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15(5).
摘要:紫云英根瘤菌突变株96号,只有增强了原来培养基的缓冲能力并增加了氮源后,才能使其正常生长。96号突变株产生细胞分裂素的能力随着生长过程的不同而异。它产生细胞分裂素的最大量在菌体生长的稳定初期,为15.01μg/L,比出发菌株的2.18 μg/L提高了近7倍。经修改后的根瘤菌常规培养基能用于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并能正常产生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培养液中加入腺嘌呤对菌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有强烈的诱导效应。
1988, 15(5).
摘要:本文观察了粉质拟青霉产孢量高峰在20天左右。培养时间延长,产孢量有下降的趋势。在适温和相对湿度饱和状态下,分生孢子经2小时萌发,48小时见次代分生孢子链产生。此菌对碳源中的蔗糖,D-甘露糖,D-半乳糖,乳糖,甘油,赤藓糖,可溶性淀粉;氮源中的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氮酸利用好。田间小面积使用1.2×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对菜螟幼虫感病死亡率达90%。
1988, 15(5).
摘要:本研究用有PYR-2A管式炉裂解器和CR2A计算机的GC-9A气相色谱仪,对3种标准蛋白和8个变种的11株苏芸金杆菌的晶体蛋白进行了表征,通过指纹图的分析,表明苏芸金杆菌不同亚种的晶体蛋白,既有峰群的特异性,亦有峰高比值的特异性,揭示了伴孢晶体在分子组成和构象上的多样性。同时,证明了PGLC分析鉴别伴孢晶体的可行性。
1988, 15(5).
摘要: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定了非豆科植物固氮放线菌Frankia属七个菌株的DNA碱基组成,结果表明,该属的DNA(G+C)mol%在66.0—72.0之间。这些菌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群,Ⅰ群包括EmI108,EmI131,EgI413和CeI513,(G十C)mol%66.12—67.34之间;Ⅱ群包括AsI13和MrIr5,(G十C)mol% 69.78—72.22之间。各菌株的生理试验表明,Ⅰ群菌株多利用葡萄糖或吐温作为唯一碳源;Ⅱ群菌株则不利用葡萄糖和吐温,所有菌株都利用丙酸和醋酸。
1988, 15(5).
摘要:从土样和湖泊底泥中分离到2502株微生物,从中筛选到一株细菌和一株真菌,经诱变处理,凝乳酶活力分别为10000u和5000u/g以上。对高产菌株的发酵条件、酶制备条件及毒性进行了研究。
蒋德群; 朱世琴; 张静江; 汪崇林; 樊小平; 张秋华; 林佐林; 杨坪荣; 张治忠; 余建英;
1988, 15(5).
摘要: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利用甲醇的细菌,经反复筛选,选育出一株较优良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编号为15357,并对该菌的形态、培养及主要生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在6升半自动发酵罐里进行发酵试验,甲醇单细胞蛋白的平均得率为42.4%,从而奠定了该菌的应用前景。
1988, 15(5).
摘要:研究了铜离子对谷氨酰胺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铜离子对生成谷氨酰胺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铜离子对微生物细胞有毒害作用。
1988, 15(5).
摘要:以分离自临床的30株难辨梭菌的培养滤液作了细胞毒性(B毒素所致)及小白鼠致死性(A毒素所致)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该菌B毒素及A毒素产生的一致性:凡能使细胞产生病变的菌株也能使小白鼠致死,反之亦然。
1988, 15(5).
摘要:自1983年首次发现鸡巯螺旋体(Borrelia gallinarum)以来,在几次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鸡疏螺旋体对内地各种鸡的感染,免疫和毒株保存试验以及中草药对鸡疏螺旋体抑制动力试验等。结果证明:内地鸡(平顶山市)均易感染;鸡疏螺旋体保存以-186℃为宜。而鸡体内感染的鸡疏螺旋体从散在出现到凝集至最后溶解消失均与抗体有关。石榴皮、黄连、桉叶等中草药对鸡疏螺旋体动力有抑制作用。
1988, 15(5).
摘要:既往常规使用的支原体培养基主要成份为盐酸消化猪胃胨,牛肉浸液,马血清及酵母浸液。近几年采用猪肺消化液代替猪胃胨和牛肉浸液,卵黄液代替马血清组成新培养基。用上述两种培养基对四种支原体进行多次定性和定量的生长效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新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与常规培养基一致,而且较常规培养基来源方便,价格便宜。用新培养基制备的抗原质量更为理想。
1988, 15(5).
摘要:从冷冻干燥、加保护剂着手,摸索出了保藏补体的方法:冷冻干燥后放置于普通冰箱其效价至少在二年之内一直保持不降;加改良的Richrdson溶液或醋酸钠溶液也可保存三周。冷冻干燥后的补体能在普通冰箱中保存较长时间,为补体商品化提供了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