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培养及其酶活性的比较
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7]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从腈污染的土样中筛选获得,株腈水合酶活性较高的细菌,分属于棒状杆菌(Cerynebactertum sp.)、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其中具有腈水合酶活性的克氏杆菌属菌为首次分离到。对这些菌株适宜培养条件及酶形成诱导特性的研究表明,棒状杆菌和节杆菌的腈水合酶为诱导酶,而克氏杆菌的酶为组成酶。前二个属的细菌完整细胞腈水合酶活性相近,均较后一属细菌高约10倍。

    参考文献
    [1] Commeyras et al Untted States Patent. 4,001,081,1977
    [2] Asano Y et al Agrsc B:ol Chem., 46(5) 1183, 1982
    [3] Watanabe J有机合成化学,46(2); 169,1988.
    [4] 孙韦强等:生物工程学报,5(2); 169,1989.
    [5] 李文忠等:色谱,7(3); 167,1989.
    [6] Yamada H et al Agrrc, Brol Chem,50(11) 2859,1986
    [7] 孙韦强等:微生物学通报,15(4); 162,198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张鸿翼,李文忠,杨惠芳. 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培养及其酶活性的比较[J]. 微生物学通报, 1990, 17(4): 205-20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86
  • 下载次数: 1901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09-28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