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9年第3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一种pH相对稳定的栓菌T. sp. SQ01漆酶

      2009, 36(2):0298-0298.

      摘要 (1486) HTML (0) PDF 251.65 K (2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一种pH稳定的黄色漆酶的快速纯化和性质特征

      2009, 36(2):0299-0308.

      摘要 (2341) HTML (0) PDF 875.68 K (4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丙酮沉淀和 DEAE- cellulose DE52 柱层析, 快速、有效地从一株白腐菌 Trametes sp. SQ01 的发酵液中纯化了漆酶。纯化的漆酶并非传统漆酶那样呈现蓝色, 而是一种黄色蛋白。以 ABTS 为底物时, 该酶的最适 pH 和温度分别是 pH 4.5 和 70°C, Km 为 0.029 mmol/L。T. SQ01 漆酶在 pH 3.0~11.0时, 酶活相对稳定, 在 pH 5.0 时最为稳定, 是目前报道的 pH 稳定性最好的漆酶。低浓度的金属离子(1 mmol/L) Cu2+、Mg2+ 、Ca2+ 和Co2+ 对漆酶有促进作用, 而高浓度(5 mmol/L)的Co2+、Zn2+、 Mn2+、Mg2+ 却抑制漆酶酶活。SDS 对该酶有激活作用, 当其浓度为1 mmol/L时, 漆酶相对酶活达到128%。DTT对漆酶强烈抑制, 即使是浓度为1 mmol/L, 亦可完全抑制漆酶酶活。纯化后的漆酶对亮蓝(RBBR) (100 mg/L)的脱色能力显著, 0.5 U/mL 的漆酶在 10 min内即可达到 80%的脱色率。T. sp. SQ01 漆酶的快速纯化以及高效脱色的能力表明该酶在染料脱色降解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工业微生物学
    • 鞘氨醇单胞菌TP-3合成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发酵条件优化

      2009, 36(2):0155-0159.

      摘要 (2061) HTML (0) PDF 1.01 M (3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TP-3能合成一种具有增稠性、假塑性、成凝胶特性和乳化性能的新型生物聚合物Ss。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法对菌株TP-3合成聚合物S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1.2 g/L, 豆饼粉2.0 g/L, NaCl 0.85 g/L, K2HPO4 1.46 g/L, MgSO4 0.12 g/L, MnCl2 0.0075 g/L, FeSO4 0.002 g/L, 初始pH为7.0, 在27°C, 180 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60 h, 聚合物Ss的产量达到21.5 g/L。该聚合物生产成本低, 在油田开发中极具应用前景。

    • 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的研究

      2009, 36(2):0160-0164.

      摘要 (1863) HTML (0) PDF 443.01 K (3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NB), 结果显示, Fe0与厌氧微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硝基苯的降解效果随零价铁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最佳pH值为5.0~6.0;添加少量共代谢初级基质(葡萄糖), 可以大幅度提高硝基苯的降解;较高浓度铁离子对硝基苯的降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添加0.5 mg/L的Fe3+或Fe2+可以加快硝基苯的降解。硝基苯降解的主要产物为苯胺, 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 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随硝基苯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 >环境微生物学
    • 采油废水模拟处理系统中酵母菌群落结构动态初步解析

      2009, 36(2):0165-0169.

      摘要 (1892) HTML (0) PDF 481.48 K (2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建立好氧活性污泥的模拟体系处理经过物化预处理的采油废水, 控制温度等条件接近实际运行体系的情况下, 考察系统COD去除率和污泥体系中酵母菌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后COD去除率在70%以上; 利用非培养的方法考察了污泥中酵母菌在系统启动和稳定后的多样性变化, 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采油废水处理系统中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原水中具有较高的酵母菌多样性, 并在系统稳定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酵母菌可以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稳定存在, 同时酵母菌等真核微生物在烃类污染物去除和环境治理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价值。

    • 龙须菜几株附生细菌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比较

      2009, 36(2):0170-0174.

      摘要 (2040) HTML (0) PDF 513.09 K (2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是沿岸海域的主要污染形式, 造成沿海生态功能的退化。在重金属污染区域往往伴随着富营养化现象。本文对分离来自电镀废水中铜污染海域内的龙须菜体表的附生微生物对Cu2+的生物吸附进行试验, 分析和比较这些微生物对Cu2+的生物吸收性能。共分离到6株优势附生细菌:人苍白杆菌GF-S1、杀鲑气单胞菌GF-S2、莱拉微球菌GF-S3、纹带棒杆菌GF-S4、假交替单胞菌GF-S5和弗氏弧菌GF-S6。经对Cu2+的生物吸附试验发现, GF-S2效果最好, GF-S6最差, 其余间于这两者之间。对GF-S2、GF-S4和GF-S6进行了最佳吸附时间和pH筛选, 以及使用不同化学试剂对细菌Cu2+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吸附时间在40 min~60 min, pH介于4~5对GF-S2、GF-S4吸附Cu2+的效果较好; HCl处理导致GF-S2丧失吸附能力, NaOH和乙醇能提高其吸附性能; 3种试剂都能较大地提高GF-S4和GF-S6的吸附性能, 尤其对GF-S4经处理后, 对环境中的Cu2+的去除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去除较彻底。

    • >农业微生物学
    • 拮抗辣椒疫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筛选及RS261菌株鉴定

      2009, 36(2):0175-0180.

      摘要 (2026) HTML (0) PDF 638.19 K (3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树内生细菌分离及拮抗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筛选结果表明:各红树体内均有大量的内生细菌, 不同红树种类及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均不同, 被测定的红树内生细菌中约有27.97%的可培养菌株对辣椒疫霉具有拮抗作用; 其中18株拮抗作用较强的细菌在辣椒果上对辣椒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以来自红海榄叶片内的RS261菌株效果最好; 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测定分析, 将RS261菌株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 >食品微生物学
    • 优化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高密度培养条件

      2009, 36(2):0181-0186.

      摘要 (2339) HTML (0) PDF 582.09 K (3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L. casei Zhang的高密度培养,在之前优化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适宜该菌的培养条件。研究了不同中和剂、缓冲盐浓度、葡萄糖浓度、pH值控制、通气条件和补料分批培养对菌体在恒pH条件下发酵的影响,根据不同条件下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菌体密度和活菌数情况,确定L. casei Zhang较适宜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80 g/L~100 g/L,以氨水为中和剂使pH保持5.9,采用间歇通氮气的方法保持环境厌氧,分批培养方式下37°C保温发酵10 h~12 h后,L. casei Zhang细胞干重达到7 g/L,活菌数3.5×1010 CFU/mL,比优化前提高7倍以上,能够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要求的高菌体密度。

    • 螺旋藻对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009, 36(2):0187-0192.

      摘要 (1952) HTML (0) PDF 358.75 K (3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螺旋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采用注射氨苄青霉素的方法, 制造小鼠腹泻模型, 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剂量螺旋藻进行治疗, 取不同治疗时间的粪便样品, 检测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群的数量,并在螺旋藻灌胃8 d后, 测定小鼠不同肠段各指标菌群的数量。结果表明, 中高剂量组螺旋藻对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整作用, 有效缩短了肠道菌群由失调到平衡的时间;粪便样品同各肠段内容物所反映的菌群的变化趋势相同, 即治疗恢复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总体上高于生理盐水组,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但取样位置不同, 各指标菌群的数量明显存在差异。

    • 毛霉的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

      2009, 36(2):0193-0197.

      摘要 (1968) HTML (0) PDF 338.61 K (4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出1株产蛋白酶性质优良的毛霉M2, 并研究M2菌株的产蛋白酶条件。研究优化得出该毛霉菌株的产酶培养基条件为:氮源为大豆分离蛋白, 碳源为葡萄糖, 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氯化钙和氯化镁; 它的适宜的产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C, 接种量为2%, 30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100 mL, 初始pH为5, 摇床转速为150 r/min, 培养时间为48 h; 发酵液蛋白酶酶活力可达4.35 U/mL。凝胶电泳法测定出毛霉所分泌蛋白酶的分子量为36.4 kD。

    • 市售冷却牛肉中主要细菌的常规分离与鉴定

      2009, 36(2):0198-0204.

      摘要 (2320) HTML (0) PDF 547.44 K (3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常用纯培养的方法, 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菌落颜色、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 从市售冷却牛肉中, 选取菌落形态差别比较明显的菌株共32株, 其中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样品共12株, 未包装冷却牛肉样品共20株; 同时选取两样品中的优势菌株各4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8株细菌编号为:S01~S08, 其中S01~S04为未包装冷却牛肉样品; S05~S08为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样品), 通过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以及16S rDNA 序列等进行分类研究, 确定该细菌的分类地位, 并结合形态、常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确定各细菌所属种。实验表明:S01为假单胞菌属中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S02为希瓦氏菌属下的(Shewanella cincia sp.), 而S03和S05为希瓦氏菌属下的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S04为窄食单胞菌属中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06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 S07为葡萄球菌属中的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ciuri), S08为微杆菌属中的产左聚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s)。证明两样品的共有优势菌为希瓦氏菌属。通过对样品可培养微生物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 为冷却肉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微生物育种
    • 透明质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2009, 36(2):0205-0210.

      摘要 (2024) HTML (0) PDF 473.76 K (4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马链球菌为出发菌株, 通过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辐照诱变, 得到一株无溶血性菌株NC1150,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得到产量较高的菌株NC168, 使透明质酸产量与出发菌株NC1150相比提高了101%, 相对分子量为0.55×106 D, 突变株经过多次传代, 透明质酸产量和相对分子量保持稳定, 溶血性无回复突变现象。

    • 酿酒酵母adh2和ald6双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2009, 36(2):0211-0216.

      摘要 (2874) HTML (0) PDF 781.69 K (5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酿酒酵母乙醇合成代谢过程中, 阻断或削弱乙醛至乙酸代谢流不但能增强乙醇合成流, 同时还能降低发酵乙酸含量。本研究以乙醇脱氢酶Ⅱ(adh2)基因缺陷型酿酒酵母YS2-Dadh2为出发菌株, 应用长侧翼同源两步PCR(LFH-PCR)策略构建乙醛脱氢酶Ⅵ(ald6)基因敲除组件, 转化酿酒酵母YS2-Dadh2敲除ald6基因, 之后转入表达质粒pSH65到阳性克隆中, 半乳糖诱导表达Cre重组酶切除Kanr基因筛选标记, 最后, 传代丢失质粒pSH65获得单倍体ald6基因缺失突变株。利用同样的敲除组件和技术再次敲除其等位基因, 最终获得双基因缺失突变株YS2-△adh2-Dald6。发酵实验表明与出发菌株YS2相比, 突变株乙酸合成量降低18%, 乙醇最高产量提高12.5%。

    • >药物微生物学
    • 一株杀黄孢链霉菌IMB-14的分离与鉴定

      2009, 36(2):0217-0222.

      摘要 (2146) HTML (0) PDF 1.51 M (3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薄膜过滤法从武当山采集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链霉菌, 命名为IMB-14。通过对其抗菌活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的多相分类研究, 结合代谢产物的性质鉴定该菌株为杀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xanthocidicus)。该杀黄孢链霉菌的分离鉴定为新型抗菌及其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 空间搭载高产葡萄糖耐量因子(GTF)酵母的选育

      2009, 36(2):0223-0230.

      摘要 (1933) HTML (0) PDF 497.03 K (3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从本试验室收藏的7株酵母菌种及其7株经空间搭载(实践八号)诱变后的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 通过梯度含铬YEPD平板培养和液体YPD培养基发酵试验, 利用氨水提取菌体中的GTF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有机铬含量, 从中筛选出一株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高产酵母(YS-3), 有机铬含量达1296 mg/g, 总铬含量达1926 mg/g, 生物量为40 g/L。同时分析了菌体发酵过程中, 菌体有机铬富集量与其它发酵参数的动态关系。

    • >医学微生物学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定点敲除技术在红色红曲菌中的应用

      2009, 36(2):0231-0237.

      摘要 (2273) HTML (0) PDF 1.65 M (4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曲菌(Monascus spp.)是一种重要的丝状真菌, 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目前, 由于对红曲菌遗传背景了解的很少, 因而对其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对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中推断的G-蛋白信号调节子mrfA基因的RGS功能域进行定点缺失研究, 探讨基于同源重组为基础的基因定点缺失技术在红曲菌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可行性。构建的敲除载体pC805S左右同源臂长度分别为958 bp和824 bp, 将其转入受体菌M. ruber 中, 得到的138株转化子中, 有26株转化子发生了同源重组, 重组率达到18.8%。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作为红曲菌基因功能鉴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 猪链球菌2型唾液酸合成酶neu B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2009, 36(2):0238-0244.

      摘要 (2455) HTML (0) PDF 728.89 K (3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唾液酸合成酶neuB基因敲除突变株。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neuB基因在1株转化重组体中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 表明neuB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鉴定显示, 突变体与强毒株在菌落形态、溶血活性以及染色特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电镜检查发现突变体表面结构组分与强毒株有显著差异, 荚膜明显变薄, 质地更加紧密; 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 突变体毒力显著减弱。研究结果提示菌体荚膜中的唾液酸对于猪链球菌2型侵袭和致病具有重要作用。

    • >专论与综述
    • 蛋白质组学在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2009, 36(2):0245-0249.

      摘要 (2126) HTML (0) PDF 382.13 K (4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在基因组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其基本技术包括样品制备、蛋白质分离和蛋白质鉴定分析, 其中的核心技术是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和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 MS)。近年来,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株的全菌蛋白及分泌蛋白, 分析其蛋白组成, 可深入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株抗原的分析, 为研制预防结核病的新型疫苗拓展了空间。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蛋白组成分析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应用于寻找新的药物靶标, 在研制和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等方面展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打下了基础。

    • 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2009, 36(2):0250-0254.

      摘要 (2048) HTML (0) PDF 473.65 K (3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 又称细菌病毒, 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现已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Chp1、Chp2、Chp3、Chp4、CPAR39、PhiCPG1。衣壳蛋白Vp1、Vp2、Vp3是衣原体噬菌体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异养硝化细菌脱氮特性及研究进展

      2009, 36(2):0255-0260.

      摘要 (2638) HTML (0) PDF 437.39 K (6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异养硝化细菌能够在利用有机碳源生长的同时将含氮化合物硝化生成羟胺、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产物, 多数还能同时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 直接将硝化产物转化为含氮气体。因此, 这类细菌已成为废水处理中生物脱氮新工艺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综述了目前所分离出的一些异养硝化菌的脱氮特性, 分析了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pH、溶解氧、碳源类型、C/N以及抑制剂等对异养硝化菌的影响, 并介绍了异养硝化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辅助噬菌体在噬菌体展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09, 36(2):0261-0266.

      摘要 (4348) HTML (0) PDF 388.00 K (13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质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相融合,展示于噬菌体表面来构建蛋白质或多肽文库,并从中筛选目的蛋白、多肽或抗体的基因工程高新技术。噬菌粒/辅助噬菌体系统是最常用的噬菌体展示系统,此系统中辅助噬菌体对噬菌粒的复制和组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噬菌粒和辅助噬菌体双基因组系统,着重介绍了不同辅助噬菌体的特点及其突变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09, 36(2):0267-0275.

      摘要 (2892) HTML (0) PDF 439.65 K (6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以其经济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工艺关键在于聚磷菌的富集。然而已经发现, 有一类细菌—聚糖菌(GAOs)能够和聚磷菌(PAOs)竞争, 导致除磷效果恶化。关于PAOs-GAOs的竞争, 研究已经很多, 但是其结论有趋同也有矛盾, 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 阐述了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影响因素, 其中碳磷比、碳源种类、温度、pH值是关键因素, 而污泥龄、溶解氧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于PAOs和GAOs的竞争也起一定的作用。此外, 在EBPR系统中, 缺氧条件下, 存在反硝化聚磷菌(DPB)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也会对聚磷菌富集和系统除磷产生影响。最后对EBPR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高校教改纵横
    • “微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试卷”的设计制作、应用及效果

      2009, 36(2):0276-0280.

      摘要 (1943) HTML (0) PDF 249.55 K (2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出发, 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的特点, 创造性地采用一种新的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方式——微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试卷, 在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两届学生中进行了微生物学实验考试。分析两届学生实验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 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成绩的不协调或不一致有所改善, 学生对实验更加重视, 实验操作更加认真和 准确。

    • 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探讨与实践

      2009, 36(2):0281-0284.

      摘要 (1776) HTML (0) PDF 249.69 K (3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 如何提高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是实验指导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开设综合性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结合我们微生物学实验室多年来开设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认为综合性实验要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需注意四个“结合”: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结合, 可操作性与科学评判性的结合, 实验教师与学生团体参与性的结合, 只有把握好上述四个“结合”, 才能通过综合性实验实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 >生物实验室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方法的建立

      2009, 36(2):0285-0291.

      摘要 (3268) HTML (0) PDF 425.37 K (4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定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的方法, 为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分别选取编码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沙门氏菌肠毒素(stn)基因和致泻性大肠杆菌O157志贺样毒素(slt)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 进行三重PCR扩增, 产物与含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对7种细菌共26株菌进行芯片检测, 仅3种菌得到阳性扩增结果, 证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3种致病菌基因组DNA和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约为8 pg。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 结果与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一致, 检测限为50 CFU/mL。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副结核荧光PCR试剂盒研制与应用

      2009, 36(2):0292-0297.

      摘要 (2042) HTML (0) PDF 786.52 K (3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TaqMan荧光标记探针技术原理, 建立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鉴定方法并组装形成临床诊断试剂盒。试剂盒提供荧光PCR与样品核酸提取试剂, 检测全程包括样品处理可在1 d内完成。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 试剂盒对8株副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检测均呈典型阳性反应, 对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其它12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以及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常见微生物均呈阴性反应。试剂盒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15个基因拷贝, 比常规PCR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对每份添加50~100个菌细胞的20份阴性牛奶样品进行检测, 均呈阳性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 试剂盒组内变异系数为1.41%, 组间变异系数为2.42%。采用所研制的副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试剂盒对来自广东地区7个奶牛场的250份牛奶样品和粪便样品、来自10个养猪场的143份猪血清样品, 以及3批次进口食蟹猴共10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检出牛奶样品中副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7.7%, 牛粪样品中阳性率为3.7%, 猪血清样品中阳性率为8.2%, 进口猴血清样品中阳性率为3.0%。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