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5(7):1170-1170.
摘要:
2008, 35(7):1007-1010.
摘要:针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1株好氧反硝化细菌(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N6-1, 研究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对菌株亚硝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最适培养条件为30℃、摇床转速120 r/min、初始pH 8.5, 分别以NaNO2和乙酸钠为唯一氮源和碳源时, 最适碳氮比为12; 初始NaNO2浓度为2 g/L时, 培养20 h后NO2--N全部被还原, 平均还原速率可达20.3 mg/L·h; 1.5% NaCl和1%蛋白胨对其亚硝酸盐还原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10 L发酵罐培养24 h后菌体浓度高达1.2×1011 CFU/mL。
2008, 35(7):1011-1015.
摘要: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能以苯并[a]芘(B[a]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菌株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 编号为HPD-2。HPD-2在3.0 mg/L的B[a]P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慢, 培养5 d后B[a]P的降解率为89.7%。同时, 该菌株对四环的芘和荧蒽也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培养7 d后芘和荧蒽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7.2%和84.5%。可见, 该菌株对高分子量PAHs具有很好的降解潜力。
2008, 35(7):1016-1020.
摘要:以米根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米根霉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L)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得到963 bp的DNA片段, 经序列分析后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 构建成重组质粒pET30a-ldhL。将pET30a-ldhL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菌中, 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 可见约43 kD的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蛋白条带, 结果表明ldh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经酶活分析产物的酶活力为98 U/mL, 证明了表达产物具有预期的酶活性, 这为进一步研究利用乳清为发酵原料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2008, 35(7):1021-1027.
摘要:本文针对一株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Ha8菌株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和苯环类物质代谢能力研究。该菌株革兰氏阳性, 长杆状, 培养后期逐渐变为短杆状; 能固氮, 水解蛋白质, 液化明胶, 利用淀粉、纤维素和果胶, 分解几丁质; 在pH 6.0~ 9.0和20℃~40℃范围内生长较好; 能利用苯甲酸、苯酚、二甲苯、苯丙烯酸和二苯胺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 对这几种苯环类物质浓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0 mmol/L~30 mmol/L、0 mmol/L~8 mmol/L、0 mmol/L~ 30 mmol/L、0 mmol/L~15 mmol/L和0 mmol/L~40 mmol/L, 但不能利用2, 4-二硝基苯酚、邻硝基酚、邻甲氧基酚、氨基苯磺酸、邻苯二酚和邻菲罗啉为唯一碳源生长。
2008, 35(7):1028-1033.
摘要:从3个供试玉米品种(川单13、川单418、川单416)苗期分离、纯化内生细菌68株, 经形态及理化特征鉴定, 分属5个不同的属, 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芽孢杆菌属细菌鉴定出5个种。供试品种中内生细菌种群数量各不相同, 种群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川单13、川单418和川单416。通过抑菌谱和拮抗菌发酵液对种子萌芽率的影响, 筛选出两株抑菌谱广, 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的内生芽孢细菌BH和B98。盆栽实验显示, 两株细菌均对玉米植株具有促生作用, 对玉米纹枯病具有防治效果。
2008, 35(7):1034-1038.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 研究了在土培和基质培条件下, 抗感枯萎病西瓜不同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微生物数量在根际显著高于在非根际微生物, 且随西瓜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变化, 苗期根际微生物数量最少, 以后随西瓜生长发育, 根际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 至生长旺盛的开花结果期, 微生物数量达到最高, 在西瓜生长发育后期, 根际微生物数量又有所回落。西瓜抗枯萎病性与根际细菌的数量具有相关性, 在生长发育各个阶段, 无论是土培还是基质培, 均表现为抗病材料的根际细菌数量高于感病材料的根际细菌数量。根际真菌与放线菌数量与西瓜的抗感枯萎病性没有相关性。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辐度较小。非根际细菌数量在土培条件下几乎保持在同一水平, 在基质培条件下迅速增加, 至生长后期有所回落。非根际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在土培和基质培条件下均于生长后期达到最高。
2008, 35(7):1039-1044.
摘要:应用16S rDNA-PCR技术快速检测不同根系样品中的巴斯德杆菌(Pasteuria spp.), 并采用PCR-RFLP和PCR-SSCP法初步分析这些样品中巴斯德杆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表明, 来自福建、广东的30份感染根结线虫病的根系中, 有9份样品含有巴斯德杆菌; PCR-RFLP分析表明, 克隆子的EcoHⅠ酶切带型分为5类, 其中2类占相对优势, PCR-SSCP带型分类的情况与PCR-RFLP的基本一致, 但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选取12个克隆子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显示, 克隆子的16S rDNA序列与穿刺巴斯德杆菌(Pasteuria penetrans)的相应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8%~99.7%); 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进一步表明, 不同根系样品中的巴斯德杆菌(Pasteuria spp.)16S rDNA序列与GenBank已收录的穿刺巴斯德杆菌(P. penetrans)序列形成1个主要分支和 7个独立分支, 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2008, 35(7):1045-1050.
摘要:为研究黑曲霉来源的高温乳糖酶的酶学性质, 对黑曲霉D2-26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使酶蛋白达到电泳纯, 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适温度70℃, 在30℃~60℃有较高的耐受性; 最适pH为2.5, pH稳定范围在2.0~9.0; Mn2+对乳糖酶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Hg2+、Pb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SDS严重抑制了酶活性; 以ONPG为底物采用双倒数做图法测得Vmax为97 nmol/min, Km为8.77 mmol/L; 单亚基蛋白的分子量为116.978 kD ; 糖基化程度为11.3%。
王宏华 , 凌红丽 , 侯竹美 , 梁晶晶 , 马向东 , 王 雷 , 李志中 , 孙海新 , 赵玉惠
2008, 35(7):1055-1058.
摘要:本文通过传代的方法研究了鸡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质粒pET-ChIFN-γ在工程菌CH1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没有筛选压力下存在质粒不稳定性, 100代时质粒稳定性只有69%。适当的筛选压力可以显著降低质粒的遗传不稳定性, 100代时稳定性提高到95%。各代重组菌株在生长性能、质粒酶切图谱、蛋白表达等方面均保持一致, 未见明显差异。生物活性检测原代和100代均达到1.0×105 IU/mL以上。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ChIFN-γ在工程菌株CH1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其质粒遗传不稳定性可由适当的筛选压力来控制。
2008, 35(7):1059-1062.
摘要:对病症表现为溃疡性疾病的暗纹东方鲀(Takifagu obscurus)进行了病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观察。镜检溃疡和肌肉组织, 可见丝状型粗大、无隔、分枝, 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真菌菌丝。心、肝、脾和肠组织有少量炎细胞侵润, 未见真菌菌丝和明显组织病理变化。经Sabouraud培养基培养观察, 37℃, 24 h菌丝顶端有淡黄色球形孢子囊; 72 h出现气生菌丝, 孢子囊成熟, 释放卵圆形孢囊孢子; 120 h后菌落充满平皿。肌体溃疡处皮下和肌肉组织切片镜检显示, 大量菌丝体侵入皮下组织, 炎细胞侵润, 引起邻近肌肉组织变性坏死和间质水肿; 粗大菌丝穿透粘膜入侵基底组织, 同时导致小血管发生栓塞; 菌丝着色显蓝色、分枝、呈直角。依据Ainsworth真菌分类系统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
黄 琦 , 谢芝勋 , 庞耀珊 , 刘加波 , 邓显文 , 谢志勤 , 谢丽基
2008, 35(7):1063-1067.
摘要:选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IA基因序列中的抗原决定簇集中的区域, 采用PCR方法从APP血清1型参考株259的基因组DNA中, 扩增apxIA基因中约954 bp的片段, 连接到pMD-18T载体, 经测序正确后, 以EcoR I和Not I双酶切, 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经0.4 mmol/L IPTG诱导表达, 产物通过尿素变性复性, 并以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的方法对目的蛋白进一步纯化。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 经薄层凝胶扫描分析占菌体总蛋白的32%, 纯化后的GST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5%, 为亚单位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孔留五 , 罗玉均 , 张桂红 , 陈建红 , 徐小芹 , 廖 明 , 康艳梅 , 何逸民
2008, 35(7):1068-1071.
摘要:根据GenBank中的I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的引物, 用该特异性表达引物从I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3D, 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宿主BL21(DE3), 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VP1、3D基因的表达, 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 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结果表明, VP1、3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 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8 kD、68 kD, 并能被兔抗DHV-1血清所识别。I型鸭肝炎病毒VP1、3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倪学勤 , Joshua Gong , 曾 东 , Hai Yu , Weido Si , 周小秋
2008, 35(7):1072-1077.
摘要:采用猪肠道上皮细胞株IPEC-J2体外培养模型, 考察9株猪源乳酸杆菌对IPEC-J2细胞的粘附特性, 以及对鼠伤寒沙门氏菌DT104粘附的竞争、排斥、置换和抗侵袭作用。结果显示, 9株乳酸杆菌均能粘附IPEC-J2细胞, 粘附率在0.1%~10%之间, 具有菌株特异性和浓度效应。乳酸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加入细胞培养, 能竞争性抑制沙门氏菌的粘附, 并具有浓度效应, 高浓度(109 CFU/mL)添加K30、K67和K16时, 抑制率可达80%以上。乳酸杆菌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沙门氏菌, 高浓度乳酸杆菌可降低沙门氏菌粘附率40%~70%, 而中浓度(108 CFU/mL)乳酸杆菌能抑制23%~33%沙门氏菌对细胞的侵入。但是, 只有高浓度添加乳酸杆菌能置换已经粘附的沙门氏菌, 置换率在12%~84%之间。该结果为临床上筛选乳酸杆菌, 有效防治猪沙门氏菌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008, 35(7):1078-1083.
摘要:诺瓦克病毒(Norovirus, NV)是197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新生病毒, 直到1995年国内才有报道。该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食源性病毒, 可导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急性病毒性腹泻。实验以提取临床NV阳性腹泻样本的基因组RNA为模板,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全长为1623 bp编码NV主要衣壳蛋白VP1的ORF2全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进行进化分析, 结果表明该病毒属于NV GII。将ORF2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 获得大小约62 kD的融合蛋白并命名为rVP1。以纯化的rVP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制备高免血清,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实验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临床样本中NV VP1。因此, rVP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对小于rVP1的蛋白条带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表明所有条带均为rVP1的部分蛋白。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实验所获得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与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仅形成单一沉淀带。
2008, 35(7):1084-1090.
摘要:微生物是一种能生产多糖的可再生资源, 微生物多糖因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多糖的产生菌和发酵培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对微生物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8, 35(7):1091-1095.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本文从菌种分离筛选、构建遗传工程菌、突变筛选及定向进化等方面介绍了获得苏云芽孢金杆菌高效价杀虫的几种研究策略, 并对各种策略的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综述。
2008, 35(7):1102-1106.
摘要:真菌二型态是指某些真菌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而具有在酵母型和菌丝型两种形态间发生互变的能力。二型态致病真菌因其形态转换的过程常与致病性有密切关系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真菌二型态转换过程与其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营养等环境因子有关, 内部则主要与cAMP-PKA、MAPK和Rim101等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现对影响真菌二型态的外界环境影响因子和内部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8, 35(7):1107-1112.
摘要:链霉菌中存在大量的细胞色素P450, 它们在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外来化学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链霉菌中发现的细胞色素P450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应用前景。
2008, 35(7):1113-1118.
摘要:C-N裂解酶(E.C.4.3)是能催化释放氨、脒和胺基等并形成双键或环的一类酶。胺基裂解酶(E.C.4.3.3)就是其中能够催化释放胺基的一类酶, 该类酶在医药中间体生产中起关键酶的作用。本文概述了4种胺基裂解酶的来源, 酶学特性以及它们在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
2008, 35(7):1119-1123.
摘要:细菌细胞中, 三分之一的蛋白质是在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质外才发挥功能的。其中大多数蛋白是通过Sec途径(即分泌途径 secretion pathway)进行跨膜运动的。Sec转运酶是一个多组分的蛋白质复合体, 膜蛋白三聚体SecYEG及水解ATP的动力蛋白SecA构成了Sec转运酶的核心。整合膜蛋白SecD, SecF 和YajC 形成了一个复合体亚单位, 可与SecYEG相连并稳定SecA蛋白的膜结合形式。SecB是蛋白质转运中的伴侣分子, 可以和很多蛋白质前体结合。SecM是由位于secA基因上游的secM基因编码的, 可调节SecA蛋白的合成量, 维持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新生肽链的信号肽被高度保守的SRP特异性识别。伴侣分子SecB通过与细胞膜上的SecA二聚体特异性结合将蛋白质前体引导至Sec转运途径, 起始转运过程。结合蛋白质前体的SecA与组成转运通道的SecYEG复合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SecA经历插入和脱离细胞内膜SecYEG通道的循环, 为转运提供所需的能量, 每一次循环可推动20多个氨基酸的连续跨膜运动。
2008, 35(7):1129-1135.
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霉菌吸附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情况, 总结了不同霉菌的吸附能力, 讨论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机理以及固定化技术, 最后展望了霉菌吸附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2008, 35(7):1136-1142.
摘要:亚硝酸还原酶(NiRs)是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酶, 它使NO2- 转变成NO, 减轻了水体中的氮污染。根据辅基的不同, NiRs分为血红素cd1型亚硝酸还原酶(cd1-NiRs)和铜型亚硝酸还原酶(Cu-NiRs)两种。Cu-NiRs呈三聚体结构, 每个单体都含有两种类型的铜原子, 它们在酶催化过程中起着传递电子的重要作用。在催化过程中, Cu-NiRs中部分残基的结构变化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此文结合Cu-NiRs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整体上对其结构特点、电子传递过程及催化机理等研究作了系统地阐述。
2008, 35(7):1143-1145.
摘要:微RNA(microRNA, miRNA)是近来发现的重要基因调节子, 在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抗病毒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病毒或者编码它们自己的miRNAs或者颠覆细胞miRNAs。由此, 宿主和病毒编码miRNAs及其靶标形成了宿主和病毒间新一调节层面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宿主-病毒间miRNAs介导的相互作用, 不仅有利于阐明病毒致病的分子基础, 而且有利于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
2008, 35(7):1153-1156.
摘要: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 我们构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等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既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更注重传授学会“学习”的方法, 旨在提高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和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
2008, 35(7):1157-1159.
摘要:实验教学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适当修改实验方案、整体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开设综合性实验等途径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8, 35(7):1160-1163.
摘要:本文依据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特性以及松材线虫的生长习性, 对松材线虫进行了定时、定量的测定试验, 试图通过培养后线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来摸索定量测定捕食率的方法。在漏斗法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成功地摸索出3种方法捕食率测定的新方法。各方法各具优缺点, 滤膜镜检法和双层镜检法的数据更精确, 条切镜检法和漏斗法所测数值较粗略。因此, 可依据实验的侧重点以及实验所需的精密程度, 而采用最适宜的方法进行捕食率测定实验。
王爱杰 , 阚洪晶 , 于振国 , 任南琪 , 刘春爽 , 张运晴 , 赵阳国
2008, 35(7):1164-1169.
摘要: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技术是一种分析环境微生物遗传多态性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但是, 该技术用于分析复杂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时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操作条件。本研究针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胶浓度、上样缓冲液中去离子甲酰胺浓度、电泳温度、电泳时间等确定了PCR-SSCP技术的优化条件, 并以自养脱硫反硝化反应器启动期的活性污泥样品对此优化条件进行了检验, 证明了16S rDNA V1~V3区为靶对象时, 丙烯酰胺与甲叉的质量比49:1, 质量分数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上样缓冲液中去离子甲酰胺的体积分数1/3, 在4℃, 300 V, 电泳18 h是最优的操作条件, 可以获较理想的SSCP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