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15(3).
摘要:以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7171-9-1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剂连续处理,获得一株腺嘌呤、组氨酸、硫胺素三重营养缺陷型并对8-氮杂鸟嘌呤、6-巯基嘌呤有双重抗性的突变株JSIM-1019。在摇瓶和发酵罐试验中,该变异株的肌苷产量显著高于亲株。摇瓶试验产肌苷达20g/L,最高可达24.83g/L。工业生产试验最高达14.5g/L,稳定在12g/L。发酵周期平均为43.8小时。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1988, 15(3).
摘要:从38份土样中筛选到一株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R115,能在pH1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并在pH10条件下产生较高的碱性蛋白酶。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5,最适温度45℃;在pH12条件下最适温度为28℃。
1988, 15(3).
摘要:本文报道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α-1080菌在小型发酵罐上产生腐霉素(Carriomycin)的研究结果。在发酵罐中进行了通气、搅拌、补加葡萄糖调节碳源浓度及控制溶氧水平等试验,使腐霉素的产量从摇瓶的2000μg/ml提高到3000μg/ml以上,为工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1988, 15(3).
摘要:分离到一株新的甲醇利用细菌,初步鉴定为弗氏柠檬酸细菌(Citrobacter freundii)4-1-1。该菌能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甲醇无机合成培养基上,28—42℃条件下均能生长,以32℃为最适温度;pH5.4—8.0下可生长,最适pH为6.4—7.0;对甲醇最高耐受量为5.5%(V/V)。在适宜条件下,该菌比生长速率常数为0.691/h,甲醇转化率为36%。
1988, 15(3).
摘要:本文从森林脑炎病毒感染的鼠脑组织中直接抽提总核酸,经Sepharose 4B柱层析,将病毒RNA与细胞RNA分离。方法简便。分离的病毒RNA在260nm处有典型紫外吸收光谱,260/280nm的比值近似2,对Rane敏感,有感染性。
1988, 15(3).
摘要:本文报告腋毛癣病原菌在我国首次分离成功。从487例腋毛癣患者病毛中检出病原菌489株,检出率为38.8%。从形态学、生长条件、生化反应、免疫试验和菌体成份等方面,将该菌与微小棒状杆菌和微小诺卡氏菌进行了鉴别研究。三种细菌有明显差别,将腋毛癣病原菌暂命名为腋毛杆菌。目前,国际上对腋毛癣(感染)的病原菌报道不一致,较多学者认为是微小棒状杆菌或微小诺卡氏菌。我们根据初步的研究认为,我国南方人所感染的腋毛杆菌不属于这两种菌,而是另一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988, 15(3).
摘要:本文报道了噬菌蛭弧菌用灭菌自来水于4℃保存,可存活4个月以上,最长可达8个月以上;25℃保存不及4℃.定时添加宿主菌和不加宿主菌对噬菌蛭弧菌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该菌的存活数随保相聚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1988, 15(3).
摘要:用改良的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基与02快速增菌培养基,比较研究了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及纽因吞沙门氏菌的增殖能力。以OD值测定菌量,改良法较02法增长1.43—3.97倍。尤其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菌量增殖较多,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02法的3.97和3.7倍。改良法可适合于这两种菌的增殖培养,其次是纽因吞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培养,但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增长欠佳。改良的增菌培养基尚有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