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8(6).
摘要: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成功地用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巨大芽胞杆菌ATCC1 4581 ,所获得的标记菌株ATCC1 45 81 L在不同的条件下能稳定发光。将该标记菌株制成微生物接种剂 ,并利用土壤微缩系统将其接种小麦进一步研究它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动态和散布规律。结果发现 ,ATCC1 45 81 L在灭菌土壤中的定殖水平高于不灭菌土壤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的定殖在 0~ 7cm根段间 ,且随深度增加而降低。ATCC1 45 81 L在小麦种后第 7d之前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 ,在初始接种量为 3
2001, 28(6).
摘要:系统研究了光合菌在氨法处理和非氨处理两种环境下 ,在厌氧、好氧、以及自然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转化。通过发酵液中还原糖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结果的比较、判断、优选出一种最适合条件下光合菌对玉米转化的途径。研究表明 ,在以氨化法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与光合菌的发酵实验中 ,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尝试都要比非氨法条件下玉米秸秆为底物与光合菌发酵实验中的发酵液中的不原糖和蛋白质的浓度高。实验结果证明了转化产生的还原糖、蛋白质都是光合菌能利用的营养成分 ,由此达到利用光合菌转化玉米秸秆的研究目的。
2001, 28(6).
摘要:应用重复序列REP (repetitiveextragenicpalindromic ,重复基因外回文 )和ERIC (ente roba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肠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 )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ERP PCR和ERIC PCR)对从新疆采集的 2 7株土著大豆根瘤菌染色体进行指纹分析 ,发现在相似水平 0 5时可基本分为两大聚类群 ,一个类群主要包括慢生型根瘤菌 ,另一类群为快生型根瘤菌 ,来自同一地区的根瘤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以上结果
2001, 28(6).
摘要:研究了诱导介质、处理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高产EPA、A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菌株———轮梗霉 (Diasporangiumsp.)产游动孢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胡萝卜片介质上、2 5℃诱导 6d ,可得到最大数量的孢子 ,同一条件下游动孢子量则在第 8d达到最高。进一步探讨孢子的萌发条件发现 :2 5℃、营养琼脂上孢子的萌发率最高。
2001, 28(6).
摘要:研究了培养基的配方、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对海洋青霉M-182菌株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 (M-182A)的影响 ,以期获得高效价的M-182A。结果表明 :用海水配制经改良的高氏1号培养基 (高氏 1号 +0.1 %蛋白胨 +2 %海带汁 ) ,2 8℃培养 96~108h ,M-182A的相对效价最高。
2001, 28(6).
摘要:采用常规筛选方法从 200多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中筛选出一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量较高的菌株 (Sn 898)作为实验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 (UV) ,硫酸二乙酯(DES) ,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Lactobacillusplantarum-578简写L .plan-578)SOD产量高达6400u/g湿菌体的高产菌株。该突变株的SOD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倍 ,并研究了影响SOD产生的最适温度 ,起始pH值 ,通气量 ,培养时间等因素。在优化
2001, 28(6).
摘要:对分离自南京土壤中的一株高产水溶性蓝色素的放线菌菌株Streptomycessp .进行了细胞化学组分及 1 6SrDNA序列分析。细胞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待定菌株的细胞壁含LL DAP及甘氨酸 ,全细胞水解物含葡萄糖及核糖 ,全细胞脂肪酸组分主要为 1 4~ 1 7碳的脂肪酸 ,其中anteiso 1 5和iso 1 6为主要组分 ,应归入链霉菌属。基于 1 6SrDNA序列的聚类结果表明所选菌株基本分成 9个分支 ,能够产生可溶性蓝色素的菌株聚成其中两个分支 ,即以S .coeli
2001, 28(6).
摘要: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8、YS-9和YH-1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2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8、YS-9、YH-1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2001, 28(6).
摘要:从质粒pLCHIA中切出含粘质沙雷氏菌 (Serratiamarcescens)几丁质酶基因 (chiA)的 1 8kbHinfI片段 ,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KK223-3强启动子Ptac下游的SmaI位点内 ,构建成几丁质酶表达质粒pKChiA。再用内切酶BamHI从pKChiA质粒中切出 2.1kbPtac ChiA片段 ,并将其重组到质粒pMC71A的单一BamHI位点内 ,构建成另一种几丁质酶表达质粒pMChiA。这两种质粒可在大肠杆菌HB101和JM10
2001, 28(6).
摘要:从 4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 ,2种不同来源的蛋白酶中筛选出了具有较高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的能催化乙酸甲基苯甲酯氨解反应的脂肪酶Novozym 43 5。进一步探讨了氨源、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该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优化条件下 ,氨解反应 6h ,转化率为51.6 %,残留底物中 ( ) 乙酸甲基苯甲酯对映体过剩值可达 99%以上。
2001, 28(6).
摘要:从我国煤矿废石堆分离到一株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细菌MLY菌株 ,最适生长温度5 0℃~ 5 4℃ ,最适pH1 2~14。MLY菌株是兼性化能自养菌 ,能利用酵母粉异养生长。在自养和混合营养条件下 ,能氧化Fe2 +、黄铁矿 (FeS2 )和元素硫 (S0 )。自养营养时 ,氧化元素硫较弱。对比研究MLY菌株和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A10菌株对Fe2+和黄铁矿的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2001, 28(6).
摘要:研究了糙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和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ngii)发酵稻草生产饲料蛋白的培养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 ,培养基的基本组成为稻草 80g ,麸皮 2 0g ,(NH4)2SO42g ,葡萄糖 2g,KH2 PO41g。原料 :水为 1∶3 ,pH5.5~6.0 ,接种量 10%,培养温度28℃~30℃ ,培养周期10d。产物分析结
2001, 28(6).
摘要:曾分离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011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pH9 0 ,6 0℃。对该菌株进行连续 4次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变处理。诱变剂为紫外线、亚硝酸、和低能N+离子 ,其处理方式包括单独或复合处理两种。最后获得一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变异株 (C303)菌株产酶活力从 725u/mL提高到 12425u/mL。该突变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起始pH8.0~9.0 ,培养温度 32℃~37℃ ,振荡培养时间 44~ 48h。
2001, 28(6).
摘要:研究了三种面包酵母对大豆低聚糖碳源利用的选择性。结果表明 :面包酵母C可选择性地利用蔗糖 ,而水苏糖和棉子糖的保留率大于 96 %;通过添加酵母膏 ,经过 3 6h培养 ,面包酵母C可全部利用大豆低聚糖中的蔗糖。进一步研究表明 ,以大豆乳清废糖浆为原料直接发酵再经下游处理 ,可得到蔗糖含量低于 1 3 %的精制大豆低聚糖干粉。
2001, 28(6).
摘要:从土壤及霉变淀粉质等样品中分离出对生淀粉具有降解作用的菌种约 6 0株 ,其中生淀粉糖化酶最高的一株根霉OR-1 ,其酶活为 90U/mL ,通过一次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 ,酶活分别达到 200U/mL、325U/mL ,RDA值分别为 70 %、 65%。诱变株是一株产生淀粉糖化酶较高的根霉。
2001, 28(6).
摘要: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 40 %,54.2 %及 57.1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 5mm的高抗菌株有 3 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
2001, 28(6).
摘要:甾体的溶解是微生物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表面活性剂对憎水性物质的增溶作用是具有憎水内核胶团形成的直接结果。随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增加 ,胶团数目增加 ,甾体水溶性增强。复配型分散剂PSE MGE应用于甾体转化体系 ,相对于单组分分散剂PSE而言 ,实现同一程度甾体水溶性增强所需的表面活性剂用量减少 ,对菌体生长的负面影响较小 ,有利于转化。超声与分散剂配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分散剂单独使用的效果 ,且使用较强的超声声强 (1 2 4W/cm2 )和较短的超声时间 (5min)时效果最佳。
2001, 28(6).
摘要:采用索氏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分别提取雅致枝霉、拉曼被孢霉、少根根霉、畸雌腐霉和橙黄红酵母的油脂 ,从样品要求、最小样品量、仪器要求、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对 4种提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 ,但耗时较长 ;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酸热法的油脂得率相近 ,较索氏法略低 ,但酸热法更为简便 ,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
2001, 28(6).
摘要:腈的酶法水解不仅反应条件温和 ,而且高效性、高选择性 ,在光学活性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催化腈水解的酶类、反应类型、反应特性、影响反应的因素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2001, 28(6).
摘要:准确、迅速和在线测量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细胞量是深入研究细胞代谢控制的基础 ,无论是对科学研究 ,还是对工业化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简要阐述细胞生长不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 ,系统综述和评价了细胞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细胞测定方法进一步研究的几点建议。
2001, 28(6).
摘要:花色素苷酶是一类能催化花色素苷水解、褪色的糖苷酶 ,目前仅发现真菌有该酶的存在。本文综述了真菌花色素苷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花色素苷酶的来源、种类、催化花色素苷降解的模式 ,花色素苷酶活力测定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及酶学性质。
2001, 28(6).
摘要:从内生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出发 ,着重对近年来关于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主要包括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抗逆性的促进作用、内生真菌与生物防治、内生真菌与抗癌药物的开发等。最后还对内生真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2001, 28(6).
摘要: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革兰氏阳性菌典型的生理特征。研究发现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生理性有益菌 ,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2001, 28(6).
摘要:我们几年来在《普通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尝试建立了“Active Study Teaching”教学方法。本文继续介绍其中教学考核环节的内容 ,包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考察的几点作法 :突出教育新理念 ,明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观念 ;活跃考试成绩积分、丰富考核内容与形式 ;灵活考核评判标准与评判过程 ;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和正向激励。
2001, 28(6).
摘要:赖夫生染色法是细菌鞭毛染色的一种常用方法。最近发现了延长赖夫生染剂使用寿命及改进染色效果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乙醇在染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