获得能量, 这表明微生物氧化土壤中硫化物是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增加的原因, 从而为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的形成原因提供了微生物学依据。

    •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中污染物与微生物沿程变化规律

      2010, 37(9):1278-1282.

      摘要 (1824) HTML (0) PDF 648.94 K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BBAF滤池是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 为考察其中污染物与微生物沿程变化规律, 分析了不同厚度滤层对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MPN法测定了具有代表性滤层厚度处的异养菌和硝化菌数量; 通过镜检观察研究了BBAF滤池中微生物种群的沿程分布特点。研究表明: BBAF滤池中COD浓度随滤层厚度增加逐渐降低, 前4个单池对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但对氨氮的去除作用较弱, 其中的微生物以异养菌为主; 第5、6、7单池中, 有机负荷较低, 促进了硝化菌增殖, 提高了硝化效果。BBAF滤池的各单池之间存在浓度梯度, 使不同滤层中形成了微生物优势种属, 有利于BBAF滤池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 >农业微生物学
    • 杀线虫放线菌DA09202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解析

      2010, 37(9):1283-1286.

      摘要 (1719) HTML (0) PDF 543.99 K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海南热带植物园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杀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A09202,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初步鉴定为金色链霉菌。菌株DA09202发酵液采用溶媒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制备薄层板层析, 从中分离得到杀线虫活性化合物A23-1和A46-2。化合物A23-1经光谱和波谱分析(UV、1H-NMR、13C-NMR、DEPT、1H-1H COSY、HMBC、HSQC)以及文献对照, 鉴定为4¢,7-二羟基异黄酮, 化合物A46-2的结构正在鉴定中。

    • 一株抗锰土壤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活性分析

      2010, 37(9):1287-1292.

      摘要 (2033) HTML (0) PDF 904.01 K (2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山东崅屿采集的黄棕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抗Mn (II)和Mn (II)氧化双重活性的芽胞杆菌, 其最高Mn (II)耐受浓度达到130 mmol/L, 对Mn (II)的氧化活性为3.3 μmol/(L·d)。通过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生理生化反应、G + C mol% 测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鉴定, 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命名为MB283。该菌株在添加Mn (II) (10 mmol/L)条件下比不添加Mn (II)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速率。采用高温培养并结合0.01% SDS处理, 从MB283菌株筛选到一株发生内生质粒消除的突变株MB287, 具有与野生菌株类似的锰耐受活性, 且对Mn (II)的氧化活性与野生菌株相比无明显改变, 表明野生菌株MB283中与锰抗性和锰氧化相关的基因可能是定位于该菌的染色体上。

    • 水稻秸秆腐解复合菌系RSS-4的选育及其腐解特性

      2010, 37(9):1293-1298.

      摘要 (1798) HTML (0) PDF 638.59 K (2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限制性培养技术与温度梯度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从四川成都平原多年还田的土壤中筛选、构建出一组在中温条件下对水稻秸秆具有腐解功能的复合菌系RSS-4。该复合菌系在22°C条件下, 稻秆腐解试验表明: pH先升高后降低, 最后稳定在7.20; 纤维素酶活、半纤维素酶活均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最高酶活分别为0.91、3.40 U; 到16 d腐解结束时, RSS-4对稻秆、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5.0%、55.5%和44.1%, 而木质素在整个腐解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说明所筛选构建的这组腐解复合菌系可加速稻秆的腐解。同时发现采用未灭菌的筛选方法筛得的复合菌系RSS-4比灭菌所得的RSS-4¢腐解效果要好。

    • >食品微生物学
    • 内蒙古西部区酸粥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菌分析

      2010, 37(9):1299-1304.

      摘要 (2251) HTML (0) PDF 771.15 K (3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内蒙古地区采集28份酸粥样品, 从中分离出40株酵母菌,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26S rDNA D1/D2区域 (600 bp左右) 碱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酸粥中的酵母菌有Issatchenkia orientali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eotrichum sp.、Candida pararugosa、Candida parapsilosis、Trichosporon asahii、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Clavispora lusitaniae和 Candida tropicalis。经过分析,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75%, Frequency percentage) 为酸粥中的优势菌。

    • 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2010, 37(9):1305-1311.

      摘要 (2156) HTML (0) PDF 778.61 K (3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α-鼠李糖苷酶活力和柚苷酶活力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发酵条件对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发酵温度、菌丝形态、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和装液量对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都具有重要影响。初步优化得到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的条件为: 培养基初始pH 8.0, 玻璃珠添加个数5个, 装液量45 mL, 接种量7%, 发酵温度34°C, 摇床转速190 r/min。采用此条件进行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鼠李糖苷酶活力最大可达1076.32 U/mL, 柚苷酶活力最大可达420.68 U/mL, 分别比初始条件提高了72.35%和78.03%。黑曲霉DB056不仅在对数生长期能快速合成柚苷酶, 在稳定期及衰亡期也会不断地分泌柚苷酶。阐明了发酵条件对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的影响并获得了经过初步优化的发酵条件, 为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 提高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的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兽医微生物学
    • Asia1型口蹄疫病毒第V群猪源和牛源毒株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2010, 37(9):1312-1319.

      摘要 (1850) HTML (0) PDF 1.64 M (2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查明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和牛源毒株的序列差异, 采用RT-PCR方法, 对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分离毒株Asia1/HN/06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并与第Ⅴ群牛源和猪源参考毒株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Asia1/HN/0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约8236 nt [含38个A的poly(A)尾], 其中5'NCR长1116 nt, 前导蛋白(L)编码区长603 nt, 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为6990 nt, 3'NCR长93 nt, 3¢端是至少含有38个A的poly(A)尾巴。猪源毒株和牛源毒株的全基因比较分析表明, 属于第Ⅴ群, 全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8.0%, 主要差别是猪源毒株Asia1/HN/06在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变为RDD和155位置的N变为S或D, 该群毒株3A更具有猪源毒株特征, 有4个特异性氨基酸变异。明确了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和牛源毒株的序列差异, 为进一步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猪源和牛源毒株差异位点或基因在病毒表型变异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牛化脓性隐秘杆菌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2010, 37(9):1320-1324.

      摘要 (1981) HTML (0) PDF 1.54 M (3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犊牛化脓性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 经检测该病原以化脓性隐秘杆菌为主, 研究建立快速检测化脓性隐秘杆菌的PCR诊断方法。根据化脓性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 对PCR条件进行优化后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扩增出927 bp目的基因, 最佳引物浓度为0.2 μmol/L、退火温度58°C、Mg2+浓度1.5 mmol/L, 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化脓性隐秘杆菌参考菌株能扩增出927 bp目的基因, 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等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PCR的最低检出量为42个化脓性隐秘杆菌。建立的牛化脓性隐秘杆菌的PCR诊断方法,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为化脓性隐秘杆菌引起的牛化脓性肺炎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 >药物微生物学
    •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产生的二聚和三聚吲哚类生物碱

      2010, 37(9):1325-1330.

      摘要 (2038) HTML (0) PDF 577.81 K (3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病原菌资源, 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 tarda) 的次生代谢产物, 采用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 从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吲哚类生物碱1-5。结合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 化合物1-5的结构依次鉴定为: bis(1H-indol-3-yl)phenylmethane (1)、1,1-bis(1H-indol-3-yl)-2-phenylethane (2)、(2S)-3,3-bis (1H-indol-3-yl)propane-1,2-diol (3)、1H,1¢H,1¢¢H-3,2¢:3¢,3¢¢-terindole (4) 和(3,2¢:2¢,3¢¢- terindolin)-3¢-one (5), 其中化合物1、2和4为新天然产物。利用药敏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和SRB法, 对5个单体化合物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化合物1和3对产气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0.125 g/L。

    • 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不同菌落子实体产量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2010, 37(9):1331-1340.

      摘要 (2567) HTML (0) PDF 582.09 K (3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形成的不同类型菌落子实体产量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旨在探讨矿质元素与子实体产量以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 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 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Ⅴ型, 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中等、Ⅱ型最低, Ⅴ型形成的子实体均为畸形; Ⅳ、Ⅵ、Ⅶ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菌丝生长速度依次为Ⅴ型 > Ⅳ型 > Ⅶ型 > Ⅵ型 > Ⅲ型 > Ⅱ型 >Ⅰ型, 高产型菌落生长速度最慢, 而低产型菌落菌丝徒长, 表明菌落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成负相关。优型菌落——Ⅰ型菌落子实体高产及高产保持代数最多的矿质元素配方为K3Mg2Ca4Mn3Zn2, 其中Mn和K促进子实体高产, K、Mg、Ca有利于高产保持多代。抑制Ⅰ型菌落菌丝徒长的最佳配方为K3Mg2Ca2Mn3Zn2, 其中Mn对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 丹参、黄精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37(9):1341-1346.

      摘要 (2391) HTML (0) PDF 913.63 K (2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四川遂宁地区采集了丹参、黄精2种道地中药材, 样品通过0.87%次氯酸钠不同时间梯度消毒, 用组织法和匀浆法对植株进行处理, 并在HV、G2、S等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和萘啶酮酸以抑制非放线菌的生长, 确定了分离中药材内生放线菌比较适宜的方法。经分离、纯化得到52株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各异的内生放线菌。选取其中1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 PCR-RFLP分析, 在88%的相似水平上, 被分为5个遗传类型, 表明了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遗传多样性。

    • 费氏链霉菌中子辐射诱变菌株对新霉素的生物转化

      2010, 37(9):1347-1355.

      摘要 (1813) HTML (0) PDF 1.02 M (2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霉素产生菌费氏链霉菌进行中子辐射诱变和突变株筛选, 获得不产新霉素的突变株。以突变株为转化菌种, 以新霉素为底物, 对转化发酵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对新霉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底物浓度、底物添加时间、底物添加方式、接种量、培养基装量、转化时间、碳源、氮源、pH、温度对新霉素转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转化条件优化参数进行转化大量培养, 转化液经4步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薄层层析检测纯化样品为单一斑点。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对获得的4个转化产物分离样品做生物活性检测, 发现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姜青枯假单孢杆菌都具有抑制活性, 1个样品对大白菜软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 >简报
    • 重组根瘤农杆菌葡萄糖耐受型β-葡萄糖苷酶性质

      2010, 37(9):1356-1361.

      摘要 (2032) HTML (0) PDF 829.69 K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已发现的葡萄糖耐受型β-葡萄糖苷酶均来源于真菌, 尚无原核细胞来源的相关报道。从根瘤农杆菌LBA4404中克隆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1, 将其构建在表达载体pET-28b上, 转化Escherichia coli RP (DE3), IPTG诱导表达。重组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高达36.7 μmol/(min·mg)。对经过Ni柱纯化的重组酶进行酶学分析发现: 该酶是糖基水解酶家族1的成员, 底物亲和力高, 专一性低, 在温度为40°C和pH在5-8之间时具有较高的酶活, 在低于40°C和pH 5-10之间时可稳定保存。以pNP-β-Glc为底物, 该酶的最适pH为6.4, 最适温度为60°C, 在37°C和pH 6.4的反应体系中, 该酶的Km为0.09 mmol/L, 竞争性抑制剂葡萄糖酸-δ-内酯和葡萄糖的Ki分别为0.03 mmol/L和75 mmol/L, 具有很高的葡萄糖耐受性, 当金属离子Ag+和Zn2+存在时, 酶活被明显抑制。该酶对pNP-β-Gal和pNP-α-Glc的Km分别为3.61 mmol/L和14.31 mmol/L。

    • >专论与综述
    • 微生物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2010, 37(9):1362-1368.

      摘要 (1987) HTML (0) PDF 701.37 K (4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来源于微生物的天然黄色素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概述, 尤其对红曲黄色素的生产、安全性以及黄色素的合成代谢机理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 最后对红曲黄色素的应用前景及其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链霉菌调控蛋白DasRABC的研究进展

      2010, 37(9):1369-1373.

      摘要 (1925) HTML (0) PDF 584.37 K (3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asR及其相邻的Das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在链霉菌代谢和形态分化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就DasR的结构、调控序列特点及其与DasABC的关系、DasRABC调控链霉菌发育及次生代谢、DasRABC与链霉菌营养利用等几方面讨论调控蛋白DasRABC的研究进展。

    • 植物促生菌提高植物重金属耐受性研究进展

      2010, 37(9):1374-1378.

      摘要 (2160) HTML (0) PDF 460.30 K (3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关注。许多植物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利用资源, 然而, 最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有限, 实际应用中变得越来越困难。植物促生菌资源对环境无污染, 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和巨大的潜力。随着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调控将会使植物修复技术变得更加可行和更有价值。回顾近年来新兴的微生物调控技术, 主要是植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和应用价值。

    • 茄科雷尔氏菌的蛋白分泌系统及其特征

      2010, 37(9):1379-1384.

      摘要 (1852) HTML (0) PDF 502.60 K (3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茄科雷尔氏菌利用自身的分泌系统能向胞外分泌上百种蛋白, 其中Ⅱ型和Ⅲ型分泌系统通过不同机制将分泌蛋白靶定到胞外或宿主细胞, 是决定茄科雷尔氏菌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的主要因素。其中Ⅲ型分泌系统不依赖Sec信号转导系统但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的识别激活, 并在病原菌对宿主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细菌在宿主细胞的生长增殖中发挥功能。到目前为止, 已经从茄科雷尔氏菌的GMI1000株系中鉴定出两类在宿主细胞中存在靶标, 并由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Pop2和Gala蛋白家族。主要就茄科雷尔氏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效应蛋白及其宿主靶标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高校教改纵横
    • 西藏学生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探索

      2010, 37(9):1385-1389.

      摘要 (1688) HTML (0) PDF 474.31 K (2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程,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高级农业人才, 根据西藏学生的具体特点, 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6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为学生下基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2010, 37(9):1390-1394.

      摘要 (1661) HTML (0) PDF 497.31 K (3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以及微生物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需要, 对水处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并取得良好效果。

    • >生物实验室
    • 高温处理构建不感染内生真菌羽茅种群的方法探讨

      2010, 37(9):1395-1400.

      摘要 (1985) HTML (0) PDF 614.56 K (2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寻求构建禾草内生真菌不感染种群的方法, 选用羽茅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高温处理对内生真菌和宿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60°C高温处理种子能有效杀灭种子内的内生真菌, 处理时间为30 d时, 所有检测幼苗均不感染内生真菌。同时高温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 且在幼苗生长初期对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与其他杀菌方法相比, 高温处理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构建羽茅无菌种群的方法。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