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2(2).
摘要:观察了螺旋藻生长过程中藻丝和杂菌的生长规律,发现中性细菌和碱性细菌的数量始终是藻丝的105~106倍。采用常规的稀释平板法、毛细管法和挑单藻法均无法可靠地获得无菌纯藻。设计用低速离心法洗涤下沉性藻丝,用过滤法洗涤上浮性藻丝,对藻丝进行预处理洗去大量杂菌;对迁移性和非迁移性藻株分别采用夹层法和平板法纯化藻株,使得单根藻丝在平板上形成藻落,获得无菌纯藻。
2005, 32(2).
摘要:以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不同方法在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传统方法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筛选和确定了一批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再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待鉴定的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已知大肠杆菌MG1655以及几种其它细菌进行ARDRA(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分析,最后利用ERIC-PCR技术在个体水平上分析菌株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由传统方法确定的大肠杆菌疑似菌株和MG1655都属于同一ARDRA型,并与其它细菌的
2005, 32(2).
摘要:利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富硒能力强的酵母菌株,从13株啤酒酵母中筛选出一株富硒量高的诱变出发菌株,采用溶壁酶进行破壁,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为酶浓度1g/100mL,酶解处理时间为12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5.2%,再生率为21.8%,诱变后筛选出富硒量为821mg/kg,酵母干菌体收获量为0.88g/100mL的酵母菌A1。
2005, 32(2).
摘要:考察了Cr6+浓度和培养时间对4株重金属去除菌致死率的影响、重金属去除菌除铬性能的稳定性、吸附铬前后胞内外的变化、Cr6+对胞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多种因素对重金属去除菌毒性,初步探讨了重金属去除菌的抗Cr6+机理。实验结果表明,4株实验菌的致死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再升高;假丝酵母的可驯化性较好;掷孢酵母73对高浓度Cr6+的耐受性最好;Cr6+对4株实验菌的各种代谢过程有一定影响;扫描电
2005, 32(2).
摘要:利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8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室内测定该菌株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小麦纹枯病菌在培养液中生长缓慢,培养6d后菌丝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9%,同时发现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出现断裂和细胞壁瓦解。双抗标记法测定该拮抗菌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发现该菌能够在根系中长期定殖。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2005, 32(2).
摘要:从污染土壤中分离一株高效降氰菌株DN25,经表型分析和16SrDNA分析,初步判断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sp.)。该菌株耐氰能力强,能在氰浓度达1000mg/L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和转化的最佳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8.0,10h对氰浓度为500mg/L的溶液转化率可达到99%。同时菌株也可有效转化亚铁氰化钾,对于氰浓度相当于500mg/L的亚铁氰化钾液,12h的转化率可达到96%。
2005, 32(2).
摘要:对档案图书保藏过程中引起霉变的微生物种类、引起霉变的主要环境因素和防霉剂的筛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曲霉属微生物是档案图书霉变的主要霉腐菌,发生霉变的环境温度条件和能够引发霉变的孢子浓度范围较宽,环境相对湿度对霉变起关键作用。安全防霉条件为:控制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5%,温度10℃~25℃;低毒防霉剂对硝基苯甲醛和仲丁胺可以应用于档案图书的防霉过程。
2005, 32(2).
摘要:通过接合使供体大肠杆菌DH5α中的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插入到受体菌CFDS1基因组DNA中,以引起该菌株的基因插入突变。利用转座子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呋喃丹降解过程中红色物质的产生与否初步筛选出6株突变株,分别命名为CFDSM1~CFDSM6。紫外扫描和气谱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些突变子确实失去了对呋喃丹的降解能力。根据转座子的序列设计引物,以6株突变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突变子中呋喃丹降解基因的失活就是由于转座子的插入而导致的。
2005, 32(2).
摘要:构建的羧肽酶原B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但目的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为了获得活性羧肽酶B,必须对其包涵体进行变复性。首先利用稀释复性确定了羧肽酶原B复性的最佳缓冲液;在凝胶过滤复性中,研究了柱长和洗脱流速对羧肽酶原B复性效率的影响;另外对比了稀释复性、透析复性、凝胶层析复性和Ni2+亲合层析法等四种方法对羧肽酶原B的复性效果。结果发现,这4种方法的复性效果有以下顺序:凝胶过滤复性>稀释复性>Ni2+亲合层析>透析复性。
2005, 32(2).
摘要:对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DLSL2深层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30℃、转速为250r/min、初始pH值为7.0。并用均匀设计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验证实验结果为7.1×109cfu/mL明显高于原发酵培养基结果3.2×109cfu/mL。
2005, 32(2).
摘要:将特异肉毒抗毒素基因克隆入载体pPIC9k,G418抗性加压筛选阳性整合克隆,在毕赤酵母细胞GS115中进行分泌表达。获得了稳定分泌表达ScFv的工程菌,SDS-PAGE分析可见,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6kD,通过放大体积来探索重组抗毒素的诱导表达条件及纯化工艺,结果发现,1%甲醇诱导后72~84h,目的蛋白的表达达到高峰,占酵母培养上清中总蛋白的15%以上,经两步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竞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组抗毒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活性,可竞争肉毒抗毒素马血清与毒素的特异结合。
2005, 32(2).
摘要:通过不同温度诱导模式对大肠杆菌高密度,高表达的研究,确定两次升温诱导模式实现大肠杆菌高密度、高表达重组人载脂蛋白的目的。实验证实两次诱导成功的避免了乙酸对高密度、高表达的影响,最终发酵的细胞密度OD600达150,蛋白表达量4.8g·L-1,证明两次升温诱导的发酵方法在高密度、高表达外源蛋白上是成功的,从而为基因工程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05, 32(2).
摘要:从乳酸菌保健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作为受体菌的乳酸菌菌株COCC101,经鉴定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抗药性实验显示这株粪肠球菌对多数药物敏感或中度敏感;粪肠球菌中没有质粒存在,转化效率和电场强度有对应的正相关,最高达到2×104转化子/μgDNA,并且能广泛接受不同来源的质粒;在Nisin诱导下可表达外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这些结果显示COCC101菌株在乳酸菌基因工程研究中有望成为受体菌。
2005, 32(2).
摘要:从海参、海胆、海葵、海兔、石莼、羊栖菜、裙带菜分离得到125种共附生海洋微生物,以6种敏感菌为指示菌,从中获得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21株,放线菌8株,真菌2株。21株抑菌海洋细菌中芽孢杆菌属为7株,占33.3%,弧菌属为11种,占52.2%,其余3株为假单孢杆菌属,占14.5%。8株抑菌海洋放线菌中链霉菌属为5株,占62.5%,小单孢菌属为3株,占36.5%。2株抑菌海洋真菌均为青霉属。
2005, 32(2).
摘要: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中通过PCR扩增得到degQ基因,将其克隆到含有枯草杆菌纤溶酶基因的蔗糖诱导表达载体pUBS中,并转化至B.subtillisDB403受体菌,得到基因工程菌DB403(pUBSD)。通过发酵表达证实degQ基因能增强枯草杆菌纤溶酶的表达,酶活提高了2.2倍。同时还对不同种类的糖、不同浓度蔗糖、不同诱导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和比较研究。
2005, 32(2).
摘要:通用引物可一次性扩增18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和耐药菌株的DNA,扩增片段长度在220bp左右,18种特异性探针分别与18种标准菌株的PCR扩增产物杂交结果显示探针都具有高度特异性;5种37例经法国梅里埃API细菌鉴定系统确定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杂交鉴定,鉴定结果与分离株一致,表明设计的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及准确性。80例临床标本分别用法国梅里埃API细菌鉴定系统及PCR杂交法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5%)和(67.5%),表明PCR结合寡核苷酸杂交法比传统的生物学培养法更为灵敏,值得推广。
2005, 32(2).
摘要: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100多株海洋霉菌;以条件性致病真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植物病原真菌镰刀菌(Fursariumsp.)等作为敏感测试菌株,初筛分离到30多株对上述测试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海洋霉菌;对其发酵液进行复筛,发现其中编号分别为B4#-6、B4#3-、1B6-6、1B6-10-5、1-B
2005, 32(2).
摘要: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在人群中一般呈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为研究病毒基因沉默工具和抗病毒制剂,以人巨细胞病毒UL54基因mRNA序列设计互补的外部引导序列,共价结合到大肠杆菌来源RNaseP催化核心M1RNA上,从而构建成M1GS-T6核酶。通过对DNA聚合酶UL54基因亚克隆片段转录产物体外切割研究,证实该核酶具备对UL54mRNA片段的特异切割能力。
2005, 32(2).
摘要:将抗DNA单克隆抗体标记在胶体金颗粒上制成免疫胶体金试剂,提取标本中DNA,直接用于PCR检测,从而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免疫胶体金方法提取环境标本中的DNA。结果表明:应用免疫胶体金试剂可有效去除环境标本中PCR抑制剂,浓缩模板,提高PCR检测敏感度3~4个数量级。操作步骤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避免环境污染,吸附了DNA的免疫胶体金可直接用于PCR扩增。研制了免疫胶体金试剂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有效提高PCR技术在检测现场环境标本中的敏感性和实用性。
2005, 32(2).
摘要:黄原胶是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于胞外的中性水溶性多糖。由于其独特的流变性质而有着极其广泛的工业应用。介绍了黄原胶的生产、特性、降解以及应用,并对其应用潜力作了预测。
2005, 32(2).
摘要:pIJ101是一个8.9kb的高拷贝链霉菌质粒,在载体的构建和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IJ101具有质粒大小适中,在接合时能够自我转移和诱动染色体的能力强,具有清晰的"麻点"形成特征,并在接合时的供受体双方均携带有pIJ101时没有"进入不利"的属性。通过缺失分析,已确定了与接合转移、麻点形成、复制功能及质粒稳定性等功能区。本文对pIJ101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2005, 32(2).
摘要:从絮凝剂的来源和分子组成两方面对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系统分类,综述了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模型以及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和发酵工业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几种不同的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进而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生物絮凝剂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物絮凝剂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5, 32(2).
摘要:综述了近期在烃的微生物摄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提高环境生物整治效果而言,微生物对非水溶性底物,尤其是烃的摄取机制是重要的课题。随着理论认识的深入和研究手段的丰富,在该领域已有了更多发现和结论。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对烃摄取的影响,细胞表面性质的调整和烃的跨膜输送等方面的近期研究结果;同时,提供了细胞亚微结构分析,细胞趋化性等相关证据,指出了在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
2005, 32(2).
摘要:β-苯乙醇是一种多功能的精细化学品,在食品、日化和轻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全球每年近万吨的β-苯乙醇产品基本都是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随着人们对天然添加剂的日益需求,迫切需要开发其可以替代的新型生产技术,生物转化法是获得天然β-苯乙醇的最佳途径。概述了生物转化法生产β-苯乙醇的方法,着重介绍β-苯乙醇合成的代谢途径、转化的微生物种类和β-苯乙醇对酵母细胞毒性问题。
2005, 32(2).
摘要:生物滴滤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从填料的选择、传质过程、微生物的筛选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影响生物滴滤池处理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回顾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能为生物滴滤池在有机废气处理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2005, 32(2).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分类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药用研究动态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2005, 32(2).
摘要:自然界中的细菌大多数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增强了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致病性。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群感效应(quorumsensing)是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其它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细菌能够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应它的浓度,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阈值时,细菌就能够引发包括致病基因在内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于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菌致病性和其它要求一定细胞密度才能产生功能的基础,所以细菌群感效应的发现为防止病原菌的毒害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5, 32(2).
摘要:CBS(CaseBasedStudy)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CBS就是给出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围绕案例回答一系列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由分成小组的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他们必须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联系,通过回顾、复习和学习课本或理论课讲授的相关知识,应用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BS的应用使得科学知识更具相关性、系统性,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主动性。
2005, 32(2).
摘要:采用20孔U型孔血凝反应板微量法代替传统的肥达氏反应实验方法,结果可见凝集现象清晰,易于判断,解决了试管法易摇动而影响结果观察、需大量试剂和试管等不足。20孔血凝板微量反应法可作为肥达氏反应教学实验的一种新方法。
2005, 32(2).
摘要: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在中国呈逐渐推广之势。主要讲述暨南大学生物制药教研室根据自身特点、教育的规律,以人为本,调整教师队伍,建立3大平台,通过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教学运行机制,建立生物制药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改革和实践。本模式开展几年来取得了社会好评和丰硕的成果。
2005, 32(2).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建立新的实验体系,进行教学环节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005, 32(2).
摘要:为了帮助国内科技人员有效地利用Internet网络查找微生物学的相关信息,对世界著名的生命科学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BIOSISPreviews的基本情况、界面结构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