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霍乱弧菌毒素(CT)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用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超离心法,分离纯化包含CT基因的重组质粒pCT 332,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baⅠ+BgⅢ酶切,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从凝胶中回收CT基因,然后用[α-32P]dATP经DNA缺口翻译标记该基因。将CT基因探针与霍乱弧菌及其它细菌菌株杂交。试验指出,该探针与大肠杆菌C600,RR1和包含质粒pBR 322或pBR 325的C600没有同源性;与痢疾杆菌和猪源、人源的ETEC杂交也呈阴性反应;当与Y-1肾上腺细胞和GM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的霍乱弧菌杂交时,呈阳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徐永强; 苏国富; 刘传暄;. 霍乱弧菌毒素(CT)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 1988, 15(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989
  • 下载次数: 2451
  • HTML阅读次数: 1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