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平菇属中-新杂交种及双亲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9]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聚丙烯酞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和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以单抱杂交筛选的平菇属中一新杂交种和双亲株[佛罗里达侧耳(Pleurorur flortdo)和姬菇(Pleurotus sp)]为材料,对三种平菇子实休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三种平菇子实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丰富,酶带多,菌种酶谱稳定特异,不受环境条件、栽培方式和采样时间的影响,可作为菌种选育、检侧和鉴定的有效指标。②杂交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体现了双亲的酯酶同工酶基因的杂交组合,一部分酶带可在佛罗里达侧耳中出现,另一部分酶带在姬菇中出现。酶谱中出现了典型的互补酶带。⑧不同的发育阶段中的子实体酪酶同工梅酶带基本相同,而酶活性变化较大。

    参考文献
    [1] 陈都珍等:真菌学报,6(1):34-41,1987.
    [2] 陈应山等:食用菌,1:11,1987.
    [3] 龚克强等: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科学出版社,北京,F. 94-111,1975.
    [4] Anthony TA:In Electrophresis Theory:Oxforc Univ. Press, P182, 1981.
    [5] 陈巧云等:昆虫学报,23(4); 350-358,1980.
    [6] Baralieva P et al.:Gemet Sel, 15(1):30-41, 1982
    [7] 杨太兴等:遗传,3(6); 31-33,19810
    [8] Toyomasa T et al,:Agric Biol Chem, 50(1):223-226,1986.
    [9] 曾孟潜等:遗传学报,10(1); 43-50,1983.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居中华,陆佩洪,何强泰. 平菇属中-新杂交种及双亲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1990, 17(4): 198-20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92
  • 下载次数: 1505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2-09-28
文章二维码