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21(1).
摘要:通过过滤滤饼常数的测定,分析、讨论了用絮凝法预处理赤霉素发酵液的合理性。实践证明,絮凝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发酵液的固液分离效果,同时使滤液浓缩后的沉淀量减少了2/3,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994, 21(1).
摘要:从17株产凝乳酶的霉菌中初筛得到产酶量较高的菌株,再进行60Co-γ射线诱变,得到产酶量较初筛菌株提高80%的诱变菌株─—总状毛霉R132。确定了诱变株R132的液体发酵产酶工艺及提取纯化路线,获得适于应用的部分纯化酶液样品。用该酶制作的Adam干酪与车间生产样品对照进行成熟期理化性质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同。
1994, 21(1).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IC-N对萘、邻苯二甲酸、水杨酸等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发现该菌株以禁为底物可诱导产生芳香烃分解酶系。菌株中存在一个57.4kb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处理可产生7个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处理可产生8个片段。将以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部分酶切的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质粒pMFY43上,获得29个克隆株。通过对含有菌株PIC-N质粒HindⅢ片段的7个重组质粒进行限制酶分析,绘出了该质粒HindⅢ内切酶7个切点的酶切图谱。
1994, 21(1).
摘要:用0.5%蜗牛酶和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酶解28℃下培养20-28小时的炭黑曲霉菌丝体,原生质体形成效为9.48×105/ml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26-0.82%。高能电子处理原生质体,筛选出了高产变异株,酶活提高了一倍。炭黑曲霉原生质体的红外吸收光谱显示了细胞内DNA分子的吸收特征,与孢子的红外吸收特征略有差异。
1994, 21(1).
摘要:以糖化醪为底物,对其增殖固定化酵母和固定化连续酒精发酵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拟合,得出了在此条件下较佳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参数。
1994, 21(1).
摘要:从27株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到能由乙醇和己酸合成己酸乙酯的菌株8株。其中Rhizopussp.H-3菌株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全细胞在有机溶剂中的酯化率可达己酸的91%。H3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或葡萄糖。6%黄豆饼粉加4%蛋白陈复合氮源有利于酶活力的增加。
1994, 21(1).
摘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地高辛标记探针(dig-probe)检测临床血沉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结果表明,人群血标本中HCMV-DNA携带率较高;PCR技术较dig-probe更敏感、快速、简便,二者检出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和60.3%;HCMV-DNA检出率、HCMV-IgM检出率与血沉值高低之间无相关性。
1994, 21(1).
摘要:从九种含有挥发性杀菌物质的中草药中筛选出一种以挥发性植物油为主的复合防霉剂──SC-4防霉剂。通过对分离自档案材料基质的10多种霉菌进行杀菌试验,效果显著,杀菌性能强而持久又无污染,杀菌作用明显优于某些商品防霉剂。可望用于大量档案、图书等的防腐。
1994, 21(1).
摘要:用电泳法研究了细菌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和一些肠道杆菌的电动力学特征。伤寒杆菌L型和葡萄球菌Cowan株L型的等电点与其亲代细菌型不同;普通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等电点与革兰氏阳性菌相似;白喉杆菌L型和葡萄球菌Wood株L型的等电点与其亲代细菌型无显著差异。电泳可使结晶紫染色的细菌脱去结晶紫,亦可使染色后经乙醇处理的普通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脱色并在电场作用下泳动,但不能使染色后经乙醇处理的葡萄球菌脱色或泳动,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等电点不同于普通大肠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在一定pH范围内,电泳
1994, 21(1).
摘要:
1994, 21(1).
摘要:
1994, 21(1).
摘要:以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材料,改进了TTC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在该法中样品不需处理,在常温下用三氯甲烷代替丙酮萃取,液-液分层效果好,显色稳定但不褪色。对测定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也作了研究,确定了改进后的脱氢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