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8):1269-1274.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木聚糖酶的真菌CQ31, 经鉴定后命名为毛壳霉CQ31。该菌能够利用几种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高产木聚糖酶, 玉米杆为最佳碳源。单因素优化试验表明: 以玉米杆为碳源, 胰蛋白胨为氮源, 初始水分含量80%, 初始pH值9.0为最佳产酶条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7 d产木聚糖酶水平高达4897 U/g干基碳源, 此时甘露聚糖酶酶活达803 U/g干基碳源。因此, 毛壳霉CQ31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2009, 36(8):1105-1109.
摘要:本文研究2种国外主流的金葡菌显色培养基和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EN-TCF检测金葡菌的效果。通过研究3种产品对多种金葡菌菌株的回收率、最低检出限以及检测人工污染食品的回收率、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的最低检出限相近, 显色培养基A和PEN-TCF的回收率较高, 但抗干扰能力较低; 显色培养基B回收率稍低, 而抗干扰能力较强; PEN-TCF和培养基B的特异性更优于培养基A。
2009, 36(8):1110-1116.
摘要:模炼油厂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C-3, 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 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初步研究了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条件, 在以植物油为碳源、30°C、初始pH 8、Ca2+浓度20 mg/L、250 mL三角瓶中装75 mL发酵液的条件下, 最利于菌株的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它的成分为糖脂类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 mg/L, 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
王 吉 , Namir I A Haddad , 杨世忠 , 牟伯中
2009, 36(8):1117-1122.
摘要:用常压反相色谱对从短短芽孢杆菌HOB1发酵液中提取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离纯化, 并用HPLC制备了其中的一个化合物。经电喷雾质谱分析得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035.7 D, GC/MS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脂肪酸部分为C15 β-羟基脂肪酸, 由PITC柱前衍生法测得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为: Asp:Glu:Val:Leu = 1:1:1:4。结果显示该脂肽的结构与表面活性素(C15 surfactin)类似。实验表明, 除芽孢杆菌属外, surfactin系列脂肽还能为短芽孢杆菌属所产生。
2009, 36(8):1123-1129.
摘要:通过比较常规灭菌发酵和生料发酵, 研究黑曲霉B0201利用五倍子固体发酵产单宁酶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生料发酵过程中, 采用20%五倍子并且以(NH4)2SO4为氮源制备单宁酶的最佳条件为: 液固比=1.6:1、温度30°C、初始pH 6.0。在该条件下通过96 h的培养, 单宁酶的活力可达51.2 U/gds, 是常规灭菌发酵的3.6倍。以上结果显示, 生料发酵生产单宁酶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2009, 36(8):1130-1136.
摘要:利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溶藻对象富集、筛选, 获得一个稳定的溶藻菌群。采用叶绿素、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溶藻过程及其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富集的溶藻菌经1×10-5稀释后仍有显著溶藻效果。Rubritepida菌C1、假单胞菌C2和鞘氨醇单胞菌C3是存在于铜绿微囊藻中的3种伴生细菌。加入富集的溶藻菌群后, 菌群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Rubritepida菌C1、假单胞菌C2消失, 混合菌群包含未培养黄杆菌A2、鞘氨醇单胞菌C3和噬氢
彭立新 , 王桂文 , 廖 威 , 黄庶识 , 姚辉璐 , 黎永青
2009, 36(8):1137-1142.
摘要:应用光镊拉曼光谱新技术(LTRS)对酿酒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与生长进行动态观察, 探索从分子光谱角度窥视胞内糖类、核酸、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变化过程, 及葡萄糖消耗和乙醇生成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 酿酒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后, 第6小时和9小时, 即酵母对数生长中期及乙醇产生前期, 是调控酵母细胞生理变化的2个重要的时间点。核酸类物质在细胞活化后迅速增加, RNA在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 而蛋白质和脂类物质从第6小时开始快速增加, 在第9小时达 到最大值, 而后呈下降趋势; 胞内乙醇则是在9 h开始出现, 在9
郭新强 , 李 荣 , 林栋青 , 朱 彬 , 李顺鹏 , 蒋建东
2009, 36(8):1143-1149.
摘要:从有机磷农药污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三唑磷的菌株GS-1, 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该菌株鉴定为Diaphorobacter sp.。菌株GS-1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生长, 能在12 h内降解100 mg/L的三唑磷至检测不出的水平。菌株GS-1降解三唑磷的过程中会产生中间代谢产物苯唑醇(1-苯基-3-羟基-1,2,4-三唑), 36 h后苯唑醇被完全转化。菌株GS-1降解三唑磷的最适pH值为8.0, 最适温度为30°C, 且对杀螟硫磷、辛硫磷、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
王玉飞 , 曲 勍 , 乔 凤 , 钟志军 , 杜昕颖 , 汪舟佳 , 陈泽良 , 黄留玉
2009, 36(8):1150-1157.
摘要:分泌蛋白是指那些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可能介导了病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布鲁氏菌的毒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分泌蛋白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利用蛋白质组的方法来寻找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首先用TCA-丙酮法提取布鲁氏菌培养上清中的分泌蛋白, 双向电泳进行分离, 然后用质谱来鉴定这些蛋白, 最终鉴定到40种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ABC转运系统的底物结合蛋白、外膜蛋白和热休克蛋白。这些蛋白的识别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理解, 而且也可为
2009, 36(8):1158-1165.
摘要: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不同温度、培养时间、pH值等培养条件下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脂肪酸的结果表明: 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Rs-J.1.4-010704-01v的脂肪酸种类有14~34种, 主要特征脂肪酸为C16:1ω7c/C15:0 ISO 2OH(10.644 min), C16:0(10.950 min), C18:1ω7c(14.177 min), 所占总百分比含量为总脂肪酸的55.66%~75.69%; 该菌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随着培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009, 36(8):1166-1169.
摘要:采用杯碟法测定表明,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J-18菌株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有强烈颉颃作用, 抑菌带宽度为21.5 mm。NJ-18的培养滤液能使A. solani菌丝肿胀畸形。利用利福平抗性标记证明NJ-18能够在番茄根、茎、叶内定殖, 土壤浇灌30 d后, NJ-18在番茄根茎内定殖的菌量仍然达到103 CFU/g植株鲜重。NJ-18发酵液喷施处理盆栽番茄苗后接种, 14 d后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2.9%, 显著高于50%异菌脲2
邓国成 , 江小燕 , 叶 星 , 刘明智 , 许淑英 , 刘礼辉 , 白岳强 , 罗 霞
2009, 36(8):1170-1177.
摘要:从患出血病草鱼的肝脏病灶中分离筛选出2株致病菌。取病鱼样品组织过滤液接种CIK细胞、培养, 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含有草鱼呼肠孤病毒样颗粒和包涵体, 病毒颗粒大小65 nm~ 70 nm, 包涵体0.46 μm~1.81 μm。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及细胞毒悬液均能使草鱼致病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及药敏试验, 初步判定所分离的2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对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 结果显示2株菌的16S rRNA基因、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ryB)基因均与GenBank上的嗜水
2009, 36(8):1178-1182.
摘要: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1株, 标记为LYC-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 将该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菌株LYC-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 最适pH值为7.5。当接种量为5%时, 该菌株在含100 mg/L 的丁草胺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培养7 d后, 可使丁草胺降解达80%以上。
2009, 36(8):1183-1188.
摘要:对分离来自华南红树林的溶磷菌进行16S rDNA或ITS等基因水平上的初步鉴定, 测定其溶解无机磷的能力, 并对溶磷菌的生长培养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溶磷真菌的溶磷效果明显强于溶磷细菌, 且溶磷真菌的溶解无机磷能力与培养液的pH呈极显著负相关, 而溶磷细菌的溶磷能力与pH没显著相关关系。单因素实验表明, 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合适碳源为麦芽糖, 氮源为尿素。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优化培养基为麦芽糖5 g/L、尿素0.05 g/L、NaCl 5 g/L、pH 5, 在30°C下培养48 h菌落总数可达6.06×
2009, 36(8):1189-1194.
摘要:本研究采用透明圈法, 对21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产β-1,3-葡聚糖酶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45.6%的菌株能够产生β-1,3-葡聚糖酶, 黄瓜内生放线菌中的产酶菌株最多为38个; 不同植物来源的内生放线菌中具有产β-1,3-葡聚糖酶能力的菌株比例不同, 其中黄精中的产酶菌株比例最高, 达到88.9%。产酶菌株粗酶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发现, 36个产酶菌株的粗酶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占总产酶菌株的36.4%, 其中菌株gCLA4的粗酶液能够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对gCLA4菌株产酶
洪安安 , 程可可 , 孙 燕 , 陈 珍 , 彭 枫 , 刘灿明 , 刘德华
2009, 36(8):1195-1199.
摘要:分离出一株可高效利用甘油生产乳酸的菌株, 经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 确定其属于大肠埃希氏菌, 命名为Escherichia coli AC-521。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 优化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初始甘油70 g/L, 酵母粉4 g/L, 蛋白胨7 g/L, (NH4)2SO4 10 g/L, K2HPO4 2.5 g/L。利用该最佳条件的5 L发酵罐批式补料发酵实验表明: 该菌株发酵80 h后, 乳酸产量可达到74.5 g/L, 得率为0.87 mol/mol甘油。
2009, 36(8):1200-1205.
摘要:本文以副溶血性弧菌VP BJ1.1997为研究对象,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 建立并验证了温度范围为7°C~43°C, 盐度范围为0.5%~9.5%NaCl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所选一级模型的拟合效果优劣依次为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Linear方程, 以Logistic方程为一级模型计算生长参数; 二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模型进行拟合, 得到模型相关系数r为0.9863, 最低生长温度T min为9.0506°C, 最高生长盐度为5.93%NaCl(对应最低生长水分活度Aw min
赫 娜 , 王长法 , 杨宏军 , 何洪彬 , 杨少华 , 王立群 , 高运东 , 仲跻峰
2009, 36(8):1206-1211.
摘要:从临床患病牛乳样内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型致病菌株, 命名为zfb, 运用微生物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以金葡菌ATCC 25923为对照株。结果表明, 金黄色葡萄球菌zfb不产生脂酶, 有抗药性, 在改良型血清软琼脂培养基中观察荚膜形态, 活体内和体外均显现散布型状态。同时, 以昆明小白鼠为动物模型, 测定了半数致死量和器官侵袭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牛源分离株zfb的半数致死率为10-4.33/mL, 参考菌株ATCC 25923菌株的半数致死率为10-2.5/mL。对牛源
2009, 36(8):1212-1216.
摘要:本研究以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RL-2(Streptomyces venezuelaevar. qinlingensis RL-2)为出发菌株, 分别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及紫外线加氯化锂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在复合诱变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为45 s和氯化锂浓度为0.4%的情况下, 获得一株瑞拉菌素的高产突变菌株UVL-108且连续传接6代其遗传特性较稳定。采用双向培养及生长速率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 结果表明: UVL-108的拮抗性能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7%, 其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毒力是出
2009, 36(8):1222-1226.
摘要: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迷迭香酸能降低天冬酰胺酶的表观米氏常数, 是该酶的激活剂; 亚铁离子能显著促进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 吸收光谱分析显示, 迷迭香酸与亚铁离子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 二者的结合比为1:1。
2009, 36(8):1227-1231.
摘要:应用荧光、圆二色和紫外—可见吸收等波谱法研究胶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胶毒素主要靠疏水作用与BSA结合, 而对其内源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淬灭方式为静态猝灭, 胶毒素与BSA的结合常数为7.2×103 L/mol。圆二色光谱检测发现, 随着胶毒素浓度的增加, BSA的a-螺旋数量也增加, 当胶毒素浓度为BSA浓度的100倍时, BSA的a-螺旋增加40.1%, 表明胶毒素与BSA的结合改变了BSA的空间构象。
2009, 36(8):1232-1238.
摘要:MLFE(Micrococcus luteus fibrinolytic enzyme)是由一株新的纤溶酶产生菌藤黄微球菌ML909分泌的胞外纤溶酶。从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C-4中克隆a-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信号肽序列, 将其与mlfe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EU232121)的成熟肽编码序列相融合, 构建成融和基因amymlfe。将该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pSUGV4上, 构建成表达质粒pSU-AmyMLFE, 再将其转化
2009, 36(8):1239-1243.
摘要:利用反向遗传技术, 将包含人偏肺病毒2个血清型A和B代表株NL/1/00和NL/1/99全基因组cDNA的质粒及其4种辅助蛋白N、P、L、M2.1的表达质粒pCITE-N、pCITE-L、pCITE-P、pCITE-M2.1分别共转染BSR-T7细胞以制备重组hMPV。3 μg 全长cDNA质粒, 辅助蛋白质粒pCITE-N、pCITE-L、pCITE-P、pCITE-M2.1分别为0.3 μg、0.15 μg、0.3 μg和0.24 μg, 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BSR-T7细胞,
2009, 36(8):1253-1259.
摘要:砷(Arsenic, As)是一种剧毒类金属(Metalloid), 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三价亚砷酸盐[Arsenite, AsO2-, As(III)]和五价砷酸盐[Arsenate, AsO43-, As(V)]的无机形式广泛存在。许多微生物在含砷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 进化了多种不同的砷解毒抗性机制。目前研究发现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砷抗性机理, 包括: As(III)氧化, 细胞质As(V)还原, 呼吸性As(V)还原, As(III)甲基化, 这些机制赋予微生物砷抗性并在砷的转化和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极
2009, 36(8):1260-1263.
摘要:本文探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普通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 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课程设置的原则、思路和内容; 并进一步探讨了该专业病原微生物检测技能的培养方法, 包括预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内容与科研的结合、研究生辅助教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技能的考核;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可行, 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