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8年第35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邀专稿
    • 石油微生物学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发展

      2008, 35(12):1851-1861.

      摘要 (2081) HTML (0) PDF 553.63 K (4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较详尽地综述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0多年在涉及石油微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成果, 包括微生物勘探法和气态烃氧化菌、微生物与油气形成、有机酸的生产、油田微生物与提高采油量、微生物提高采油的现场应用。共引用了105篇文献。

    • >主编点评
    •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母株与单细胞系的遗传与致病性差异的分析

      2008, 35(12):1999-1999.

      摘要 (1691) HTML (0) PDF 231.87 K (2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酵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麦角甾醇应用研究

      2008, 35(12):1862-1867.

      摘要 (2132) HTML (0) PDF 993.25 K (3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发酵可产生高端化工产品。本文主要探讨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及水解可发酵单糖, 考察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产麦角甾醇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固液比10%, 盐酸浓度1.5%, 90°C水解反应3 h, 还原糖含量达到53.3%, 纤维素转化率79%。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米秸秆糖化液6.0 oBx, 玉米浆4%, pH 7.5, 接种量10%, 28°C摇床振荡培养32 h, 细胞生物量达8.5 g/L, 麦角甾醇含量可达2.35%。同时对玉米秸秆发酵产麦角甾醇晶体进行结构表征。

    • >环境微生物学
    • 腾冲热海一株嗜酸热硫化叶菌的分离与鉴定

      2008, 35(12):1868-1872.

      摘要 (2289) HTML (0) PDF 900.66 K (3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云南腾冲热海酸性温泉中分离纯化出一株极端嗜酸热菌株K4-1, 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长特征、碳源和能源利用及16S rRNA基因分析。该菌株细胞形态为不规则球形, 有单生鞭毛, 严格好氧, 兼性自养, 能利用元素硫作为能源, 也能利用酵母膏、精氨酸或核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其最适生长温度为75°C, 最适pH为3.5。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比对该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该菌株与硫化叶菌属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介于86.6%~94.3%之间, 与分离自腾冲热海的腾冲硫化叶菌Sulfolobus tengchongensis RT8-4菌株序列相似性最高, 达到98.9%, 可将菌株K4-1鉴定为硫化叶菌属菌株。菌株K4-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号为EU729124。

    • 盐度和pH对红树根际土壤来源的曲霉属真菌F3的生长及分泌活性物质的影响

      2008, 35(12):1873-1878.

      摘要 (2232) HTML (0) PDF 500.62 K (3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一株从中国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海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曲霉属真菌F3在不同盐度和pH的SDA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分泌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高盐环境(3%~9%) 及偏碱性条件(pH 8~10) 有利于该真菌的生长。在初步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发酵和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获得了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 得率为448 mg/L。该浸膏对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epidermidis、Sarcina lutea、Bacillus subtilis和Escherichia coli的MIC分别为31.3 μg/mL、31.3 μg/mL、7.8 μg/mL、7.8 μg/mL和125.0 μg/mL; 对真菌Candida albicans的MIC为125.0 μg/mL。研究同时表明:该乙酸乙酯浸膏还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人结肠癌细胞Lovo以及肝癌细胞HepG2的IC50分别为3.45 μg/mL、4.88 μg/mL和14.31 μg/mL。

    •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放线菌区系

      2008, 35(12):1879-1883.

      摘要 (2371) HTML (0) PDF 414.65 K (2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不同分离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从5份土样中共分离放线菌178株, 根据表型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分别归入7个已知属: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链霉菌属分离菌株可归入7 个表型类群。发现轻度退化高寒草原的土壤放线菌数量、丰度和多样性高于重度退化高寒草原; 针茅高寒草原的土壤放线菌数量和多样性高于蒿草高寒草甸, 而其中链霉菌的种类低于后者。表明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与其中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呈负相关。

    • >基础微生物学
    •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2008, 35(12):1884-1887.

      摘要 (2145) HTML (0) PDF 1.08 M (3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一定浓度范围内的2,4-D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影响。在对数生长期的藻液中分别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然后进行胁迫培养(25°C、24 h、5000 Lx连续光照+营养盐饥饿), 诱导细胞内虾青素的合成积累。在诱导过程中, 显微观察不同浓度2,4-D处理后细胞形态和虾青素积累的动态变化, 并定期取样测定虾青素含量。结果表明, 20.0 mg/L的2,4-D能够明显促进雨生红球藻中积累虾青素。它不仅可以加快虾青素积累进程(比对照提前15 d), 而且比对照能提高13.4%的虾青素产量。

    • 一株新粘细菌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2008, 35(12):1888-1891.

      摘要 (1930) HTML (0) PDF 423.87 K (3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粘细菌纤维堆囊菌So ce cpu-1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粘细菌能利用如滤纸或玉米秸杆等纤维素。So ce cpu-1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实验表明, 该粘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 >农业微生物学
    • 中国、日本和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母株与单细胞系的遗传与致病性差异的分析

      2008, 35(12):1892-1898.

      摘要 (1898) HTML (0) PDF 1.17 M (3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J3、IS1112、IS1113和ERIC为引物对17组(56株)来自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代表菌株和它们的单细胞系进行IS-PCR和Rep-PCR 扩增以及田间致病性鉴定, 研究母株和单细胞系之间的遗传和致病性变异。结果表明:1) 母株与单细胞系属于同一分子谱型的比率依次为:52.9%(J3)、23.5%( IS1112)、29.4%(IS1113)和35.3%(ERIC); 2) 综合4个引物的PCR扩增结果, 采用UPGMA聚类, 母株与其全部单细胞系相似率在90%以上的组群占29.4%, 差异率达到30%~41%的组群占参试组群的52.9%; 以带位相似率80%为簇界, 参试菌可以划分为15簇, 来自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的9个组的母株和单细胞系聚合在同一簇中, 占参试菌的52.9%, 说明三国病菌在遗传上存在高度相关性; 三国病菌都存在簇群差异, 以菲律宾菌系变异最大, 如Pxo79和Pxo112母株和单细胞系各分在不同的3簇中, Pxo79、Pxo86、Pxo99和Pxo112等菌系的母株和单细胞系之间的差异率达到了41%; 结果证明:母株是“由遗传上有不同程度差异的细胞”组成的混合体。3) 田间致病性测定表明, 母株与其单细胞系毒力不同的有15组, 占88.2%, 说明母株是由毒力不同的单细胞系组成的混合体, 但病原菌的分子谱型以及遗传分簇与致病型之间没有相关性。

    • 氯嘧磺隆降解菌株LW-3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08, 35(12):1899-1904.

      摘要 (1761) HTML (0) PDF 1015.78 K (3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长期受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 命名为LW-3, 菌株LW-3可以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生长, 接种量为2%时, 50 mg/L氯嘧磺隆经过7 d, 降解率达70%~80%。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菌株LW-3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菌株的适宜降解条件为; 温度30°C~35°C, pH 6.5~7.2, pH对菌株LW-3降解氯嘧磺隆有明显地影响。

    • 抗感枯萎病西瓜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较

      2008, 35(12):1905-1908.

      摘要 (1897) HTML (0) PDF 556.87 K (3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 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抗感枯萎病西瓜根际可培养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西瓜根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要高于感病西瓜, 且细菌分布的均匀度也高于感病西瓜。表现为抗病西瓜根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指数H′(1.29)和1/D(30.28)分别高于感病西瓜的H′(1.12)和1/D(2.482)。抗病西瓜根际可培养细菌的均匀度指数E(0.72)也高于感病西瓜的E(0.69)。抗感西瓜根际分别具有不同的可培养优势群落, 抗病西瓜根际可培养优势基因型为基因型1, 占51.1%, 感病西瓜根际可培养优势基因型为基因型7, 占58.7%。

    • >食品微生物学
    • 高产红曲黄色素菌株的选育

      2008, 35(12):1909-1914.

      摘要 (1944) HTML (0) PDF 863.69 K (3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氯化锂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 选育到一株高产黄色素的红曲霉突变株MYM2。经过稳定性实验证明, 诱变得到的菌株稳定性较好, 液态发酵试验黄色素色价达到100 U/mL以上, 黄色素色调达到3.5左右。此黄色素在300 nm~600 nm波长之间只有一个在410 nm附近的最大吸收峰, 在pH 3~8之间稳定性较好。当pH小于3时, 红曲黄色素不稳定, 黄色素溶液变混浊, 放置后有沉淀产生。

    • >兽医微生物学
    • 猪链球菌2型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表位分析

      2008, 35(12):1915-1919.

      摘要 (1798) HTML (0) PDF 865.46 K (2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纯化的硫氧还蛋白-IMPDH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 对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 阳性孔经4次有限稀释法克隆, 成功获得1A8、1F2、2D2和2D12共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IMPDH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腹水型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00×211、100×211、100×210和100×28。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 4株单抗与硫氧还蛋白-IMPDH融合蛋白均具有特异性反应, 并且通过4种IMPDH全基因分片段缺失表达的融合蛋白, 分析了4株单抗所识别抗原决定簇的差异性, 发现1A8、1F2、2D2识别表位的编码基因集中在IMPDH基因片段的627 bp~790 bp之间, 2D12识别表位的编码基因则集中在IMPDH基因片段的411 bp~790 bp之间。猪链球菌2型中IMPDH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及相应表位分析为研究IMPDH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药物微生物学
    • 不对称还原苯乙酮的酵母菌株筛选与分子鉴定

      2008, 35(12):1920-1925.

      摘要 (2100) HTML (0) PDF 1.22 M (3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苯乙酮作为模式底物, 对145株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 获得一株具有高效立体选择性的酵母菌株YS6-2, 能够不对称还原苯乙酮生成(S)-1-苯基乙醇。在苯乙酮浓度为70 mmol/L时, 底物的初始转化率达26.8%, 产物(S)-1-苯基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8.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8S rDNA和26S rDNA D1/D2区域的分析表明, YS6-2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 以SecA为靶点的新型抗绿脓杆菌药物细胞水平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008, 35(12):1926-1931.

      摘要 (2332) HTML (0) PDF 611.33 K (3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Sec途径(即分泌途径 secretion pathway)是蛋白质转运的主要途径。其中, 最为关键的组分之一是SecA ATP酶, 是蛋白质转运途径中的“动力泵”, 通过ATP的水解循环驱使蛋白质前体穿过细菌内膜, 在细菌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推测抑制SecA ATP酶活性的化合物, 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蛋白质的转运和分泌。通过绿脓杆菌与大肠杆菌SecA蛋白的互补作用,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高效表达SecA蛋白的基因工程菌, 建立了SecA蛋白ATP酶活性抑制剂的细胞水平筛选模型。利用所纯化的绿脓杆菌SecA蛋白的ATP酶活测定体系, 验证了所建立的细胞水平筛选模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酯相组分在细胞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具有活性, 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 >专论与综述
    • 大肠杆菌的AcrAB-TolC多药外排泵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2008, 35(12):1932-1937.

      摘要 (2621) HTML (0) PDF 747.58 K (5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药外排泵造成了细菌的多种药物的耐药现象, 这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挑战。对于多药外排泵的研究不仅使人们认识细菌耐药性机制, 而且为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提供思路。大肠杆菌AcrAB-TolC外排泵系统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这为病原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

    • 细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的生态意义及研究进展

      2008, 35(12):1938-1942.

      摘要 (4960) HTML (0) PDF 404.27 K (5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活的不可培养(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方式。VBNC状态作为细菌的一种生理状态, 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VBNC状态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无法继续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 在医学健康、环境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进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进入VBNC状态细菌在DNA、蛋白质组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复苏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VBNC状态的最新检测方法, 最后对VBNC状态未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 利用微型生物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研究进展

      2008, 35(12):1943-1949.

      摘要 (2157) HTML (0) PDF 505.52 K (3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基于理化指标和出水水质来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存在一定滞后性, 且建立的控制策略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状态对微型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可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来指示和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 且有利于建立面向种群优化的控制系统。在介绍微型生物分类、鉴定、计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微型生物种群结构与污水处理厂运行状态的相关性与内在联系, 力求为今后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特性来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奠定基础, 并对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008, 35(12):1950-1954.

      摘要 (2114) HTML (0) PDF 565.54 K (4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毒的侵入会导致宿主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改变, 这种改变将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决定病毒的致病进程和结果。因此, 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 以及寻找病毒早期感染的分子标记、建立早期诊断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病毒诱导宿主细胞蛋白质组改变和病毒感染宿主血清差异蛋白质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8, 35(12):1955-1960.

      摘要 (1755) HTML (0) PDF 495.54 K (3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污垢是工业冷却水污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条件下, 引起污垢的微生物迅速繁殖, 不但会显著增大污垢热阻、流动阻力和腐蚀速率, 甚至还会堵塞流道而引发停机故障。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污垢的概念, 阐述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研究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归纳了目前已知的微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微生物污垢检测方法、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动态, 展望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研究方法概述

      2008, 35(12):1961-1965.

      摘要 (2564) HTML (0) PDF 392.62 K (5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庞大的瘤胃微生物群系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影响着宿主的代谢, 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基于16S rR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探针法、实时定量PCR法、DGGE/TGGE、RAPD和RFLP技术等研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组成结构, 应用宏基因组学如建立YAC文库、BAC文库等研究方法对瘤胃微生物功能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现改善反刍动物乳、肉产品品质的目的。

    • >高校教改纵横
    • 微生物学实验网上预习与管理系统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08, 35(12):1966-1969.

      摘要 (1899) HTML (0) PDF 1.07 M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预习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 是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高效实验的基本保证。针对我校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开发设计了微生物学实验网上预习与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该系统集学生预习和教师管理于一体, 每个实验都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实验演示、模拟实验和预习测试等6个环节。教学实践证明, 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确保了学生实验预习的质量, 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标准和高效, 有效地保证了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 “四体一菌”应该如何称谓?

      2008, 35(12):1970-1971.

      摘要 (1808) HTML (0) PDF 306.17 K (3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通常被称作“四体一菌”, 在教材编写中如何恰当地称谓和归属, 一直是个难点, 也是影响学生准确掌握“细菌”概念的关键。故于此提出疑问, 恳请各位同仁切磋。

    • 高职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定位研究

      2008, 35(12):1972-1976.

      摘要 (1907) HTML (0) PDF 375.63 K (2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药学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实际, 对高职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性质、功能与内容设计等方面的定位进行了探讨, 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 微生物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

      2008, 35(12):1977-1979.

      摘要 (1968) HTML (0) PDF 365.95 K (2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微生物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授课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改革微生物生物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 >名课讲堂
    • 中外微生物学教材建设状况调查与分析比较

      2008, 35(12):1980-1986.

      摘要 (1723) HTML (0) PDF 637.68 K (3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秀教材是高水平课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微生物学教材的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 希望能为今后我国选择、引进、利用国外优秀英文版微生物学教材, 以及加强我国自身高水平微生物学教材建设的工作提供借鉴。

    • >生物实验室
    • 选择性增菌液对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效果的比较

      2008, 35(12):1987-1991.

      摘要 (2102) HTML (0) PDF 989.06 K (6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 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菌方法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效果, 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增菌方法在不同类食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差异性, 进而确定特定食品最合适的增菌方法, 随机采集本市生鲜肉、水产品、果蔬及冷冻食品4类135份食品。采用国标LB二次增菌法、EB法、最新改良FDA法及Fraser肉汤增菌法进行增菌, 采用PALCAM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 先用行标多重PCR法进行初步验证后再进行国标生化鉴定。4种方法共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23株, 其中LB二次增菌法检出5株、Fraser肉汤增菌法检出6株、EB法检出5株、最新改良FDA法检出7株。结论是4种方法总的检出率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但对于不同类食品的检出率有所不同。

    • 以gfp为报告基因的肺炎链球菌启动子诱捕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2008, 35(12):1992-1998.

      摘要 (2161) HTML (0) PDF 1.43 M (3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构建一个以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为报告基因的自杀质粒pEVP3-SDGFP, 将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的随机酶切片段(200 bp~800 bp)克隆到该质粒gfp基因上游的多克隆位点, 得到约58000个含有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随机酶切片段的重组子, 提取质粒即为质粒库, 该库大约覆盖肺炎链球菌基因组全长的5倍, 插入率达到90%以上, 且有较强的随机性, 质量较高。将该质粒库转化入肺炎链球菌TIGR4菌株, 带有随机片段的报告质粒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将gfp基因融合于细菌染色体上该随机片段之后, 利用质粒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筛选出重组菌株, 从而构建出相应的菌株库, 共获得包含约500000个肺炎链球菌转化子的菌株库, 经体内、外实验表明, 其包含插入了S. pn体内、外表达基因片段的细菌, 可以报告特定条件下的基因表达, 并可通过流式细胞仪识别、分选。该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利用差异荧光诱导技术筛选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奠定了基础。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