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19(1).
摘要:
1992, 19(1).
摘要:苜蓿花叶病毒是一种多组分病毒,提纯的病毒样品中有五种不同形态的颗粒。在白三叶草分离物中的苜猪花叶病毒的鉴别研究中,使用超速离心分析法进行了该病毒的理化特性分析。在分析测试中我们使用了Schlieren光路与紫外吸收光路对照,二次变速法,配合适当的样品浓度和离子强度。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可供分析计算的五个样品组分的扫描记录图,并得到了该五种组分颗粒的沉降系数S值,分别为Szow=98s S2002=82s S2001=72s S20w<
1992, 19(1).
摘要:本文研究了滑菇(Pholita nameko)子实体阶段培养物中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HC酶)的活性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物中胞外CMC酶和HQ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左右,有酶活性高峰出现,酶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培养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在相应的子实体生长期间(以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CMC酶和HC酶活性很低(0—4u左右)
1992, 19(1).
摘要:金合欢根瘤菌Rhizobium sp.(Acacia farnesiana)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青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呈阳性。经过酶活性定量测定表明金合欢根瘤菌有葡萄糖酸-6-磷酸脱氢酶(6PGD)和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未测到上述两种酶活性。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酯酶图谱,6株金合欢根瘤菌可分成两群:酋株AF1、AF2和AF3的酯酶图谱中有A带,AF4、AF5和AF6的酯酶图谱中没有A带。
1992, 19(1).
摘要:本文报道碱性β-甘露聚糖酶16L罐的发酵工艺。在发酵过程中,通气量影响菌体生长,最适通气量为1:0.75—1:1.0vvm。搅拌速度影响菌体产酶,最适搅拌速度为500r/min。碳源为魔芋粉,其适宜浓度为2%。发酵周期为40小时。发酵液中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力达300u/ml,比摇床上培养提高了2倍。
1992, 19(1).
摘要: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ATCC 27634是一种适于75—80℃高温中生长的微生物。该菌超氧物歧化酶为一胞内酶,分子量为80000,由181个氨基酸组成。本试验对其发酵、破菌、Rnasel酶解、硫酸铵盐析、滤除小分子物质、上DE-32Ⅰ、DE-32Ⅱ柱分离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取到了热稳定性较商的Mn2+-SOD,比活力为3000u/mg,回收率达78.0%。
江慧修; 张金玲; 戈琳; 周坚; 李福成; 赵希源; 应自荣; 丁广学; 王学明;
1992, 19(1).
摘要:利用线粒体DNA突变标记和电诱导融合技术获得的酵母融合株MWF29,经过连续七代60—120吨级生产规模的发酵试验表明,该菌生产性能良好,具备了两个亲株的优良性状,发酵力强,酿酒风味好,发酵流程中及最终产品的化验指标全部达到了优质酒的要求。发酵后期细胞的凝集性好,90%以上的菌体自行凝集下沉到罐底,不需经过离心便可顺利过滤,并且减少用于过滤的硅藻土用量。生产实践证明酵母融合株MWF29是一株性能稳定的优良生产菌株。本工作证明应用线粒体DNA突变抗性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是工业酵母育种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特别
1992, 19(1).
摘要:用分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醋酸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醋酸杆菌AS 1.41的醋酸发酵过程属“非生长偶联型”,发酵初期菌体迅速增殖,发酵中期为醋酸生成的高峰期。高浓度的底物和产物对菌体生长及其产酸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乙醇浓度2—4g/100ml和醋酸浓度小于3g/100ml范围内,发酵反应效率最佳,最大菌体比生长速率可达0.127h-1,最大醋酸比生成速率为0.12g醋酸/h·OD。在工业常用的初始底物浓度范围内,底物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上。高浓度醋酸的存在显著抑制该菌的产酸能
1992, 19(1).
摘要:含ColV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含有磷酸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当覆盖敏感菌后可以形成较大的抑菌圈。说明磷酸盐对ColV质粒所编码的V族大肠杆菌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二价离子螯合剂——EDTA对大肠杆菌素形成同样有促进作用,而增加二价阳离子Ca++或Mg++却起到相反的作用。磷酸盐的这种促进作用是由于它降低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二价阳离子的浓度而引起的。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盐有助于分离ColV质粒含有菌和对V族大肠杆菌素的研究。
1992, 19(1).
摘要:通过接合将广泛寄主范围的转移性IncP质粒RP_4、R68.45、RP_1::Tn501和pUB307从大肠杆菌转移到了兼性自养多能硫杆菌中,质粒上的Ap、Tc和Km抗性基因在多能硫杆菌中均得到表达。IncQ类群的粘端质粒pJRD215在转移性IncP质粒的带动下,从大肠杆菌转移到了多能硫杆菌,转移频率为8.9×10-5——801×10-4,并对pJRD215在多能硫杆菌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本文首次将非转移性质粒载体引入到兼性自养多能硫杆菌中。
1992, 19(1).
摘要:本文报道7株嗜碱细菌的液氮超低温快速冻结保藏的试验结果。从细胞存活率看,冻结保藏3个月,自然pH的10%甘油、5%二甲基亚砜保护剂保藏嗜碱细菌的效果相似于该方法用于一般细菌保藏的保存结果,说明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法用于嗜碱细菌的保藏是安全有效的。如选择pH值接近嗜碱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的保护剂,则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
1992, 19(1).
摘要: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