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年第3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高原湿地产甲烷菌

      2010, 37(11):1705-1705.

      摘要 (1732) HTML (0) PDF 274.87 K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若尔盖高原产甲烷菌数量的时空差异性

      2010, 37(11):1706-1711.

      摘要 (2003) HTML (0) PDF 842.68 K (3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构建了总甲烷菌实时荧光绝对定量PCR的标准品以及标准曲线, 用于总甲烷菌的定量测定, 所构建的质粒DNA浓度为160 mg/L, 标准曲线相关性为0.992, 扩增效率为98.6%。研究表明, 若尔盖花湖地区4月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甲烷菌含量相当, 湿地生态系统9月甲烷菌含量高于7月, 7月甲烷菌含量高于4月, 在7月和9月随着深度的增加甲烷菌含量也增加, 而草地生态系统的甲烷菌含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深度上的规律性。

    • >回顾点评
    • 好氧反硝化菌

      2010, 37(11):1712-1712.

      摘要 (1740) HTML (0) PDF 305.63 K (3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pH对破乳菌Alcaligenes sp. S-XJ-1破乳性能的影响

      2010, 37(11):1575-1580.

      摘要 (2034) HTML (0) PDF 593.34 K (2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破乳菌Alcaligenes sp. S-XJ-1, 该菌在初始pH 6.0?11.0均可生长, 其最适初始pH为10.0。在初始pH 10.0条件下培养, 破乳菌产量最高可达4.8 g/L, 菌悬液投加量为1000 mg/L时, 24 h破乳率在85%以上。同时, 该培养条件下得到的生物破乳菌细胞表面疏水性最大, 对碳氢化合物的吸附能力达72.7%, 接触角达115°。采用稳定性分析仪分别对pH 7.0和pH 10.0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体的破乳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与初始pH 7.0相比, 初始pH 10.0培养得到的破乳菌可以加速分散相粒径的增大, 最终使乳状液破乳速率大幅提高。

    • 一株以葡萄糖为底物产2,3-丁二醇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010, 37(11):1581-1587.

      摘要 (2036) HTML (0) PDF 966.53 K (3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批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产2,3-丁二醇的菌株, 经初步发酵测定发酵液中2,3-丁二醇含量, 其中菌株6-7的2,3-丁二醇产量最高达49.6 g/L。对其进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 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 比对结果表明, 菌株6-7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IHB332相似性达99%。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属, 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6-7。其特点是属于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型菌株, 因此, 利用Bacillus subtilis 6-7生产2,3-丁二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环境微生物学
    • 一株产阿魏酸酯酶青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征

      2010, 37(11):1588-1593.

      摘要 (2104) HTML (0) PDF 1.25 M (3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腐烂的木质纤维中筛选了一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HDFE1, 根据其形态特征、rDNA ITS1-5.8S-ITS2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菌株HDFE1为青霉属的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菌株HDFE1最适生长温度为30°C, 最适生长pH 为6.0。该菌株在30°C、pH 6.0、200 r/min培养60 h时, 阿魏酸酯酶酶活力为最高, 达20.75 U/L。

    • 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及特性

      2010, 37(11):1594-1599.

      摘要 (2133) HTML (0) PDF 653.88 K (3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昌市郊某养鱼塘采样分离出22株反硝化细菌, 其中8株反硝化率较高, 从中选择一株效果最好的作为研究对象, 命名为HS-N62, 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40 mg/L, 菌株HS-N62在12 h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6%, 而且没有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该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C?37°C, 最适生长pH范围6.0?8.0, 最适C/N比为10 : 1, 并能利用多种碳源生长。运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该菌株最适的反硝化条件。反硝化菌株HS-N62还具有较好的除磷能力, 12 h除磷率达到67.7% (初始磷酸盐浓度57 mg/L)。通过形态学特性和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菌株HS-N62与Pseudomonas sp.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性达99%, 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 >基础微生物学
    • 标准菌株CMCC(F)98003的多相复核鉴定

      2010, 37(11):1600-1605.

      摘要 (4785) HTML (0) PDF 999.07 K (6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形态学观察、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ITS rDNA序列分析、ITS区特殊位点碱基分析、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对《中国药典》(CHP)中指定使用的培养基质控参考菌株CMCC(F)98003进行了多相复核鉴定。结果表明: CMCC(F)98003为黑曲霉, 与CHP收载的科学名称是一致的。鉴于黑曲霉与巴西曲霉虽然较为接近, 但已成为两个不同的种, 其形态学、系统发育学和代谢产物等特性均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药典》是否需要更换新的丝状真菌代表菌株, 以保持与国际上其他药典的一致性值得研究。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草菇MAPKKK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0, 37(11):1606-1609.

      摘要 (1992) HTML (0) PDF 602.74 K (3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担子菌丝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激酶激酶(MAPKKK)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两对简并引物, 通过巢式简并PCR方法获得草菇VV-MAPKKK基因中的保守片段, 然后通过和草菇基因组信息比对, 获得了VV-MAPKKK基因全长序列。VV-MAPKKK基因长度为4434 bp, 包含4个内含子, 编码1405个氨基酸残基, 推定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巴西芽生菌(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和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MAPKKK同源蛋白相似性分别为58%、57%和56%。对VV-MAPKKK蛋白的系统发生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VV-MAPKKK与担子菌中的Hog信号传导途径的MAPKKK同源蛋白聚在同一进化支上, 这些数据都支持所获得的VV-MAPKKK为Hog-MAPKKK蛋白在草菇中的同源物的推定。

    • >农业微生物学
    • 分根培养系统中AM真菌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效应

      2010, 37(11):1610-1616.

      摘要 (1963) HTML (0) PDF 827.76 K (3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根培养系统中将大豆(Glycine max Merrill)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或/和大豆胞囊线虫(SCN, Heterodera glycines)后, 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率、病情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将大豆胞囊线虫与AM真菌接种于分根培养系统同一室或分别接种于不同室, AM真菌均能显著降低大豆病情指数和线虫侵染速率, 且将二者接种同一室处理的效果大于不同室处理; 与只接种SCN的处理相比, 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3周后在同室接种SCN处理的根围土壤中胞囊数、根上胞囊数和根内线虫数分别降低了47.4%、58.9%、46.6%和50.5%、67.0%、57.5%, 表明AM真菌能显著抑制线虫的发育; 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在一定时间段内诱导了大豆根系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的活性。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能够诱导大豆植株抵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 既能在同一室的根围局部与SCN竞争侵染位点, 又能对不同室的根系诱导产生防御性酶, 推测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拮抗SCN的效应既是局部的, 也是系统性的。

    • >食品微生物学
    • 猪肚菇担孢子交配型的分析

      2010, 37(11):1617-1620.

      摘要 (1791) HTML (0) PDF 1.09 M (3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个不同的猪肚菇菌株为材料, 采用三轮杂交系统研究了其担孢子的交配型。显微镜观察表明, 1个担子上着生有4个担孢子。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猪肚菇属四极性异宗结合。χ2测验结果显示, 2个菌株的4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1:1的分离规律, 1个菌株的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

    • 浓香型白酒窖池细菌群落

      2010, 37(11):1621-1627.

      摘要 (2043) HTML (0) PDF 1.10 M (3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不同窖龄浓香型白酒窖池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 结果发现: (1) 所有窖泥样品均出现9?22条较清晰的条带, 其中均表现出较高优势度的条带7条, 但各样品优势条带的变化规律不同; (2) 所有窖泥样品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93?2.82之间, 随着窖龄的增加, 相同位置样品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递增趋势; (3) 同一窖池不同位置样品的PCR-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 在0.63?1.00之间, 不同窖龄窖池的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低, 在0.34?0.76之间。

    •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

      2010, 37(11):1628-1633.

      摘要 (2809) HTML (0) PDF 881.53 K (4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 通过测定茶多酚与两种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以及菌体在磷代谢和蛋白质表达方面的变化, 初步阐明了茶多酚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更强。经茶多酚处理后, 细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和总糖浓度均增大, 表明了茶多酚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 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另一方面, 经茶多酚处理后的两种菌对磷的消耗量降低, 以致严重影响了核酸、磷脂等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谢; 通过SDS-PAGE分析, 证实茶多酚可以阻碍细菌蛋白质的正常表达, 以致影响其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酶的催化活性, 最终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

    • 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

      2010, 37(11):1634-1641.

      摘要 (1746) HTML (0) PDF 1.36 M (3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旨在设计开发一种更适用于海产品重要致病菌——辛辛那提弧菌快速筛选与检测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ciDM)。基于辛辛那提弧菌特有的综合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抗力, 设计开发出一种VciDM, 用于辛辛那提弧菌的反复检验, 对Vci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VciDM对辛辛那提弧菌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在37°C ± 0.1°C培养16?24 h, 辛辛那提弧菌菌落为黄色; 其他致病菌菌落呈绿色或不生长; VciDM对辛辛那提弧菌的出菌率高, 为(82.14 ± 4.45)%; VciDM的检出限为101 CFU/mL; 与常规方法相比, 结果易于观察, 减少了溶藻弧菌等常伴弧菌的干扰, 省去了TCBS分离培养后的生化试验, 降低检测成本, 减少工作量, 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鉴别能力。VciDM平板可以对辛辛那提弧菌进行快速监测。

    • >微生物育种
    • 大气压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

      2010, 37(11):1642-1649.

      摘要 (2368) HTML (0) PDF 1.35 M (3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茂源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 03-10为出发菌株, 采用一种新型的裸露电极大气压辉光放电的冷等离子体技术对链霉菌孢子进行诱变。根据双层平板法菌落显色及诱变处理后菌落形态差异快速筛选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突变株。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42.8%和20.6%。最后复筛选育出具有较好遗传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的高产突变株G2-1, 酶活达到2.73 U/m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2%。

    • >医学微生物学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的分离、培养及连续传代

      2010, 37(11):1650-1655.

      摘要 (1846) HTML (0) PDF 885.64 K (2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发一种分离并增殖肺炎衣原体(Cpn)的简易方法极具意义。该方法先分离血液标本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PEG使Cpn-Ag阳性的PBMC裂解释放出Cpn, 然后与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一起离心, 继续培养Hep-2细胞, 再将Hep-2细胞冻融破碎后, 放入到新的Hep-2细胞中进行离心, 以完成Cpn的1次传代, 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4次传代。分别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及PCR法检测Hep-2细胞中的Cpn-Ag和Cpn DNA, 并用FITC标记的属特异性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检测实验分离以及进口菌株传代后的包涵体形成单位数量。结果显示MIF法检测Cpn感染后的Hep-2细胞, 其胞内Cpn-Ag强阳性; MIF法检测1次传代及2次传代的Hep-2细胞, 其胞内Cpn-Ag亦均强阳性, 3次传代为阳性, 而4次传代为阴性; PCR法检测2次传代后Cpn DNA阳性。该简化方法可以实现PBMC中Cpn的分离, 分离菌株传代4次后出现退化(优于进口菌株), 但该方法仍可实现进一步的培养及传代。

    • 利用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和质谱技术鉴定化脓性链球菌铜结合蛋白

      2010, 37(11):1656-1662.

      摘要 (1958) HTML (0) PDF 1003.58 K (2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脓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高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 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量的感染现象与病死案例。金属蛋白在微生物的代谢以及毒性构成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得到重视。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合层析技术对化脓性链球菌中铜结合蛋白进行分离, 配合质谱技术的使用, 共鉴定出21个铜结合蛋白, 这些蛋白分别在翻译、代谢、离子通道等各个生理进程中发挥相应作用。

    • >简报
    • 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记述

      2010, 37(11):1663-1665.

      摘要 (1907) HTML (0) PDF 788.33 K (3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华东地区木霉菌资源调查中, 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方法, 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木霉菌进行鉴定, 发现一个中国新纪录种, 即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Hypocrea koningiopsis Samuels, C. Suarez & H.C. Evans sp. nov.。该种典型的形态特征是在PDA以及CMD (玉米粉琼脂)上有瓶梗层出现象, 而在MA (麦芽提取物)培养基上没有此特征。

    • 植物乳杆菌荚膜缺陷型菌株的诱变选育

      2010, 37(11):1666-1671.

      摘要 (1991) HTML (0) PDF 1015.35 K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主分离和鉴定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C88为出发菌株, 采用亚硝基胍诱变、墨汁负染和显微镜观察筛选获得一株荚膜缺陷型突变株, 命名为植物乳杆菌C88M3, 经多次传代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曲线和RAPD分析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荚膜缺陷型菌株在遗传特性和产荚膜情况方面的差异。通过化学诱变方法获得了乳杆菌荚膜缺陷型菌株, 对进一步研究荚膜多糖在乳杆菌益生性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专论与综述
    • 酶法破碎微生物细胞的研究进展

      2010, 37(11):1672-1678.

      摘要 (2252) HTML (0) PDF 562.09 K (7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酶法细胞破碎技术不仅能提高胞内产物的提取效率、降低能耗, 还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 更有利于环保。主要介绍酶法破碎细菌、真菌、微藻、原生菌类等微生物细胞的研究进展、工业化情况以及应用展望。

    • 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2010, 37(11):1679-1684.

      摘要 (2538) HTML (0) PDF 521.68 K (4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指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为氮气的过程。由于在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上的独特优点, 基于厌氧氨氧化原理的脱氮技术被公认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脱氮技术, 因此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有关厌氧氨氧化细菌、厌氧氨氧化机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水处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 细菌类脂A的结构修饰及其应用前景

      2010, 37(11):1685-1691.

      摘要 (2099) HTML (0) PDF 606.38 K (4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膜外侧脂多糖的主要组成成分, 也是内毒素的活性成分, 可以被宿主免疫细胞识别并引发疾病。类脂A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对保守, 但在转运到外膜外侧的过程中它的结构被修饰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类脂A的结构修饰在细菌体内受到严格调控, 与细菌的毒性密切相关, 却不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主要介绍近几年类脂A结构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类脂A结构修饰在病原菌防治、疫苗开发、工业发酵和食品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0, 37(11):1692-1697.

      摘要 (2324) HTML (0) PDF 1.21 M (4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扼要概述和讨论了冬虫夏草与寄主的关系, 种的遗传变异、隐蔽种及伴生菌复合体, 高活性产物的体细胞杂交方法及固体人工培养和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究动态。

    • >高校教改纵横
    • 微生物学实验模块“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和选育”的教改研究与实践

      2010, 37(11):1698-1700.

      摘要 (1892) HTML (0) PDF 448.46 K (3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绕“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和选育”主线, 设计了一个由5个相互关联、前后衔接、形成一体的实验组成的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模块, 并进行教学实践。它们是: 培养基的配制、分装与灭菌; 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产蛋白酶细菌的培养发酵与条件优化; 产蛋白酶细菌的鉴定; 产蛋白酶细菌的紫外诱变育种。

    • 民族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0, 37(11):1701-1704.

      摘要 (1853) HTML (0) PDF 551.57 K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学实验是当代生命学科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针对民族院校的学生特点和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特色, 阐述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验证型、提高设计型和综合研究型3个层次, 贯彻“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实验课程教学方针, 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规范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应用能力。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