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年第3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 纤维素高效降解菌YN1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2010, 37(4):0496-0502.

      摘要 (2086) HTML (0) PDF 2.06 M (3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降解天然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 并用于农田秸秆腐熟及竹林地稻壳促腐。从牛羊粪堆肥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YN1, 对其进行了形态和系统发育分析; 测定了YN1的液、固体发酵酶活; 进行了YN1对纤维素的失重测定; 对YN1在纤维素表面上的定殖及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进行了电镜观察。经菌株形态分析和ITS基因序列分析, 将YN1鉴定为曲霉(Aspergillus sp.); 在YN1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第3天, 内切酶、外切酶、β-糖苷酶和总纤维素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95.7、14.6、20.5和26.6 U/mL, 固体发酵培养第5 d各酶活均达到峰值, 依次为1192.2、100.6、136.9和210.7 U/g; 在失重测定中, YN1在7 d内可降解41.87%的秸秆, 31.59%的稻壳; 在扫描电镜下可明显观察到YN1对滤纸、秸秆和稻壳的降解。YN1可有效降解天然纤维素, 对农田秸秆腐熟及竹林地稻壳促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新疆棉田土壤固氮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37(4):0503-0507.

      摘要 (2044) HTML (0) PDF 1.33 M (3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ERIC-PCR和16S rDNA全序列测定方法, 研究了新疆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的58株固氮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采用平均连锁法(UPGMA)分析ERIC-PCR的聚类结果表明在Watson距离为0.65左右时可以将供试菌株分为9个大群。选取ERIC-PCR各群中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全序列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Enterobacter、Bacillus、Acinetobacter、Pseudomonas、Serratia和Yersinia 6个属。

    • 鸡粪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

      2010, 37(4):0508-0512.

      摘要 (2426) HTML (0) PDF 517.06 K (3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 研究鸡粪沼气池发酵液中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随机分析文库中50个克隆的16S rDNA基因序列, 结果发现, 其中46个克隆属于产甲烷菌属, 与Methanogenium marinum strain AK-1菌株的相似性为99%-100%, 占总数的92%; 3个克隆(KD525、KD526和KD567)属于甲烷袋状菌属, 与Methanoculleus sp. dm2菌株的相似性均为99%, 占总数的6%; 1个克隆(KD519)属于甲烷粒菌属, 与Methanocorpusculum bavaricum菌株的相似性为99%, 占总数的2%。另外, 同样分析了样品中甲基辅酶M还原酶alpha亚基mcrA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 发酵液中甲酸含量为28.85 g/L, 约占总有机酸含量的81.7%; 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 分别约占总气体量的55.5%、41.1%和3.2%。

    • 棉秆沼气发酵生物预处理及接种物的驯化

      2010, 37(4):0513-0519.

      摘要 (2219) HTML (0) PDF 917.49 K (3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多代淘汰的方法, 筛选了一组稳定高效的棉秆降解复合菌系-MEG复合菌系。将该菌系接入棉秆, 静置处理7 d后进行沼气发酵, 其产气量较未经预处理的提高了2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 生物预处理后棉秆沼气发酵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较未经预处理的丰富。同时, 比较了采用6种驯化方法获得的接种物对棉秆沼气发酵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河底泥、臭水沟泥、工厂废水底泥、荷塘底泥、湖底泥等5种污泥混合后驯化的活性污泥可作为棉秆沼气发酵的有效接种物, 其沼气发酵的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均较单种污泥驯化的接种物高。

    • 紫外线诱变和恒化器培养筛选耐高温的高产乳酸菌

      2010, 37(4):0520-0523.

      摘要 (2603) HTML (0) PDF 575.27 K (4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紫外线诱变结合恒化器富集筛选耐高温高产乳酸菌的方法。首先以一株鼠李糖乳杆菌为出发菌种, 并用紫外线的方法进行诱变, 然后通过恒化器培养的方法在55oC下进行了耐高温高产菌株的富集。最终获得了9株耐高温菌株, 其在高温下的产酸能力较出发菌株有了较大提高, 其中一株突变株HT1发酵48 h后L-乳酸产量达到了62.9 g/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8.1 g/L。本方法比一般平板筛选方法的效率高, 大大减轻了复筛的工作量。

    • 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2010, 37(4):0524-0528.

      摘要 (2708) HTML (0) PDF 708.26 K (4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黄浦江淀山湖的水底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细菌形态观察, 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为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同时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支, 推测该菌为Bacillus属中一个新的亚种。对该菌株产酶及酶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纤维素酶的产生与细菌的生长密切相关。该菌株在37oC, pH 7.0的条件下, 发酵66 h后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值4.58 U/mL。

    • 有机酸胁迫下厌氧污泥产氢效果

      2010, 37(4):0529-0533.

      摘要 (2134) HTML (0) PDF 596.85 K (3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酸、丙酸、乳酸及丁酸是厌氧发酵产氢过程中4种主要的液相末端发酵产物, 其积累对产氢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利用多种有机酸胁迫提高污泥的酸耐受能力, 并以污泥中脱氢酶活性为生化指标, 对不同浓度酸胁迫下厌氧污泥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胁迫后污泥产氢量及末端产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酸胁迫后污泥产氢量有一定增加, 其中乙酸和丁酸胁迫效果最好, 较对照组提高了近一倍; 末端产物分析研究表明, 不同的有机酸胁迫后, 其产量在发酵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增加, 而乙酸含量在酸胁迫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序言
    • 快速发展中的环境微生物科学与技术—“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专刊序言

      2010, 37(4):0485-0486.

      摘要 (1897) HTML (0) PDF 357.49 K (2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主题, 在环境微生物学前沿、微生物与环境健康及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 以及环境微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充分反映了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界取得的最新进展, 为了展现国内环境微生物及相关交叉领域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最新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针对“第十二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组织出版了这期“环境微生物专刊”, 期望该专刊的出版有助于促进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 >主编点评
    • 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淋滤

      2010, 37(4):0614-0614.

      摘要 (1755) HTML (0) PDF 252.99 K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2010, 37(4):0615-0621.

      摘要 (2209) HTML (0) PDF 1.06 M (3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从剩余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土著硫杆菌。对两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立二者分别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 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 t)。将二者的单菌和混合菌分别接种于剩余活性污泥中, 进行了为期9 d的生物淋滤, 对淋滤过程中的pH变化、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生物淋滤9 d混合菌对于As、Cr、Cu、Ni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 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09%、93.47%、98.32%、97.88%和98.60%。对于Cd和Pb混合菌生物淋滤的去除率在第6天之后迅速下降, 但是A. t单菌淋滤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 >环境微生物与环境健康
    • 连作对麦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010, 37(4):0487-0491.

      摘要 (2232) HTML (0) PDF 780.88 K (3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草药麦冬为研究对象,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 考察连作对麦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重茬麦冬根际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从苗期至快速生长期、再到块根膨大期分别为3.36-3.40-3.69, 丰富度指数为55.0-61.5-63.5, 均匀度指数为0.84-0.82-0.89; 而同期正茬根际细菌群落的上述指数值分别为3.66-3.33-3.72、67.5-53.5-63.5和0.87-0.84-0.90。通过对土壤细菌群落的DGGE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 上述各个时期重茬与正茬样本均发生显著分离, 表明连作改变了麦冬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趋势和结构组成。进一步比较麦冬块根膨大期根际主要功能菌群的数量变化, 发现连作后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加, 而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减少。对比发现重茬麦冬的产量仅为正茬的70.6%, 表明麦冬连作减产与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相关。

    • 魔芋软腐病菌的致病条件及致病因子

      2010, 37(4):0492-0495.

      摘要 (1858) HTML (0) PDF 529.39 K (3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魔芋软腐病菌欧文氏杆菌的致病条件以及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结果表明, 该病原菌侵染魔芋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oC-30oC, 湿度范围为90%-95%。当魔芋受病菌侵染后, 从魔芋病斑处和病健处都能检测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随着腐烂程度的升高酶活迅速升高, 果胶酶酶活第6天达到最高值1.2473 U/mg, 纤维素酶酶活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1.0813 U/mg。表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魔芋软腐病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环境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 低温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

      2010, 37(4):0534-0542.

      摘要 (2369) HTML (0) PDF 1.56 M (3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哈尔滨太平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7株高效苯酚降解菌, 可利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对这7株菌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不同苯酚浓度下生长和苯酚降解情况的考察, 确定了这7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oC, 最适pH值为7.5, 最大可降解苯酚浓度为3000 mg/L。通过对这7株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的研究表明: 其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 在10oC、pH值为7.5、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15%、摇床振荡速度160 r/min 的条件下, 反应48 h 后可使500 mg/L的苯酚降解率达90%以上。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及苯酚降解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 当葡萄糖浓度是500 mg/L时, 该菌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在80%以上。该研究对处理含有其它碳源的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DGGE图谱条带的分析表明, 其亮度可以说明这些菌在各个系统中均表现为优势菌, 且在污水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其优势地位能够稳定地存在。其中2、4、24、28条带丰富, 表现出它们在污水环境系统中的多样性。

    • 海水养殖含氮废水处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研制

      2010, 37(4):0543-0546.

      摘要 (2202) HTML (0) PDF 524.71 K (3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应用于海水养殖废水修复的微生态制剂不仅存在菌株针对性、适应性差的缺点, 而且很少考虑功能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应用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本实验针对海水养殖过程中的氮素循环, 选择分离自海水养殖废水环境的亚硝化细菌ZW38、反硝化细菌ZL5和蛋白酶产生菌ZS7进行配伍实验, 以混合培养体系中各种类型细菌的数量及氨态氮、亚硝态氮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为指标, 发现3种功能细菌以3:2:1的比例混合, 且使用量为109 CFU/L时, 彼此之间可相互促进生长, 经过5 d处理, 海水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可溶性蛋白和氨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0%和77.5%。

    •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2010, 37(4):0547-0552.

      摘要 (1700) HTML (0) PDF 744.83 K (3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淤泥中筛选到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X18, 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培养40 h进入稳定期, 48 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 菌株JX18最适培养基初始pH值7.0, 培养温度30oC, 摇床转速160 r/min, 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下, 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达到90.56%。

    • 球形红细菌污泥颗粒化及降解氯苯

      2010, 37(4):0553-0560.

      摘要 (1888) HTML (0) PDF 1.47 M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投加絮凝剂是促使微生物快速形成污泥颗粒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研究在不同絮凝剂下生成的生物絮体的形态和沉降性能, 推荐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促进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形成污泥颗粒的絮凝剂。PAC的最佳投加量范围为140-160 mg/L, 其中, PAC投加量150 mg/L时, 促进污泥颗粒化的效果最好。考察球形红细菌污泥颗粒降解氯苯的环境条件, 结果表明球形红细菌污泥颗粒降解氯苯的最佳条件为好氧、pH 7.0、30oC

    • 应用微生物降低鸡粪N营养元素损失, 促进其无害化进程

      2010, 37(4):0561-0565.

      摘要 (1996) HTML (0) PDF 451.69 K (2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减轻大量禽畜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将其资源化为优质的无害化有机肥料, 研究了微生物F468对降低鸡粪N营养元素损失和促进其无害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继代80次, F468降低鸡粪氨气挥发的能力无显著变化, 能降低鸡粪79%的N元素损失。F468还能通过降低蛔虫卵和粪肠杆菌的数量, 促进鸡粪的无害化进程。不添加F468, 蛔虫卵和粪肠杆菌达到我国无害化标准(NY884-2004)的时间分别需要25 d和20 d。加入F468后, 蛔虫卵和粪肠杆菌达到我国无害化标准的时间分别需要15 d和10 d, 均比不加微生物提前10 d达到我国无害化标准。

    • 城市河道污水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

      2010, 37(4):0566-0572.

      摘要 (2535) HTML (0) PDF 634.87 K (3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富集培养和BTB(溴百里酚蓝)平板法从城市河道污水中筛选、分离获得了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株ADZ1, 48 h内对硝酸盐的降解率为93.1%, 总氮的去除率为34.7%。16S rR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Pseudamonas sp., 经VITEK? 2系统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对该菌株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以乙醇为最佳碳源, 在碳氮比达到12:1时, 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总氮去除率达到41.3%。该菌株对溶解氧、pH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菌体活力强,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五株产MnCO3细菌的除锰特性

      2010, 37(4):0573-0579.

      摘要 (2064) HTML (0) PDF 791.21 K (3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从湖南省某锌锰矿矿口和天津市西青玛钢厂锰原料仓库土样中富集分离获得5株对锰有去除能力的抗锰细菌, 将其命名为J2-3、J4-3、J12-1、JM3-2和JD。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等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归属为氢噬孢菌属、分枝杆菌属、红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JD和JM3-2菌的Mn(Ⅱ)抗性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 mmol/L, J2-3、J4-3和J12-1菌为12 mmol/L。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明这5株抗锰菌随生长生成了MnCO3沉淀而将Mn(Ⅱ) 从溶液中去除。其中JD和JM3-2的锰去除率分别为94.28% ± 0.1%和93.10% ± 3.1%。其他菌的锰去除率也均在85%以上。研究发现培养基的pH由起始的7.0变为最终8.5以上, 推测其除锰原理可能是由于菌体代谢改变了培养基pH而将可溶的MnCl2转化为不溶的MnCO3沉淀。本研究证实了和以往报道的锰氧化细菌不同的新型除锰细菌。

    •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破乳效能

      2010, 37(4):0580-0585.

      摘要 (2645) HTML (0) PDF 655.79 K (3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的生长及破乳效能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单一碳源葡萄糖和混合碳源葡萄糖 + 液体石蜡的培养基可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 单一碳源葡萄糖、混合碳源葡萄糖 + 汽油和以硝酸铵 + 酵母膏为氮源的菌液有较高的破乳效能; 在正交试验中, 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量影响最大, 其最优组合为: 培养温度25oC, 摇床转数140 r/min, 培养pH值7.0, 接菌量6 mL, 培养时间24 h。摇床转数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的破乳效能影响最大, 优化结果为: 培养温度25oC, 摇床转数140 r/min, pH值7.0, 培养时间20 h。

    • >专论与综述
    • 亚硝酸盐对污水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0, 37(4):0586-0593.

      摘要 (1948) HTML (0) PDF 688.93 K (3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硝酸盐作为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中间产物, 存在于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对于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亚硝酸盐既是电子受体用于反硝化除磷, 同时又是抑制剂影响生物除磷过程。本文综述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和缺氧环境中的代谢机理, 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好氧除磷和反硝化除磷两方面介绍了亚硝酸盐对污水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 同时概述了亚硝酸盐对生物除磷的抑制机理,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2010, 37(4):0594-0600.

      摘要 (2159) HTML (0) PDF 581.78 K (4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效、低毒和高选择性的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 其中有些品种对禾本科杂草也有抑制作用。由于该类除草剂易残留药害及容易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因而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环境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概况及其作用机理、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率的因素, 最后展望了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解决除草剂残留药害的最佳途径。

    • 根瘤菌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争议

      2010, 37(4):0601-0606.

      摘要 (2174) HTML (0) PDF 497.94 K (5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瘤菌是一类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细菌。近年来,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根瘤菌分类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新的根瘤菌资源的不断发掘, 根瘤菌的分类体系也不断地被完善。文中主要阐述了根瘤菌分类系统的演化历史、目前存在争议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研究进展

      2010, 37(4):0607-0613.

      摘要 (2241) HTML (0) PDF 514.86 K (4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微生物与矿物表面深度作用的前提, 也是生物药剂在选矿中的应用的基础研究。本文综述了影响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环境因素, 微生物细胞与矿物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细胞表面基团、表面成分及其胞外聚合物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