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14(3).
摘要:本文报道1982年从危害萝卜的菜缢管蚜罹病虫体上分离到的毒力虫霉(Entomophthora virulenta),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于在0—5℃下可存活10个月以上。在pH6.5温度27℃条件下,休眠孢子发芽率可达94%以上。毒力虫霉的代谢产物对蚜虫、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田间小区防治棉蚜效果在90%以上。
1987, 14(3).
摘要: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状电泳技术,对1986年以前发表的苏芸金杆菌22个血清型29个亚种进行了酯酶分析,获得了较圆盘电泳更为准确、迅速、易区分的酮酶分析结果。其中H_1—H_(14)的20个亚种与圆盘电泳的结果相同。本文报道了1978—1986年间所发表的苏芸金杆菌9个亚种板状电泳的酮酶分析和生化测定的结果。从而确立了以酮酶型为主结合生化特性对苏芸金杆菌未知菌株进行鉴定的可行方法。
1987, 14(3).
摘要:以木荷木屑为主的代料为培养基,将筛选出来的香菇杂交菌株139个及其亲本以及对照菌株7402,进行出菇试验和性状比较,复筛和鉴别出63F为强优势杂交菌株之一。63F在产量、季节性、抗逆性等方面均超过双亲——靖野和7917以及常规品种7402。63F的平均单产为每平方尺1789.5克,较7402增产34.1%。杂交品种63F已形成一个具有商品价值与生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定名为85-63F。
1987, 14(3).
摘要:用磷酸纤维素(P11)柱和肝素-Sepharose 4B柱二步法,分离纯化特异位点脱氧核糖核酸酶Bsu1076,可以达到较高的纯度,经50—150酶活单位的过酶量实验,酶解图谱清晰,无杂酶现象。切割、连接、回切图谱也完全合格。Bsu1076对λDNA、SPP1DNA、φX174DNA、SV40DNA及Ad-2DNA的酶解图谱与HaeⅢ完全一致。它在磷酸纤维素(P11)柱上的NaCl洗脱梯度为0.83—0.87M,在肝素-Sepharose 4B柱上的NaCl洗脱梯度为0.80—
1987, 14(3).
摘要: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体,霉菌、酵母菌数量较少。分离到167株细菌,主要群系为不动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微球菌属、棒状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其中大部分菌株对苯酚、苯乙烯、丙酮、甲醇具有降解效能,尤其对苯酚、苯乙烯降解能力较强,菌株数量也较多。
1987, 14(3).
摘要:以木聚糖酶、β-D-岩藻糖苷酶活力较高的海枣曲霉作为试验菌株。该菌株的粗酶液含有多种糖苷酶,活力较高的有木聚糖酶、地衣多糖酶、β-木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D-岩藻糖苷酶及β-半乳糖苷酶等。其β-D-岩藻糖苷酶活力还高于β-半乳糖苷酶。将海枣曲霉培养不同时间后测活力,表明木聚糖酶在培养的第2天即大量产生,第3天达到高峰。Β-D-岩藻糖苷酶在第4天开
1987, 14(3).
摘要:用较系统的生理生化试验对国内不同地区人腹泻粪便标本中收集的28株气单胞菌进行了研究,并对气单胞菌属内不同种的细菌生化特性及鉴别试验进行了比较。28株菌属于气单咆菌四个不同的种,其中豚鼠气单胞菌16株(57.1%),亲水气单胞菌6株(21.4%),寡源气单胞菌5株(17.9%),杀鲑气单胞菌1株(3.6%)。
1987, 14(3).
摘要:沙市菌痢患者中,宋内氏菌在六十一七十年代占10.4—11.8%,进入八十年代上升到25.8%;各年龄组中0—4岁组患者的菌株数占总数的51.7%;在季节分布上,宋内氏菌的季节高峰比福氏菌早一个月。对192株宋内氏菌用上海市防疫站的φ1~6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分为5个噬菌体型,其中Ⅰ型占75.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抗药性上,依其对SD、TC,CM、SM的抗药性可分为7个型,其中以抗SD、TC、CM、SM及抗SD、CM、SM型占71.3%;在生化分型方面,观察到有不同的生化反应株和少数异常生化反应株。
1987, 14(3).
摘要:我站于1983年分离的201株伤寒沙门氏菌中有两株从临床诊断为沙感的高烧病人血液中分离获得,此两株菌除对1、3和5%的乳糖迟缓发酵外,其余生化反应符合考夫曼沙门氏菌属定义;曾和标准伤寒沙门氏菌作交叉凝集吸收试验,两者抗原一致;尽管这类菌株很少见,但仍可能在日常实际工作中碰到,因而还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菌株若具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血清学特征,而个别生化反应异常。仍不能排除为沙门氏菌。
张绪团; 宋家乐; 王春山; 王一骏; 李玉保; 郑焕佳; 吴采菲; 辜清吾;
1987, 14(3).
摘要: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增菌培养基作了改进,以增菌法与直接分离法(直接法)对比进行实验。从379份腹泻成人粪便中分离出29株空肠弯曲菌,其中增菌法分离出29株(100%),直接法15株(51.72%)。增菌法提高检出率48.28%,P<0.001,两法差异非常显著,符合率为96.3%,说明增菌法优于直接法。另外,用烛缸培养法从鸡和猪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分别为50和32株。对人、鸡和猪粪便中检出的110株菌作了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从分出的15个血清型谱中发现不同来源菌株有共同性血清型,多集中于45型
1987, 14(3).
摘要:
1987, 14(3).
摘要:L型细菌在国内外的研究日益俱增。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产生机制。并用具体病例说明L型细菌的致病性。用鼠疫、霍乱和伤寒说明L型细菌在流行病中的研究价值。并用具体方法区分易于混淆的支原体。
1987, 14(3).
摘要:
1987, 14(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