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8年第3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一株新的药用植物内生菌Burkholderia sp. H-6

      2008, 35(4):0511-0511.

      摘要 (1907) HTML (0) PDF 0.00 Byte (3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一种耐热几丁质酶的产生及其稳定性研究

      2008, 35(4):0481-0485.

      摘要 (2058) HTML (0) PDF 0.00 Byte (3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SY2在以胶状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中产生了胞外几丁质酶。该酶在50℃保温1 h, 酶活稳定; 65℃时半衰期为25 min; 酶液在室温下保存到12周, 残余酶活性为45%左右。该酶有较宽的pH范围, 3.0~9.0之间保持稳定, pH值为2.5时, 仍具有70%的剩余酶活性。Ca2+ 对几丁质酶的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高浓度变性剂对酶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热稳定性高且耐酸碱的新型几丁质酶, 能在酸性和高温环境中发挥作用, 这些特性赋予了T. lanuginosus几丁质酶在几丁质的生物转化及其它生物技术中极大的应用优势。

    • >环境微生物学
    • 南极海冰耐盐细菌NJ82的分子鉴定及其耐盐性初步研究

      2008, 35(4):0486-0490.

      摘要 (2170) HTML (0) PDF 0.00 Byte (3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29株南极海冰细菌筛选到1株耐盐细菌NJ82, 该菌最适生长盐度是12%, 能够耐受最高盐度为18%。对该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菌株NJ82属于Pseudoalteromonas属。从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及膜透性变化等方面对高盐的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当盐度介于3.3%~12.0%时, 随着盐度升高, 菌株的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呈快速增加趋势, 而MDA含量和膜透性变化幅度不大; 随着盐度进一步升高, 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 而MDA含量升高和膜透性变化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些重要生理参数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海冰细菌在高盐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 油藏调剖菌TP-1的培养条件及岩芯模拟驱油研究

      2008, 35(4):0491-0495.

      摘要 (2027) HTML (0) PDF 0.00 Byte (2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油井产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兼性厌氧芽孢杆菌TP-1, 该菌株可在55℃的油藏温度生长, 并代谢产生粘性多糖和气体。经培养条件优化, 发酵液多糖产量可达5.5 g/L, 产气量为22 mL/L。低浓度的CaCl2、MgSO4和AlCl3对多糖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岩芯模拟试验表明, 该菌的注入可使岩芯压力增加, 提高石油采收率7.37%。TP-1是一株性能良好的油藏调剖菌。

    • 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及其提高采收率潜力研究

      2008, 35(4):0496-0501.

      摘要 (2244) HTML (0) PDF 0.00 Byte (3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港孔店油田油藏特征、流体和微生物性质分析结果表明, 属于高温生态环境, 地层水矿化度较低, 氮、磷浓度低, 而且缺乏电子受体, 主要的有机物来源是油气。油田采用经过除油处理的油藏产出水回注方式开发, 油层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主要是厌氧嗜热菌, 包括发酵菌(102个/mL~105个/mL), 产甲烷菌(103个/mL); 好氧菌主要存在于注水井周围。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速率0.002 mg S2-/(L·d) ~18.9 mg S2-/(L·d), 产甲烷菌产甲烷速率0.012 mgCH4/(L·d)~16.2 mgCH4/(L·d)。好氧菌能够氧化油形成生物质, 部分氧化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和表面活性剂。产甲烷菌在油氧化菌液体培养基中产生CH4, CO2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具有提高原油流动性的作用。用示踪剂研究了注入水渗流方向。通过综合分析, 油藏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潜力, 基于激活油层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该油田是可行的。

    • 两相分配法制备南极红酵母质膜

      2008, 35(4):0502-0506.

      摘要 (1925) HTML (0) PDF 0.00 Byte (3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葡聚糖T-500(Dextran T-500)和聚乙二醇(PEG-3350)两相体系制备南极红酵母(Rhodotorula sp.)菌株 NJ298的质膜。首先在2 mmol/L KCl浓度下, 选用5种不同的聚合物浓度(5.6%、5.8%、6.0%、6.2%、6.4 %, W/W), 研究了NJ298质膜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KCl浓度(2 mmol/L、4 mmol/L、6 mmol/L、8 mmol/L、10 mmol/L)对NJ298质膜的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6.0%聚合物浓度, 4 mmol/L KCl的两相分配体系, 分离3次可得到相对纯度在78.2%的南极红酵母质膜组分, 标志酶鉴定及磷钨酸染色电镜检测均表明获得了高纯度密实的正向型的质膜囊泡。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南极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 >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 海栖热袍菌耐高温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2008, 35(4):0507-0510.

      摘要 (2197) HTML (0) PDF 0.00 Byte (4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MSB8的一个b-半乳糖苷酶基因 (TM_0310)。以海栖热袍菌基因组DNA(GenBank登录号AE000512)为模板, 设计特异性引物带有NcoI-HindIII酶切位点, 克隆得到的该基因全序列为2019 bp, 编码672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78.972 kD。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42族, 根据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该b-半乳糖苷酶与Thermotoga petrophila RKU-1来源的假想的b-半乳糖苷酶(GenBank登录号ABQ46628.1)以及Thermotoga sp. RQ2来源的b-半乳糖苷酶(GenBank登录号EDQ29256.1)同源性最高, 均为95%。重组转化子经诱导酶比活可达2.08 U/mg蛋白。粗酶液经过80℃热处理10 min, 酶活残留70%以上, 表明该酶有很好的耐热性, 在高温工业环境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 >农业微生物学
    • 一株拮抗真菌的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2008, 35(4):0512-0518.

      摘要 (2457) HTML (0) PDF 0.00 Byte (3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对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H-6。通过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属于伯克霍尔德属, 命名为Burkholderia sp. H-6。同时还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得出马铃薯浸出液中添加2.5%的甘露醇和0.1% NaNO3有利于细胞生长和抑菌活性的产生, 最适培养温度为28℃, 最佳初始pH4.0。

    • 中国、日本和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2008, 35(4):0519-0523.

      摘要 (1945) HTML (0) PDF 0.00 Byte (3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IS-PCR和Rep-PCR对19个来自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4个专化引物中的IS1113和ERIC能较好的区分三国水稻白叶枯病菌。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三国菌株主要呈现第2簇和第3簇遗传型;中国和菲律宾菌株在第2簇和第3簇遗传型基础上有各自的特异性分化。病原菌的遗传分簇与致病群之间没有相关性。

    • 甘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2008, 35(4):0524-0528.

      摘要 (2190) HTML (0) PDF 0.00 Byte (4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甘草基地野生及栽培甘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野生及栽培甘草植株内存在大量种群丰富的内生细菌。经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共分离到120株内生细菌, 野生及栽培甘草均表现出根和叶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多于茎部。对其中82株进行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内生细菌分别与GenBank中α、β、γ-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五类细菌中的19个已知属相似性达到97%~100%。内生细菌的主要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泛菌属( Pantoea sp.)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

    • 富贵竹黑腐病拮抗菌H5的抑菌机制及相关特性研究

      2008, 35(4):0529-0532.

      摘要 (1992) HTML (0) PDF 0.00 Byte (3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湛江红树植物-红海榄筛选出1株对引起富贵竹病害黑曲霉病菌(Aspergillus niger)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编号为H5, 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生长速率法及管碟法对黑曲霉均表现良好的抑制作用, 发酵原液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1.9%和100%, 抑菌带内菌丝扭曲畸形、表面产生大量囊状突起。其无菌滤液对酸碱、热稳定性较好, 经55%硫酸铵沉淀后经121℃处理25 min仍能保持大部分活性, 初步推测该物质为一种耐热的蛋白。

    • >兽医微生物学
    • 犬瘟热病毒临床流行野毒株F蛋白信号肽区分析

      2008, 35(4):0533-0538.

      摘要 (2198) HTML (0) PDF 0.00 Byte (3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 设计引物扩增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 片段长369 bp。对2005年~2007年收集的犬瘟热阳性的水貂、狐、貉实质脏器、血液、尿液等样品进行扩增, 获得了13个CDV 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 CDV野毒F蛋白该区段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与目前我国使用疫苗株CDV3及其他国内外疫苗株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与CDV3对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0.7%~83.2%之间, 而推导的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只有64.8%~71.3%。部分信号肽区的氨基酸疏水性分析, 推测其调控功能也发生变化, 本研究为CDV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提供理论数据。

    • 人源抗菌肽LL-37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2008, 35(4):0539-0544.

      摘要 (2412) HTML (0) PDF 0.00 Byte (5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 CAA86115中的LL-37氨基酸序列, 选择毕赤酵母偏好密码子, 采用SOE方法合成了人源抗菌肽LL-37基因。所合成的LL-37基因全长为141 bp, 并在其N端引入kex2裂解位点, 以保证表达抗菌肽具有天然N端。基因克隆入pPICZa-A质粒, 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LL-37。pPICZa-A-LL-37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PCR鉴定为阳性的酵母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分泌LL-37于发酵上清液, 其表达量为206 mg/L。表达产物LL-37耐热性强, 在100℃条件下40 min内抗菌活性不变, 煮沸3 h以上仍具有活性。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显示LL-37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CowanⅠ(Staphylococcus aureus)、致病性大肠杆菌K99(Enteropathogenic E.coli)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分别为1.56 mg/mL、3.12 mg/mL和1.56 mg/mL。

    • >微生物育种
    • 利用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和磷酸香草醛反应筛选高产油脂酵母菌

      2008, 35(4):0545-0549.

      摘要 (2292) HTML (0) PDF 0.00 Byte (4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80 MeV/u碳离子束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进行辐照诱变, 采用含有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培养基进行高产油脂突变株的初筛, 并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cerulenin对酵母细胞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浓度为8.96×10-6 mol/L时, 抑制率达98%以上, 可作为筛选浓度。通过磷酸香草醛反应法对初筛菌体油脂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菌体油脂含量与该反应在530 nm处的光吸收成线性正相关, 初筛菌株的正突变率达65%以上。该方法快速方便,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油酵母筛选方法。通过该方法, 筛选出了2株油脂含量高于对照90%以上的突变株。

    • 优良面包酵母菌株的杂交育种

      2008, 35(4):0550-0554.

      摘要 (1704) HTML (0) PDF 0.00 Byte (3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实验室保存的面包酵母进行筛选, 以不加糖面团发酵力最高的菌株BY-14和高糖面团发酵力最高的菌株BY-6作为两杂交亲本。二倍体菌株经过单倍体制备、分离和筛选后, 利用群体杂交方法, 获得了一株兼备两亲本优良性能的面包酵母菌株, 其不加糖面团发酵力达到菌株BY-14水平, 且高糖面团发酵力比菌株BY-6提高了25%。

    • >医学微生物学
    • 树突状细胞与马尔尼菲青霉酵母体外相互作用的研究

      2008, 35(4):0555-0560.

      摘要 (1860) HTML (0) PDF 0.00 Byte (3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讨了树突状细胞(DCs)在抗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用细胞因子 rhGM-CSF 和rh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观察DCs的形态, 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s的表型测定, 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2p70的浓度,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CXCR4的mRNA的表达。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诱导获得的DCs细胞形态不规则, 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共同培养24 h后DCs的胞内含有大量的酵母细胞; 细胞表型CD86、CD83、HLA-DR和CD40的表达明显增高; 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mRNA表达量增加且能够产生IL-12p70但产生的量低于LPS刺激组。DCs能吞噬加热灭活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 并趋于成熟, 抗原呈递能力增加, 但是产生IL-12p70的量较低, 可能造成宿主抗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

    • >简报
    • 超高静压在琥珀酸生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2008, 35(4):0561-0564.

      摘要 (2014) HTML (0) PDF 0.00 Byte (2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高静压对一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进行诱变育种, 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考察了压力、变压速度、生长期对菌株致死率的影响。在压力为200 MPa, 50 MPa/min变压速度的诱变条件下对稳定期菌株进行诱变, 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B19, 琥珀酸产量达到 32.2 g/L, 比出发菌株A3提高了17.9%, 代谢副产物乙酸的产量降低了11.5%, 经过6次传代表明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 >专论与综述
    • 基因传感器在环境微生物功能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2008, 35(4):0565-0571.

      摘要 (1895) HTML (0) PDF 0.00 Byte (3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核酸的深入研究, 给基因传感器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因传感器是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学、电化学、光学等相结合的产物, 将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成为DNA信息分析检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近年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评述了基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环境微生物功能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堆肥微生物功能基因检测将是基因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代谢木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研究进展

      2008, 35(4):0572-0576.

      摘要 (2024) HTML (0) PDF 0.00 Byte (3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 使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木糖是多数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含量仅次于葡萄糖的一种单糖, 传统乙醇生产菌株酿酒酵母不能利用木糖, 这为使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带来了困难。多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等方法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代谢木糖生产乙醇。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 硫酸乙酰肝素与口蹄疫病毒感染

      2008, 35(4):0577-0581.

      摘要 (2138) HTML (0) PDF 0.00 Byte (2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体是病毒宿主嗜性和致病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种多聚阴离子碳水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基质。HS是许多病毒在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或辅助受体。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可利用HS和整联蛋白(αvβ3、αvβ6、αvβ1、αvβ8)作为病毒受体。口蹄疫病毒可能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利用不同类型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病毒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H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的关系。

    • 猪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及公共卫生意义

      2008, 35(4):0582-0588.

      摘要 (2253) HTML (0) PDF 0.00 Byte (3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是引起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发病原之一, 常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目前,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SI)已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 是规模化养猪场普遍存在且难以根除的群发性疾病。猪在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和遗传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猪可被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感染, 因此, 猪被认为是人、禽和/或猪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排产生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混合器”。SIV不仅危害猪群, 而且同时具有感染人和禽的潜力。目前世界范围内猪群中流行的SIV亚型主要有3种:H1N1、H3N2和H1N2, 其中包括古典H1N1、类禽H1N1、类人H3N2、基因重排的H3N2和多基因型的H1N2亚型。研究表明, 禽流感病毒、人H3N2亚型病毒和古典猪H1N1亚型病毒在我国猪群中共存, 为产生含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重排病毒创造了条件, 这将对养猪业以及人类公共卫生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 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研究新进展

      2008, 35(4):0589-0594.

      摘要 (2596) HTML (0) PDF 0.00 Byte (6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食品微生物学预测模型的基本内容, 探讨数学模型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作用, 达到提高食品卫生检测效率,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本文以文献综述形式, 简要概述了预测微生物学一级、二级和三级模型的含义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介绍了全球范围内已经成功推广使用的多种三级模型, 阐述了它们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使用方法, 分析了各种模型存在的优缺点, 可为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参考。在比较使用不同种类模型后, 发现Baranyi & Roberts、响应面和ComBase模型在各级模型中具有更好的使用价值。

    •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2008, 35(4):0595-0601.

      摘要 (2173) HTML (0) PDF 0.00 Byte (5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生物样品表面表征的有力工具, 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介绍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制备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力曲线以及动力学分析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 >高校教改纵横
    • 创新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2008, 35(4):0602-0604.

      摘要 (1966) HTML (0) PDF 0.00 Byte (3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组织思路、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提出“以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实验教学, 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并剖析了该模式在试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 在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2008, 35(4):0605-0607.

      摘要 (1766) HTML (0) PDF 0.00 Byte (2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微生物发酵实验教学的特点, 采取多种手段,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性、创造性、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等, 探索了本实验教学对于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PBL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08, 35(4):0608-0610.

      摘要 (1979) HTML (0) PDF 0.00 Byte (2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PBL教学法是一种源自西方, 近年来引入我国全新教学模式, 它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作者总结了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三年来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通过样本成绩分析证明了PBL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同时在意见反馈结果中也显示学生对于PBL教学模式有很高的热情, 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8, 35(4):0611-0613.

      摘要 (1834) HTML (0) PDF 0.00 Byte (3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 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微生物课所用的教材、教学的模式、考核的方法及药学微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有特色的建议, 它们是:以技术为主线编写教材, 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 以模块训练技能, 二至三个实验科学合理的穿插安排实施, 采取口试、实验实地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建设模拟药品生产企业的实训基地。

    •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

      2008, 35(4):0614-0618.

      摘要 (2036) HTML (0) PDF 0.00 Byte (3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法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 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教学实践证明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正确定位出发, 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和创新实验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成功之举,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 >生物实验室
    • 肉类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08, 35(4):0619-0622.

      摘要 (2015) HTML (0) PDF 0.00 Byte (3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编码大肠杆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 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毒力因子的eaeA基因为靶基因, 选择3对引物, 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扩增产物分别为291 bp、625 bp、368 bp, 采用30株细菌验证了该多重PCR具有特异性。PCR检测的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到91.35 pg; 在存在干扰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的情况下, 当起始污染量为1.4 CFU/mL时, 37 ℃培养6 h 即可检出。在30份肉类样品中, 有3份检出了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实现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 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2008, 35(4):0623-0628.

      摘要 (2126) HTML (0) PDF 0.00 Byte (5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是一株分离自传统酸马奶中的益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例、微量元素及缓冲盐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增殖培养的效果, 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 得到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 20.9 g/L、大豆蛋白胨10.45 g/L、酵母粉10.45 g/L、K2HPO4 3.5 g/L、醋酸钠14.6 g/L、柠檬酸钠2.3 g/L、MgSO4?7H2O 1 g/L、MnSO4?5H2O 54 mg/L、CuSO4?5H2O 10 mg/L、吐温80为1 g/L。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7℃18 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4.78×109 CFU/mL, 比在MRS中(4.8×108 CFU/mL)提高近10倍。

    • 适于AFLP分析的酵母菌DNA提取方法

      2008, 35(4):0629-0632.

      摘要 (1898) HTML (0) PDF 0.00 Byte (4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3种方法对不同酵母菌的总DNA进行提取,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D-1000 型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以及酶切、连接、预扩增试验结果的分析, 表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酵母菌的总 DNA 质量最好, 基本无 DNA 碎带, 蛋白质污染小。通过对野生酵母菌菌株的验证试验, 进一步证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的总 DNA 产量稳定、重复性好, 可以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试验, 完全适于 AFLP 分析及一些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 超高静压协同中温对凝结芽孢杆菌芽孢灭活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2008, 35(4):0633-0638.

      摘要 (2802) HTML (0) PDF 0.00 Byte (3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超高静压协同中温对凝结芽孢杆菌芽孢在磷酸缓冲液和牛奶(经超高温灭菌)中灭活的动力学规律, 并对超高静压的升压过程及相应的灭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升压过程对凝结芽孢杆菌芽孢灭活的影响不能忽略, 且随压力增加这种效果越强, 最高使其下降1.77个数量级; 凝结芽孢杆菌芽孢在牛奶中比在磷酸缓冲液中有更高的抗性; 在3种拟合模型(线性、Weibull和Log-logistic模型)中, 线性模型不适合模拟这些存活曲线, 而Log-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模拟这些存活曲线, 其次是Weibull模型。

    • 芽孢杆菌TS02特异RAPD标记的SCAR标记转化和验证

      2008, 35(4):0639-0642.

      摘要 (1833) HTML (0) PDF 0.00 Byte (3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自主分离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TS02, 采用RAPD方法对TS02及其同源性相近的5株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进行了RAPD条带特异性分析, 从TS02基因组中筛选获得了一个533 bp的特异RAPD标记TSR1。TSR1克隆、测序后, 根据其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引物P1/P2进行扩增, 结果只在TS02中扩增得到目的片段, 而其余对照菌株扩增为阴性, 从而证明试验得到了在种水平上对该菌种进行准确鉴定的特异SCAR标记。

    • 一种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筛选方法的建立

      2008, 35(4):0643-0647.

      摘要 (1880) HTML (0) PDF 0.00 Byte (2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亚硝基胍(1 mg/mL)与超声波(200 W, 50 kHz)复合诱变的方法, 对产胆固醇氧化酶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 DGCDC-82进行诱变处理, 得到一株桔红色突变株其产胆固醇氧化酶能力提高140%, 酶活达到1.24 U/mL, 又用同样的方法对桔红色突变株进行回复突变处理, 得到一株白色回复突变株和一株淡粉色回复突变株, 两株回复突变株产胆固醇氧化酶的能力又明显下降, 酶活分别为0.17 U/mL和0.69 U/mL。说明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产胆固醇氧化酶能力与其产红色素成正相关偶联关系, 这种相关性模型的建立可以作为以后诱变或定向进化研究的筛子。

    • 三种检测方法对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比较

      2008, 35(4):0648-0650.

      摘要 (2209) HTML (0) PDF 0.00 Byte (5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采用VIDAS、API 20E和SN 0170-92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CNCA举行的食品中常见致病菌能力验证计划中提供的一份盲样进行检验, 总结对比了3种不同检验方法对沙门氏菌检测的各自优缺点。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