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37(1):0001-0001.
摘要:
吴继光 , 舒正玉 , 程蓝骍 , 江欢 , 祝昌飞 , 黄建忠
2010, 37(1):0002-0006.
摘要:一株对多种有机溶剂具有良好耐受能力的产脂肪酶菌株ZYB002经分子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产生的细胞结合脂肪酶最适温度为65?C, 最适pH为8.0, 在低于70?C和pH 3?8.5的范围内, 全细胞脂肪酶保持稳定。Ca2+、K+、Na+和NO3?等离子对脂肪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而Zn2+有抑制效应。全细胞脂肪酶对正丁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但曲拉通X-100对脂肪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效应。洋葱伯克霍尔德菌ZYB002全细胞脂肪酶良好的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有机溶剂耐受性, 表明该全细胞脂肪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王风芹 , 谢慧 , 楚乐然 , 原欢 , 续钊 , 宋安东
2010, 37(1):0007-0011.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等过程, 从种植怀地黄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丁醇兼性厌氧细菌菌株C2。以7%的玉米醪液为原料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 ABE)产量可达17.17 g/L, 其中丁醇11.2 g/L, 占65.2%; 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总糖浓度为25 g/L)产总溶剂量为3.64 g/L, 其中丁醇2.63 g/L, 占72.3%。形态学、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Bacillus), 与B. vallismortis、B. atrophaeus和B. mojavensis亲缘关系最近。
2010, 37(1):0012-0018.
摘要:本文以从鲍鱼肠道中分离出的霍乱弧菌SWBC-a为宿主菌,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2004年夏季深圳大梅沙海域赤潮海水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噬菌体。通过对分离出的噬菌体效价、RTD值的测定、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对属内外细菌的交叉裂解谱的研究, 筛选出3株裂解谱较宽的强效噬菌体。选取其中2株高效裂解噬菌体PsaA和PsaH做生物学特性分析, 证明除镁离子有利于噬菌体裂解外, 温度、pH值、紫外照射、柠檬酸钠对噬菌体裂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噬菌体研发用于消除霍乱弧菌的微生态制剂和诊断食源性霍乱弧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 37(1):0019-0023.
摘要:本文采用间歇试验, 对硝酸盐还原条件下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2,4,6-三氯酚(2,4,6-TCP)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硝酸盐浓度下, 体系中pH、硝酸盐浓度以及硝酸盐还原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当2,4,6-TCP初始浓度为20 mg/L时, 硝酸盐对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2,4,6-三氯酚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升高, 2,4,6-TCP的去除率降低, 硝酸盐还原活性升高; 体系先发生硝酸盐还原再进行2,4,6-TCP还原脱氯。
王春香 , 田宝玉 , 吕睿瑞 , 林伟铃 , 徐燕 , 黄钦耿 , 黄建忠
2010, 37(1):0024-0029.
摘要:酸杆菌(Acidobacteri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在许多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提取土壤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 采用特异引物扩增酸杆菌16S rRNA 基因, 构建酸杆菌门细菌16S rRNA 基因克隆文库,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随机克隆进行筛选、测序, 对该生态环境下酸杆菌菌群种类和组成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热带森林土壤的酸杆菌有5个类群: 分别为Gp1、Gp2、Gp3、Gp5和1个未知分类的酸杆菌种。其中Gp1是该土壤环境下酸杆菌门的绝对优势菌群, 约占整个酸杆菌群的50%-80%, 其次是Gp2, 占12%-25%, 不同采样点酸杆菌类群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研究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中的酸杆菌类群具有适应其土壤环境的广泛的多样性。
2010, 37(1):0037-0042.
摘要:本研究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7株,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归属于16个属, Fusarium和Alternaria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研究发现, 铁皮石斛根、茎、叶中内生真菌分布存在较大差别, 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 不同石斛植物中内生真菌的存在情况差别较大, 具有一定的宿主差异性。本研究丰富了真菌资源, 为石斛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2010, 37(1):0043-0047.
摘要:从人参根内分离到一株细菌ge21, 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 表明该菌株同已知菌 paenibacillus granivorans的相似性最高, 为96.89%, 初步认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剑麻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gaves)、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疫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和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原志伟 , 朱晓芳 , 朱春红 , 朱军 , 王建业 , 朱国强
2010, 37(1):0048-0054.
摘要:基于大肠杆菌(E. coli)染色体上asd基因的已知序列, 利用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一步法构建E. coli DH5α的asd基因缺失突变株DH5α △asd::cat, 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介导二次同源重组, 以去除上述缺失突变株中氯霉素抗性筛选基因。结合PCR扩增和测序结果, 证明DH5α △asd缺失突变株的正确构建。该缺失突变株失去了在普通LB培养基上生长的能力, 只有添加DAP或导入表达asd基因的质粒(asd基因互补试验)才能在LB培养基上生长, 与原型DH5α比较, 其生长速度和生长对数期、接受不同拷贝数质粒的转化效率几乎相一致。基于该缺失突变株构建出以asd营养基因为标志的大肠杆菌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体外培养连续传代50代次, pnirBMisL-fedF-asd质粒不丢失, 并功能性表达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
2010, 37(1):0055-0060.
摘要:采用RACE技术和TAIL-PCR相接合, 克隆得到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的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命名为omk1 (GenBank accesion No. EU479712), 其cDNA编码区1068 bp, 编码355个氨基酸的多肽; omk1基因编码区包含2个内含子, 分别长57 bp和73 bp, 内含子边界符合GT-AG规则。序列比对和分析显示该基因属于FUS3/KSS1类MAPK基因; RT-PCR显示该基因在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阶段均表达。该基因的克隆将为进一步研究该菌识别寄主信号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姚立 , 陈春乐 , 张忠信 , 应国华 , 孙修炼 , 吕明亮 , 薛振文 , 李伶俐
2010, 37(1):0061-0070.
摘要:本文报道从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分离到一种大小约20 nm × (100?200) nm的杆形病毒颗粒, 病毒基因组是大小约 8.0 kb 的dsRNA。对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进行克隆, 完成1457 bp的核酸序列测定(Accession No: GQ372842), 该序列含1个不完整ORF, 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 推测为病毒RNA聚合酶部分序列。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核酸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表明它可能是新发现食用真菌病毒。为了对实验室和野外的香菇病毒进行快速检测, 我们根据得到的病毒基因组部分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建立了一种方便、有效检测香菇病毒的RT-PCR方法, 对感染病毒异常菌丝体中的病毒成功地进行了检测。
2010, 37(1):0071-0077.
摘要:以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为供试菌株, 研究了酶系组成、液体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以及等渗液、固体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Fries(1/2)液体培养基培养24 h, 在10 mg/mL崩溃酶 + 5 mg/mL纤维素酶 + 20 mg/mL蜗牛酶 + 10 mg/mL溶菌酶的混合酶液中28?C酶解4 h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采用液体再生涂布平板法, 以含Ca2+的STC为等渗液的液体培养基和含蔗糖及Ca2+的Fries(1/2)固体培养基为桃褐腐病菌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经过观察与测定, 再生菌株保持了原有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 接种桃果实后发病率为100%。
蒋大良 , 余兴龙 , 李润成 , 葛猛 , 罗维 , 颜爱 , 李杰 , 刘春红 , 涂长春
2010, 37(1):0078-0084.
摘要:采用PCR方法从携带猪瘟病毒兔化弱毒(Hog cholera lapinized virus, HCLV)全长基因组cDNA的质粒pPOHCLV中扩增到长度为2000 bp左右NS3基因序列, 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 构建成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NS3。将pETNS3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进行优化表达, 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S3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分子大小约95 kD。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蛋白NS3具有免疫原性。采用Ni+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重组蛋白NS3 (90%)。以纯化的重组蛋白NS3为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CSFV NS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检测221份不同猪群和年龄猪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与IDEXX公司CSFV-Ab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阳性符合率为83.33%, 阴性符合率为89.38%, 总符合率为86.43%。30份存在差异的血清样品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IFA检测结果与NS3间接ELISA和IDEXX公司CSFV-Ab检测试剂盒符合率分别为56.67%和43.33%。
陈雷 , 王光玉 , 卜同 , 张允斌 , 刘明 , 张军 , 林秀坤
2010, 37(1):0085-0090.
摘要:从盐场中分离鉴定中度嗜盐细菌并对其潜在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从山东威海的鹿道口盐场分离嗜盐细菌, 对菌株whb45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通过同源性比对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采用抗菌和细胞毒模型进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菌株whb45为中度嗜盐细菌, whb45与Halobacillus trueperi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方面最接近, 16S rRNA序列相似性为99%。whb45的粗提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肿瘤细胞的生长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可以作为发现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的新来源。
杨实权 , 张喜成 , 刘军锋 , 王芳 , 谭天伟 , 邓利
2010, 37(1):0091-0095.
摘要:运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油脂以及发酵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其产油脂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 柠檬酸, CaCl2和初始pH值。接着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 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 确定其优化后发酵条件为(w/v): 葡萄糖15%, 蛋白胨0.2%, 酵母浸粉0.4%, 柠檬酸0.471%, MgSO4?7H2O 0.1%, ZnSO4?7H2O 0.2%, CaCl2 0.025%, FeSO4?7H2O 0.005%, 初始pH值为6.74, 180 r/min, 30?C培养96 h。优化后的油脂产率(干重)达到14.55%, 比在种子培养基中油脂产率4.76%提高了3倍左右。
2010, 37(1):0103-0111.
摘要:多数病毒家族利用胞吞作为入侵宿主细胞的途径。胞吞既可以介导病毒内化, 也可以将病毒运输到复制位点。已知的胞吞途径包括: 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小窝蛋白依赖型内吞、巨胞饮和网格蛋白、小窝蛋白非依赖型内吞。随着对胞吞过程中各组分结构和功能了解的日趋深入, 研究胞吞过程以及病毒入侵过程的手段也变得更有效, 特异性更高。目前, 化学抑制剂的使用仍十分普遍, 但该方法常非特异性地阻断细胞某些功能。一些分子抑制方法, 如过表达显性负突变体和siRNA技术等, 因其对单一途径的特异性阻断, 使得应用分子型抑制剂逐渐取代了化学抑制剂。本文主要分析了研究病毒入侵途径时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并列举了一些实例。
2010, 37(1):0112-0114.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尤其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有: 挖掘教学内容, 培育批判精神; 设计开放性习题, 鼓励创新思维; 创设辩论活动, 训练批判技能; 给予评价机会, 提高评价能力。
2010, 37(1):0115-0118.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基因工程原理》双语课程教学中, 以培养国际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借鉴美英高校课程教学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 建立了“双语教学、任务引领、阶段实践”的教学模式, 旨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要求。
2010, 37(1):0127-0129.
摘要:本文结合微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以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和基本鉴定为例, 讨论了在微生物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经验, 为微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0, 37(1):0130-0132.
摘要:根据好氧反硝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结合微生物生态的教学内容, 在提出教材重点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知识优化整合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在不增加课堂理论教学时数的前提下, 如何通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环节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教学的做法, 发现课外专题学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也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0, 37(1):0141-0146.
摘要:具有脱羧酶活性的乳酸菌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反应产生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生物胺。本文利用脱羧酶培养基初步筛查61株乳酸菌产生物胺情况, 再通过RT-HPLC法测定其在发酵液和发酵乳中的生物胺含量。用10%的三氯乙酸提取样品中的生物胺, 采用苯甲酰氯衍生处理后, 以甲醇/水为流动相, 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0.8 mL/min, 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 nm。结果显示, 组胺和酪胺得到良好的分离, 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5)。在发酵液和发酵乳中添加生物胺混合标准溶液, 平均回收率为97.92%?101.14%, 相对偏差RSD < 5%。结果表明, 发酵液与发酵乳中生物胺的RT-HPLC法, 是一种快捷、稳定、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 其与脱羧酶培养基法结合可以准确地实现对乳酸菌产生物胺的评价。
2010, 37(1):0147-0154.
摘要: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经PCR-DGGE分析, 回收PCR-DGGE分析胶上的一条DNA片段, 回收的DNA片段再重复进行2次PCR-DGGE分析, 以及分别用PCR反复循环扩增和PCR高保真酶扩增后再进行DGGE分析等方法研究PCR-DGGE分析中多条带产生原因。结果显示PCR-DGGE分析中多条带产生原因可能是作PCR扩增模板的DNA混杂有少量其他DNA片段, 多条带现象不易被消除。DGGE分析胶上的DNA片段测序时, 将该DNA片段回收、PCR扩增后克隆, 提取多个阳性克隆菌的质粒DNA片段, 分别与其原目的DNA片段进行DGGE分析, 在DGGE分析胶上选取与原目的DNA片段处于同一电泳位置的质粒DNA测序, 提高测序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