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9年第3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植物内生菌成为我国当前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

      2009, 36(1):0001-0001.

      摘要 (2206) HTML (0) PDF 223.45 K (4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大肠杆菌trpBA和serA基因的串联表达

      2009, 36(1):0002-0008.

      摘要 (2906) HTML (0) PDF 1.29 M (4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肠杆菌trpBA基因编码的色氨酸合成酶(tryptophan synthetase, TSase)是色氨酸合成的关键酶; serA基因编码的磷酸甘油酸脱氢酶(D-3-phosphoglycerate-dehydrogenase, PGDH)为L-丝氨酸合成(色氨酸合成的底物)的关键酶。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增加色氨酸的产量, 在利用高效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分别对trpBA和serA基因克隆表达的基础上,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抗反馈抑制的serA和trpBA基因, 将两基因串联于pET22b(+)载体上, 共构建了4种方式的串联质粒, 实现了2种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显示, ABA-Ⅰ重组菌株在37 kD (PGDH)、29 kD(色氨酸合成酶的α亚基)、44 kD(β亚基)处均有明显的蛋白表达带。4种串联表达质粒重组菌的TSase酶活性, 分别比含空载体菌相应酶的活性提高2~4倍, PGDH酶活性分别提高约2.1~3.6倍。经摇瓶发酵实验表明酶活性较高的ABA-I菌株色氨酸合成量亦最高, 约为对照菌株的20.2倍。

    • 酿酒酵母和米曲霉混合发酵生产a-半乳糖苷酶和转化酶

      2009, 36(1):0009-0013.

      摘要 (2098) HTML (0) PDF 610.01 K (3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首次利用酿酒酵母Z-06和米曲霉L-09作为混合菌株, 并通过对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使α-半乳糖苷酶和转化酶活力分别达到85.22 U/mL和 563.44 U/mL, 比单菌株发酵产酶活分别提高了5.9倍和8.3倍。

    • 嗜盐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粗酶性质

      2009, 36(1):0014-0019.

      摘要 (2248) HTML (0) PDF 721.28 K (3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盐湖菌种样品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脂肪酶高产菌, 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 鉴定并命名为Haloterrigena thermotolerans Z4。该菌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3.5 mol/L, 最高生长温度为60°C, 属于嗜盐耐热古生菌。粗酶性质研究表明, 金属离子(Ba2+、Fe2+、Cu2+)对酶有激活作用, 酶活不同程度的提高了20%~30%; 该酶受EDTA的抑制, 酶活下降了20%, 受PMSF的完全抑制。该酶对NaCl有较高的依赖专一性, 至少需要0.5 mol/L NaCl维持活性并且高浓度NaCl可以提高其耐热水平。醇类物质对于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丙三醇效果最好。该酶对短链底物对硝基苯酚丁酸酯(p-NPB)的最适水解条件为:pH 8.0、70°C、3.5 mol/L NaCl; 而对长链底物对硝基苯酚十六酸酯(p-NPP)的最适水解条件为:pH 8.0、80°C、2.5 mol/L NaCl。

    • >海洋微生物学
    • 海洋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

      2009, 36(1):0020-0024.

      摘要 (2504) HTML (0) PDF 670.12 K (3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蛭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 具有噬菌的特性, 对水体中细菌数量控制具调节作用。以副溶血弧菌为宿主菌, 利用双层琼脂法, 从海洋水体中分离出15株具有噬菌作用的细菌, 对形成噬菌斑能力最强的1株菌株进行特异性16S rDNA扩增, 确认为蛭弧菌, 命名为Bd-M1。Bd-M1对大多数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有裂解作用, 裂解率在90%(20/22)以上, 模拟水环境实验发现, 蛭弧菌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 102 h内能使副溶血弧菌从3.0′108 CFU/mL下降到8.7×103 CFU/mL。动物实验表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对虾弧菌病的发生, 表明蛭弧菌有望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剂。

    • >环境微生物学
    • 水体中病毒浓缩方法及其条件优化

      2009, 36(1):0025-0030.

      摘要 (2250) HTML (0) PDF 484.47 K (4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在自来水和污水两种不同的水体环境中, 三氯化铝沉淀法和正电荷滤膜法浓缩回收病毒的效率, 并比较应用不同的浓缩条件、洗脱物质时的病毒回收率, 从而建立有效的环境样本中病毒的浓缩方法。结果表明, 三氯化铝沉淀法在两种水体中的回收率均较高, 最高回收率分别达到96.0%和92.0%, 但正电荷滤膜法在两种水体中的回收率差别较大。在自来水中, 正电荷滤膜法的最高回收率为93.9%, 在污水中的最高回收率仅为69.9%, 这说明正电荷滤膜法适用于病毒含量较高且悬浮物等杂质较少的样本。在应用于自来水样时, 两种方法均可起到有效的病毒浓缩作用, 但在悬浮物等杂质较多的污水中, 三氯化铝法具有较好的回收效率。

    • >基础微生物学
    • 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的一对毒素-抗毒素基因的鉴定

      2009, 36(1):0031-0036.

      摘要 (2311) HTML (0) PDF 1.27 M (4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肠杆菌细胞染色体上毒素-抗毒素系统(TA, toxin-antitoxin system)基因参与环境胁迫诱导的细胞死亡或生长抑制。在蓝细菌PCC6803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ssr1114和slr0664具有与TA系统相同的遗传结构, slr0664编码产物与RelBE毒素-抗毒素系统中的毒素蛋白RelE同源, 但没有发现有与ssr1114编码产物同源的蛋白。为证明slr0664和ssr1114表达产物的毒性和抗毒性作用, 构建了含有乳糖诱导调控的启动子和阿拉伯糖诱导调控的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系统, 将slr0664基因编码序列置于Plac启动子控制下, ssr1114编码序列置于PBAD启动子控制下, slr0664诱导表达产物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ssr1114诱导表达产物具有抗slr0664表达产物的毒性作用。提示slr0664为毒素基因, ssr1114为抗毒素基因, 二者组成一个TA系统, 但其有关特性和功能尚待进一步证明。

    • 白木香内生真菌枝顶孢属两菌株的挥发油成分

      2009, 36(1):0037-0040.

      摘要 (2004) HTML (0) PDF 430.06 K (4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白木香内生真菌R1(Acremonium sp.)和R2(Acremonium sp.)的挥发油, 经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从R1和R2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个和16个成分, 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脂肪酸为主要成分, 并且均含有1,8-桉叶油素、姜烯、芳姜黄烯等萜类成分。本研究首次报道白木香内生真菌的挥发油成分。

    • 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菌培养及产油脂特性

      2009, 36(1):0041-0045.

      摘要 (2364) HTML (0) PDF 949.99 K (4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柴油的发展, 导致全球油脂供求紧张。微生物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与植物油类似, 发展微生物油脂可部分缓解植物油脂供应压力。本文研究了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和积累油脂的特性。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在培养过程中能适应间歇式碳源流加方式达到高密度培养的目的, 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不同氮源能影响其代谢过程中糖到油脂转化的脂肪系数。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30°C下摇瓶发酵, 菌体生物量为51.8 g/L, 油脂含量达65.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菌油富含饱和及低度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组成的64%左右, 其脂肪酸组成类似于可可脂, 这些结果对于利用产油微生物转化生物质获取如类可可脂等具有高附加值油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农业微生物学
    • 石楠拟盘多毛孢毒素产生条件初探

      2009, 36(1):0046-0050.

      摘要 (2147) HTML (0) PDF 808.77 K (2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楠拟盘多毛孢是引起草莓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 本实验在明确该病菌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的基础上, 利用叶圆片法对该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除光照影响不明显外, pH值、温度、振荡及培养时间等对此菌产生毒素均有显著影响, 其最适产毒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自然pH值(约为6.2)、温度为25°C、黑暗、静置培养5 d~7 d。此外, 实验还发现该菌产生的粗毒素对玉米、黑麦和绿豆种子萌发、根或芽的延伸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甘露寡糖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乳酸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2009, 36(1):0051-0056.

      摘要 (2286) HTML (0) PDF 1.08 M (3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株(S、L和M)猪源乳酸杆菌以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 MOS)为碳源体外纯培养或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共培养, 研究MOS对乳酸杆菌的选择性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纯培养时, 三株菌MOS组的OD值和乳酸浓度均高于对照, pH均低于对照, 但菌株之间存在差异。共培养时, 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可利用MOS进行生长, 但乳酸杆菌的生长强于大肠杆菌, 产生较多的乳酸、显著降低pH(P<0.05) , 这种促生长作用在最初的12 h较明显。

    • 孔雀石绿脱色菌恶臭假单胞菌菌株M6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2009, 36(1):0057-0063.

      摘要 (2376) HTML (0) PDF 834.29 K (3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养殖池污泥中分离了6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脱色能力的菌株, 经过进一步在孔雀石绿营养肉汤中富集培养及其脱色率的比较, 筛选出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优良菌株M6。菌株M6在30°C、150 r/min条件下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为97.14%, 通过革兰氏染色、电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察, 用ATB细菌鉴定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 通过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 与NCBI中收录的与其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此外, 对其生长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菌株M6革兰氏染色阴性, 杆形, 端生一根鞭毛, 大小约为0.45 mm×0.84 mm, 在孔雀石绿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为圆形、浅蓝色、粘稠、不易挑取; 菌株M6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同源性, 菌株M6与恶臭假单胞菌OW-16(登录号:DQ112328.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传统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的结果, 判定菌株M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登录号:EU348741.1)。此外, 菌株M6在30°C、150 r/min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为:0 h~4 h为生长延迟期, 4 h~64 h为对数生长期, 64 h~80 h为稳定期, 80 h以后为衰亡期; 其最适生长pH值为7, 最适生长温度为30°C, 在转速为50 r/min~250 r/min条件下, 其浓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 >食品微生物学
    • 两种包装市售冷却牛肉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2009, 36(1):0064-0070.

      摘要 (2128) HTML (0) PDF 1.31 M (3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相同销售条件下的未包装冷却牛肉与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16S rDNA的V3区片段进行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同时利用16S rDNA全长序列, 通过克隆文库技术对两个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共有6个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主要为Lactococcus(乳球菌属, 28%), 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 26%), Carnobacterium(肉品杆菌属, 18%)和Brochothrix(索丝菌属, 10%); 未包装冷却牛肉则共得到18个OTU, 主要是Lactococcus(乳球菌属, 28%), Brochothrix(索丝菌属, 18%)和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 11%)。结果表明, 保鲜膜包装对于葡萄球菌属以及冷杆菌属等一些细菌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肉类加工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兽医微生物学
    • 引起文蛤暴发性死亡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2009, 36(1):0071-0077.

      摘要 (2019) HTML (0) PDF 929.06 K (3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江苏吕泗文蛤养殖区发病文蛤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5株优势菌(病蛤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 养殖水体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 菌株WG1702能引起供试文蛤发病, 死亡率为100%, 且发病症状与原发病症状相同, 提示该菌是引起文蛤大面积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类地位及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菌株WG1702为革兰氏阴性菌, 直杆状, 生理生化指标为: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甘露糖、氧化酶、甲基红阳性, 精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水杨素、V.P阴性。为确定该致病菌的分类学地位, 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 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 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 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 该菌株与哈氏弧菌(DQ146937)同源性最高, 为97.4%, 结合形态、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最后鉴定菌株WG1702为哈氏弧菌(Vibrio.harveyi)。

    • >药物微生物学
    • 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2009, 36(1):0078-0083.

      摘要 (2519) HTML (0) PDF 899.80 K (3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抑菌效果, 但对人正常细胞毒性较弱。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产生可溶性色素;基质菌丝在培养早期出现横隔, 随后发生断裂;最适生长温度为28°C。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菌株ACMA006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成员, 与该属的合格发表种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种(S.cavourensis subsp. washingtonensis)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 同源性达100%, 但在部分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初步确定ACMA006属于卡伍尔链霉菌华盛顿亚种的一个海洋变种。

    • >医学微生物学
    • 结核分枝杆菌Rv0859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009, 36(1):0084-0089.

      摘要 (2086) HTML (0) PDF 1.07 M (3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体外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59基因, 融合表达并纯化了Rv0859蛋白。首先提取H37Rv标准菌株中的基因组DNA, 设计Rv0859基因两端的引物, 以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Rv0859基因。用Hind III和BamH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双切Rv0859基因, T4连接酶连接到pET30载体上, 再转入大肠杆菌JF1125中, 经过筛选鉴定后抽提质粒测序, 得到重组正确载体, 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质谱鉴定重组表达蛋白。0.05 mol/L浓度的IPTG 37°C诱导4 h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制备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通过亚细胞分离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Rv0859, 并获得47845 D左右的大量表达的Rv0859蛋白,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Rv0859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中, 微量存在于细胞壁中, 为进一步的Rv0859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专论与综述
    • 稀土抗菌效应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9, 36(1):0090-0096.

      摘要 (3089) HTML (0) PDF 492.63 K (5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土元素具有多种生物效应, 除了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外, 在医药方面还具有抗菌的作用, 近年来, 不少学者针对稀土元素的抗菌效应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稀土在抗菌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包括稀土化合物对微生物生长的Hormesis效应、稀土化合物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以及稀土在抗菌材料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并对稀土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抗菌机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 展望了稀土化合物及配合物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重要性。

    •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2009, 36(1):0097-0105.

      摘要 (2687) HTML (0) PDF 600.41 K (12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肽, 具有广谱性、高效性、稳定性等特点, 其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不仅具有杀菌作用, 还能抑杀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新颖抗生素发现的缺乏, 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 抗菌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 并重点阐述了其抗菌机制及最新临床应用进展。

    • 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2009, 36(1):0106-0112.

      摘要 (2280) HTML (0) PDF 479.29 K (3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口蹄疫病毒(FMDV)病原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使得人们能够在基因组整体水平上研究病毒基因的功能。得益于反向遗传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人们对FMDV分子病原学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结合实验室在FMDV反向遗传学方向上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研究FMDV分子致病机制、病毒毒力与变异的关系、病毒复制的影响因素、新型FMD基因疫苗的研制等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展望FMDV反向遗传学研究新动向。

    • 水产品病原菌及其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009, 36(1):0113-0119.

      摘要 (2929) HTML (0) PDF 452.16 K (6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原微生物一直以来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阐述了当前水产品中存在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污染现状, 介绍了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就如何控制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

    • 重组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研究进展

      2009, 36(1):0120-0124.

      摘要 (2787) HTML (0) PDF 464.45 K (4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琥珀酸作为一种优秀的C4平台化合物, 广泛用于生物高分子、食品与医药等行业, 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 可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资源, 实现石油的原料替代, 而且过程污染小, 环境友好, 且在发酵过程中可吸收固定温室气体CO2, 开辟了其利用的新途径, 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丁二酸生产菌株中, 大肠杆菌由于其遗传背景清楚, 易操作易调 控, 培养基要求简单, 生长迅速等优点, 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以获得产琥珀酸优秀生产菌株。本工作系统综述了产琥珀酸大肠杆菌构建中所采用的基因工程策略及代谢工程技术, 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

      2009, 36(1):0125-0129.

      摘要 (2593) HTML (0) PDF 411.27 K (5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在体内及体外降低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并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提出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 猪戊型肝炎病毒防控及研究策略分析

      2009, 36(1):0130-0133.

      摘要 (2114) HTML (0) PDF 376.92 K (3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戊型肝炎为人畜共患病病原, 猪是主要的病毒储库。我国猪场戊肝病毒流行情况复杂, 猪感染率高, 同一地点存在3型或/和4型两种基因型混合污染。病毒存在基因重组和准种现象, 为病毒遗传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当前猪戊肝感染人的主要媒介为污染的猪肉及其制品, 其他感染机制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应加强对猪HEV与猪场其他流行病原体相互关系的研究, 同时应加强猪HEV相关信息的积累分析包括对猪HEV感染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实时监测, 将猪HEV流行情况纳入兽医公共卫生预警体系, 实现常态跟踪。

    • >高校教改纵横
    • 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09, 36(1):0134-0136.

      摘要 (2587) HTML (0) PDF 350.24 K (3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在工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的方法与对师生的影响, 分析了开展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存在的问题。科研设计性大实验在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促进本科生的专业学习, 提升本科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 深化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009, 36(1):0137-0141.

      摘要 (1932) HTML (0) PDF 395.99 K (2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 根据医院人才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工学结合, 积极采用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拓学生思路, 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通过“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临床输送“医学检验技能应用型人才”。

    • >生物实验室
    • MAR-FISH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2009, 36(1):0142-0148.

      摘要 (2682) HTML (0) PDF 435.99 K (5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解析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提供微生物的原位生理学信息。而一种新的方法, 微观放射自显影和荧光原位杂交集成技术(MAR-FISH)则能够同时在单细胞水平上, 检测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系统发育信息及其生理特性。本文总结了MAR-FISH方法的原理, 实验步骤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人SmD1抗原的酵母真核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2009, 36(1):0149-0153.

      摘要 (2253) HTML (0) PDF 897.63 K (3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扩增Sm D1基因, 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重组, 构建表达质粒pPIC9k-Sm D1。用电穿孔法转化酵母菌SMD1168, 在MD平板上筛选重组克隆, 用G418快速筛选高拷贝转化子, 阳性克隆经甲醇诱导表达后, 培养上清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酶斑点法(immunodot)鉴定。结果显示PCR产物约为360 bp, 符合预期, pPIC9k-Sm D1重组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报道完全一致。表达产物Sm D1的分子量约16 kD, 高拷贝毕赤酵母转化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拷贝的。immunodot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天然Sm D1分子的免疫原性。阴性对照菌未见目的表达条带。Immunodot的敏感性为96%, 特异性为100%, 与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 IBT)的符合率为98%。Sm D1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获得高效分泌表达, 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