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2(5).
摘要:细菌污染是食品生产的重要危害,而高强度磁场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望用于细菌对食品的危害控制。通过研究静态磁场强度和磁场处理时间对细菌存活率的影响,探讨了静态磁场对细菌的作用规律,并对磁场处理前后的细菌进行了DNA图谱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磁场处理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初步理论分析和实验依据。
2005, 32(5).
摘要:从采自北极的海泥、海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1株低温细菌,采用小鼠温敏型乳腺癌tsFT210细胞株和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和抑菌活性筛选,得到抗肿瘤活性细菌1株,抑菌活性菌株8株,并对其中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细菌AR084的适宜发酵条件、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培养条件。报道了北极海洋微生物的抗肿瘤和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尚未见有报道。由此表明,极地微生物是潜在的活性物质的来源,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2005, 32(5).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郑州果园中分离得到,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微波诱变处理,确定了二者诱变处理的最佳处理剂量:NTG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g/mL,微波诱变为HI微波挡(850W、脉冲频率2450MHz)处理100s,筛选出13个高效突变株。经传代实验,2株高效突变株N1和W2抑菌圈直径分别稳定在26mm和24mm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21·8%
2005, 32(5).
摘要:以陶粒和活性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池系统,对人工合成的甲苯废气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4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1)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填料柱的处理性能,陶粒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填料能有效地处理含有甲苯的废气,当进气浓度为2·35g/m3时,去除率可达95%以上,填料柱对甲苯的去除能力为130g/m3·h;(2)在低浓度下,生物滴滤池的处理性能受传质过程控制;(3)填料柱出气通过循环液曝气处理后,废气中甲苯浓度进一步降低。
2005, 32(5).
摘要:在7L发酵罐中考察不同发酵温度23℃~37℃下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ZYL-2产番茄红素的影响,33℃时发酵开始至9h细胞比生长速率高于其他温度,且最早获得最大细胞生物量,发酵9h后,28℃番茄红素比合成速率高于其他温度,合成期延长。基于上述结论,两步温度控制策略确定在发酵前9h温度为33℃,9h后降低至28℃,可获得最大番茄红素产量605·25μgL-1和生产强度28·82μgL-1h-1,番茄红素发酵水平高于单一温度。
2005, 32(5).
摘要: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 L·)在培养时受蓝光诱导,其菌丝体中有高产量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当温度为25℃且蓝光光照强度为6·5μmol·m-2·S-1时,菌丝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含蚕蛹粉的培养基上24h达到最高峰的495·5μg/gFW;而在不含蚕蛹粉的培养基上72h才达最高峰414·1μg/gFW。蛹虫草菌丝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也受蓝光光照强度的影响,最适光照强度可随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黑暗培养时间的长短和温度也可共同影
2005, 32(5).
摘要:研究了4种低聚糖、8种中药及4种食品原料体外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大豆低聚糖的增殖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水苏糖则几乎没有增殖效果,而且当改良MRS中低聚糖的浓度达到10%时,对其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种中药在浓度为2%的时均有增殖效果,以Z3、Z1和Z2效果最显著(P<0·01),但其浓度不同对双歧杆菌菌株A04的增殖影响截然不同;本试验采用的4种食品原料对双歧杆菌均
2005, 32(5).
摘要:以从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编号GLRT102Ca)为例,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等主要岩溶环境因子对其胞外碳酸酐酶(C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10℃~50℃)和pH(5·5~9·0)范围内,实验菌株均能表达出不同程度的胞外CA活性,其中20℃~30℃以及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的胞外酶活性较高。钙、镁、锌、钴等4种金属离子以及SO42-、H2PO4-、NO
2005, 32(5).
摘要:在筛选出最佳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对毛头鬼伞富铬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有机铬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CrCl3·6H2O的添加量为200mg/L,培养基初始为自然pH,接种量为8%~10%,装液量为80mL/250mL三角瓶,转速100r/min,26℃恒温培养5d,有机铬的产量达1597.88μg/100mL发酵液,铬富集率达9.09%。
2005, 32(5).
摘要:研究了营养因子及环境条件对中国冰川1号耐冷菌BacilluscereusSYP-A3-2产低温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该菌产酶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温度、酪蛋白浓度和pH,在酪蛋白浓度0·8%、pH7、15℃下摇瓶发酵48h产酶水平可达3,800U/mL。
2005, 32(5).
摘要:高拷贝质粒pcDNA3.1+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中不稳定。通过去除pcDNA3.1+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l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仅保留其核糖体结合位点,构建了新质粒pmcDNA3.1+。SL7207(pmcDNA3.1+)在含与不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均能稳定保留其质粒。SL7207(pmcDNA3.1+)的β-内酰胺酶活力明显低于SL7207(pcDNA3.1+),且接种SL7207(pmcDNA3.1+)的液体培养基中的氨苄青霉素不易被降解。腹腔接种小鼠7d后,脾脏中SL7207(pmcD
2005, 32(5).
摘要:针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bacteria),研究了在28℃~30℃、摇床转速为110r/min时,pH、氮源、碳源、NaCl、有机物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8.0~8.5、NaNO2含量4,500mg/L、Na2CO3含量1.5g/L、NaCl含量0~0.5%、葡萄糖含量0~0.1%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生长良好,培养9d时,细菌浓度可达4.6×109M
2005, 32(5).
摘要: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acid,3-PBA)降解菌PBM11。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测定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BM11能以3-PBA为唯一碳源生长,降解试验表明:在基础盐培养基中,初始pH7·0,30℃,160r/min,装瓶量为100mL/250mL的条件下,PBM11经过24h可完全降解200mg/L的3-PBA;添加低浓度的外源营养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降解;Cu2+和
2005, 32(5).
摘要:研究菊粉酶热稳定性,菊粉酶在6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一些醇类物质和增稠剂可以提高菊粉酶的热稳定性;利用甘油、黄原胶和CaCl2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以6%的甘油,0·6%的黄原胶,100mmol/L的CaCl2组合的保护剂,对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2005, 32(5).
摘要:利用RAPD和拮抗试验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3个组,第1组包括密纹薄芝、灵芝、灵芝(信州菌株)和两个无柄灵芝菌株,第2组包括灵芝(G·sp·)、近拟鹿角灵芝和紫芝,第3组是树舌灵芝。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的结论基本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的时,上述10个菌株聚成8组,与传统的分类学中种的划分几乎一致。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发现,它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认为拮抗试验在灵芝亲缘关系的初步鉴定中是有效的,RA
2005, 32(5).
摘要:对番茄褐斑病原菌—长蠕孢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片琼胶培养基、Czapek培养基和PDA+番茄叶片能促进产孢子,V8汁、PSA和番茄汁培养基抑制产孢;碳源果糖明显促进产孢,甘露醇抑制产孢子;氮源氯化铵促进产孢,蛋白胨和硫酸铵抑制产孢;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对长蠕孢菌产孢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紫外线照射60~80min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偏低温或偏高温以及微碱性环境能促进长蠕孢菌产孢,温度为15℃或30℃,pH8~9时最有利于产孢。
2005, 32(5).
摘要:从云南保山田间表现曲叶症状的烟草植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Y128,病株在实验室可经烟粉虱(Bemisiatabaci)传播到健康烟草上。分别用针对烟草曲茎病毒(TbCSV)、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LCYNV)、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及泰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THV)等田间常复合侵染的云南粉虱传双生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Y128DNA-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Y128是烟草曲茎病毒(TbCSV)的1个分离物。利用DNAβ的特异性引物β01和β02,在Y128中扩增到卫星DNA分
2005, 32(5).
摘要: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进行15α位羟基化,合成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对生物转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重点对底物的助溶剂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培养基成分,接种量,初始pH,通气量,投料浓度,投料时间,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中,Penicilliumraistrickii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生物转化,产物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转化率达到60%,在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工业生产前景。
2005, 32(5).
摘要:研究了添加核苷对肝素黄杆菌发酵产肝素酶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种核苷的添加会抑制产酶,而复合核苷的添加则促进产酶,当4种核苷的添加比例与肝素酶mRNA中4种相应核苷酸的比例一致时,促进作用最强。通过HPLC检测,证实添加后核苷很快进入了菌体内。HPLC的结果还表明,菌体内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可能不平衡,这对产酶是不利的。为此,还研究了通过添加天冬氨酸以增强嘧啶核酸合成代谢的调节方式,使产酶得到了提高。
2005, 32(5).
摘要:研究了多种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变色栓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影响。当培养基中果糖浓度为20g/L,酒石酸铵浓度为10mmol/L,吐温80浓度为1.0g/L,MgSO4·7H2O为0.43g/L,最终pH为4.5,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接种量为10片(8mm)菌苔,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80r/min时,MnP的活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最高酶活力可达2,270U/L。
2005, 32(5).
摘要: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芽胞杆菌B13。结果表明:芽胞杆菌B13能够同时溶解无机磷和分解有机磷,并且芽胞杆菌B13活菌及其发酵液能够抑制烟草青枯病菌和黄曲霉的生长;共培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能够抑制烟草疫霉的生长;盆栽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以进一步将其开发出集解养分与抗病于一体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2005, 32(5).
摘要: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能抑制核糖体功能的植物蛋白。建立了从苦瓜籽中提纯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方法,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上进行核糖体灭活蛋白体内外抗马立克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和鸡痘病毒试验,结果均表明核糖体灭活蛋白对3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05, 32(5).
摘要:通过对80多种超高温菌的基因组G+C含量,16SrRNAG+C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菌耐热性与基因组G+C含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与16SrRNAG+C含量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16SrRNA18helix的二级结构分析显示高温菌生长温度越高,其16SrRNA热稳定性越高。
2005, 32(5).
摘要:通过PCR扩增HSV-1ICP6启动子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1构建重组质粒pICP6-EGFP,转染Vero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Vero-ICP6-EGFP细胞。以不同量的HSV-1感染Vero-ICP6-EGFP细胞,分别以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荧光的量和强度。结果表明,转染细胞株Vero-ICP6-EGFP感染HSV-16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即可检测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EGFP荧光的量及强度随HSV-1病毒的滴度增加而增加。已建立
2005, 32(5).
摘要: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五龄幼虫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诱导后,产生抗菌肽,经100℃热处理15min后活性不变,通过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CM-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粗纯化产物经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约3kD。
2005, 32(5).
摘要:建立了一种灵敏的ε-PL产生菌高通量的筛选方法。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150mg/LK2Cr2O7,以有利于放线菌的富集分离;并添加美蓝染料,利用产碱菌株碱性分泌物和美蓝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透明圈,从而灵敏地筛选得到产碱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产碱菌株中检出得到46株生物碱产生株;最后对产生物碱的菌株的发酵液进行ε-PL含量分析,确定4株ε-PL产生菌株。对其中一株ε-PL高产菌PL6-3菌株进行形态、
2005, 32(5).
摘要:艾滋病是当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从天然资源寻找新抗HIV活性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来源于海洋微生物、海藻具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抗HIV活性天然产物筛选方法和靶点。
2005, 32(5).
摘要:详细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分离提取中的应用进展,并简单阐明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双水相技术和反胶束萃取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情况。对这些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探讨。
2005, 32(5).
摘要:综合报道了腈水解酶的来源、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工业应用。
2005, 32(5).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大豆营养成分。综述了微生物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过程,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指出在富含大豆异黄酮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可能途径。
2005, 32(5).
摘要:纳米细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直径为纳米级且具有矿化能力的细菌。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纳米细菌可以作为结晶的活性中心,黏附、侵入并破坏肾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和肾乳头细胞,形成磷灰石晶核,从而诱发肾结石形成。综述了肾结石中的纳米细菌及其诱发肾结石形成的体外模拟和动物学模型,讨论了纳米细菌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
2005, 32(5).
摘要:微生物利用金属氧化物作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一种新的代谢途径。该过程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物进行生长代谢。异化金属还原菌对于研究探索古生物呼吸形式、界定生命的上限温度等生命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在生物整治、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异化金属还原菌进行了综述,并对这类菌的研究应用给予评述和展望。
2005, 32(5).
摘要:对生物工程设备专业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一种新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
2005, 32(5).
摘要: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微生物学教学资源网站,并对网络微生物教学资源的查找与下载方法以及在多媒体教学应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5, 32(5).
摘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介绍了我们在微生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等各个课程建设环节的做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