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2025年4月27日 周日
Home
本刊首页
期刊介绍
刊物概况
收录情况
栏目设置
发表周期
读者对象
联系我们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
征稿范围与栏目介绍
书写要求
测序类论文要求
数据汇交
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实验伦理要求
文章的署名
关于版权
发表费及稿费
重复度检测
审稿程序及提前发表
Conflicts of interest
Ethics statement
Informed Consent
Statement of Human and Animal Rights
常见问题
文件下载
广告服务
期刊订阅
English
Email Alert
首页
>
过刊浏览
>
1999年第26卷第4期
>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与代谢工程
DOI:
CSTR:
作者:
张惟材; 朱厚础;
张惟材; 朱厚础;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20]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关键词:
高密度发酵
;
代谢工程
;
乙酸
;
Abstract:
Key words:
高密度发酵
;
代谢工程
;
乙酸
;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张惟材, 朱厚础,.
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与代谢工程
[J].微生物学通报,1999,26(4):289-293.
[2]
常海燕,范代娣,骆艳娥,马晓轩,米,钰,朱晨辉,迟,雷.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Ⅱ条件优化
[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0870-0874.
[3]
邱并生.
温度调节基因开关调控大肠杆菌发酵
[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1):2270-2271.
[4]
张惟材,朱厚础.
代谢工程与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
[J].生物技术通讯,1998(3).
[5]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产甲羟戊酸动力学
[J].生物加工过程
[6]
李民,陈常庆.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0,20(2):26-31.
[7]
李民 陈常庆.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2):26-31.
[8]
杨炜,王伟刚,田海英,许伟,温传彬.
重组大肠杆菌高表达高密度发酵研究
[J].生物技术,2006,16(3):83-86.
[9]
杜丽琴,韦宇拓,陈发忠,黄日波.
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和甘油生产条件的初步研究
[J].工业微生物,2006,36(1):7-10.
[10]
孙礼进,张忠宝,李浩,陈咏梅,张智,李再新.
重组大肠杆菌产尿素酶B高密度发酵条件的优化
[J].生物资源,2019(3):269-275.
[11]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RGD-TRAIL的条件优化
[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2]
吴军,于公义.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高表达培养研究进展
[J].生物技术通讯,1994(1).
[13]
黎名元,郭新民,乔传令.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
[J].微生物学杂志,2006,26(6):55-58.
[14]
秦华明,梁世中,周玲艳.
重组酵母菌的高密度发酵表达
[J].生命的化学,2001,21(5):439-441.
[15]
邹钟诚,侯剑英.
大肠杆菌发酵重组人干扰素—α2a的高密度,高表达
[J].微生物学杂志,1999,19(1):24-26.
[16]
吴军 于公义.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
[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3):36-38.
[17]
邹钟诚,苏冬梅.
大肠杆菌发酵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高密度表达
[J].微生物学杂志,1998,18(2):25-27.
[18]
王长城,孙艳,张玲,王武,杨海麟.
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的策略
[J].工业微生物,2009,39(6):25-29.
[19]
钟根深石炳兴,吴祖泽.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
[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B04):27-31.
[20]
晏星辰,黄璞,王鑫沂,姜艳芝,李斯斯,辛松,江凌,黄和.
高密度发酵重组大肠杆菌产海藻糖合成酶
[J].生物加工过程,2019(4).
引证文献
引证文献 [0]
[1]
李道锋,张建军,贾慧,杨世方,崔俊生.
重组人淋巴毒素α的高密度发酵、复性和纯化
[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5):291-294.
[2]
盛清凯 姚惠源 毕建秀.
猪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
[J].山东农业科学,2003(3):49-51.
[3]
黎名元,郭新民,乔传令.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
[J].微生物学杂志,2006,26(6):55-58.
[4]
张兮 范代娣 花秀夫 骆艳娥 马晓轩.
慕因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类人胶原蛋白补氮策略优化研究
[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1):33-36.
[5]
张惟材 邓兵兵.
E.coli BL21(DE3)磷酸转乙酰基酶缺陷变株的筛选及特性
[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0,24(4):247-250.
[6]
张惟材 邓兵兵.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程菌发酵液中的乙酸
[J].生物技术通讯,2000,11(3):196-198.
[7]
马晓轩 范代娣 骆艳娥 米钰.
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茵高密度发酵过程控制
[J].西北大学学报,2006,36(2):227-230.
[8]
张兴群 王梁华 焦炳华 袁勤生.
高密度发酵制备重组人OCIF活性域多肽融合蛋白
[J].微生物学通报,2004,31(6):53-56.
[9]
马晓轩,范代娣,骆艳娥,米钰.
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过程控制
[J].西北大学学报,2006,36(2).
[10]
周涟,罗进贤,张添元,孙慈煌,陈宏.
培养条件对含血管生成抑制素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及乙酸的控制作用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1):55-57,61.
[11]
黄金,谢希贤,徐庆阳,温廷益,陈宁.
溶氧强制振荡对L-苏氨酸发酵产率及其代谢流迁移的影响
[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24(1).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张惟材; 朱厚础;. 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与代谢工程[J]. 微生物学通报, 1999, 26(4):
复制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1487
下载次数:
3694
HTML阅读次数:
8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