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18(6).
摘要:在湖北省茶园害虫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幼虫体内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单粒包埋型。多角体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平均大小为1.76μm。病毒粒子平均大小为287×65nm,粒子两端有环状的帽状结构。测量EgNPV-DNA的分子量约为34×106道尔顿。生物毒力测定其LD56为8.6×105PIB/ml。
1991, 18(6).
摘要:斜脉蝠蛾He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幼虫“黑点病”由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Brown et Smith引起。该菌在10—25℃温度范围内能正常生长,生长速度及分生孢子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和增高。该菌对酸度要求不严。百菌清烟熏剂处理5秒钟即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探讨了斜脉蝠蛾幼虫“黑点病”的药剂防治。
1991, 18(6).
摘要:用溶壁酶处理对数生长前期的黑曲霉GP 024细胞,分离得到原生质体,再用光交联树脂包埋制备固定化原生质体,用于生产葡萄糖氧化酶。其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比产率几乎达到相应的游离细胞生产的胞内和胞外全部葡萄糖氧化酶的比产率。用光交联树脂制备的固定化黑曲霉细胞的产酶特性与游离细胞相似,而用溶壁酶处理过的固定化细胞的产酶特性与固定化原生质体相似。
1991, 18(6).
摘要:棒状杆菌(Corynebactcrium sp.)突变株SCB 3058将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转化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含2,5-二酮基-D-葡萄糖酸的发酵液经表面活性剂SDS处理可直接用作菌株SCB3058的转化底物。D-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同时作为还原的氢供体。培养基中加入NH.Cl对2-酮基-L-古龙酸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转化的最适pH为7.5。摇瓶发酵64小时后,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到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率为50mol%。
1991, 18(6).
摘要:以黄色短杆菌T6-13的苏氨酸产生菌GSR8-25为出发菌株,利用溶菌酶制备其原生质体后进行紫外线(UV)诱变处理,从再生株中筛选出苏氨酸高产菌株。经多次连续诱变处理得到一苏氨酸高产菌株25-20,在含10%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60小时可积累苏氨酸19.5mg/ml。分离纯化后得菌株25-202,其苏氨酸产量可达21.5mg/ml,比出发菌株提高43.3%。
1991, 18(6).
摘要:从云南省的鸡足山,紫金山和安宁温泉等地采集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土样,用四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用不同方法筛选产生纤维蛋白溶酶等有用菌。对滇中高原地区放线菌的区系组成及产生有用代谢产物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1991, 18(6).
摘要:采用吐温、不饱和脂肪酸、甾醇1、甾醇2和甾醇3作增活剂,改善固定化酵母的活性,加快发酵速度。吐温的效果优于不饱和脂肪酸。三种甾醇在单独施用时,以甾醇1最好;与增强剂同时施用时,以甾醇3最好。用明胶-戊二醛交联作增强剂可明显改善固定化酵母的机械强度。由于戊二醛的“毒性”,使存活率下降,发酵周期延长。若与增活剂同时施用,可抵销这些缺陷。
1991, 18(6).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pH5.5和pH6.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五种主要的食物中毒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两种pH条件下,壳聚糖对五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在pH5.5比在pH6.5的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强。
1991, 18(6).
摘要:本文介绍用过滤法和酸碱中和离心法前处理痰标本,在胰胨大豆蛋白胨0.25%琼脂培养基(TSA-L)上,34例肺结核病人L型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4.7%,经统计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TSA-L斜面上培养,分别是17.6%,14.7%,二法差异也不显著(P>0.05)。77例杆菌型培养阴性的肺结核病人L型阳性率为18.2%。除酸碱中和离心法用TSA-L半流体培养基污染率高外,其它方法均可用于痰标本L型的分离培养。
1991, 18(6).
摘要:本文用ELISA、核酸电泳法检测腹泻病牛粪便标本。21例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有4例为阳性,占19.05%。ELISA法与核酸电泳法结果相符,前者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方法。本研究在江西省首次证明了引起牛腹泻的牛轮状病毒的存在,为防治牛腹泻病采取有效手段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1991, 18(6).
摘要:本文以简表形式介绍了VA真菌球囊霉属73个种的主要特征。简表首先根据孢子颜色将球囊霉属分成三组,每组内的种按孢子大小由小到大排列。在按一定程序观察孢子形态特征后,可利用本表初步查种。但本表不是检索表,也不是种的详述。因此,须经查对该种的详细描述及标本,图片后方可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