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18(5).
摘要:分别以TBSV-、AMCV-、PLCV-、PAMV-和CyRSV-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的cDNA和每个同源或异源的RNA进行斑点杂交,研究番茄丛矮病毒组病毒RNA序列的同源性。结果表明,TBSV和PLCV(24%)及AMCV(22%)、AMCV和PLCV(25%)及PAMV(24%)之间的RNA有较大的序列同源性,CyRSV-RNA和每个病毒RNA之间的同源性低。
1991, 18(5).
摘要:1990年春发生于福建南平市郊桔全爪螨群体的虫霉流行病,其病原鉴定为弗州新接合霉。经毒力、宿存力以及传播途径等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流行能力。流行病的消长显示:果园的郁闭度和降雨量是影响疾病流行的主要生态因子;高郁闭度果园中弗州新接合霉对桔全爪螨种群密度具显著的调节作用。
1991, 18(5).
摘要:作者用扫描电镜观察从土壤和植物上分离出的黑葡萄穗霉。看到产孢细胞即瓶梗呈瓶状或长坛状,顶端开口形为瓶口,从瓶口连续性向基性产生瓶梗孢子,形成向基性的链,多个链组成葡萄穗状的外观。老的瓶梗可变短缩,出现皱褶。
刘宏迪; 谭洁; 吴晓军; 张志雍; 许志刚; 王春林; 钱菊梅;
1991, 18(5).
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稻的一种严重病害。发病品种主要是籼稻,尤其是籼型杂交稻为高。我国条斑病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并能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已被列为检疫对象。利用富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水稻条斑菌的抗血清结合,同待检样品进行协同凝集反应(coagglutination),即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在实验室及田间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青枯、白叶枯等的交叉及白叶枯的血清分型也进行了研究。
1991, 18(5).
摘要:从样品中分离到128株菌,从中选育到一株分解甘薯生淀粉能力强的45号黑曲霉菌株。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氯化锂多次复合处理,得到154号突变株,其降解甘薯生淀粉酶活力为219.4u/g,比出发菌株提高49.7%o用于甘薯生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出酒率为36.3%,接近传统工艺。
1991, 18(5).
摘要:利用不可逆生化抑制剂碘乙酸抑制一亲株细胞的生理活性和利用两亲株细胞间生理性状的差异性,进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原生质体融合子的筛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率为3.47×10~(-6)。经菌落形态比较,碳化合物的同化和发酵,DNA含量测定,酯酶型分析,细胞核染色,产孢试验和自然的核分离实验证明,融合子分三种类型:87.21%产朊假丝醇母型;9.02%啤酒酵母型;3.77%真正核融合子型。
1991, 18(5).
摘要:试验证明,通过液氮冷冻、手工研磨破碎后用稍加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聚合度高,符合于热变性测Tm值的毛霉目真菌DNA。对60株菌的测定结果表明,毛霉目各属真菌中G+C mol%高低有一定顺序,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提取时应注意的细节、T_m值的测定、GC含量计算公式的选定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讨论。
1991, 18(5).
摘要:以二茂铁为中间介质的葡萄糖电极是由葡萄糖氧化酶、含有二茂铁的电极糊和铂金电极构成的。由于用二茂铁代替氧作为电子受体,故此电极的响应只取决于葡萄糖浓度,而与氧分压无关。该电极的稳态响应时间为40—120s,线性范围为0.6—16m mol/l。本文还讨论了各种因素(pH、温度、搅拌速度和一些基质)对电极的影响。用此电极对牛血清和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酶法比较,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1991, 18(5).
摘要:对上海地区分离所得的幽门弯曲菌(CP)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进行了DNA G+Cmol%含置测定及菌体脂肪酸组成分析,并同空肠弯曲菌(CJ)和结肠弯曲菌(CC)进行了比较。CP DNA G+Cmol%含量为35.7—38.3,与CJ和CC相近;CP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19cyc、14:0、18:1和18:0,与CJ和CC明显不同。
1991, 18(5).
摘要:作者从斑点马鲛鱼检出一株产褐色色素的非OI群霍乱弧菌,具有这一特点之菌株尚未见有文献报道。虽该菌株未检出有肠毒素,但有溶血素,仍是可疑的腹泻病原菌。
1991, 18(5).
摘要:本文对中国医用菌种保藏中心保存的71株国家标准菌株进行了筛选研究。通过对葡萄球菌色素的观察、溶血反应、血浆凝固酶试验、亚烯酸钾卵黄琼脂检别培养基、生化反应等研究,确定了典型性状的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特征和用途,其菌株号为26003、26058、26035、26062、26002、26105、26106、26104。这些国家标准菌株可供国内外葡萄球菌的研究和教学参考择用。
张澜; 徐迪诚; 姜远珠; 赵卓; 杜淑芬; 刘晓龙; 纪奎滨; 于振喜; 王子文; 许德春; 孟丽芬; 赵晓南;
1991, 18(5).
摘要:本文应用胶膜法和平板倾注法,检验省内外14个单位的食品、水、化妆品等10种2445份样品的菌落总数,经符号秩和统计,P>0.05,结果无显著差异,胶膜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准确、运输和保存方便,对基层检验单位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991, 18(5).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Naumann等自80年代以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别和鉴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其检测方法、实验方案、细菌的红外光谱、方法的重复性及谱图量化、微分指数及其使用分别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张惠文; 张淑贤; 王显明; 王竺; 刘学成; 董洪杰; 罗军; 苏跃新;
1991, 18(5).
摘要:利用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处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细胞,在培养液pH7—11范围内,可使C.utilis产生的尿酸酶快速地释放到胞外。当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浓度为0.1%,培养液pH为8时,获得的最高酶活性为4.78u/g湿菌体,最适pH值为8—9,处理时间为4小时。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最高酶活性高于一般常规处理方法,即超声波法及透析法,它们的酶活性分别为1.9u/g湿菌体及0.76u/g湿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