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分析微生物学及其现状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8]
  • |
  • 相似文献 [3]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不久前,生物学一直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是在整休或显微水平上,生物学家只能了解它们生命过程的结果,而不知引起结果的动力。由于电子显微镜、超速离心机以及各种色谱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认识到许多生物学现象的最后因果机理,是依赖于细咆内外各种特异性分子之间的纷杂关系,其中包括带有遗传信息和生物学活性的核酸、蛋白质、多塘和类脂等。

    参考文献
    [1] M. J.小佩尔扎等编著,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学教研室译:微生物学,第四版,739页,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2] 周方等:微生物学通报,X8; 343-347,1989.
    [3] Terabe 5 et al.:Anal. Chem.,58:111, 1984.
    [4] 陈义,竺安:色谱,7(4); 209 -214,1989.
    [5] 陈惠文:国外分析仪器,1; 14-18,1987.
    [6] VIDA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automated microbiology testing,VITEK Systems, Inc., Printed in the USA, VTK 101088-15K.
    [7] 赵玉峰:分析微生物学专辑(程光胜等主编),269-288页,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0
    [8] 朱厚础;分析微生物学专辑(程光胜等主编),256-262页,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周方. 分析微生物学及其现状[J]. 微生物学通报, 1990, 17(4): 229-23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79
  • 下载次数: 1677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09-28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