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5(1):1-4.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JA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广谱抗性。将发酵液经过酸沉淀、甲醇抽提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 分离得到脂肽类抗生素的纯品。经IC50实验和抗菌谱测定, 考察了脂肽类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确定了脂肽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深入研究表明, 枯草芽孢杆菌JA还产生未知成分的挥发性抑菌物质, 能够抑制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脂肽类抗生素和挥发性抑菌物质的协同作用, 有助于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防治效果。
2008, 35(1):5-9.
摘要:将类橡胶蛋白AbAMP1基因克隆至pPIC9, 获得重组载体pPIC9-Ab, 线性化后转化Pichia pastoris SMD1163, 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取表型为Mut*的转化子AS16进行诱导表达, 上清经Tricine-SDS-PAGE分析, 在约4.7 kD处有一条较强主带, 与AbAMP1的预期大小相符, 表明获得高效表达。上清经酸性非变性电泳后, 用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 在含Bacillus thuringiensis琼脂糖平板AbAMP1对应处有一明显抑菌带, 说明重组表达的AbAMP1具有天然活性。上清液抑菌活性试验显示, AbAMP1对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以及B. thuringiensis, B.
2008, 35(1):10-14.
摘要: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山东主要酿酒葡萄产区收集葡萄果粒并分离得到酵母258株, 利用26S rDNA的D1/D2区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 探讨了这些地区葡萄果粒表皮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3属26种, 其中优势属为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 假丝酵母属Candida(4种), 毕赤酵母属Pichia(4种)和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2种)。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D1/D2序列分析比较, 以探讨不同地理起源地酵母种内序列稳定性及其变异。
2008, 35(1):15-19.
摘要:对新近测定的猪链球菌2型(S. suis 2) 05ZYH33全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并与相关家族蛋白进行同源性比较, 设计合成引物, PCR法扩增出约1.3 kb的烯醇化酶编码基因 (enolase, eno), 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 进一步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no转化E. coli BL21 (DE3), 经IPTG诱导表达后, SDS-PAGE初步检测到分子量约为75kD的蛋白带。通过His-Tag亲和层析纯化, 获得融合蛋白His-ENO。Western-blot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基于ELISA进行的细胞定位实验证实了Enolase可以部分存在S. suis 2 05ZYH33细菌的表面。这提示了Enolase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抗原对于引发猪链球菌相关疾病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8, 35(1):20-24.
摘要:利用rpoB基因芯片技术快速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分枝杆菌rpoB基因编码序列为靶基因,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8种其它细菌标准株;126株临床分离株。分枝杆菌与其它细菌标准株经PCR扩增后, 分枝杆菌标准株均扩增出360 bp DNA片段, 在其它细菌中, 除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出现同样片段外, 其它细菌均未见扩增。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海分枝杆菌与偶然分枝杆菌的探针有交叉杂交外, 其余均为特异性杂交。对12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 89株为结核分枝杆菌, 占70.6%(89/126),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占9.2%(9/98)。应用rpoB基因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 功 , 李 明 , 郑 峰 , 王 晶 , 王长军 , 潘秀珍 , 范红结 , 唐家琪
2008, 35(1):25-29.
摘要: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强毒株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2148hk/rr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 两侧为2148hk/rr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质粒, 通过同源重组筛选2148hk/rr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2148hk/rr编码基因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 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筛选获得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2148hk/rr基因敲除突变体, 为阐明该调控系统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08, 35(1):30-34.
摘要:根据Amsel标准及Nugent标准, 确诊筛选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患者各3例。提取其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总DNA, 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并对阳性克隆进行ARDRA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健康妇女样本的基因文库中, 分别以卷曲乳酸杆菌(L. crispatus)和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 另外存在少量的阴道乳酸杆菌(L. vaginalis)或詹氏乳酸杆菌(L. jensenii)的克隆子。BV患者样本的基因文库中, 克隆子所代表的菌种类型明显增多, 但均以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和阴道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vaginae)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 且无乳酸杆菌克隆子。说明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的种类单一, 以乳酸杆菌占优势, L. iners为优势菌种之一; BV患者阴道菌群的种类复杂多样, 但均以Gardnerella vaginalis及Atopobium vaginae共同占优势。
2008, 35(1):35-39.
摘要:利用浅层振荡培养和连续通气培养方法, 获得一株高耐氧反硝化细菌H1。分别利用NO报告克隆nnrS-gfp和乙炔抑制-气相色谱测得菌株H1能够在反硝化条件下产生NO和N2O, 不能产生N2, 因此其反硝化途径为NO3–→NO2–→NO→N2O。在初始O2浓度为0%~21%范围内, 该菌株能将98%以上的NO3–还原为气态氮化物。在150 mL的培养液中, 连续以2 L/min的速率通气, H1依然能够反硝化, 但是更高的通气速率则反硝化停止。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 菌株H1与Ralstonia taiwanensis相似性达98%。
陈义光 , 张晓蓉 , 张 丽 , 刘祝祥 , 彭德姣 , 肖怀东 , 黄 苛 , 陈奇辉 , 徐丽华
2008, 35(1):40-44.
摘要:从湛江硇洲岛高盐泥样中分离到一株微嗜盐放线菌JMC 06001, 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菌株JMC 06001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气生菌丝白色, 基内菌丝淡黄色至浅棕色。在燕麦琼脂 (ISP 3)、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 (ISP 5)、葡萄糖-天门冬酰胺琼脂及马铃薯浸汁琼脂上产生黄色可溶性色素, 在酵母膏-麦芽膏琼脂 (ISP 2)、蛋白胨酵母膏铁盐琼脂 (ISP 6)和营养琼脂上产生棕色可溶性色素。生长温度范围为4℃~40℃, 最适生长温度28℃。生长pH 范围为6.0~9.0, 最适pH 7.0。能在含0~1.5 mol/L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 最适生长盐浓度为0.2~0.5 mol/L NaCl。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菌株JMC 0600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有效发表种波赛链霉菌(S. peucetius)的一个菌株。
刘春琴 , 余养盛 , 白 钢 , 杨文博 , 陈 宁 , 怀立华
2008, 35(1):45-49.
摘要:对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2-amino-?2-thiazoline-4-carboxylic acid, DL-ATC)为底物原料, 经微生物酶法催化合成L-半胱氨酸, 并进一步氧化和分离纯化产物L-胱氨酸的生产工艺和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恶臭假单胞菌TS1138 (Pseudomonas putida TS1138)全细胞为酶源, 反复多次催化底物合成L-半胱氨酸, 并以2.0%二甲基亚砜(DMSO)为氧化剂氧化生成L-胱氨酸, 进而通过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胱氨酸的新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该方法L-胱氨酸的总收率可以达到78.55%, 纯度为99.12%。该方法简单高效, 解决了酶稳定性差不能重复使用, 而固定化酶方法繁琐成本高的问题, 为我国L-半胱氨酸和L-胱氨酸的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
2008, 35(1):50-53.
摘要:芽孢杆菌WS-3L产生的a-淀粉酶AmyL经过多步纯化, 酶的回收率为15.5%, 比活提高了345倍。该淀粉酶能够有效水解淀粉生成麦芽寡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最适反应pH为6.5, 在pH 7.0~8.0, 40℃以下酶活较稳定; 离子Cu2+、NH4+、Ag+、Hg+ 和EDTA、SDS对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其他一些常见金属离子如Na+、K+则对酶活影响不大。AmyL对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Km值和Vmax分别为2.81 mg/mL、8.37 mg/mL、1.80 mg/mL和11.67 mmol/(min·mL)、10.00mmol/(min·mL)、13.33 mmol/(min·mL), 表明支链淀粉是该酶的理想水解底物。玉米淀粉对AmyL有很高的吸附率, 预示这可以作为酶快速固定的一个简易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008, 35(1):54-58.
摘要:对一株产D-(-)-扁桃酸对映选择性脱氢酶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 strain by1.1b)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各种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 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 结果为: 蛋白胨 60 g/L, 麦芽糖 30 g/L, MgSO4 0.5 g/L, ZnSO4 0.01 g/L, KCl 1.0 g/L。优化后酶产量提高了7.9倍(由2.56 U/mL增至20.21 U/m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为: 装液量40 %, 发酵pH 6.5, 接种量10 %, 发酵温度30 ℃。考察了细胞生长及产酶的时间进程, 最佳培养时间为25 h。
2008, 35(1):59-62.
摘要: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接种量、pH值、装液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这些因素中影响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 而其他三个因素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比较小。研究中得出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5d, 28℃、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装液量为40 mL (150 mL三角瓶), 摇床转数为170 r/min。
2008, 35(1):63-66.
摘要:模拟肠道的半固态生境, 建立以玉米纤维为载体的固定化连续搅拌培养系统、并以非固定化连续搅拌培养系统为对照, 稀释率为0.0417, 分别连续培养12 d, 双歧杆菌、酪酸菌、嗜酸乳杆菌、肠膜芽孢杆菌、粪肠球菌五种菌在两种系统中均可稳定共存, 固定化系统固相五种菌数均高于非固定化系统, 以双歧杆菌增幅最大, 半固态的固定化连续培养较液态连续培养的菌相与肠道菌相较一致, 能更好地模拟肠道微生态。扫描电镜观察五种菌在玉米纤维上固定形成了生物膜。
2008, 35(1):67-72.
摘要:Touchdown 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 AcrA基因部分序列, 得一460 bp片段, 再以反向PCR和巢式PCR联合扩增其侧翼序列, 拼接得一由1101 nt组成, 共编码366 aa的完整基因。该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与几种弧菌的同源性都比较高, 与创伤弧菌YJ016、副溶血弧菌RIMD 2210633、灿烂弧菌12B01、霍乱弧菌O1 N16961同源性分别为76%、73%、71%和70%。
2008, 35(1):73-77.
摘要: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N基因核酸序列, 设计一对CDV N基因特异性引物, 采用RT-PCR扩增狐源CDV泰安分离株(CDV-FOX-TA)的N基因, 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 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CDV-FOX-TA N基因含有1个ORF, 全长1572 bp, 共编码523个氨基酸。CDV-FOX-TA N基因与CDV疫苗株Onderstepoort、Convac的N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5.9%, 与CDV野毒株N基因的同源性在98.4%~98.9%之间。CDV-FOX-TA N蛋白含有Tyr -Pro-Ala-Leu-Gly-Leu-His-Glu-Phe九肽序列, 是T细胞表位, 可致敏靶细胞, 在CDV N蛋白中高度保守。对CDV N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 结果发现CDV-FOX-TA与CDV强毒株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
2008, 35(1):78-81.
摘要:用紫外线照射和氯化锂夹层平板培养法对产氢红杆菌(Rhodobacter sp. R7)进行复合诱变, 分离获得了一株产氢效率提高的类胡萝卜素突变株R726。该突变株在表观特征、光谱学特征、色谱特征、生长和产氢性能等方面与出发菌株有明显不同, 但16S rDNA序列一致。R726菌株有 550 nm类胡萝卜素特征性吸收峰, 类胡萝卜素组成上比出发菌株少一黄色类胡萝卜素组分, 生长和产氢性能均高于出发菌株, 产氢效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3.3%, 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出发株提高了53.8%。
向家云 , 邓伯勋 , 刘昱佳 , 刘慧敏 , 俎延喜 , 余 慧
2008, 35(1):82-86.
摘要:以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为出发菌株, 采用紫外线(UV)、UV+LiCl等方法对其进行诱变改良。确定了处理的最佳剂量:紫外处理15 W 30 cm照射20 s, UV+LiCl处理UV照射20 s并在平板中加入LiCl 0.3% (W/V)。选育到一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UV20-13, 果实试验中, 7 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25.56%和10.00%。生长动态测定和传代试验表明, 该菌株生长特性优于出发菌株, 连续传代10代, 该菌株没有出现退化、回复突变等, 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姚春峰 , 仇旭升 , 刘文博 , 顾 敏 , 吴 双 , 曹永忠 , 刘秀梵
2008, 35(1):87-93.
摘要:运用针对NDV囊膜糖蛋白(HN)的单克隆抗体(MAbs), 对2005~2006年间自我国江苏和广西部分地区的20株NDV分离株进行排谱试验, 初步分析了不同毒株之间HN蛋白的抗原表位差异; 并应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其HN基因整个编码区, 经克隆、测序最终获得13株鸡源NDV与7株鹅源NDV H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 分析测定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并将 鹅源NDV与鸡源NDV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单抗排谱试验表明, 20株NDV分离株之间 HN蛋白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 测序结果表明, 测定的HN基因的编码区长度皆为1716nt编码571个氨基酸; 分离株中18株基因Ⅶ型NDV分离株之间HN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 源性,达94.8%~100%; 与近几年国内流行的其它基因Ⅶ型ND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为92.1%~99.6%。对其推导的HN蛋白一级结构中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及HN蛋白细胞受体结合相关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单抗排谱差异显著株在部分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 同时揭示我国部分地区同期流行的鹅源NDV与鸡源NDV HN基因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008, 35(1):94-97.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高效广谱抗菌药, 对细菌的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但同时也引起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2008, 35(1):98-102.
摘要: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对海洋单胞菌的一些研究进展, 包括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功能基因和活性分子等, 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8, 35(1):103-106.
摘要:由红发夫酵母合成的虾青素是一种非常有商业价值的类胡萝卜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合成代谢调控机理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国内应开展的相关创新性研究。
2008, 35(1):112-116.
摘要:以野生聚球藻7002为对照, 从室温吸收光谱、光合放氧速率、生长动力学参数以及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特性阐述了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生长优势和培养潜力。结果表明: 转MT聚球藻室温可见光光谱吸收峰比野生藻略高; 最大净光合速率和饱和光强比野生藻高, 呼吸速率和补偿光强比野生藻低; 转MT聚球藻摇瓶培养的最大细胞浓度为野生藻的1.74倍, 具有较高的细胞生长速率;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有利于转MT基因聚球藻生长潜力的发挥。
2008, 35(1):120-122.
摘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中国和美国高校病原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2008, 35(1):126-130.
摘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首次提出“课程群”的概念, 并用三个“最”将事业、职业和科学联系起来, 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教师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创新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优质人才的新课题。并总结出了教师应提高自身能力, 讲求授课的艺术和享受教学快乐的三大要诀。
2008, 35(1):131-136.
摘要:获得高质量的土壤总DNA是土壤细菌生态学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验通过综合应用两个试剂盒(Soilmaster kit和DNA IQTM系统)的优点进行土壤样品总DNA的提取, 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稳定的土壤DNA提取方法。另外尝试将16S rDNA 序列和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引入土壤细菌DNA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中, 证明T-RFLP是一种有力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工具。
2008, 35(1):137-141.
摘要:以生存活力和生长速度、厚垣孢子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变化和基因指纹图谱方法分析了采用海藻糖溶液低温保藏草菇菌种的效果。结果显示: 不耐受低温的草菇菌种在海藻糖溶液的保护下, 能够在4~6℃下具有生存活性至少8个月以上, 而且经过低温的草菇菌种其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与采用目前常规保藏方法保藏的草菇菌种一致, 遗传稳定性测试结果也显示经过了海藻糖溶液低温保护的草菇菌种的基因指纹图谱没有发生改变; 同时采用海藻糖溶液保护的草菇菌种, 在4~6℃低温下保藏8个月后活化, 活化后的菌种采用清水低温保藏, 1个月后仍然具有生存活性, 并能产生厚垣孢子。
2008, 35(1):142-144.
摘要:采用双层平板法应用于嗜盐古菌铁载体的原位检测。双层平板的上层为不添加铁离子的嗜盐古菌培养基, 嗜盐古菌可在其上生长, 在缺铁胁迫下可向外界分泌铁载体; 下层为含有CAS检测液用于铁载体检测的琼脂。当上层平板生长的嗜盐古菌分泌的铁载体透过培养基渗透到下层检测琼脂后, 即可在下层检测平板上产生明显的特征性的铁载体螯合晕圈, 表明双层平板法在嗜盐古菌的铁载体检测中确实可行, 且较原有的嗜盐古菌铁载体检测方法简便、直接。
2008, 35(1):145-148.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广泛存在于各种海产品中。由于传统培养基和检测方法费时费力, 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 通过应用于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验, 以法国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CHROMagar vibrio和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TCBS)为对照, 对显色培养基HKC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HKC vibrio的灵敏性与CHROMagar vibrio和TCBS相当, 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HKC vibrio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可大大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率。
2008, 35(1):149-151.
摘要:焦磷酸法最早是应用在检测DNA甲基化和SNP位点分析的一项技术, 在2005年底, 此技术被用来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已经成为下一代高通量测序中最成熟的一种技术。本篇文章着重介绍了采用焦磷酸测序法的罗氏公司最新一代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GS FLX的技术原理, 操作过程和广泛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