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7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蓖麻碱降解菌的选育及脱毒效果的研究

      2007, 34(1):0001-0005.

      摘要 (1909) HTML (0) PDF 0.00 Byte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蓖麻碱为底物,从牛瘤胃液中选育出脱毒能力强、生长旺盛的菌株4-2w,经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ydomonas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6℃,最适pH为7.0。经脱毒实验,4-2w菌降解蓖麻碱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且该菌株未降解其中的蛋白质。

    •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的研制

      2007, 34(1):0006-0009.

      摘要 (1876) HTML (0) PDF 0.00 Byte (2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H.pylori 26695和J99作为模板,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所需要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ing frame,ORF)片段。使用Genemachine点样仪进行点样,采用随机九聚体、Cy3-dCTP或Cy5-dCTP和Super- scriptⅡ标记H.Pylori RNA标本,完成芯片杂交过程(?)数据判断标准是标化后Cy3/Cy5比值(ratio)≤0.5为基因表达上调,若ratio值≥2.0则为表达下调。采用芯片重复性、信噪比评估芯片质量,应用RT-PCR反应验证芯片结果。研制的H.pylori基因组DNA芯片共包括1636个ORF,其中H.pylori-26695为1549个,J99为87个。表达谱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阵列具有显著高于背景的杂交信号,信噪比(S/N)≥2的基因点数约占总基因数的87.76%。芯片内点间重复率约为94.05%。通过RT-PCR反应显示,在所选择的20个基因中,大部分基因的RT-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 基因工程菌对阿特拉津的生物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2007, 34(1):0010-0014.

      摘要 (1740) HTML (0) PDF 0.00 Byte (2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考察了基因工程菌转化阿特拉津的共代谢碳源、转化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作为共代谢碳源,葡萄糖优于乙酸盐,碳源浓度对转化影响不大,对工程菌生长影响显著。阿特拉津比转化速率与工程菌初始密度无关,与阿特拉津初始浓度有关,用Monod方程拟合转化动力学,求得方程参数为Vmax=0.168/h,Ks= 30.49mg/L。降低温度会显著降低阿特拉津比转化速率;偏碱性的条件下,阿特拉津转化率较高,酸性条件严重抑制阿特拉津转化;盐度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转化活性;Co2+、Fe2+、Fe3+和Zn2+促进阿特拉津转化,Mn2+、Ni2+和Cu2+抑制阿特拉津转化。菌体细胞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和转化作用呈正相关关系。

    • 毕赤酵母甲酸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及纯化

      2007, 34(1):0015-0018.

      摘要 (2405) HTML (0) PDF 0.00 Byte (2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方法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基因组DNA扩增甲酸脱氢酶(FDH)基因,通过定点突变密码子TAG(649-651位碱基)为GAG,突变后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构建质粒pET-FDH,转化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可溶性的FDH融合蛋白,蛋白的表达量占基因工程菌株总蛋白的30%。工程菌破壁上清液采用一步亲和层析分离,得到比活力为6.45U/mg的重组FDH。

    • 产有机相催化酯合成活性的脂肪酶菌株的筛选

      2007, 34(1):0019-0023.

      摘要 (1726) HTML (0) PDF 0.00 Byte (2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添加10g/L的甲苯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预培养,然后以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从土壤样品中成功地筛选到了一株耐有机溶剂的产脂肪酶的酵母菌A213,初步鉴定为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sp.)。摇瓶实验表明,A213适宜的产酶培养基为(g/L):酵母膏40g,橄榄油10g,MgSO4·7H2O 1g,KH2PO45g,最佳培养条件为27℃、初始pH 6.5。脂肪酶活力最高可达67.8 IU/mL;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为6.5,在70℃以下, pH 5.5~8.5范围内稳定,能直接在叔戊醇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米根霉乙醇脱氢酶(ADH)突变菌株的诱变选育

      2007, 34(1):0024-0027.

      摘要 (1916) HTML (0) PDF 0.00 Byte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由于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下生成乙醇,使得丙酮酸向乳酸转化的流量减少。采用亚硝基胍(NTG)诱变米根霉AS3.3462孢子液,诱变剂量为0.15 mg/ mL时,致死率为70%~80%。在含丙烯醇的YPD筛选培养基上筛选获得两株ADH活力降低的突变株mut-1和mut-2,检测突变株mut-1和mut-2的最大ADH活力分别为35.67和43.09U/mL,是原始菌株的41.63%和50.29%。发酵72h后,原始菌株的乙醇与乳酸浓度分别为28.9g/L和40.31g/L,而mut-1和mut-2突变株的乙醇产量分别为4.87g/L和6.56g/L,乳酸产量为54.45g/L和44.07g/L。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米根霉ADH突变株mut-1和mut-2对还原糖的利用速率高于出发菌株,其生物量积累亦高于出发菌株。

    • 腾冲嗜酸热两面菌S5分子伴侣β亚基的表达、纯化和活性的初步分析

      2007, 34(1):0028-0031.

      摘要 (1693) HTML (0) PDF 0.00 Byte (2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NdeI和BamHI酶切回收腾冲嗜酸热两面菌S5的分子伴侣β亚基基因片段插入pET-23b的相应位置,并分别在BL21(DE3)和Rosetta-gamiTMB(DE3)pLysS中表达。表达的β亚基以可溶的形式存在。β亚基在Rosetta-gamiTMB(DE3)pLysS中表达较高,其占菌体总蛋白的16.2%,且以单体和聚体形式同时存在。表达的菌体经超声破碎、70℃热处理后,上清中β亚基蛋白含量达到30%,再经(NH4)2SO4沉淀、Bio-Gel A-1.5m和DEAE-Sepharose CL-6B柱层析,得到在SDS-PAGE呈电泳均一的β亚基,Native-PAGE表明其为聚体,有弱的ATPase活性。

    • PNP降解相关基因温敏突变株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2007, 34(1):0032-0035.

      摘要 (2448) HTML (0) PDF 0.00 Byte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株中得到1株温度敏感型突变株MT54。根据转座子上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以MT54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证实MT54的染色体中有转座子插入。MT54在30℃条件下能够以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在37℃不能生长。格里斯试色剂法检测NO2-的生成情况进一步证明了MT54的这种特性。通过30℃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MT54和原始出发菌株DLL-E4对PNP和对苯二酚降解情况的比较,推测温敏突变位点可能发生在与PNP降解相关的基因中。

    • 菌株F12-11-1-2的16S rDNA序列分析及其生理生化性质研究

      2007, 34(1):0036-0038.

      摘要 (1567) HTML (0) PDF 0.00 Byte (2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株F12-11-1-2是一株从中国东海浙江海域200m的海泥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e)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是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氮离子注入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2007, 34(1):0039-0042.

      摘要 (1924) HTML (0) PDF 0.00 Byte (2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提高产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SV-1产阿维拉霉素(Avilamycin)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辅之以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进行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区域即注入剂量范围在3×1015~5×1015ions/cm~2诱变效果最佳,菌株的抗药性突变与产量突变密切相关,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具有可行性。在摇瓶条件下,最终获得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83.5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95%的突变株SVT-45。实验表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 芽胞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及相似性分析

      2007, 34(1):0043-0047.

      摘要 (1984) HTML (0) PDF 0.00 Byte (2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平板筛选,从28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16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利用一对兼并引物,通过PCR分别从不同来源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上扩增出β-甘露聚糖酶编码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将基因片段测序并同已发表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克隆到的β-甘露聚糖酶部分基因序列与报道的相比,其最高同源性在62%~98%之间。环形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编码基因间相似性较低,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它芽孢杆菌的β-甘露聚糖酶编码基因间相似性较高。

    • 食源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研究

      2007, 34(1):0048-0051.

      摘要 (2045) HTML (0) PDF 0.00 Byte (2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市售鲜鱼中分离的3株革兰氏阴性菌,经1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是一种导致食品腐败的重要腐败细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是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以密度依赖的方式调控某些生理性状的表达。利用AHLs检测菌株对3株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发现,均产生AHLs类信号分子,且FML05-1和FML05-2至少产生两种AHLs,主要的信号分子是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 3-oxo-C8-HSL)。同时对菌株FML05-2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AHLs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AHLs活性在菌体生长至12h时达到最大。首次对食源假单胞菌所产生的AHLs进行了研究,为以干扰腐败细菌群体感应为靶点的食品防腐保鲜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 异育银鲫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7, 34(1):0052-0056.

      摘要 (1628) HTML (0) PDF 0.00 Byte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BDF-H1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蛭弧菌BDF-H1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6为革兰氏阴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0.2μm~0.5μm×0.8μm~1.2μm;蛭弧菌BDF-H16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主菌浓度6.75×109cfu/mL、pH7.0~7.5、温度28℃;在NaCl含量0.85%~5.0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

    • 异育银鲫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7, 34(1):0052-0056.

      摘要 (6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BDF-H1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蛭弧菌BDF-H1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6为革兰氏阴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0.2μm~0.5μm×0.8μm~1.2μm;蛭弧菌BDF-H16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主菌浓度6.75×109cfu/mL、pH7.0~7.5、温度28℃;在NaCl含量0.85%~5.0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

    • 利用Taq DNA聚合酶直接从双链RNA模板中扩增靶序列

      2007, 34(1):0057-0060.

      摘要 (2241) HTML (0) PDF 0.00 Byte (2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Taq DNA聚合酶既具有DNA聚合酶活性义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探索了在Taq DNA聚合酶单独作用下以双链R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靶序列长度为277 bp、369 bp、987 bp时,均可直接进行PCR扩增;短片段序列扩增的退火温度在47.0℃、47.9℃、50.2℃、52.6℃、54.9℃、56.7℃条件下,均可有效扩增,而长片段序列扩增的退火温度在50.2℃、52.6℃、54.9℃、56.7℃条件下,也可扩增出相应的靶序列。这一结果提示利用Taq DNA聚合酶可以dsRNA为模板直接扩增目的片段,尤其是短片段的扩增。

    • L-丝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2007, 34(1):0061-0064k.

      摘要 (1870) HTML (0) PDF 0.00 Byte (2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A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和选育,选育出一株能够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兼性甲基营养型菌JW-01(MthR、GlyR)。在含甘氨酸30g/L、甲醇1%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3d后L-丝氨酸产量为6.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6%。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 一株寡营养细菌胞外多糖的摇瓶发酵研究

      2007, 34(1):0065-0069.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疆的寡营养环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离到一株寡营养细菌Azotobacter sp.(1~15mg碳/L培养基),通过进行Azotobacter sp.菌的单因子优化培养基的试验、摇瓶培养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值、溶氧量),确定了菌种生长与营养需求等主要因子与胞外多糖产量、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摇瓶发酵的最适宜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碳酸钙含量为2g/L,初始pH值为7左右,种龄72~84h,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的含量分别为0.3g/L、0.1g/L,接种体积分数15%,于37℃摇瓶培养72h,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在适宜条件下粘多糖的产量最大可达到1145.94μg/mL,粘性可达9200 mPa·s。

    • 珍稀药用真菌——樟芝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2007, 34(1):0070-0074.

      摘要 (2150) HTML (0) PDF 0.00 Byte (2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樟芝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樟芝深层发酵菌丝体三萜产量为主要目标产物,确定发酵培养条件为:40g/L葡萄糖,6g/L豆饼粉,1g/L K2HPO4,0.5g/L MgSO4,VB1 100mg/L,自然pH,接种量为20%,装液量为100mL/250mL三角瓶,转速100r/min,26℃恒温培养6d,胞内三萜产量达15.25mg/100mL发酵液。

    • 毕赤酵母高密度表达重组猪胰岛素前体的研究

      2007, 34(1):0075-0079.

      摘要 (2180) HTML (0) PDF 0.00 Byte (2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摇瓶和50L罐上的重组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猪胰岛素前体(PIP)的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摇瓶发酵中,最佳诱导周期为60 h左右,诱导期甲醇的最佳加入量为每日2.0%~2.5%。50L发酵过程分为批发酵、补料和诱导表达3个阶段。生长期(批发酵和补料阶段)细胞干重与培养时间的关系可用模型y= 0.6525e0.1909t来描述。在批发酵阶段和补料阶段,流加的氨水和甘油几乎全部用来合成菌体和维持,没有其他副产物产生。诱导表达阶段流加的氨水和甲醇分别约有80%和70%被菌体利用。将摇瓶与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摇瓶发酵的限制因子很可能是溶氧,而罐发酵的限制因子为碳源,因此,将摇瓶实验的结果放大到发酵罐时调整了控制策略,加大了甲醇的补料速率,最终PIP浓度达到1.72g/L。

    • 一株琥珀酸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2007, 34(1):0080-0084.

      摘要 (2026) HTML (0) PDF 0.00 Byte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牛的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发酵生产琥珀酸的兼性厌氧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基因分析。该菌株短杆状,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V-P反应阴性,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其16S rRNA基因与琥珀酸放线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8%,认为属于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并将其命名为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SW0580,保藏号CGMCC 1593。初步发酵试验表明该菌能发酵60g/L葡萄糖产生25.8g/L的丁二酸。

    • Bacillus subtilis自然感受态缺陷株蛋白质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2007, 34(1):0085-0087.

      摘要 (1692) HTML (0) PDF 0.00 Byte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对枯草芽孢杆菌自然感受态缺陷突变株BR151pm感受态形成期的全细胞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28个蛋白质斑点出现变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其巾2个明显缺失的蛋白斑点进行分析鉴定,确定这2个蛋白质分别为直接参与自然感受态形成的Nin蛋白和RecA蛋白,进一步确证了BR151pm为自然感受态缺陷突变株。

    • ZK-I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纯化与部分特性研究

      2007, 34(1):0088-0091.

      摘要 (1735) HTML (0) PDF 0.00 Byte (1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ZK-I对甜瓜疫霉病、棉花枯萎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以及啤酒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报道了ZK-I菌发酵液中抗真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发酵液经过酸沉淀、正相硅胶层析以及C18相硅胶层析等步骤,得到四个化合物,经HPLC检测均为单峰,通过质谱测定分子量并结合高效液相检测结果确定它们为同系物,其中A为捷安肽素A,并推测其余化合物为捷安肽素A的结构类似物。

    • 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7, 34(1):0092-0094.

      摘要 (2048) HTML (0) PDF 0.00 Byte (2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造血干细胞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降落PCR (touchdown PCR,TD-PCR)相结合的方法扩增人细菌透性增加蛋白(human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hBPI)的cDNA,将其克隆到pEGFP-N1载体上并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hBPIcDNA全长为1,464个碱基,其序列与GenBank中另外4个序列进行了比对,有两个碱基与其它4个序列不同:其中第576位碱基其它序列为G,该位置碱基是C;第676位碱基其它序列为A,该位置碱基是G。其中第676位碱基的变化导致第185位氨基酸由Lys改变为Glu。

    • 高抗体水平种鸡NDV的分离鉴定和分子特性

      2007, 34(1):0095-0100.

      摘要 (1967) HTML (0) PDF 0.00 Byte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抗体水平较高、产蛋下降的种鸡群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SGM01,经动物回归可产生NDV典型病变,其MDT、ICPI和IVPI等分别为50.5h、1.76和2.41,表明为强毒。对其F和H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F基因氨基酸多肽裂解位点的基序为~(111)GRRQKRF~(117),与强毒基序一致。基因分型表明SGMO1属Ⅶ型。氨基酸同源比较显示:SGM01与LaSota、SQZ04等基因Ⅱ型的同源性为:87.7%~88.3%;(?) Taiwan95、Yunnan03等基因Ⅶ型的同源性为:95.7%~98.2%;与F48E9等基因Ⅸ型的同源率为:90.8%~91.7%。HN基因与F基因不同,具有明显的时空性。SGM01、Taiwan95、SQZ04等新近分离毒氨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5.3%~97.2%,显著高于与LaSota(经典弱毒疫苗株)和F48E9(经典强毒株)的同源性87.4%~89.0%。

    • 马西尼罗热病毒E蛋白部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7, 34(1):0101-0104.

      摘要 (1912) HTML (0) PDF 0.00 Byte (1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参考GenBank发表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E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了WMV E基因318bp片段,将其克隆入pMD18-T-Vector载体中,阳性克隆命名pMD-E,并进行序列分析。进一步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32a-E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32kD的目的蛋白带,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3.1%。表达产物纯化后,Wester-blotting分析证明表达产物能被WNV的阳性血清所识别,为下一步建立以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马的WNV的ELISA方法打下了基础。

    • 乳酸菌肽聚糖部分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2007, 34(1):0105-0107.

      摘要 (2191) HTML (0)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肽聚糖部分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肽聚糖后,相比对照组而言, Z8、Z17肽聚糖组巨噬细胞(MΦ)吞噬率、吞噬指数都明显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增强,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肽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的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8、Z17肽聚糖组能明显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并使抗体高峰水平维持时间延长。同时动物实验也表明,两个肽聚糖组间活性差异不显著,没有特异性。

    • 厌氧酸化菌产酸过程研究

      2007, 34(1):0108-0111.

      摘要 (2077) HTML (0) PDF 0.00 Byte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温度37±0.5℃下,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下酸化过程的研究,确定水解酸化最佳条件为pH=6.5。重点对此条件下水解酸化过程中产酸速率的动力学进行了推导,通过计算,得出此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为Vmax=8.45d-1,Ks=1,089mg/L。说明了酸化过程较好氧过程和完全厌氧过程快的理论依据。

    •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2007, 34(1):0112-0115.

      摘要 (2102) HTML (0) PDF 0.00 Byte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 城市剩余活性污泥直接饲养蚯蚓可行性研究

      2007, 34(1):0116-0118.

      摘要 (2516) HTML (0) PDF 0.00 Byte (3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箱式养殖法,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活性污泥直接饲养蚯蚓。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直接饲养蚯蚓是可行的。其饲养条件是采用上投料时,新鲜污泥一次性投料厚度以小于30cm为宜,块状发臭污泥小于20cm为宜;采用下投料时,新鲜污泥一次性投料厚度以小于30cm为宜,块状发臭污泥不适宜蚯蚓生长。

    • >专论与综述
    • 多聚酮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

      2007, 34(1):0127-0131.

      摘要 (2896) HTML (0) PDF 0.00 Byte (2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聚酮多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大类天然产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很多聚酮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更多的天然产物聚酮被发现。另一方面对它们合成相关酶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主要对多聚酮的合成机制以及多聚酮合成类型的多样性展开论述。

    • 异化Fe(Ⅲ)还原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2007, 34(1):0132-0137.

      摘要 (1827) HTML (0) PDF 0.00 Byte (2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综述了异化Fe(Ⅲ)还原细菌与多种代谢反应相耦联的Fe(Ⅲ)还原过程、还原不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其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ANAMMOX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2007, 34(1):0138-0142.

      摘要 (2087) HTML (0) PDF 0.00 Byte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厌氧氨氧化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特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脱氮途径。厌氧氨氧化是一个生物过程,已确定的细菌有3种:Brocadia、KueneniaScaliadua。综述了其分离和鉴定的方法、生物化学途径、生态生理学特性和分布。

    • 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2007, 34(1):0143-0147.

      摘要 (1793) HTML (0) PDF 0.00 Byte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作为无公害农药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再开发其几丁质酶抑制真菌和杀虫增效功能,不仅可充分利用这一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也将给予传统生物农药以新的生命力。综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方面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2007, 34(1):0148-0152.

      摘要 (2506) HTML (0) PDF 0.00 Byte (3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鼠李糖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综述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特性、生理学功能及其发酵生产,特别讨论了利用廉价原料——工农业的废物,如植物油废渣等来生产鼠李糖脂,其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工农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其处理费用。

    •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007, 34(1):0153-0156.

      摘要 (2124) HTML (0) PDF 0.00 Byte (3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源于海洋特殊环境,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展望了研究及应用前景。

    • 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2007, 34(1):0157-0160.

      摘要 (1747) HTML (0) PDF 0.00 Byte (3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核磁共振的种类,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在代谢工程、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研究、以及人与动物健康几个方面的应用。

    • 菌根共生体形成过程中的信号识别与转导机制

      2007, 34(1):0161-0164.

      摘要 (1887) HTML (0) PDF 0.00 Byte (2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菌根共生体建立过程中存在信号分子的多重性和信号通路的多样性以及共牛体特异基因的表达调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菌根整个发育过程。

    • 细菌纳米磁小体有望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2007, 34(1):0165-0168.

      摘要 (2522) HTML (0) PDF 0.00 Byte (2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趋磁细菌细胞内合成的纳米磁小体具有颗粒均匀,晶型稳定的特点,每个磁小体有脂膜包被。提纯的磁小体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多种药物和大分子化合物的载体而应用于定向治疗肿瘤。本文介绍了细菌磁小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细菌磁小体连接抗癌药物的策略,讨论了建立磁小体载药体系靶向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 细菌基因突变的策略及应用

      2007, 34(1):0169-0172.

      摘要 (1939) HTML (0) PDF 0.00 Byte (2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病仍然是目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疾病。细菌突变技术是重要的细菌学研究技术,包括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及现代的基因突变技术。基因突变技术是目前细菌学研究的重点,不同的基因突变技术采用的策略不同。细菌基因突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细菌疫苗研制、细菌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高校教改纵横
    • 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

      2007, 34(1):0173-0175.

      摘要 (1730) HTML (0) PDF 0.00 Byte (2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微生物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微生物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是相关专业教师的工作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师达到教学目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阐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和理论联系实际等4方面的内容。

    • 适用于本科实验课教学的质粒转化方法

      2007, 34(1):0175-0177.

      摘要 (1421)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质粒转化实验的教学要求选择了氯化钙转化法,并结合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具有单人操作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清晰明了,仅需常规设备,教学成本较低,适合于高校本科实验课教学。

    • 微生物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衔接初探

      2007, 34(1):0178-0180.

      摘要 (1687) HTML (0) PDF 0.00 Byte (2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微生物教学改革衔接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这方面工作的途径和见解。

    • 病原生物学PBL模拟病例的设计

      2007, 34(1):0181-0184.

      摘要 (1997) HTML (0) PDF 0.00 Byte (2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PBL课程模式是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BL实施过程中,病例的选择与设计关系到PBL教学的成败。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探讨了原始病例和模拟病例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病原生物学PBL模拟病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2007, 34(1):0185-0187.

      摘要 (1928) HTML (0) PDF 0.00 Byte (2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学是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在利用网络教学、提问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归纳式教学以及考核等多个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尽可能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 >放线菌研究专栏
    • 放线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2007, 34(1):0188-0190.

      摘要 (1887) HTML (0) PDF 0.00 Byte (2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要评述放线菌及其它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结构多样性,在临床和农业上的应用,开发潜力,研究简史和进展。同时对放线菌活性物质开发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耐药专栏
    • 额外拷贝ERG6基因对烟曲霉的影响

      2007, 34(1):0191-0194.

      摘要 (2185) HTML (0) PDF 0.00 Byte (2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烟曲霉ERG6基因额外拷贝株.研究该基因对烟曲霉生长速度、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在烟曲霉基因组找出烟曲霉可能的ERG6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PCR扩增ERG6的ORF连同其上下游各约1 kb的DNA片段,利用DNA重组的方法将该片段克隆到载体pRG-AMA1-NotI。用重组后的质粒转化烟曲霉尿嘧啶营养缺陷株AF293.1。在MM和YAG培养基上观察转化子的生长速度。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转化子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烟曲霉基因组中存在一个拷贝的ERG6基因,ORF大小为1,256 bp。其编码的蛋白与白念珠菌、酿酒酵母固醇甲基转移酶(Ers6p)的氨基酸相同率分别为57%和50%,相似率分别为70%和63%。烟曲霉中ERG6基因被成功克隆到了pRG-AMA1-Not I,产生了质粒pERG6。用pERG6和空载体pRG-AMA1-Not I转化AF293.1后,分别得到转化子AF-pERG6和AF-empty。AF-pERG6在MM和YAG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比AF-empty慢。AF-pERG6和AF-empty对伊曲康唑、伏力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灰黄霉素的敏感性没有差异。ERG6基因额外拷贝不影响烟曲康唑、伏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理泊芬兆、灰黄霉素的敏感性,但是能使烟曲霉的生长速度减慢。

    • >技术与方法
    • 一种快速检测分离溶藻细菌方法的初探

      2007, 34(1):0119-0122.

      摘要 (2022) HTML (0) PDF 0.00 Byte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细菌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毒性作用。会大大影响溶藻细菌的筛选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基本培养基各成分对铜绿微囊藻DS的作用研究发现,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成分对藻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在0.1~0.4g/L时,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当用柠檬酸三钠取代葡萄糖后,铜绿微囊藻在改良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改良的培养基富集水样中的溶藻微生物,并用此培养液直接感染宿主藻,一周内即可初步快速检测是否含有溶藻细菌。此种方法既排除了培养基的干扰因素,又迅速增加了溶藻细菌的生物量,并可大量收集细菌分泌的胞外物质,为溶藻细菌尤其以分泌物质溶藻的细菌的初步筛选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 龙须菜体表附生细菌的几种分离方法比较

      2007, 34(1):0123-0126.

      摘要 (1886) HTML (0) PDF 0.00 Byte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声波粉碎法、涡旋振荡法、超声波清洗法、研磨匀浆法等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龙须菜,分离其体表的附生细菌,并对分离细菌的数量、种类、形态结构、细胞壁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法和相间方法的不同处理所得结果比较显示,超声波清洗法和研磨匀浆法对分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效果都较差;超声波粉碎法和涡旋振荡法效果较好,尤以超声波粉碎法的30W30s处理效果最好,该方法分离到本项目4个方法13个处理获得的16个菌株中的12个菌株,龙须菜的细菌数1.75×106cells/g。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